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健在的兩院院士一共多少人(共和國今年已痛失27位兩院院士)
2023-10-11 03:01:02 2
目前健在的兩院院士一共多少人?據光明日報官方微博消息,採礦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錢鳴高,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9月23日在北京去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目前健在的兩院院士一共多少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目前健在的兩院院士一共多少人
據光明日報官方微博消息,採礦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錢鳴高,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9月23日在北京去世。
公開資料顯示,錢鳴高,1932年12月生,江蘇無錫人,曾任北京礦業學院助教、講師,四川礦業學院講師、副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系系主任等,於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鳴高是我國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採礦科學事業幾近空白,為響應國家號召,已經考取機械系的錢鳴高主動轉入採礦系,「那時候,我既不熟悉採煤,也不知道這門學科深淺,只是覺得越是艱苦的專業,越有希望作出成績來。」
錢鳴高是我國礦山壓力及其控制學科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
他在採礦工程學科建設及礦山壓力理論和實踐中作出了系統,全面而具有創造性的成果和重要貢獻;提出的採場上覆巖層的「砌體梁平衡假說」以及老頂破斷規律及其在破斷時在巖體中引起的擾動理論在國內外產生很大影響;創立的「砌體梁」力學模型被收錄於《中國大百科全書·礦冶卷》有關條目,且作為基本理論編入教科書,為高等礦業院校廣泛採用;創立了以採場上覆巖層活動規律和支架-圍巖系統為核心的工程理論體系,建立了「礦山壓力預測,控制和監測」的實用工程技術,為煤炭安全生產和高產高效開採作出了貢獻。
包括錢鳴高在內,共和國今年已痛失27位兩院院士。
1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無黨派人士、精密工具機設計及工藝專家、原機械工業部(局)科技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徐性初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1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專家、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研究員潘自強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1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冶學家、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戴永年在昆明逝世,享年92歲。
1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農業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歲。
3月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核技術應用專家、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員毛用澤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3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電磁場理論與天線技術專家、原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副所長陳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3月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聖常在青島逝世,享年100歲。
3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動物營養學家張子儀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4月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工專家、天津大學教授餘國琮在天津逝世,享年100歲。
4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焊接專家潘際鑾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4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李三立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
5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巧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歲。
5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動力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原校長黃文虎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6歲。
5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坦克車輛設計專家王哲榮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6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家、東華大學教授周勤之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
6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感光材料專家、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專家、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鄒競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6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化學動力學家、礦床地球化學家、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於崇文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6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半導體材料專家、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研究員梁駿吾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7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晶體學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範海福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7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發光學家徐敘瑢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7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風景園林學家、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孟兆禎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7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
7月2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物理學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張興鈐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8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醫學工程學家(醫學電子學)、復旦大學首席教授王威琪在上海逝世,享年83歲。
9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變壓器製造專家、瀋陽工業大學教授朱英浩在瀋陽逝世,享年93歲。
9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採礦工程專家、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錢鳴高在北京去世。
來源: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