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自己的孩子成為小明星(真要讓孩子成為小明星嗎)
2023-09-12 03:32:28 3
全網質疑的「天府少年團」成立四天解散,平均年齡僅8歲。
文|張蔚斐
8月20日宣布出道的天府少年團,在8月24日正式宣布解散。這個組合由7名男孩組成,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8歲,最小的7歲,最大的也僅有11歲。這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
「少年和兒童不是一個概念。」
「學校的環境比社會安全很多,這個年齡就成為打工人,對孩子的心智成長沒有好處。」
雖然天府少年團的經紀公司強調:不是把孩子當作賺錢的工具,要求成員在保證學習的前提下完成藝術訓練,但是,這一回應顯然並不能讓網友買帳。
很多家長不了解「養成系偶像」文化,對「明星」的理解還停留在淺層,只看得到名利的好處,為了短暫的利益,就拼命想讓孩子走上這條路。實際上,「年少成名」的背後,有更多值得家長關注的兒童教育問題。「養成系偶像」真的適合孩子的長期發展嗎?
(已對兒童照片做馬賽克處理)
#1
養成系偶像另一面:孩子容易在
偶像人設「扮演」中迷失自我
近年來,多個低齡化偶像團體活躍熒幕,2018年選秀出道的範丞丞、黃明昊、段奧娟、李紫婷等人,都是「00後」,TFboys走紅以後,類似的模式也流行起來,易安音樂社、時代少年團、TF家族等團體,都包含大量未成年人。由於年齡小、後勁足、進步空間大,越來越多低齡偶像吸引了資本的目光和關注。「養成系偶像」逐漸興起。
由於「養成系偶像」的星途發展需要依靠粉絲大量集資、打投、購買代言產品來體現其人氣和商業價值,因此,當代娛樂產業對粉絲經濟產生了很深的依賴性。由於粉絲投入了大量金錢和精力,自然對偶像的發展、成長有自己的期待。漸漸地,粉絲難免生出「控制偶像」的心理。
以SNH48為例,粉絲可以通過花錢、打投決定偶像在總選上演唱的歌曲、和誰一起演唱。資本給了粉絲巨大的權利,粉絲不再是普通消費者,他們可以直接參與到偶像的工作中,甚至是生活中。
而經紀公司為了吸引更多粉絲買單,往往會根據偶像自身特點塑造出一個有魅力的「人設」。未成年的孩子,本就沒有形成成熟的性格、品質,很容易在這樣的「扮演」中迷失自我。
半成品的偶像尚未「成熟」,這個「養成」過程,讓粉絲產生了參與式陪伴、共情與移情、保護與抗爭的多種情感,並親眼見證偶像從初出茅廬到功成名就,粉絲能從中獲得極大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這樣的商業模式對於未成年偶像來說,是極大的束縛和控制。這樣的孩子,處在家長、公司、粉絲的多重管控下,難以喘息。
#2
成名要趁早?
犧牲的是孩子正常人生軌跡
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包裝成偶像,使他們脫離正常生活、學習的環境,這會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也將出名要趁早的錯誤價值觀傳遞給了社會,誤導辨別能力弱的孩子。
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對孩子來說有哪些危害呢?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影響孩子的長期發展:
從孩子自身發展角度來說,小時候某一方面的優勢並不見得是適合他終身發展的方向。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賈小寒在接受四川在線記者的採訪時分析:「如果過早把孩子限制在某一領域,可能會導致孩子失去其他更多發展的可能。」
■未成年人過度曝光的危害:
過早成名會使孩子從小就把自己代入到」明星「這種角色裡,享受明星效應帶來的關注和讚美,從而養成浮誇、浮躁、驕傲的不良習性。「造星」的最終目的指向盈利,是一種商業行為,更是一場豪賭。被選中的孩子一旦因天賦不足、實力缺乏等原因被資本中途放棄,失去了這些關注和讚美,短時間內的心理落差會對孩子造成巨大打擊。他可能很難適應這種落差,也難以適應社會。
■失去隱私:
近年來,粉絲「私生行為」嚴重困擾著年輕一代偶像。粉絲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偶像行程,跟車、蹲酒店、甚至藏在偶像的浴缸裡。偶像坐在飛機上的哪一個位置、網購了什麼東西、手機屏幕上的某一段對話,粉絲都了如指掌。偶像失去的隱私,遠比想像中更多。長此以往,會造成青少年心理安全感缺乏、信任感缺乏,對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都產生極大的敵意,以尋求自我保護。
■過早進入社會:
社會化的環境極其複雜,在他們沒有受到良好的知識教育和三觀培養時,往往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面對名利、金錢的誘惑,容易受到傷害。該享受童年時,家長應盡力守護孩子們的童真。
■輿論壓力大:
明星難免被議論、被評價,被各種比較,和過去的自己比,和更優秀的同輩比。也會因為不夠優秀而遭受「脫粉回踩」、「謾罵攻擊」。
因出演《家有兒女》被眾人熟知的楊紫,在採訪中提及自己作為童星,一路走過來的真實心路歷程。楊紫提到,「小雪」這個標籤,曾一度給她帶來了壓力。青春期的她經歷了發胖、長痘等一系列身體變化,那時,圍繞著她的聲音總不外乎:「長殘了」、「不夠漂亮還當什麼明星?」、「怎麼那麼胖」……不僅無戲可拍,更面臨著輿論壓力,使她一度陷入恐懼、自卑的心態中。
