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解析:獨創譚腔的譚鑫培是哪一派的代表

2023-10-11 19:55:05 3

  我們都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那麼你知道京劇是怎麼來的嗎?譚派藝術是中國最早創立的京劇流派,譚派唱腔以委婉古樸而著稱。譚鑫培是譚腔的核心人物,譚派就是由他創立的,下面一起來戲曲大全裡看看吧。

  在京劇歷史上,譚派始終被認定為老生行當中的主流派。後來的餘叔巖、馬連良、言菊朋、楊寶森等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從譚派衍化出來的。甚至,連享譽中外的旦角「梅派」、「程派」的唱腔,也受到譚派的啟發和影響。譚派唱腔圓潤柔美、巧俏多變,富表現力。譚派是京劇史上流傳最廣、對後世影響最大、枝葉最為繁茂的一個藝術流派,以唱、念、做、打技藝全面、精當,注重刻劃人物性格為主要特色。

  在京劇自四大徽班的基礎上發展衍變為北京的一個新劇種的過程中,在唱腔和表演藝術上形成了三種生行流派(程長庚的徽派、余三勝的漢派、張二奎的京派),傳到第二代,又發展了三種新的流派。後人把程、餘、張稱為「老三派」,把第二代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叫作「新三派」。新三派都是師承程長庚的「徽派」,並吸收其他兩派的精華,而又各自發展成為三支不同的流派。

  譚派老生戲,不僅為國內京劇愛好者所宗。在國際上也有不少追隨者,流傳很廣,已成為中國戲曲藝術的璀璨明珠。

  譚派的弟子很少,但私淑者極多,當時幾乎「無生(老生)不學譚」,傳人分新老兩派,老譚派代表人物是王又宸,還有譚小培(其子)、賈俊卿、孟小茹、羅小寶、貫大元、賈洪林等。言菊朋早期的表演,也嚴格遵循譚的路子。「新譚派」的代表人物是餘叔巖。餘在繼承譚派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老生流派。

  票界學譚者有紅豆館主、夏山樓主、王雨田、王君直、王庾生,喬藎臣、程君謀等,對譚派的研究皆有精深的造詣。後來的馬連良、言菊朋等均受譚派影響很深。其孫譚富英的「小譚派」則基本上是「老譚派」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其他行當的演員如武生楊小樓,旦行梅蘭芳、王瑤卿等,也受其啟發和影響頗大。

  相比「四大名旦」的家傳至今大都不過三代的歷史,另一梨園世家——譚家卻成為京劇史上的一個傳奇。自1863年譚鑫培隨父親譚志道在京城「廣和成」搭班演戲算起,這個世所罕見的藝術家族七代都從事同一戲種、同一行當,且一脈相承,整個家族算下來共40多人從事京劇事業,堪稱一部「濃縮的中國京劇史」。

你可能也喜歡:


戲曲大全之評劇的藝術特點
戲曲大全:評劇唱腔的發展歷史簡介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