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單元和成像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1:54:30

本發明涉及清潔單元、包括清潔單元的圖像承載單元和包括清潔單元的成像設備。
背景技術:
電子照相式成像設備構造成通過將形成於圖像承載單元(例如感光鼓、中間轉印體等)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例如紙、塑料等)上來形成圖像。
傳統地,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JP2006-139084(參見其圖8)中公開的成像設備構造成通過清潔刮刀525去除殘留在圖像承載單元上的未使用調色劑,並且將調色劑回收到鼓盒600內。從延長處理盒使用壽命的方面考慮,所回收的調色劑由安裝在清潔刮刀525附近的調色劑傳送部件傳送至鼓盒外的廢調色劑容器(調色劑回收箱)。
作為調色劑傳送部件,存在採用通過螺旋形卷繞金屬線材而形成圓筒(彈簧)形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的情況(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JP2006-139084中的螺旋部件622)。該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設置在圓筒形調色劑傳送路徑內,並且由驅動系統(例如,上述專利申請中的螺旋部件齒輪526)驅動旋轉。就這種調色劑傳送部件的旋轉驅動力而言,除使用獨立的驅動源以外,還存在經由鼓齒輪從用於驅動鼓盒內感光鼓旋轉的驅動系統傳遞旋轉驅動力的情況。
雖然刮刀圍繞(金屬或者樹脂製成的)中心軸螺旋形地模製的螺旋式調色劑傳送部件也是已知的,但是如上所述通過彈簧形成圓筒形的螺旋部件相對於傳統方式具有以下優點:調色劑傳送單元的尺寸減小、重量減輕、結構簡化和成本降低。
在把驅動系統(螺旋部件齒輪)與圓筒形(彈簧)螺旋部件(即調色劑傳送部件)連接以將驅動力傳遞給調色劑傳送部件時,類似於具有中心軸的螺旋部件的情況,存在使用支承結構通過從調色劑傳送部件兩端拉緊來軸向地支承調色劑傳送部件的情況。
然而,傳統地,即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是由圓筒形(彈簧)螺旋部件形成的,也通常採用使驅動系統(螺旋部件齒輪)與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剛性地且一體地連接的結構。因而,如果在這種傳統結構中圓筒形(彈簧)螺旋部件產生振動,則振動傳遞給驅動系統(螺旋部件齒輪)。
這裡,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振動的可能因素是在鼓盒內螺旋部件傳送回收調色劑時由螺旋部件接收的反作用力。該反作用力可分解成主要沿調色劑傳送方向(伸展方向)的力和沿螺旋部件轉動方向(扭轉方向)的力。
如果螺旋部件因反作用力而振動並且振動傳遞給圖像承載單元,則因為圖像承載單元會振動而不是優選的。因此,需要一種結構可以減小從螺旋部件傳遞給圖像承載單元的振動能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清潔單元,構造成能夠減小彈簧螺旋部件的振動。本發明的一個特徵是:清潔單元,構造成用於清潔殘留在圖像承載單元上的調色劑,包括:清潔部件,構造成去除調色劑;螺旋彈簧,沿清潔部件縱向傳送由清潔部件去除的調色劑;和可轉動的支承部件,支承螺旋彈簧的一端以將旋轉驅動力傳遞給螺旋彈簧,其中,支承部件設有在螺旋彈簧縱向上伸長的長孔,以使得螺旋彈簧的一端與長孔接合。
從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下說明中將清楚本發明的其它特徵。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性地示出電子照相式成像設備的結構的剖視圖。
圖2是示出圖1中成像設備中採用的鼓盒的要部的剖視圖。
圖3是示出圖1中成像設備中採用的鼓盒的外觀透視圖。
圖4是示出圖2和圖3中所示鼓盒的驅動系統的透視圖。
圖5示出了清潔單元的示例性結構。
圖6A示出了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位於驅動側支承部件中的基準位置的狀態,該驅動側支承部件用於支承採用了本發明的清潔單元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一端。
圖6B示出了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在驅動側支承部件中拉長的狀態,該驅動側支承部件用於支承採用了本發明的清潔單元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一端。
圖6C示出了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在驅動側支承部件中收縮的狀態,該驅動側支承部件用於支承採用了本發明的清潔單元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一端。
圖7示出了在採用了本發明清潔單元中支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另一端的受驅側支承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來描述用於實施本發明的實施例。要注意的是,以下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適當地修改細節構造。此外,實施例中所採用的數值是參考性數值,不限制本發明。還應理解的是,下述構件的尺寸、材料、形式、相對布置方式也可以依據本發明適用的設備的構造和各種條件來適當地修改,本發明的範圍不僅限於那些構造,除非明確指出。
實施例
成像設備的整體結構
