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塵膠輥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3:03:29 1
專利名稱:粘塵膠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的粘塵膠輥,主要用於衣物、布藝、皮 具及床上用品等物品的清潔和除塵。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動除塵器存在用電,比較大,使用不便的缺點,還需清 倒廢物或水洗。現有的膠粘塵除塵器採用在膠粘巻紙筒上設有與筒芯 軸線平行的徑向切斷面,這樣撕下一張紙剛好一周(一般膠粘紙展開 形狀為矩形),由於切斷面之間的粘性及矩形結構膠粘紙的粘貼的面 積大,因此當用手從筒芯上剝離外層膠粘紙非常不容易,常常將外層 膠粘紙撕壞,或一下撕下二層以上的膠粘紙,使用非常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設計一種粘 塵膠輥,能輕易將外層的膠粘紙剝離。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粘塵膠輥,主要由筒芯l和多層 的膠粘紙2組成,膠粘紙2—層層的粘在筒芯1的外表面,其特徵在
於膠粘紙2是由兩層構成,內層為防粘紙22,外層是粘塵膠21,
粘塵膠21均勻地分布在防粘紙22的上表面。 所述的膠粘紙2展開的形狀為平行四邊形。 所述的膠粘紙2展開的形狀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所述的膠粘紙2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為菱形。 所述的膠粘紙2粘在筒芯1上的連接處有一空隙3。 所述的膠粘紙2粘在筒芯1上的連接處的空隙3與相鄰裡面一層
的膠粘紙2的連接處的空隙3'有距離。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構思巧妙,使用方便,不用清洗 與清倒廢物。由於本實用新型將可層層剝離的膠粘紙設為平行四邊 形,且連接處有空隙,從而使膠粘紙在粘筒芯上的連接縫隙為螺旋狀, 因此當粘塵膠輥的外層膠粘紙粘力不夠時,可很容易從膠粘紙在粘筒 芯上的連接縫隙處將膠粘紙剝離,使用非常方便。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2、本實用新型的膠粘紙2的剖面結構示意圖3、本實用新型的膠粘紙2展開形狀示意圖4、本實用新型筒芯1上的連接處的空隙3的位置示意圖。 圖中l為筒芯,2為膠粘紙,3為空隙,3'為空隙,21為粘 塵膠,22為防粘紙。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粘塵膠輥,主要由筒芯1和多層的膠粘紙2組成,膠粘紙2 一層層的粘在筒芯1的外表面,其特徵在於膠粘紙2是由兩層構成, 內層為防粘紙22,外層是粘塵膠21,粘塵膠21均勻地分布在防粘紙 22的上表面。
所述的膠粘紙2展開的形狀為平行四邊形(其內角#90° )。 所述的膠粘紙2展開的形狀也可以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所述的膠粘紙2展開的平行四邊形優選為菱形。 所述的膠粘紙2粘在筒芯1上的連接處有一空隙3。 所述的膠粘紙2粘在筒芯1上的連接處的空隙3與相鄰裡面一層 的膠粘紙2的連接處的空隙3'有距離。即上一層的連接處的空隙與 下一層的連接處空隙不在筒芯表面的同一位置,這樣使剝離外層的膠 粘紙時比較容易,不致於連內層的膠粘紙一同剝離。
本實用新型的粘塵紙粘塵效果好,特別是豐華牌粘塵膠,粘性好, 氣味清香,又不粘手。當膠粘紙設計為平行四邊形,其巻在筒芯外表 面的表狀為螺旋形,因此當外層的膠粘紙的粘力不夠時,只需用手從 筒芯外邊任意一側順著菱形銳角就能輕易地將外表層的膠粘紙剝離, 剝離非常方便。解決了過去用手剝離膠粘紙時撕壞或撕下多層膠粘紙 的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粘塵膠輥,主要由筒芯(1)和多層的膠粘紙(2)組成,膠粘紙(2)一層層的粘在筒芯(1)的外表面,其特徵在於膠粘紙(2)是由兩層構成,內層為防粘紙(22),外層是粘塵膠(21),粘塵膠(21)均勻地分布在防粘紙(22)的上表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粘塵膠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膠粘紙(2) 展開的形狀為平行四邊形(其內角#90° )。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粘塵膠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膠粘紙(2) 展開的形狀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粘塵膠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膠粘紙(2) 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為菱形。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粘塵膠輥,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膠粘紙(2)粘在筒芯(1)上的連接處有一空隙(3)。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粘塵膠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膠粘紙(2) 粘在筒芯(1)上的連接處的空隙(3)與相鄰裡面一層的膠粘紙(2)的連接 處的空隙(3')有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的粘塵膠輥,主要用於衣物、布藝、皮具及床上用品等物品的清潔和除塵。一種粘塵膠輥,主要由筒芯1和多層的膠粘紙2組成,膠粘紙2一層層的粘在筒芯1的外表面,其特徵在於膠粘紙2是由兩層構成,內層為防粘紙22,外層是粘塵膠21,粘塵膠21均勻地分布在防粘紙22的上表面。本實用新型將可層層剝離的膠粘紙設為平行四邊形,從而使膠粘紙在粘筒芯上的連接縫隙為螺旋狀,因此當粘塵膠輥的外層膠粘紙粘力不夠時,可很容易從膠粘紙在粘筒芯上的連接縫隙處將膠粘紙剝離,使用非常方便。
文檔編號A47L13/38GK201055359SQ200720125819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3日
發明者林爾川 申請人:林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