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震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8:26:0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震結構,尤指一種能具有吸收或減緩所產生的上下左右搖晃的震動力的效能,而適用於各式手持式電子裝置、具有儲存功能的硬碟裝置或類似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硬碟或主機的防震結構中,最常使用就是在硬碟的機殼的四邊角落處或是主機的殼體的四邊角落處上設有孔洞,再於該孔洞上塞入具有橡膠材質的膠柱,希望能通過該膠柱來減緩經由震動所產生的震動力。
然而,經由實驗或是消費者實際使用上很容易發現到上述所稱的防震結構的防震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其震動所產生的震波常常會回傳到硬碟內或是主機內,使得硬碟內或是主機內的電子零組件(尤其精密的電子零件)常產生移位,進而造成硬碟或是主機的運轉不順暢,更容易讓硬碟或是主機的使用壽命受到影響而縮短。
因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種具有吸收或減緩所產生的上下左右搖晃的震動力效能的吸震結構,令使用者可輕易操作組裝,乃潛心研思、設計組制,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為本實用新型設計人所欲研創的創作動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震結構,具有吸收或減緩所產生的上下左右搖晃的震動力效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吸震結構,其特徵在於,設有:
一需減震機構,該需減震機構設有一表面,而該表面上結合有至少一隔離片,且該至少一隔離片上設有至少一孔洞;
一固定機構,該固定機構設於該需減震機構的相對面,而該固定機構設有一表面,且該固定機構的表面上結合有至少一隔離片,該至少一隔離片上設有至少一孔洞;以及
至少一膠體,該膠體的一端結合於該需減震機構的表面上的隔離片的孔洞內,而該膠體的另一端結合於該固定機構的表面上的隔離片的孔洞內。
所述的吸震結構,其中:該需減震機構的表面與該需減震機構的隔離片之間設有一粘性體,使該膠體的該一端結合於該粘性體上。
所述的吸震結構,其中:該固定機構的表面與該固定機構的隔離片之間設有一粘性體,使該膠體的該另一端結合於該粘性體上。
所述的吸震結構,其中:該粘性體為雙面膠。
所述的吸震結構,其中:該需減震機構的隔離片與該固定機構的隔離片均具有光滑表面。
所述的吸震結構,其中:該膠體的該一端設有一粘膠層,而該粘膠層是液態體。
所述的吸震結構,其中:該膠體的該另一端設有一粘膠層,而該粘膠層是液態體。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是提供一種吸震結構,通過該膠體來吸收該需減震機構所產生的上下左右搖晃的震動力,讓該需減震機構能恢復到原來位置,以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進而增加整體的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優點,是提供一種吸震結構,憑藉該需減震機構的表面與該隔離片之間設有一粘性體,使該膠體的一端系能結合於該粘性體上,而該固定機構的表面與該隔離片之間設有一粘性體,使該膠體的另一端系能結合於該粘性體,讓該膠體能穩固結合於該需減震機構及該固定機構之間,使該膠體能隨著該需減震機構的上下左右的震動擺幅來產生有如揉捏的狀態,以具有大幅抵消該需減震機構所受到上下左右搖晃的震動力,進而增加整體的使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
當然,本實用新型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許有所不同,但所選用的實施例,則於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並於附圖中展示其構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實施方式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實施方式的元件分解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元件分解剖面示意圖。
圖5A是本實用新型需減震機構的位於正常位置剖面示意圖。
圖5B是本實用新型需減震機構的側震動剖面示意圖。
圖5C是本實用新型需減震機構的上震動剖面示意圖。
圖5D是本實用新型需減震機構的上側震動剖面示意圖。
圖5E是本實用新型需減震機構的下震動剖面示意圖。
圖5F是本實用新型需減震機構的下側震動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隔離片製作方式的元件排列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種實施方式的局部組合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0-需減震機構;11-表面;20-固定機構;21-表面;30-膠體;31-粘膠層;40-隔離片;41-孔洞;50-粘性體;60-離型紙。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而本實用新型的吸震結構最佳實施方式系運用於手持式電子裝置或具有儲存功能的硬碟裝置等需要進行防護的裝置內,使具有能大幅抵消因震動所產生的振動力,進而將降低或減緩其裝置內部的損傷,以保護該裝置內部的硬體及運轉中的作業程序和資料內容。
而本實用新型的吸震結構的主要實施方式乃設有一需減震機構10、一固定機構20及至少一膠體30,其中該需減震機構10乃為硬碟、主機板、鏡頭等需要保護的物件。而該固定機構20乃為上述該需減震機構10的物件的相對應的組件,如殼體、板體等類似的物件。另該膠體30乃為具有能吸收振動力,且該膠體30是具有橡膠材質的彈性體或具有矽膠材質的彈性體等其中任一種。
另該需減震機構10設有一表面11,該表面11上結合有至少一隔離片40(如圖1所示),其中該隔離片40可以採用以一大片的型態來布滿整個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或是也可以將該隔離片40分別設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的四個角落或是中間處(圖未示),且該上述的至少一隔離片40上設有至少一孔洞41(如圖2所示),其中該孔洞41可以隨著上述所稱的位置來調整數量 及孔徑,不以本實用新型的圖示為限。