圖1示出了能實施本發明的成像設備1的整體構造的一例。圖1中的成像設備1包括形成黃色、品紅色、青色和黑色各色調色劑圖像的圖像承載單元(電子照相式感光體),並且構造成將彩色圖像記錄在記錄介質(例如紙和薄膜)上。成像設備1包括相互平行地設置的四個感光鼓12a(黃色)、12b(品紅色)、12c(青色)和12d(黑色)。中間轉印帶16(即中間轉印體)以正交地跨越各感光鼓的方式設置在感光鼓12a到12d的上方。
初次充電器13、顯影裝置14等圍繞由電機(未示出)驅動的每個感光鼓(12a到12d)設置。感光鼓(12a到12d)和初次充電器13、顯影裝置14等可以組合成能相對於成像設備1拆裝的處理盒(1a、1b、1c和1d)。由多面鏡等組成的曝光單元41設置在感光鼓12a到12d的下面。要注意的是,在圖1中,雖然初次充電器13、顯影裝置14和稍後描述的轉印充電輥19的附圖標記僅在處理盒1a中示出以免複雜化,但是這些裝置也以同樣方式設置在處理盒1b、1c和1d中(僅示出了形狀)。
首先,由黃色成分色圖像信號構成的雷射束經曝光單元41的多面鏡等投射到第一成像部中的感光鼓12a上,以在感光鼓12a上形成靜電潛像。黃色調色劑從顯影裝置14供給至靜電潛像,以將靜電潛像顯像成黃色調色劑圖像。
隨著感光鼓12a的轉動,調色劑圖像到達感光鼓12a和中間轉印帶16彼此接觸的初次轉印位置。在初次轉印位置處,通過給轉印充電輥19施加初次轉印偏壓,感光鼓12a上的黃色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6上(初次轉印步驟)。
當中間轉印帶16的承載有黃色調色劑圖像的部位移動到下一個成像部時,此時已經如上所述那樣在感光鼓12b上形成了品紅色調色劑圖像。然後,在中間轉印帶16和感光鼓12b彼此接觸的初次轉印位置處,通過轉印充電輥19把品紅色調色劑圖像疊加並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6上的黃色調色劑圖像上。然後,隨著中間轉印帶16向前移動時,在各成像部的初次轉印位置處,青色調色劑圖像並且隨後黑色調色劑圖像順序地疊加並轉印到黃色調色劑圖像和品紅色調色劑圖像上。
同時,記錄介質P儲存在盒30中。拾取輥把記錄介質P一張一張地從盒30中送出,對齊輥40調整記錄介質的正時,然後記錄介質到達二次轉印位置。在二次轉印位置處,通過給二次轉印輥對17(即轉印部)施加二次轉印偏壓,中間轉印帶16上的四色調色劑圖像一起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二次轉印步驟)。
通過由傳送引導件引導,已經轉印有四色調色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傳送至設置在二次轉印輥對17上方的定影輥對20(即定影裝置)。通過定影輥對20加熱和加壓,記錄介質P上的四色調色劑圖像定影。因此,各色調色劑熔化、混合併且作為全色列印圖像定影到記錄介質P上。然後,通過由傳送引導件引導,已經定影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由設置在定影輥對20下遊的排出輥對25a和25b(即排出部)排出到排出託盤23上。
在僅在記錄介質P的一面上形成圖像的單面模式情況中,在一面上已經形成有圖像的記錄介質P如上所述地通過排出輥對25a和25b排出到排出託盤23上。同時,在記錄介質P的兩面上形成圖像的雙面模式情況中,已經如上所述在一面上形成有圖像的記錄介質P在通過穿過雙面通道(未示出)而翻轉了正反面的狀態下傳送至對齊輥對22。然後,通過類似於在正面上形成圖像的步驟,在記錄介質P的反面上形成圖像。正反面都形成有圖像的記錄介質P由排出輥對25a和25b排出到排出託盤23上。
由處理盒1a到1d、用於驅動中間轉印帶16的輥16a和16b、轉印充電輥19等集合而成的轉印帶單元18就其性質而言使用壽命比整個成像設備1短。因此,處理盒1a到1d和轉印帶單元18構造成在成像設備1整個壽命期間是可更換的。可通過把處理盒1a到1d和轉印帶單元18組合成一體並且使得它們可拆裝來提高維護性。
近年來,電子照相式圖像顯影系統有單組分調色劑顯影系統和雙組分調色劑顯影系統。伴隨著顏色化,從顏色顯影性方面考慮,廣泛地使用分成調色劑和載體的雙組分顯影劑。同時,就黑色顯影裝置而言,依據用途分別地使用顯影系統,以使得單組分顯影系統用於需要減小裝置尺寸並且節省空間的情況中,而雙組分顯影系統用於高速裝置的情況中。此外,雖然在市場上要形成的單色圖像和彩色圖像之間的百分比逐漸地向彩色圖像轉移,即使成像設備構造成可列印單色圖像和彩色圖像,但是由成像設備所列印的單色圖像的數量壓倒性地大於彩色圖像的數量。因此,希望黑色顯影器的耐用性比彩色顯影器的長。
另一方面,彩色圖像需要更忠實的描畫性能,並且正在開發以照片畫質水平形成圖像的成像設備。因此,希望在此情況中使用的調色劑顆粒尺寸儘可能小並且直徑均勻。市場還要求延長定期更換構件的使用壽命,以削減運行成本從而抑制維護費用。近來,一些顯影裝置採用ACR(自動載體更新)系統或者減小顯影裝置的顯影套筒尺寸,以抑制顯影劑劣化並延長顯影劑的使用壽命。在市場上可購得能列印相當於約50萬張A4紙圖像的彩色顯影裝置。
鼓盒
在本實施例中,調色劑傳送單元包括作為調色劑傳送部件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其構造成排出通過清潔殘留在用於承載電子照相式形成的調色劑圖像的圖像承載單元(感光鼓)上的調色劑所收集的未使用調色劑。
該調色劑傳送單元與容納圖像承載單元(感光鼓)的盒(例如處理盒1a到1d)一起地設置。對於作為圖像承載單元的「盒」,能夠設想幾種不同的構造。例如,已知一種處理盒的構造,其中,在一個盒內收納如上所述的顯影裝置14、感光鼓12、清潔刮刀320a、初次充電器13和廢調色劑容器(未示出)。還已知一種分離型構造,其中,僅顯影裝置部分作為獨立單元分開,感光鼓、初次充電器、清潔刮刀、調色劑傳送單元等組合成鼓盒。
無論是哪種盒構造,本發明的調色劑傳送單元都可以作為用於傳送在清潔感光鼓時所產生的回收調色劑的單元。通過例示使用分離型處理盒構造來進行以下說明,特別是圍繞作為圖像承載單元的鼓盒設置調色劑傳送單元的示例性構造。
在分離型盒構造的情況中,圖1中所示處理盒1a到1d的感光鼓(12a到12d)的部位可以組合成例如圖2中所示的鼓盒10。
圖2示出了鼓盒10的要部的截面結構。圖2中的鼓盒10包括在鼓框架301(外殼)內的感光鼓12(圖1中的12a到12d)。清潔刮刀320a、初次充電器13、勺板316等在鼓框架301內圍繞感光鼓12設置。
