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不叫電影(漫威電影到底算不算電影)
2023-10-30 11:32:58
「漫威電影到底算不算電影」的問題正在好萊塢發酵,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場論戰。
事件的起因是10月初,馬丁·斯科塞斯在接受《帝國》雜誌採訪時被問及漫威電影時,他直言:「我沒看過。我試著看了,你懂吧?但那不是電影,老實說我能聯想到最接近的東西,是『主題公園』。它們並不算那種演員向觀眾傳達情感和心理體驗的電影。」
馬丁·斯科塞斯
10月13日,馬丁·斯科塞斯帶著新作《愛爾蘭人》參加倫敦電影節期間,再次被媒體問到了這個問題,馬丁·斯科塞斯堅持了對於「漫威電影」的批評,他說:「那不是電影(cinema),是別的東西,我們不該被這種『主題樂園電影』入侵,我們需要電影院站出來,去放映那些敘事風格的電影。」
斯科塞斯還表示,自己了解他們的成就,也欽佩他們的工作,「這類電影對於喜歡看的人來說不錯,但它會讓一部分觀眾認為,『電影』就是那個樣子。」
而在日前舉行的羅馬電影節上,斯科塞斯又一次在媒體前亮劍,指出主題公園、遊樂場、漫畫電影佔領了電影院,「電影院是可以有這樣的電影(film),只是這不該成為我們的年輕人所認為的cinema的定義。」斯科塞斯提出了諾亞·鮑姆巴赫、韋斯·安德森、保羅·託馬斯·安德森等導演的名字,他認為電影院應該支持這些導演的敘事性電影。
他進而談到如今的年輕人看待現實和歷史的方式:「這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的孩子們……他們對現實的理解不同了,甚至他們對歷史應有的樣貌的理解都不同了。
而另一位著名好萊塢大師級的導演,執導過《教父》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也聲援老夥計斯科塞斯。10月18日,他在法國獲得盧米埃爾終身榮譽獎時直言:「當馬丁·斯科塞斯說漫威電影不是電影的時候,他講的對。因為我們希望能從電影當中學到一些東西,我們期待能學到點東西,得到些啟發,學到些知識,獲得些靈感。我不知道誰能從這些千篇一律的電影裡獲得任何東西。當馬丁說它不是電影的時候,他是太客氣了,他還沒說漫威電影是令人厭惡的呢。」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而另一位支持斯科塞斯的人物則是前NBA傳奇球星、現職專欄作家的卡裡姆·阿卜杜爾·賈巴爾,他認為斯科塞斯說的沒錯,「說漫威電影不是『電影』,就像說小說《五十度灰》不是『文學』一樣。從技術上來講,他是錯誤的,但是從文化角度來講,他是正確的。而且所有憤怒的漫威電影捍衛者們,都知道他是正確的。」
卡裡姆·阿卜杜爾-賈巴爾
賈巴爾認為斯科塞斯並沒有「貶低」漫威電影,他只是指出了「高雅藝術」(High Art)和「日常通俗藝術」(regular everyday art)的區別。而這樣的區別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倫勃朗的油畫和惡搞的卡通畫不是一個級別。
「美國隊長永遠不會成為詹姆斯·鮑德溫(美國黑人文學大家)。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因為高級藝術包含著文化意識、道德價值、以及社會視野,這些定義了我們是誰、我們想成為誰。」
而對於斯科塞斯的言論,不服的人也有很多,漫威宇宙兩部《銀河護衛隊》的導演詹姆斯·古恩就第一時間作出了回應,他表示馬丁·斯科塞斯是自己最喜歡的在世的5位電影人之一,「如果有人沒看過斯科塞斯的《基督最後的誘惑》就指責它,那我會非常憤怒。沒想到現在他也用這樣的方式來評論我的電影,我非常難過。」
而在科波拉助陣斯科塞斯之後,詹姆斯·古恩也開始了「第二回合」的辯論,他在社交網站上說:「很多我們的祖父都認為黑幫片都是一樣的,說那些影片『令人厭惡』。我們一些曾祖父也認為西部片,那些約翰·福特、薩姆·佩金法、萊昂內的影片都是一樣的。我有個伯祖說,2001年來看《星球大戰》,真的無聊。超級英雄電影,就是今天的黑幫/牛仔/外太空史詩。一些超級英雄電影,一樣令人尖叫和美妙。就好像很多黑幫電影一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它們。這沒啥。」
詹姆斯·古恩發文回應
而漫威宇宙的其他主創也開始表明態度,不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很平和。比如,當媒體問「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是否覺得馬丁·斯科塞斯是在嫉妒漫威?小唐尼立刻回答:「當然不是!他可是馬丁·斯科塞斯啊。關於超級英雄這類電影有很多說法看法,如果大家認為它衝擊詆毀了電影藝術,就是『麻煩』的存在,那我很樂意成為『麻煩』中的一員。當你像頭野獸一樣橫衝直撞闖進來,並打破了業內競爭,這就很牛了。」
在漫威宇宙中扮演了神盾局局長的塞繆爾·傑克遜則尊重斯科塞斯的「自由言論」:「這真的沒關係,就好像有人也會認為兔八哥沒意思一樣。電影就是電影,也會有人不喜歡他的電影。每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我的意思是,這樣很好,這不會妨礙別人要拍什麼電影。」
