一種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
2023-09-12 11:10:30 3
專利名稱:一種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屬於植物的人工繁殖和栽培方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近幾年發展很快,已經成為名、特、稀、優植物工廠化育苗技術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植物基因工程技術的重要環節。植物組織培養的傳統方法又分為莖尖消毒、誘導培養、增殖培養、生根培養、移栽定植等步驟,其中增殖培養是決定植物組培效率的關鍵步驟,傳統方法是將誘導培養的帶芽莖段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中增殖、生根,由於植物材料遺傳背景的差異,有些植物增殖分化周期較長,不能實現快速、規模化的理想增殖目標,如美國開心果、牡丹、木本植物等。使用傳統方法的缺陷是,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25天以上),培養容器中水分減少,容器中的溼度降低,導致培養材料出現幹尖,落葉,葉片變黃,培養材料出現生長緩慢,分化受限等不良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操作簡便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為生物技術的應用拓展或延伸新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這種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其特徵在於A、固體培養階段將培育0.3-0.5釐米以上的試管苗莖段,接種到如下重量比例的固體增殖培養基中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糖30g/l,瓊脂6g/l加入蒸餾水至1000l,於25-27℃培養18-20天;B、雙層培養階段在步驟A的培養容器內加入如下比例的液體增殖培養基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加入蒸餾水至1000ml,於25-27℃培養10天以上即可用於生根。
所述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步驟A中固體培養基的製備方法是分別取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使用糖30g,瓊脂6g,加入蒸餾水至1000ml搖勻後分裝到培養瓶中,每瓶分裝30毫升,用封口膜封好,放進滅菌器進行高壓消毒備用。
所述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步驟B中液體培養基的製備方法是分別取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加入蒸餾水至1000ml,高壓消毒備用。
所述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步驟A中固體培養階段的培養方法包括將0.3~0.5cm的帶葉芽的莖段植物材料,接種於裝有固體培養基的培養容器,置於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於25-27℃培養18-20天。
所述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步驟B中液體培養階段的培養方法包括在培養容器中加入5-15ml的液體培養基,置於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於25-27℃培養10天以上。
採用本發明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操作簡單、使用範圍比較廣,對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藥用植物及禾本科植物均有很好的效果。與傳統的增殖組培方法相比,克服了植物材料在增殖培養過程中,因失水導致植物材料生長緩慢,幹尖,落葉等不良現象。補充液體培養基一方面節省了瓊脂和蔗糖,同時還減少了材料接種過程中的汙染,提高了培養效果,苗分化數較傳統方法增加3-8個,降低成本20%以上。尤其對一些國外引進的名優資源,使用該方法以高效的增殖顯出優勢,為名優植物資源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障。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名優資源植物的增殖培養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
(1)培養器皿選取直徑5-9cm,高度的7-10cm的培養瓶,使用前衝洗乾淨,用塑料膜封口,經高壓消毒後備用。
(2)固體培養基製備分別取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糖30g,瓊脂6g,加入蒸餾水至1000ml,搖勻後分裝到培養瓶中,每瓶分裝30毫升,用封口膜封好,放進滅菌器進行高壓消毒。
(3)液體培養基製備分別取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加入蒸餾水至1000ml,分裝到500毫升三角瓶,用封口膜封好,放進火菌器進行高壓消毒上述MS大量,MS微量,B5有機培養基的基本配方來源於《植物組織培養法》-孫敬三著。
(4)高壓消毒將封好的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進行溼熱熱滅菌,壓力1.1公斤/釐米2,溫度121℃的條件下,高壓滅菌時間為20分鐘。待壓力下降到50℃以下時,在進行放氣,取出已滅菌培養基,及時放進接種室備用。
(5)器械的準備將手術刀、剪刀、槍型鑷子、濾紙等,用牛皮紙分別包好,採用高壓消毒後備用。
