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記憶幾個字符(斯人還是是人)
2023-04-21 11:27:11 1
天將降大任於「S」人也!是「斯」還是「是」?這幾天吵得沸沸揚揚!
於是出現了記憶派「斯人也」與現實課本派「是人也」之爭,為此,還出來了「曼德拉效應」之說。
小學語文課本之「斯人也」
大學語文課本之「斯人也」
小學語文課本之「斯人也」
古書之「斯人也」
曼德拉效應(英文名:The Mandela Effect)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主流科學家沒有科學研究證明這一「效應」存在的真實性。
我的記憶也是「斯人也」,看來我也是記憶派。有好事者網上民調「斯人」還是「是人」,數據顯示,90%以上網民認為是「斯人」。
人教版官方定義:課本從來都是「是人也」,沒有「斯人也」之說。噫,還真有「曼德拉效應」——群體性記憶錯誤?
語文課本之「是人也」
語文課本之「是人也」
為什麼「斯人」如此記憶深刻呢?是因為「斯人」太多,「是人」太少?
「斯人」已逝;微「斯人」,吾誰與歸?等等,「斯人」用詞頻率較高,而且,有課本和很多課外書,也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之版本。
是不是,就此,以訛傳訛?發生群體性記憶錯位?
有語文老師解答:其實,都是正確的。「斯」和「是」,用於此處,含義想同,都是「這個」的意思。那麼,疑問來了,意思相同,但「斯」和「是」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字,考試的話,哪個正確?
2022年10月26日,人教版中學語文編輯部答曰:「是人也」正確。1992版、2001版、2016版人教版課本,均為「是人也」,未有「斯人也」之說。
那麼,該句古人是怎麼用的呢?
宋代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算是比較權威的版本,其中的《孟子章句》,其原文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宋•朱熹版「是人也」
由此可見,「是人也」正確。
溫儒敏教授肯定「是人也」
人教版課本「是人也」
那麼,有沒有「斯人也」版本,答案是:確實有。
為什麼會發生群體記憶錯位,我的理解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用斯,感覺很順爽,更何況,課外讀本也確實有「斯人也」版本。
網上民調結果
如此這般,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考試的話,務必用「是人也」!這樣就不必糾結了。
至於平時書寫,「斯人也」還是「是人也」,人們都懂,愛咋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