塞繆爾·傑克遜
奧斯卡影后在《雷神2:黑暗世界》中出演了簡·福斯特的娜塔莉·波特曼,在接受《好萊塢報導》採訪時,也對斯科塞斯的言論持開放態度:「所有類型的電影都有發展的空間,創造藝術的方式可不止一種。我認為漫威電影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漫威電影真的很有趣,人們在下班之後,應付完生活的困難後,專門拿時間放鬆下是需要娛樂的。」
娜塔莉·波特曼
《雷神3:諸神黃昏》和《喬喬兔》(Jojo Rabbit)的導演塔伊加·維迪提的回答則是:「漫威電影當然是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的都是電影。在你家附近的電影院,漫威電影宇宙一直都存在!」
「冬兵」扮演者塞巴斯蒂安·斯坦用自身經歷反駁稱,「很多人對我說『非常感謝你出演這個角色』『這部電影激勵了我』,斯科塞斯為什麼覺得漫威電影無法幫助人呢?」 《奇異博士》的編劇羅伯特·卡吉爾稱,「斯科塞斯固然是個天才,但把漫威視為主題樂園的觀點卻是不公平和憤世嫉俗的」。
塞巴斯蒂安·斯坦
其實,現年77歲的馬丁·斯科塞斯認為漫威電影不能成為電影藝術,確實有他的考量。作為義大利裔的美國人,曾經對斯科塞斯觸動最大的,是來自父母故鄉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這其中的電影美學與他看到好萊塢工業化的電影完全不同,他曾經說過:「那一刻我才意識到,還有另一種電影藝術(Cinema)的存在,而那並不是大眾電影。」
所以,斯科塞斯才會認為漫威電影不是cinema,但他沒有用film或者是movie這個詞。在歐洲電影的反哺下,馬丁·斯科塞斯成為了新好萊塢時代著名的「電影小子」之一,其他的「電影小子」包括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拯救大兵瑞恩》的導演史蒂文·史匹柏。
自1967年,斯科塞斯執導了電影處女作《誰在敲我的門》以來,他在50多年的電影創作中,留下了至少幾十部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電影,他上世紀執導過《憤怒的公牛》《好傢夥》等經典電影,2000年後不乏《紐約黑幫》《無間行者》《華爾街之狼》等傑作問世。
斯科塞斯的電影對時代下的人物有著深刻的理解,因傳記般的敘事、極富現實性的文本探討而被譽為「電影社會學家」,他的電影往往記錄了美國社會一些群體的生活狀態,尤其是紐約市「小義大利區」青年的生存境遇進行了冷靜的描繪,有一種西西里情結的鄉愁與懷念。
1976年,斯科塞斯就拿下了坎城金棕櫚,隨後又一一斬獲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導演、威尼斯最佳導演等各大知名的獎項。 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意願,不遺餘力地追求電影語言的探索,除了黑幫片外,他也涉及歌舞片、喜劇片,但是,他最不喜歡的是那些出於商業目的而拍攝的「大片」。現在的新作、黑幫片《愛爾蘭人》更是有了Netflix上億美金的資本支持。
《愛爾蘭人》海報
馬丁·斯科塞斯並不是那種退出歷史舞臺看著年輕人不順眼的老頑固,相反,他對於電影可是「真愛」。1991年,斯科塞斯創立電影基金會,大部分工作是著力修復影史名作。2009年,修復了影史上最美兩部彩色片之一的《紅菱豔》,為此花費了7年時間;臺灣導演楊德昌那部不朽而又保存不良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是由他主持修復並巡迴公映的,同樣花了七年的時間(2009-2016)。
《紅菱豔》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斯科塞斯還不遺餘力地對外分享好電影,他曾經拍攝過紀錄片《馬丁·斯科塞斯的美國電影之旅》,歷數美國電影在各年代的發展史及影片類型的變遷、融合及創新,萃取他心愛的導演與作品,呈現了他的私影史,斯科塞斯推薦的片單也被很多影迷視為「教材」而收藏。 斯科塞斯向外傳遞的訊息是,熱愛電影是最美好的事。此次,他在「論戰」中提到的幾位電影人的作品都非常有藝術個性和觀看價值。
獨立電影導演諾亞·鮑姆巴赫最擅長討論家庭中潛藏的感情暗流,不溫不火,卻能在細枝末節處顯現出敏銳的洞察力 。瑣碎的婚姻生活、悲喜交集的黑色人生、小人物的都市故事等都是諾亞·鮑姆巴赫的鏡頭所關注的。
而導演韋斯·安德森代表作有《布達佩斯大飯店》和動畫片《犬之島》。韋斯·安德森的影片幾乎都是對個人自由和核心家庭關係的探討,而且對於電影的故事性非常在意。
韋斯·安德森
保羅·託馬斯·安德森的創作題材包含講述色情片產業的《不羈夜》、二戰創傷與科學教的《大師》與時裝設計的《魅影縫匠》;劇中角色有邊緣人的《性本惡》,也有商業巨子的《血色將至》,擅長直面人類在不同情況下所面臨的悲劇或困境。
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夾在這場「漫威電影」大討論中的電影觀眾們,其實當然是了解電影的境界與層次是不同的,所以,觀眾們不乏在看了漫威的超英電影而熱血沸騰後,也靜心去看看馬丁·斯科塞斯所欣賞和推薦的「cinema」,這樣恐怕才能見證一個完整的電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