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中的主角有歷史原型嗎(電視劇大染坊裡面的日本貴族明石有信到底什麼背景)
2023-06-06 21:10:30 2
電視劇《大染坊》推出20年了,這部電視劇一經推出大獲好評,我就看了不下五遍。裡面有個場景,陳六子等一群愛國商人和日本人競標供應坯布以便實施連環計,為了中標,派出了得力助手丁文東冒充日本貴族明石有信,嚇得一幫日本人不敢競爭,順利中標。
當時看完以為明石家族就是日本一個很有勢力的貴族,或者是根據劇情需要編了這麼個不知道有沒有的人物。直到最近看了日本情報搜集的一些資料,才發現自己淺薄了。
那麼日本歷史上有沒有這個明石家族呢?到底什麼來頭,背景?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同時也讓我們更清楚的看清這個鄰國的「狼子野心」!
在日本最有影響的「明石家族」,應該是指明石元二郎。
明石元二郎,1865年生於福岡,兩歲喪父,由寡母一手養大,12歲到江戶入私塾「安井息軒」讀書,轉年進入陸軍幼年學校,19歲由士官學校畢業任步兵十二聯隊少尉,22歲就任戶山學校教官,第二年考入陸軍大學,25歲畢業。1894年赴德國留學。甲午戰爭爆發後被調回日本,隨軍到中國東北,臺灣活動,任近衛師團參謀。1901年任日本駐法國公使館副武官。會七國外語。此人外表呆頭呆腦,不拘小節但智商極高,曾被摩納哥賭場宣布為「永不受歡迎的人」。據說能夠用高等數學解開解開圓盤賭之謎的日本人只有兩位,另一位是山本五十六。
此人最大的功績是1902年擔任駐蘇公使館並帶有巡迴歐洲職責的副武官時,結合各方面情報,清楚的認識到「日本正面進攻俄國是不可能勝利的。如果運用謀略從背後動搖俄國國內,卻有成功的可能」。並迅速上報負責對俄作戰計劃的陸軍副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大將。
1904年10月在明石元二郎的策劃下,聯合芬蘭憲法黨主席卡斯特林,以及俄國境內所有的反對黨派,在巴黎召開統一戰線的聯合會議,做出了「各黨派各顯其能,以示威遊行,暗殺等行動打倒政府」的決議。當天就出現了波蘭社會黨領導的罷工,遊行示威。波羅的海沿岸的拉脫維亞黨和高加索黨更是採取了襲擊銀行,暗殺高官等暴力行動。類似事件每天都超過十幾起。在莫斯科的反戰示威甚至波及到軍隊,拒絕出徵的預備兵和高加索騎兵衝突,死傷數十人。彼得堡的學生佔據了禮堂,對保皇派教授群起而攻之。1905年日俄戰爭旅順陷落時,更是挑起了彼得堡的大罷工達數十萬人之多。讓沙皇尼古拉二世惶惶不可終日。
誰能想到這個後來寫進布爾什維克黨史的宏偉運動,其萌生的線頭,竟然牽在躲在遙遠的斯德哥爾摩的一個日本陸軍大佐手裡。這讓我一個念頭油然而生:在過往的一些偉大而又宏大的歷史言說裡,有哪些「必然」,其實只是或多或少的由「偶然」成形;又有多少大理石般光彩照人的背後,存在著幽潭深淵般的不可告人的陰暗呢?
到1905年,為了阻止俄國增援前線,明石元二郎更是向日本陸軍外務兩省申請100萬日元緊急撥款(當時100日元就能蓋起一棟不錯的房子)。聯合英國,利用他涵蓋巴黎,蘇黎世,日內瓦,哥本哈根,羅馬,裡斯本等差不多整個歐洲的情報網,從德國和瑞士,給俄國波羅的海方面輸送了槍16000支,子彈300萬發,給黑海方面提供了步槍8500支,子彈120萬發還能順利的運進去。這是多大的能量。
這些活動死死拖住了俄國兩個軍團,最終決定日本命運的「奉天戰役」取得勝利,如果這些援軍能順利到達,日軍必敗。
1905年9月5日,《日俄條約》締結。12月28日,穿著一身破舊西裝的明石元二郎夾著一個摺疊式皮包,孜然一身,在新橋火車站下了車。他像一個來東京出差的小職員,沒有人注意他。幾天後,明石受到大正天皇召見,下昭將其列入華族,封為男爵。後來晉升大將,1919年被任命為臺灣總督,未及到任,死於途中。
明石死後,檔案被列為陸軍最高機密,塵封在陸軍參謀本部的鐵皮柜子裡,不為人知。直到1938年日本陸軍中野學校(日本情報學校)成立,經先後三任校長由這些檔案整理出《革命的指南》一書,作為該學校的教材,才使明石對於日俄戰爭居功至偉,大白於天下。
「有功不語,亦不為人語」,這作為情報活動的鐵的原則,從此,明石的畫像被高高懸掛在學校的禮堂內,明石身上首推「誠」的精神,被日本情報界乃至整個日本軍隊孫推崇。
看完這些,不由得讓人後背發涼。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幸好我們的國人已經醒悟,並且空前的團結,再也不是一個世紀以前的一盤散沙。但警鐘還需長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