在鼓盒10中,當一般常使用直徑約30mm的感光鼓12時,例如板狀聚氨酯材料製成的清潔刮刀320a被推壓成與感光鼓12相接觸,以刮落感光鼓12表面上的殘留調色劑。在圖2的構造中,清潔刮刀320a安裝到框架320上,並且構造成使得通過構造成用於推壓框架320的推壓裝置340(例如彈簧)把清潔刮刀320a的末端推壓成與感光鼓12接觸。
從延長處理盒使用壽命的方面來看,通過與感光鼓12平行地設置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把由清潔刮刀320a從感光鼓12表面上刮落的未使用調色劑傳送至廢調色劑容器(未示出)。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是如稍後描述的那樣由線材形成圓筒形彈簧而構成的。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用於傳遞感光鼓12驅動力的驅動系統驅動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在調色劑傳送路徑414e內旋轉,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傳送調色劑。
要注意的是,在圖2中的鼓盒10中,勺板316設置在清潔刮刀320a附近,以防止調色劑飛散在設備內。此外,在圖2中的鼓盒10中,初次充電器13是由初次充電輥317和清潔輥318組成的。
下面將參照圖3到圖6詳細地描述本實施例的鼓盒10的結構。圖3示出了鼓盒10的外觀。如圖3中所示,鼓框架301在與鼓中心軸一致的位置處具有通孔,以設置軸承部326和327(例如軸承和燒結軸承)。鼓軸309穿過軸承部326和327。這種布置使得能夠高精度地軸向支承並且驅動感光鼓12旋轉。此外,鼓軸309通過設置在感光鼓12內的觸點(未示出)與鼓的內表面接觸,以導電並且接地。
如圖4中所示,作為驅動接收部,在感光鼓12一端處設置有由鼓齒輪401、惰輪402和螺旋部件齒輪403組成的驅動系統,以用於將感光鼓12(圖像承載單元)的轉動傳遞給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
通過壓配合、填縫等把感光鼓12與圖4中的鼓齒輪401一體地聯接。從設置在單元主體(未示出)側上的驅動源(例如電機)傳遞給鼓軸309的旋轉驅動力通過與鼓軸309一體地設置的平行銷等(未示出)傳遞給鼓齒輪401和感光鼓12。同時,螺旋部件齒輪403與驅動側支承部件411一體地聯接,驅動側支承部件411構成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一端側的支承部件。驅動側支承部件411經由支承部件軸承413由鼓框架301支承。此外,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另一端側由受驅側支承部件412(圖7中的另一端部支承部件)支承,並且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具有圓筒形彈簧結構的另一端部的位置在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上受限制。
隨著成像處理的進行,施加至感光鼓12的旋轉驅動力通過由鼓齒輪401、惰輪402和螺旋部件齒輪403組成的驅動系統傳遞至驅動側支承部件411。這樣,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被驅動旋轉。這種布置使得能夠在感光鼓12表面上進行形成圖像的處理,並且同時能夠由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傳送和回收由清潔刮刀320a(參見圖2)刮落的未使用調色劑。
這裡,作為用於支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示例性結構,如圖5和圖6A到6C中所示的構造是可設想的。如圖5中所示,由用於圓筒形彈簧的線材所形成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包括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彈簧自由端。
在螺旋部件齒輪403側的驅動側支承部件411包括在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縱向上的長孔411a。傳統地,已知一種構造,其中,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驅動側螺旋端414a鉤到長孔一端411b上,以便伸展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以在整個驅動期間始終給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施加拉力。因此,在該拉簧式構造中,特別是在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上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與螺旋部件齒輪403剛性地且一體地相連。
例如,在傳統結構中,假定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驅動側螺旋端414a的縱向尺寸公差為±1.0mm,調色劑傳送過程中彈簧最大伸展量為大約0.2mm。那麼,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至驅動側螺旋端414a的整個長度設定成比長孔一端411b的位置短大約2mm。這種布置使得即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公差最小也能夠在整個驅動期間始終給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特別是沿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施加拉力,並且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能夠與螺旋部件齒輪403幾乎剛性地且一體地相連。
