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Kit盒、電視機主機及電視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2:14:3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產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Kit盒、電視機主機及電視機。
背景技術:
隨著電視機顯示朝高畫質化(如2k、4k、5k等)和應用化發展,電視機主機在計算處理能力上也亟需要提高。電視機主機通常包括結構框架、用於計算處理的晶片以及與晶片電性連接的附屬模塊,其中,晶片用於負責顯示內容和應用的計算處理,附屬模塊包括電源模塊、音效卡模塊、顯卡模塊等,而晶片通常固定於一板卡,並通過多個螺釘固定於結構框架,因此,當需要對晶片進行更換升級時,需要將電視機主機殼體打開,並卸下用於固定板卡的螺釘,再將板卡和晶片一併取出,並在更換新晶片和新板卡後,通過螺釘新板卡固定到結構框架,然後再組裝電視機主機。其中,多個螺釘反覆拆裝,工作量較為繁瑣、耗時的問題,也即是晶片的更換升級工作存在較為繁瑣、耗時的問題,增加了自主升級用戶的晶片的更換升級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Kit盒、電視機主機及電視機,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晶片的更換升級工作存在較為繁瑣、耗時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Kit盒,與電視機主機內的附屬模塊電性連接,所述Kit盒包括盒體、設於所述盒體內的板卡以及固定於所述板卡的晶片,所述盒體具有與所述附屬模塊相配合的插入端以及與所述插入端相背對設置的操作端;所述Kit盒包括設有用於電性連接所述晶片和所述附屬模塊並與所述附屬模塊插接配合的連接器,所述連接器穿設於所述插入端。
進一步地,所述盒體包括具有開口腔的主盒以及蓋設於所述開口腔開口處的外端蓋,所述開口腔的開口朝向所述操作端,所述開口腔中在與所述板卡的兩側邊分別相正對的腔壁分別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從所述開口腔的開口處向所述插入端水平延伸設置,所述板卡的兩側邊分別插設於兩所述滑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外端蓋與所述主盒的開口處之間設有第一卡扣結構,所述第一卡扣結構包括從所述外端蓋的內端面向所述開口腔凸伸的多個第一延伸板,各所述第一延伸板在其延伸端的外板面凸設第一卡扣;
所述第一卡扣結構還包括於所述開口腔的側腔壁開設的多個第一卡槽,任一所述第一卡扣分別卡入一所述第一卡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主盒包括具有通腔的副盒以及蓋設於所述通腔位於所述插入端的腔口處的內端蓋,所述內端蓋與所述副盒共同形成所述開口腔。
進一步地,所述內端蓋與所述副盒的腔口之間設有第二卡扣結構,所述第二卡扣結構包括從所述內端蓋的內端面向所述通腔凸伸的多個第二延伸板,各所述第二延伸板在其延伸端的外板面凸設第二卡扣;
所述第二卡扣結構還包括於所述通腔的側腔壁開設的多個第二卡槽,任一所述第二卡扣分別卡入一所述第二卡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Kit盒還包括設於所述盒體內的多個HDMI連接器,所述盒體中在所述操作端的端面開設多個HDMI插孔,各所述HDMI連接器的一端插設於與其對應的所述HDMI插孔,另一端與所述板卡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Kit盒還包括設於所述盒體內的多個USB連接器,所述盒體中在所述操作端的端面開設多個USB插孔,各所述USB連接器的一端插設於與其對應的所述USB插孔,另一端與所述板卡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Kit盒還包括散熱組件,所述散熱組件包括貼設於所述晶片表面的散熱片,所述晶片位於所述散熱片與所述板卡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盒體中在與所述散熱片相正對的側壁開設第一散熱孔。