實施例1、四倍體刺槐的增殖培養(1)固體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剪取組培四倍體刺槐莖段0.5cm,接種到直徑5cm,瓶高9cm的培養瓶中,每瓶4個,用封口膜封好,放進培養室培養,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條件下培養18天;(2)液體培養將培養20天的四倍體刺槐放到無菌條件下,分別加入10毫升液體培養基,用封口膜封好,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10天以上,較傳統方比增加叢生芽3-5個,芽苗高2-5釐米,苗生長健壯。
實施例2、霍霍巴的增殖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剪取霍霍巴莖段0.8cm,接種到直徑6cm,瓶高10cm的培養瓶中,每瓶5個,用封口膜封好,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20天;將霍霍巴於無菌條件下分別加入10毫升液體培養基,用封口膜封好,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10天以上,單芽增殖數較傳統方比增加5-10個,叢生芽2-5釐米,即可用於生根。
實施例3、油麻的增殖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剪取油麻莖段0.3-0.5cm,接種到直徑7cm,瓶高10cm的培養瓶中,每瓶4個,用封口膜封好,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20;將油麻放到無菌條件下,分別加入10毫升液體培養基,用封口膜封好,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10天以上,單芽增殖數較傳統方比增加4-8個,叢生芽高2-5釐米,即可用於生根。
實施例4、草櫻花的增殖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剪取草櫻花莖段0.5-0.8cm,接種到直徑6cm,瓶高10cm的培養瓶中,每瓶4個,用封口膜封好,放進培養室培養,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20天;將草櫻花放到無菌條件下,分別加入10毫升液體培養基,用封口膜封好,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10天以上,單芽較常規相比增殖4-8個,叢生芽高3-5釐米,即用於生根。
實施例5、水稻轉基因苗的增殖培養無菌條件下,將需要進行分化的0.3-0.5cm水稻轉基因苗,接種到直徑5cm,瓶高10cm的培養瓶中,每瓶4個,用封口膜封好,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20天;將培養水稻無菌苗放到無菌條件下,分別加入10毫升液體培養基,用封口膜封好,置於25~27℃,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8-12h/天的環境條件下培養10天以上,較傳統方法相比,單芽增殖數增3-5個,芽高3-5釐米,生長健壯。
本發明列舉的實施例旨在進一步地闡述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而不對本發明的範圍構成任何限制。本發明實例和經由本發明權利要求書1、2、3、4、5所述的方法均可得到增殖數量高,生長健壯的植物組培分化苗。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其特徵在於A、固體培養階段將培育0.3-0.5釐米以上的試管苗莖段,接種到如下比例的固體增殖培養基中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糖30g/l,瓊脂6g/l,加入蒸餾水至1000l,於25-27℃培養18-20天;B、雙層培養階段在步驟A的培養容器內加入如下比例的液體增殖培養基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加入蒸餾水至1000ml,於25-27℃培養10天以上即可用於生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中固體培養基的製備方法是分別取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使用糖30g,瓊脂6g,加入蒸餾水至1000ml,搖勻後分裝到培養瓶中每瓶分裝30毫升,用封口膜封好,放進滅菌器進行高壓消毒備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B中液體培養基的製備方法是分別取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5有機10ml,加入蒸餾水至1000ml,高壓消毒備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騾A中固體培養階段的培養方法包括將0.3~0.5cm的帶葉芽的莖段植物材料,接種於裝有固體培養基的培養容器,置於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12h的環境條件下,於25-27℃培養18-20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騾B中液體培養階段的培養方法包括在培養容器中加入5-15ml的液體培養基置於光照強度1500~3000lx,光照時間12h/天的環境條件下,於25-27℃培養10天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操作簡便的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為生物技術的應用拓展或延伸新的技術手段。這種植物組培雙層培養增殖方法,其特徵在於A、固體培養階段將培育0.3-0.5釐米以上的試管苗莖段,接種到如下重量比例的固體增殖培養基中MS大量100ml,MS微量10ml,B
文檔編號A01H3/02GK1771795SQ20051001297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4日
發明者王玉珍, 羅景蘭, 史印山, 尤亞偉, 劉香玲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