然而,如果如在傳統結構中那樣特別是在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上拉力始終施加給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並且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與螺旋部件齒輪403幾乎剛性地且一體地相連,則會產生前述振動問題。也就是說,在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伸展(或者收縮)方向A和扭轉方向B上具有分量的振動能量傳遞給螺旋部件齒輪403。此外,從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傳遞至螺旋部件齒輪403(即驅動傳遞部)的振動也可能導致鼓齒輪401的旋轉波動(即感光鼓12表面的旋轉波動)。該波動會導致如上所述的成像不良,例如不規則間距。這裡,舉例來說,包含在調色劑傳送方向(伸展方向A)和轉動方向(扭轉方向)上各分量的反作用力為調色劑傳送單元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振動的因素。
根據本實施例,如圖6A到6C中所示,支承著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一端的支承部件構造成支承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一端)使其可沿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移動。該支承部件還構造成將驅動系統(401到403)的旋轉驅動方向的旋轉驅動力傳遞給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一端)。
具體地說,例如,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支承部件如圖6A到6C中所示地構造。
如圖6A到6C中所示,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包括:中央部位,在該中央部位,卷繞螺距相對較為稀疏並且有助於調色劑的傳送;和定位部414d,在該定位部,卷繞螺距在中央部位和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彈簧自由端)之間相對較密。定位部414d的內徑比驅動側支承部件411的外徑大,具有微小餘裕;並且,定位部414d可沿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相對於驅動側支承部件411滑動。此外,通過定位部414d和驅動側支承部件411接合,整個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定位成與驅動側支承部件411同軸。
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從定位部414d延續至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螺旋自由端)的部分例如從圖6A到6C的背面側的通孔進入驅動側支承部件411的中心部,並且其末端彎曲以構造成驅動側螺旋端414a。這樣,驅動側螺旋端414a接合到長孔411a中。
例如,如圖6A中所示,穿過驅動側支承部件411設置的長孔411a構成了與形成為螺旋彈簧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一端接合的接合部。長孔411a的尺寸限定為支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以使其可具體地沿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移動。在本實施例中,在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整個驅動期間,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彈簧自由端)接合併支承在長孔411a的一端411b和另一端411c之間。
例如,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在驅動側支承部件411的長孔411a內的縱向尺寸公差假定為±1.0mm,並且在傳送調色劑的整個驅動期間彈簧的最大伸縮量假定為約0.2mm。在該情況中,長孔411a的整個長度選擇成使得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縱向上的間隙在驅動側螺旋端414a兩側分別變為大約1.5mm。因此,長孔411a的整個長度優選為3.0mm以上。
圖6A示出了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處於自由長度狀態的情況。驅動側螺旋端414a位於驅動側支承部件411的長孔411a的中心處,因而給長孔411a的兩端411b和411c留出大約1.5mm的間隙。
此外,圖6B和6C示出了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相應於來自傳送調色劑的反作用力等條件而在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伸縮的狀態。圖6B示出了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伸展至其公差最大長度的狀態。圖6C示出了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收縮至其公差最小長度的狀態。