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組件還包括導熱件,所述導熱件設於所述板卡的板面,且所述導熱件與所述晶片相背對位置,所述導熱件中在背離所述板卡的表面貼於與其正對的所述盒體的內側壁。
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組件還包括鋁箔片,所述鋁箔片貼設於所述導熱件中在與所述板卡相背對的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Kit盒還包括用於將所述盒體從所述電視機主機內退出的把手,所述把手設於所述盒體的操作端。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視機主機,包括具有容腔的主機殼、設於所述容腔的附屬模塊以及與所述附屬模塊對接並如上述Kit盒,所述主機殼的左側壁、右側壁、上側壁中任意一側壁開設有用於插裝所述Kit盒的插口。
進一步地,所述電視機主機還包括用於將所述Kit盒限位於所述主機殼內的鎖止結構,所述鎖止結構設於所述所述主機殼的一側壁,且位於所述插口外周部設置。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視機,包括背板、顯示模組以及用於驅動所述顯示模組顯示圖像並如上述的電視機主機,所述背板具有容槽,且所述容槽的槽口朝前設置,所述顯示模組設於所述容槽內,所述電視主機設於所述背板的後側面。
本實用新型相對於現有技術的技術效果是:載有新處理系統的晶片電性連接於板卡的表面,晶片與附屬模塊之間通過連接器建立了電連接關係,實現晶片計算處理傳遞其內的數字信息或信號,並通過連接器發送給相對應的附屬模塊,控制附屬模塊工作,連接器固設於板卡中在臨近插入端的端部。當Kit盒插設於電視機主機內時,連接器與附屬模塊插接配合,使附屬模塊與晶片實現電性連接,並在新處理系統狀態下運行,實現對電視機主機內的晶片進行快速升級,Kit盒結構簡單,無需拆卸電視機主機,無需螺釘固定,提高升級效率,自主升級用戶的晶片的更換便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Kit盒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Kit盒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圖2中A處的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外端蓋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外端蓋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內端蓋的立體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立體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視機主機的局部立體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鎖止結構的立體圖;
上述附圖所涉及的標號明細如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或「設置於」另一個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過第三部件間接固定於或設置於另一個元件上。當一個元件被稱為「連接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它可能通過第三部件間接連接於另一個元件上。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Kit盒,與電視機主機內的附屬模塊電性連接。Kit盒包括盒體1、設於盒體1內的板卡2以及固定於與板卡2的晶片3,盒體1具有與附屬模塊相配合的插入端4以及與插入端4相背對設置的操作端5。Kit盒包括設有用於電性連接晶片3和附屬模塊並與附屬模塊插接配合的連接器6,連接器6穿設於插入端4。