另該固定機構20設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相對面,且該固定機構20設有一表面21,而該表面21上結合有至少一隔離片40(如圖1所示),其中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上的隔離片40乃是對應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上的隔離片40,也就是說當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布滿一大片的隔離片40時,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的相對位置處也會布滿一大片的隔離片40,或是當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的四個角落或是中間處分別設有隔離片40時(圖未示),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的相對位置也會分別設有隔離片40。
而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所結合的隔離片40設有至少一孔洞41(如圖2所示),其中該上述的隔離片40的至少一孔洞41乃是對應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上所結合的隔離片40上的至少一孔洞41,且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所結合的隔離片40上的至少一孔洞41的數量及孔徑乃是與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上所結合的隔離片40上的至少一孔洞41的數量及孔徑是相同的,使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的隔離片40及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的隔離片40能相互對應,便於該膠體30的放置。
再者,該膠體30的一端結合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上的隔離片40的孔洞41內,且該隔離片40乃設為光滑表面(例如採用特氟龍薄片或其他類似的物件),使該膠體30不容易沾粘於該隔離片40上,而該膠體30乃穿過該隔離片40的孔洞41來貼合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上。另該膠體30的另一端結合於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上的隔離片40的孔洞41內(如圖1所示),且該隔離片40乃設為光滑表面(例如採用特氟龍薄片或其他類似的物件),使該膠體30不容易沾粘於該隔離片40上,而該膠體30乃穿過該隔離片40的孔洞41來貼合於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上,讓該膠體30能穩固結合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及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之間。
而本實用新型吸震結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乃與上述主要實施方式的結構是大同小異,一樣設有一需減震機構10、一固定機構20及至少一膠體30等元件(其結構及相關位置請參上述的主要實施方式的內容),主要差異在於該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與該隔離片40之間設有一粘性體50(如圖3及圖4所示),該粘性體50可以是雙面膠或是其他類似的物件(不限於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內容或圖示),且該粘性體50並不設有如該隔離片40上的孔洞41,使得該粘性體50乃含蓋了該隔離片40上的孔洞41處,因此,當該膠體30的一端穿過該隔離片40 上的孔洞41時,即能粘貼於該粘性體50上。
另該固定結構20的表面21與該隔離片40之間設有一粘性體50(如圖3及圖4所示),該粘性體50可以是雙面膠或是其他類似的物件(不限於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內容或圖示),且該粘性體50並不設有如該隔離片40上的孔洞41,使得該粘性體50乃含蓋了該隔離片40上的孔洞41處,因此,當該膠體30的一端穿過該隔離片40上的孔洞41時,即能粘貼於該粘性體50上。如此,讓該膠體30能穩固結合於該需減震機構10及該固定機構20之間,使該膠體30能隨著該需減震機構10的上下左右的震動擺幅來產生有如揉捏的狀態,並隨著該需減震機構10的上震動、下震動、側震動等位移來改變該膠體30的型態(如圖5A至圖5F所示),且能通過該膠體30來吸收該需減震機構10所產生的上下左右搖晃的震動力,讓該需減震機構10能恢復到原來位置,進而達到降低或減緩該需減震機構10受到損傷的可能,以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
再者,本實用新型吸震結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的隔離片40與粘性體50可以採用先加工方式來製成,先於該隔離片40上打出至少一個孔洞41(配合實際生產所需),再將該隔離片40與粘形體50結合(該粘形體50的尺寸乃是配合該隔離片40的尺寸),最後在於該隔離片40的另一面貼離型紙60來保護該隔離片40的光滑表面,並於該粘性體50的另一面貼離型紙60來保護該粘性體50的粘性(如圖6所示),另於使用時,先將貼於該粘性體50的另一面的離型紙60撕開,在粘貼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上或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上,最後再將該隔離片40的另一面的離型紙60撕開,以完成貼合作業,便於進行後續其他的工序。
而本實用新型吸震結構的再一種實施方式,其主要的結構內容都與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實施方式(其結構及相關位置請參上述的主要實施方式的內容)及另一種實施方式(其結構及相關位置請參上述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內容)相同,差異在於該膠體30的一端設有粘膠層31,而該膠體30的另一端也設有粘膠層31(如圖7所示),且該上述的粘膠層31乃為液態體,其中該粘膠層31具有強力的粘性,以能增加該膠體30的固定力,因此,具有粘膠層31的膠體30在運用於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實施方式時,能增加該膠體30能穩固貼合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上及該固定機構20的表面21上,或是運用於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時,也能增加該膠體30貼合於該需減震機構10的表面11與該隔離片40之間的粘性體50上及該固定結構20的表面21與該隔離片40之間的粘性體50 上,讓該膠體30不易產生脫落。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