■失去學習時間,愛豆學歷偏低:
前幾年,日韓文化盛行,很多孩子選擇到海外做練習生,專注舞臺能力訓練而放棄文化課程的學習。有人曾總結過國內知名偶像團體的學歷,選秀出道團體的本科率只有50%,有很多人甚至沒有完成9年制義務教育。
與傳統韓國練習生模式不同的,是國內偶像公司時代峰峻的運作模式。捧紅了TFboys的公司時代峰峻的練習生初亮相時,大多年紀很小,幾乎沒有受過聲樂、舞蹈訓練。從進入公司的那一天起,他們就正式成為了藝人。
而今年高考的「時代少年團」成員馬嘉祺未能考過中央戲劇學院文化線一事,也引發了爭議。作為國內「養成系偶像團體」鼻祖,「時代峰峻」的運營手段,也一直受人詬病。
事實上,由於偶像的商業性質,導致未成年的孩子有密集的行程安排,舞臺訓練、商業活動、節目錄製,完全擠壓了孩子的時間,他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
一個成功的「養成系偶像」背後,是無數犧牲掉的淘汰者。他們被父母安排,過上被訓練、被點評、被篩選的生活。真正有天賦、夠幸運的孩子能有幾個呢?
年少成名的楊紫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幸運,如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還有更多不夠幸運、也不夠有天賦的孩子,逐漸被遺忘。奧運時期風光一時的林妙可,被吐槽長殘了,經歷假唱風波而備受打擊;小時候十分可愛的釋小龍,長大後也難免遭受長胖、變醜等一系列惡評的攻擊。
我們以為年少成名是一種光環,實際上,是他們過早地透支童年,犧牲了正常的人生軌跡換來的。
#3
學者建議:「不要按照自己的
思維給孩子預設成長道路」
以前被問到長大後最想做的職業,孩子們的回答普遍是老師、醫生、科學家、航天員……這是70、80這一代人的價值觀。
如今,成為偶像明星,意味著可以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巨額的財富,已經被視為一條成功的人生捷徑。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兒童也發自內心地渴望成為明星。在孩子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的年紀,進入複雜的娛樂圈,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早在五月,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就發布通知,明確「禁止未成年人參加選秀類網絡綜藝節目」。但依然有很多家長,被成人世界的欲望所捆綁,將孩子推上了一條前途未卜的道路。
部分家長可能會感到困惑,一方面,他們希望給孩子提供一個鍛鍊或者展示的舞臺,另一方面,又希望能保證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平衡。還有一些孩子,或許真的在藝術方面展現出了天賦,也有很強烈的成名的願望,家長是否要早日進行培養?
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處理孩子的培養問題: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和節點。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的藝術興趣,但要尊重他的成長規律,不要過多幹預,更不要過早地進行職業類的設定,避免孩子出現「假性自我」,孩子年幼時在父母安排下參加興趣班、選秀等活動,都不是自主的選擇。
在他們還沒有形成自我意識的年紀裡,只能配合家長的「選擇」,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假性自我,成為家長心目中的「完美兒童」。但是,隨著孩子心智不斷成長,自我覺醒之後,可能會導致孩子的真實自我和假性自我不能統一。
賈小寒建議:家長不要按照自己的思維給孩子預設成長道路。
■發現他的興趣所在。
可以通過參與大型活動鍛鍊孩子的相關能力和見識,但不能被功利的心態所左右,要求孩子必須出道、成名。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理性選擇教育方式,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強迫孩子參加社會化曝光活動,達成自己追名逐利的功利心願。
家長也可以為孩子找到適合才藝展示的平臺,但儘可能地遠離商業化。在培養孩子的藝術才能之前,首先要培養好孩子的文化課程,同時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有足夠良好的心態,讓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前,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
END
參考文獻:
媒介偶像低齡化的成因、影響及對策研究 李群 2019.5平均年齡僅8歲的少年團出道?心理專家:過度曝光可能不利於未成年孩子的成長。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王詩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