在本實施例中,載有新處理系統的晶片3電性連接於板卡2的表面,晶片3與附屬模塊之間通過連接器6建立了電連接關係,實現晶片計算處理傳遞其內的數字信息或信號,並通過連接器6發送給相對應的附屬模塊,控制附屬模塊工作,連接器6固設於板卡2中在臨近插入端4的端部。當Kit盒插設於電視機主機內時,連接器6與附屬模塊插接配合,使附屬模塊與晶片3實現電性連接,並在新處理系統狀態下運行,實現對電視機主機內的晶片3進行快速升級。Kit盒結構簡單,只需將其插設於電視機主機內,使連接器6與附屬模塊插接配合,便可實現電視機主機的升級,無需拆卸電視機主機,無需螺釘固定,提高升級效率,自主升級用戶的晶片3的更換便利。
進一步地,盒體1包括具有開口腔的主盒7以及蓋設於開口腔開口處的外端蓋20,開口腔的開口朝向操作端5,開口腔中在與板卡2的兩側邊分別相正對的腔壁分別設有滑槽11,滑槽11從開口腔的開口處向插入端4水平延伸設置,板卡2的兩側邊分別插設於兩滑槽11內。這樣,板卡2中帶有連接器6的端部的兩側分別對準開口處的兩滑槽11外埠,並將其插入,板卡2的兩側邊沿著滑槽11推入開口腔,實現板卡2的安裝。通過兩滑槽11的設置,實現了板卡2周側的限位,即板卡2無法朝向主盒7周側壁移位,並且使板卡2快速裝入開口腔,無需螺釘固定,結構簡單,安裝快速、方便,省時省力。
具體地,開口腔中在與板卡2的兩側邊分別相正對的腔壁分別設有凸條12,兩凸條12相正對,且兩凸條12相正對表面分別開設用於供板卡2插設的滑槽11,該滑槽11即為上述的滑槽11。
進一步地,外端蓋20與主盒7的開口處之間設有第一卡扣結構,第一卡扣結構包括從外端蓋20的內端面向開口腔凸伸的多個第一延伸板21,各第一延伸板21在其延伸端的外板面凸設第一卡扣22;
第一卡扣結構還包括於開口腔的側腔壁開設的多個第一卡槽13,任一第一卡扣22分別卡入一第一卡槽13內。這樣,外端蓋20通過第一卡扣結構快速地固定於主盒7的開口處,同時,外端蓋20也可從主盒7的開口處快速地拆卸,提高盒體1組裝的效率。
具體地,外端蓋20中在內側面的周邊向開口腔凸設第一環形板23,第一環形板23插設於開口腔的開口處,用於與主盒7的開口處側壁接觸,增加外端蓋20裝於主盒7開口處的穩定性。各第一延伸板21的連接端連接於第一環形板23的內端面上,即各第一延伸板21是從第一環形板23的內端面凸伸出的第一延伸板21。這樣,增大外端蓋20與主盒7的開口處側壁的接觸面積,避免外端蓋20受外力產生晃動,破壞穩定性。
更具體地,主盒7中在皆與板卡2的板面相平行並相正對的兩側壁的開口端分別延伸出第一穩固板14,各第一穩固板14與與其正對的第一環形板23的外板面之間面接觸,更增加外端蓋20的穩定性。進一步地,第一穩固板14的端面與外端蓋20的外表面齊平。主盒7中在與板卡2的板面相垂直並相正對的兩側的開口端抵頂於與其正對的第一環形板23的內端面,實現限位,避免外端蓋20完全插入開口腔,失去原本的效用。
具體地,各第一卡扣22設有第一傾斜面221,第一傾斜面221設於第一卡扣22的內端外側,當外端蓋20卡扣於主盒7的開口處時,各第一傾斜面221與主盒7的開口端接觸,隨著外端蓋20的逐漸扣合,第一卡扣22沿著主盒7內側壁滑入第一卡槽13內。通過第一傾斜面221的設置,有效避免外端蓋20卡扣於主盒7的開口處時,外端蓋20被主盒7的開口端卡住,增加安裝耗時,即第一傾斜面221具有快速定位的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延伸板21設置有六個,第一環形板23中在與板卡2的板面分別平行的兩側壁的端部分別設有兩個第一延伸板21,而在與板卡2的板面分別垂直的兩側壁的端部分別設一個第一延伸板21,各第一延伸板21的內板面凸設有多個第一加強筋211,用以增強各第一延伸板21的強度。
具體地,外端蓋20的內端面向板卡2凸伸多個支撐筋板24,且多個支撐筋板24相互平行並間隔設置,板卡2中在臨近開口處的端面抵靠於各支撐筋板24的內端面,實現板卡2在操作端5與插入端4之間的限位。在本實施例中,各支撐筋板24的內端面傾斜設置,避免板卡2在安裝時收到擠壓而彎曲變形,不僅實現對板卡2的支撐、限位,還實現了保護板卡2的效果
具體地,第一環形板23中在與板卡2的兩板邊分別相正對的側壁上設有第一穩固槽231,板卡2中臨近開口處的端部兩側邊分別插設於兩第一穩固槽231內,一方面提高板卡2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由於板卡2對於外端蓋20具有相對限位作用,提高外端蓋20的穩定性。第一穩固槽231與滑槽11的設置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外端蓋20的內表面設有兩個塑膠塊232,塑膠塊232可彈性變形,兩個塑膠塊232分別設於兩第一穩固槽231內,板卡2中臨近開口處的端部抵頂於各塑膠塊232上,安裝時,起到緩衝、保護板卡2作用,而且使板卡2在盒體1內安裝更加牢靠。