通過將驅動側支承部件411的長孔411a構造成具有上述尺寸和形狀,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一端)始終不會與驅動側支承部件411接觸,特別是沿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也就是說,不管調色劑傳送阻力如何改變,在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整個驅動期間都確保了調色劑螺旋傳送414在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上的無拉力狀態。此外,如圖6C中所示,如果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可傳送調色劑區域C設定成覆蓋感光鼓12的成像區域D外側的更寬範圍,則感光鼓12的整個成像區域D可被可傳送調色劑區域C覆蓋,因此調色劑傳送性能不會在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外圍區域改變。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用於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一端支承部件411經由長孔411a支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一端)使其可沿縱向(調色劑傳送方向)移動。此外,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接收經由長孔411a和驅動側螺旋端414a(即一端)的接合所傳遞的驅動系統(401到403)的旋轉驅動方向驅動力。該構造使得始終能夠解除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和螺旋部件齒輪403之間的拉力或者特別是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縱向的拉力,即沿調色劑傳送方向(沿與調色劑傳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拉力。因此,因為驅動側螺旋端414a可沿長孔411a的縱向移動,因而消耗了在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伸展(或者收縮)方向A上的振動能量。即使在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中產生具有沿伸展方向A和扭轉方向B的各分量的振動,傳遞到螺旋部件齒輪403的總振動能量顯著地減少。因此,這種布置使得能抑制由鼓齒輪401旋轉波動所導致的不規則間距的圖像。
圖7示出了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另一端受驅側(圖3中的左側)的支承機構。在圖7中,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縱向設置在驅動傳遞部相反側的受驅側支承部件412包括可與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受驅側螺旋端414b一體連接的聯接部412a。受驅側支承部件412大致是圓筒形部件,並且可旋轉地由受驅側支承部件412的支承框架412b支承。通過穿過安裝部412c的螺釘等方式,支承框架412b固定在鼓框架301的預定位置處。這種布置使得能夠在縱向上相對於鼓框架301定位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另一端(圖3中的左側)。
要注意的是,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調色劑傳送方向優選處於圖7中所示的方向E。此布置使得在運載調色劑過程中當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從調色劑接收到反作用力時能夠通過受驅側支承部件412將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推壓至鼓框架301上並且在縱向上將另一端穩定地定位。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採用了解除在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和螺旋部件齒輪403之間的拉力或者解除特別是沿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縱向的拉力(即沿調色劑傳送方向的拉力)的構造。因此,可顯著地減少由形成為圓筒形螺旋彈簧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所產生的並且因在伸展方向和扭轉方向上各自具有分量的振動而導致傳遞給驅動系統(401到403)的振動能量。因此,可減少在通過驅動系統(401到403)聯接的感光鼓12上的旋轉波動,並且抑制產生成像不良(例如不規則間距的圖像)。此外,本實施例可以通過限定出與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414的規格、尺寸等相應的穿過驅動側支承部件411的長孔411a而以低成本簡單地實施,無需另外的構件,從而使得本實施例可以低成本簡單地改善成像功能。
可以在包括被驅動旋轉以傳送調色劑的調色劑傳送部件(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的調色劑傳送單元中、在使用調色劑傳送單元的鼓(處理)盒等中廣泛地實施本發明的構造。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已經通過以由用於圓筒形螺旋彈簧的線材所形成的調色劑傳送螺旋部件為例說明了調色劑傳送部件,但是本發明可以在使用被驅動旋轉而傳送調色劑的調色劑傳送部件的裝置中廣泛地實施。
雖然已經參照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以下權利要求的範圍應給予最寬泛的解釋,以便涵蓋所有的變型以及等同結構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