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砂泵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2:17:29 4
專利名稱:石英砂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由電機驅動的抽流體或者固體與流體混合物的設備,特指一種石英砂泵。
背景技術:
現有抽流體或者固體與流體混合物的設備大多採用油泵,油泵是從底部吸進去, 由於砂子、石子等固體較重會沉澱下去,而油泵油將水等流體上去,而砂子吸不上去,如果上面的密封不好的話,很容易把石子或者砂子等固體硬物吸到軸承的位置,大大增加了電機運轉載荷,使軸承磨損或者報廢,增加了工作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特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 維修成本低,大大降低電機承受力的石英砂泵。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石英砂泵,包括泵體及螺接固定在泵體一端的電機,上述泵體的另一端螺接有後蓋,上述泵體中部鏤空,上述電機的軸端設有貫穿泵體及後蓋的轉子軸,其中,上述泵體內設有流道,上述泵體外壁設有與流道相通的流道口,上述後蓋與泵體的配合面設有內腔,上述流道與內腔相通,上述內腔內設有與上述轉子軸卡接的葉輪,上述轉子軸端部螺接有攪拌器,上述泵體的另一端設有與上述內腔相通的進入孔, 上述轉子軸穿過進入孔。作為優化,上述轉子軸與電機的連接端插接一軸承,上述泵體與電機的配合面設有安裝槽,上述軸承設置在安裝槽內。作為優化,上述流道口處的流道為弧形。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電機的承受力,增長了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石英砂泵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石英砂泵的剖視圖。圖中,I為泵體,2為電機,3為後蓋,4為轉子軸,5為流道,6為流道口,7為內腔,8 為葉輪,9為攪拌器,10為進入孔,11為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一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石英砂泵,包括泵體I及螺接固定在泵體I一端的電機2,上述泵體I的另一端螺接有後蓋3,上述泵體I中部鏤空,上述電機2的軸端設有貫穿泵體I及後蓋3的轉子軸4,其中,上述泵體I內設有流道5,上述泵體I外壁設有與流道5相通的流道口 6,上述後蓋3與泵體I的配合面設有內腔7,上述流道5與內腔7 相通,上述內腔7內設有與上述轉子軸4卡接的葉輪8,上述轉子軸4端部螺接有攪拌器9, 上述泵體I的另一端設有與上述內腔7相通的進入孔10,上述轉子軸4穿過進入孔10。上述轉子軸4與電機2的連接端插接一軸承11,上述泵體I與電機2的配合面設有安裝槽,上述軸承11設置在安裝槽內。流道5 口處的流道5為弧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電機2驅動轉子軸4旋轉,而卡接在轉子軸4上的葉輪8通過轉子軸4的帶動在內腔7內作旋轉運動。將泵體I 一端浸入到流體物質中,設置在轉子軸 4端部的攪拌器9可將流體物質及流體物質中的固體物質攪拌均勻,其固體物質諸如沙石等,由於固體物質質量較大,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不會直接從進入孔10直接進入,而流體物質會在葉輪8的帶動下,進入流道5並從流道口 6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石英砂泵,包括泵體及螺接固定在泵體一端的電機,所述泵體的另一端螺接有後蓋,所述泵體中部鏤空,所述電機的軸端設有貫穿泵體及後蓋的轉子軸,其特徵在於所述泵體內設有流道,所述泵體外壁設有與流道相通的流道口,所述後蓋與泵體的配合面設有內腔,所述流道與內腔相通,所述內腔內設有與所述轉子軸卡接的葉輪,所述轉子軸端部螺接有攪拌器,所述泵體的另一端設有與所述內腔相通的進入孔,所述轉子軸穿過進入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石英砂泵,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子軸與電機的連接端插接一軸承,所述泵體與電機的配合面設有安裝槽,所述軸承設置在安裝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石英砂泵,其特徵在於所述流道口處的流道為弧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由電機驅動的抽取流體或者固體與流體混合物的設備,特指一種石英砂泵。現有的抽泵機很容易把石子或者砂子等固體硬物吸到軸承的位置,增加了電機運轉載荷,使軸承磨損或者報廢。本實用新型石英砂泵,包括泵體及螺接固定在泵體一端的電機,泵體的另一端螺接有後蓋,泵體中部鏤空,電機的軸端設有貫穿泵體及後蓋的轉子軸,其中,泵體內設有流道,泵體外壁設有與流道相通的流道口,後蓋與泵體的配合面設有內腔,流道與內腔相通,內腔內設有與所述轉子軸卡接的葉輪,轉子軸端部螺接有攪拌器,泵體的另一端設有與所述內腔相通的進入孔,轉子軸穿過進入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電機的承受力,增長了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成本。
文檔編號F04D7/04GK202348687SQ20112054737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7日
發明者陳春夫 申請人:陳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