進一步地,主盒7包括具有通腔15的副盒10以及蓋設於通腔15位於插入端4的腔口處的內端蓋30,內端蓋30與副盒10共同形成開口腔,且第一卡槽13以及滑槽11皆設於通腔15內。將主盒7設置成分體式,即由副盒10與內端蓋30組裝成型,一方面,有助於對通腔15內部零部件的維護;另一方面,連接器6穿設於內端蓋30,而主盒7的分體式設計,便於連接器6順利地穿設於內端蓋30。
具體地,內端蓋30的內表面向外開設連接孔31,連接器6的連接端從連接孔31穿出,用於與附屬模塊對接,且連接器6與連接孔31相適配。
進一步地,內端蓋30與副盒10的腔口之間設有第二卡扣結構,第二卡扣結構包括從內端蓋30的內端面向通腔15凸伸的多個第二延伸板32,各第二延伸板32在其延伸端的外板面凸設第二卡扣33;
第二卡扣結構還包括於通腔15的側腔壁開設的多個第二卡槽,任一第二卡扣33分別卡入一第二卡槽內。這樣,內端蓋30通過第二卡扣結構快速地固定於副盒10的腔口處,同時,內端蓋30也可從副盒10的腔口處快速地拆卸,提高盒體1組裝的效率。第二卡槽與第一卡槽13結構相同,且兩卡槽分置於副盒10的兩腔口端。
具體地,內端蓋30中在內側面的周邊向通腔15凸設第二環形板34,第二環形板34插設於與其對應的通腔15的腔口處,用於與副盒10的腔口處側壁接觸,增加內端蓋30裝於副盒10腔口處的穩定性。各第二延伸板32的連接端連接於第二環形板34的內端面上,即各第二延伸板32是從第二環形板34的內端面凸伸出的第二延伸板32。這樣,增加內端蓋30與副盒10的腔口處接觸面積,避免內端蓋30受外力產生晃動,破壞內端蓋30的穩定性。
更具體地,副盒10中在皆與板卡2的板面相平行並相正對的兩側壁的腔口端分別向內端蓋30延伸出第二穩固板16,各第二穩固板16與與其正對的第二環形板34的外板面之間面接觸,更增加內端蓋30的穩定性。進一步地,第二穩固板16的端面與內端蓋30的外表面齊平。副盒10中在與板卡2的板面相垂直並相正對的兩側的腔口端抵頂於與其正對的第二環形板34的內端面,實現限位,避免內端蓋30完全插入通腔15,失去原本的效用。
具體地,各第二卡扣33設有第二傾斜面331,第二傾斜面331設於第二卡扣33的內端外側,當內端蓋30卡扣於副盒10的腔口處時,各第二傾斜面331與副盒10的腔口端接觸,隨著內端蓋30的逐漸扣合,第二卡扣33沿著副盒10內側壁滑入第二卡槽內。通過第二傾斜面331的設置,有效避免內端蓋30卡扣於副盒10的腔口處時,內端蓋30被副盒10的腔口端卡住,增加安裝耗時,即第二傾斜面331具有快速定位的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延伸板32的設置數量以及分布情況與第一延伸板21設置數量以及分布情況皆相同,此處不再贅述。各第二延伸板32的內板面凸設有多個第二加強筋321,用以增強各第二延伸板32的強度。
具體地,內端蓋30的內表面向板卡2的插入端4凸設多個第二穩固槽351,多個第二穩固槽351彼此間隔設置,板卡2的插入端4插入各第二穩固槽351內,一方面將板卡2限位於支撐筋板24與第二穩固槽351之間,提高板卡2的安裝穩定性;另一方面,便於連接器6準確地插入連接孔31內,即對連接器6安裝定位。在本實施例中,內端蓋30的內表面向板卡2的插入端4凸伸多個板體35,上述的各第二穩固槽351是由板體35的內板邊向板卡2插入方向開設而成。具體地,各板體35中在任一板面與內端蓋30的內端面之間設有加強筋板352,以提高各板體35的支撐強度。
進一步地,Kit盒還包括設於盒體1內的多個HDMI連接器8,盒體1中在操作端5的端面開設多個HDMI插孔25,各HDMI連接器8的一端插設於與其對應的HDMI插孔25,另一端與板卡2電性連接。HDMI連接器8可以與多媒體設備連接,用於使電視機與多媒體設備同步播放,增加用戶對電視機的體驗性。
在本實施例中,HDMI連接器8設置有三個,對應地,HDMI插孔25也開設有三個。當然,HDMI連接器8的數量並不僅向於此,根據具體應用環境以及應用條件而定。
進一步地,Kit盒還包括設於盒體1內的多個USB連接器9,盒體1中在操作端5的端面開設多個USB插孔26,各USB連接器9的一端插設於與其對應的USB插孔26,另一端與板卡2電性連接。USB連接器9可以與存儲設備對接,用於使電視機播放其內部已存儲的音頻文件,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空間,增加用戶對電視機的體驗性。
在本實施例中,USB連接器9設置有一個,對應地,USB插孔26也開設有一個,同樣,USB連接器9的數量可以靈活選擇。
進一步地,Kit盒還包括散熱組件,散熱組件包括貼設於晶片3表面的散熱片40,晶片3位於散熱片40與板卡2之間。這樣,通過散熱片40來增大晶片3的散熱面積,提高晶片3的散熱率,保證晶片3正常運行。散熱片40為散熱鋁材質,當然也可以為其他材質,只要能達到良好的散熱效果即可。
具體地,散熱片40包括主板41、連接板42以及翼板43,主板41的一板面貼設於晶片3的表面,連接板42設置有兩個,且兩連接板42的一板邊分別連接於主板41中相正對的兩板邊,且兩連接板42相互平行且朝向背離晶片3方向設置,翼板43設置有兩個,且兩翼板43的側板邊分別與兩連接板42的另一板邊相連接,兩翼板43皆與主板41相平行且相背離設置。這樣設置,用以增大散熱片40的散熱面積,提高散熱率,達到良好的散熱效果,保證晶片3的正常運行。
更具體地,兩翼板43分別臨近副盒10的兩腔口設置,且各翼板43橫向設置。這樣設置的目的在於,節約空間的同時,增大散熱面積。
進一步地,盒體1中在與散熱片40相正對的側壁開設散熱孔171。
具體地,副盒10中在與散熱片40相正對的腔壁開設散熱孔171。在本實施例中,副盒10中與散熱片40相正對的腔壁設置多個環環相套的散熱圈17,各散熱圈17由多個散熱孔171排布而成,而相鄰兩散熱圈17的散熱孔171交錯布置,這樣設置的目的在於:第一,保證設有散熱孔17的副盒10側壁的強度與剛度;第二,當散熱片40中任一位置出現熱量集中時,皆有散熱孔171與其對應,更加提高散熱效果。在本實施例中,各散熱孔171呈圓弧狀。
具體地,副盒10中在分別與板卡2兩側板邊相正對的側腔壁開設多個散熱口18,各側腔壁上的多個散熱口18從一腔口向另一腔口依次間隔排布,以提高板卡2以及晶片3的散熱效果。在本實施例中,各散熱口18呈條狀。
進一步地,散熱組件還包括導熱件50,導熱件50設於板卡2的板面,且導熱件50與晶片3相背對位置,導熱件50中在背離板卡2的表面貼於與其正對的盒體1的內側壁。晶片3產生的熱量一部分傳遞於板卡2上,這樣,通過導熱件50設置,將板卡2上的熱量傳導至導熱件50上,再傳導至盒體1的內側壁,最終將熱量散出,更加提高晶片3以及板卡2的散熱效果,確保晶片3以及板卡2正常工作。在本實施例中,盒體1為鋁合金材質。
在本實施例中,導熱件50為導熱矽膠板,該導熱矽膠板具有絕緣特性。
進一步地,散熱組件還包括鋁箔片60,鋁箔片60貼設於導熱件50中在與板卡2相背對的表面。通過鋁箔片60貼設於導熱件50的表面,並與與導熱件50相正對的盒體1內側壁面接觸,其目的在於:第一,由於導熱件50為導熱矽膠板,屬於塑膠材質,並且與盒體1的內側壁接觸,當承載有導熱件50的板卡2插裝與盒體1內時,導熱件50與盒體1的內側壁之間會產生較大的摩擦阻力,不便於承載有導熱件50的板卡2插入,而在導熱件50表面貼設鋁箔片60,鋁箔片60與盒體1的內側壁接觸,鋁箔片60表面光滑,大大的降低了導熱件50與盒體1的內側壁之間的摩擦阻力,使載有導熱件50的板卡2順利地插入盒體1內,提高組裝/拆卸/維護的效率;第二,鋁箔片60導熱效果高,提高導熱率。
進一步地,Kit盒還包括用於將盒體1從電視機主機內退出的把手70,把手70設於盒體1的操作端5。這樣,拉動把手70,便可將Kit盒從電視機主機內取出,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在本實施例中,板卡2與把手70分別位於HDMI插孔25或USB插孔26的相正對兩側設置。具體地,把手70包括手持杆71、翼杆72、連接杆73以及限位杆74,手持杆71呈圓弧狀,且向外凸伸,便於手指抓取,翼杆72設置有兩個,且兩個翼杆72的一端分別與手持杆71的兩端連接,兩個翼杆72以及手持杆71均橫置於外端蓋20的外表面,連接杆73設置有兩個,且兩個連接杆73的一端分別與兩個翼杆72的另一端連接,且穿設於外端蓋20,限位杆74設置有兩個,且兩個限位杆74的一端分別與兩個連接杆73的另一端連接,且兩個限位杆74的另一端相互背離設置,並橫置與外端蓋20的內側,當拉動手持杆71時,兩限位杆74卡止於外端蓋20的內側,即帶動Kit盒退出電視機主機,為退出Kit盒提供便利。
具體地,外端蓋20中與板卡2相平行的外側壁與各連接杆73相對應凹設連接槽27,連接槽27的內端與外端相貫通,兩連接杆73分別設於兩連接槽27內,各連接槽27與與其正對的盒體1的內側壁位置之間形成連接通道,該連接通道使連接杆73限位於盒體1的操作端5,而兩限位杆74卡止於外端蓋20的內側,即拉動手持杆71,便可將Kit盒從電視機主機內連帶退出。
具體地,各連接槽27的內端面向內凸伸L型板271,L型板271具有L型槽2711,各連接杆73延伸至L型槽2711內,且兩個L型槽2711的槽口相背對設置,各限位杆74與與其對應的連接槽27的內端面之間留有一定距離,當Kit盒插設於電視機主機內時,只需推動把手70,使把手70的兩翼杆72貼於外端蓋20的外表面,避免刮碰到手持杆71或者翼杆72,影響Kit盒正常工作;當Kit盒退出電視機主機時,先拉動手持杆71,這將帶動連接杆73向外移動,直至兩限位杆74分別卡止於外端蓋20的內側面,此時,手持杆71距離外端蓋20的外端面具有較大的距離,為用戶手指插入提供足夠的空間,將Kit盒從電視機主機內取出。而L型板271的設置有助於提高兩連接杆73以及兩限位杆74的穩定性,使各連接杆73以及各限位杆74皆沿著相應的軌道移動。
具體地,外端蓋20的外表面在與手持杆71以及兩個翼杆72相正對的位置處向內凹設容置槽28,容置槽28與兩連接槽27連通,且容置槽28與手持杆71以及兩翼杆72相適配。容置槽28的縱截面呈L型,當然也可以呈U型,根據把手70的橫截面形狀而定。
具體地,容置槽28中在與兩個翼杆72分別正對的位置處分別凸設支撐塊281,各翼杆72坐於與其對應的支撐塊281上,在本實施例中,支撐塊281呈L型。這樣,會使手持杆71與容置槽28之間具有一定間隙,便於手指抓取手持杆71。
以下請同時參閱圖2、圖8以及圖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視機主機,包括具有容腔81的主機殼80、設於容腔81內的轉接板、與轉接板電性連接的附屬模塊以及與轉接板插接配合併如上述Kit盒,主機殼80的左側壁、右側壁、上側壁中任意一側壁開設有用於插裝Kit盒的插口82。
在本實施例中,將上述的Kit盒從插口82插入主機殼80內,Kit盒的連接塊與轉接板插接配合,而轉接板與附屬模塊電性連接,即實現晶片3與附屬模塊電性連接,使電視機主機在新處理系統狀態下運行。通過在電視機主機內設置Kit盒,使電視機主機處理系統升級更加便利,結構簡單,操作省時省力。
進一步地,電視機主機還包括用於將Kit盒限位於主機殼80內的鎖止結構90,鎖止結構90設於主機殼的一側壁,且位於插口82外周部設置。通過鎖止結構90的設置,使Kit盒限位於主機殼80內,有效避免在搬運或者運輸過程中,再或者經常在振動環境下使用時,Kit盒從主機殼80內退出,確保Kit盒的穩固性,而且,當需要退出Kit盒時,只需操作鎖止結構90,Kit盒便可退出,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具體地,鎖止結構90包括旋鈕件91、鎖止件92、連接件93和彈性件94,旋鈕件91包括供外力作用的鈕頭911以及由鈕頭911一端面垂直延伸出的杆體912,杆體912的另一端與鎖止件92的一端通過連接件93固定,彈性件94套於連接件93上且壓縮於連接件93與鎖止件92的端面之間,鎖止件92的外側壁凸設卡條921,Kit盒相對應卡條921設有插孔,卡條921由鈕頭911旋轉帶動卡止於Kit盒的插孔內,一般Kit盒上會自身設有散熱口18,在本實施例中,插孔為Kit盒上的散熱口18,卡條921直接卡入散熱口18內,便於直接卡止,節省加工程序,本實施例採用的是卡條921直接卡入Kit盒的散熱口18內。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視機,包括背板、顯示模組以及用於驅動顯示模組顯示圖像並如上述的電視機主機,背板具有容槽,且容槽的槽口朝前設置,顯示模組設於容槽內,電視主機設於背板的後側面。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帶有Kit盒的電視機主機應用於電視機上,使電視機運行更加快速,增強用戶對電視機的體驗性。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