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0-30 04:37:52 4
專利名稱: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抗蝕工藝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 工藝。
背景技術:
剝落漆修復工藝最早其源於古董仿製,近來複製家具生產廠商已將它用於 塗漆家具的仿古裝飾,它主要的特點在於幾乎任何表而(包括裸木面)均可應用。 然而,底層吸收性越好便越難去除乳膠橡膠,為使木料更易加工,先用調色劑 染色,接著上一層薄紫膠,以進行封閉和減少孔洞,不足之處在於傳統的施工 工藝較為複雜。
中國專利申請99112961.X提供了一種塗漆表面的修複方法,它包括對損 傷部位漆面進行打磨和清潔、找平、塗裝面漆等工序,其特徵是在找平面工 序後,塗裝隔離漆,在隔離漆幹後再塗裝面漆。其僅僅是對破損面進行簡單的 修補,不具備任何美化的功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以在完成修復的同 時,使修復面具備仿古、美觀的效果。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1. 在歷史建築表面塗抹抗蝕介質並晾乾;
2. 在抗蝕介質上塗抹塗料並晾乾;
3. 用洗刷墊擦拭乾燥的塗料表面。
本發明中,步驟l,對大面積平整處塗抹抗蝕介質時,所述抗蝕介質採用 燭蠟、蜂蠟、拋光劑、凡士林等,並以斑駁地點綴在歷史建築表面。
步驟1中,對飾邊或磨損大的地方塗抹抗蝕介質時,所述抗蝕介質採用乳 膠橡膠,並以隨機不均勻的方式充分塗抹在歷史建築表面上,塗抹時可採用撕 裂的海綿或者是撕碎揉成小團的紙巾。
本發明中,所述步驟2,所述塗料為水性塗料,其可以是乳劑、酪素或者 丙烯酸塗料以適應不同的需要。
本發明中,所述步驟3,擦拭乾燥的塗漆,可除去抗蝕介質表面的軟漆, 在對飾邊磨損大的地方進行擦拭時,可扯起橡膠。
本發明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不僅可以對歷史建築進行相關的修故, 還可以獨立地以相當抽象的方式產生極佳的裝飾效果,其與其它工藝如龜裂縫 和仿古製作結合使用,可以仿古的裝飾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 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
對大面積的歷史建築表面進行修復處理,使用燭蠟作為抗蝕介質,首先根 據應用面積大小使用不同大小的蠟燭,在表而上用力擦拭,使燭蠟塗抹在歷史 建築表面,但蠟面不要100%覆蓋,而是斑駁地點綴如同蠟筆上色那樣。待燭蠟晾乾後,在燭蠟層上塗抹一層水性塗料,例如乳劑,酪素或丙烯酸 塗料。晾乾塗料,但不要使用任何形式的熱處理,因為這只會熔化下面的蠟並 沾汙塗層。塗料晾乾後,但進一步修整都要小心進行,因為使用燭蠟作為抗蝕 介質時,使用洗刷墊擦拭過程中它會被帶到表面上。這常常給表而帶來迷人的 光輝,本身就是一層持久的保護層。但任何後來所用溶解性清漆或蠟如果塗擦 用力過大,則會溶解蠟燭,不是乾燥時出不來效果,就是溶解下面蠟層把整個 效果破壞。
抗蝕介質除了燭蠟外,蜂蠟也是可以的,水性清漆塗在光滑的表面上會回 縮裂開,乾燥時可能失效。最佳折衷辦法是用極輕的壓力塗抹一層薄薄的蜂蠟
拋光劑,拋光之前讓水性塗料徹底硬化24-48小時。
當需要製作帶斑點的歷史建築表面時,凡士林可作為一種不漂亮的防蝕介 質有節制地使用,它可產生獨特的斑點效果。
實施例2
在飾邊或磨損大的地方,如邊緣、飾邊、櫥櫃檻等,使用乳膠橡膠作為抗 蝕介質,用撕碎揉成小團的紙巾,或者最好用撕裂的海綿,蘸上乳膠橡膠.用 隨機不均勻的方式充分地應用到歷史建築表面上。
待乳膠橡膠晾乾後,它會變成半透明狀,在乳膠橡膠層上塗抹一層水性塗 料,例如乳劑,酪素或丙烯酸塗料。晾乾塗料,用洗刷墊擦拭乾燥的塗料,可 去除軟漆並扯起橡膠,需要時用手指擦拭以拉起橡膠,因硬結在這裡已無用。 特別是在把手、轉角和鎖眼周圍的地方,以製造完全令人信服的仿造效果。
顯著的斑紋是這樣製作的先應用大面積乳膠橡膠抗蝕劑,然後在淡藍色 基底上塗抹一層深藍色塗料。擦拭平整後,再重複整個過程,這次是先用乳膠 橡膠,然後塗抹綠色塗料。
複雜的圖樣通過精巧塗抹乳膠橡膠獲得。塗層依據下面乳膠橡膠的輪廓, 產生非常精緻的效果。這塊木版塗綠色漆,塗抹大面積乳膠橡膠,再塗紫色漆。塗抹精緻的乳膠橡膠,再塗抹橙色塗料面漆,接著擦拭平整。
不難用乳膠橡膠或蠟畫圖形。用乳膠橡膠畫的圖形最好保持簡單,因為去
除膠的唯一辦法是用手,而上蠟區域則可用機器磨蝕。
使用蠟燭產生大不相同的效果。壓力不同,斑紋效果不同。如果使用蠟燭
邊緣,則在面漆上會顯現一條長長的擦痕,而如果使用側面如一支大的上色蠟
筆,則所得效果就是波紋雲斑。這一木板上的面漆是將黃色漆塗抹在芥末色基底上。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 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 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 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 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 一種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1]. 在歷史建築表面塗抹抗蝕介質並晾乾;2]. 在抗蝕介質上塗抹塗料並晾乾;3]. 用洗刷墊擦拭乾燥的塗料表面。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1 中,對大面積平整處塗抹抗蝕介質時,所述抗蝕介質以斑駁地點綴方式塗抹在 歷史建築表面。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所 述抗蝕介質包含燭蠟、蜂蠟、拋光劑、凡士林。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1 中,對飾邊或磨損大的地方塗抹抗蝕介質時,所述抗蝕介質採用塗抹時採用撕 裂的海綿或者是撕碎揉成小團的紙巾,以隨機不均勻的方式充分塗抹在歷史建 築表面上。
5. 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抗 蝕介質為乳膠橡膠。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2 中,所述塗料為水性塗料。
7. 如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所 述塗料包含乳劑、酪素和丙烯酸塗料。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3 中,擦拭乾燥的塗漆,可除去抗蝕介質表面的軟漆,在對飾邊磨損大的地方進 行擦拭時,可扯起橡膠。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以在完成修復的同時,使修復面具備仿古、美觀的效果。該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1.在歷史建築表面塗抹抗蝕介質並晾乾;2.在抗蝕介質上塗抹塗料並晾乾;3.用洗刷墊擦拭乾燥的塗料表面。本發明的歷史建築剝落漆修復工藝不僅可以對歷史建築進行相關的修復,還可以獨立地以相當抽象的方式產生極佳的裝飾效果,其與其它工藝如龜裂縫和仿古製作結合使用,可以仿古的裝飾效果。
文檔編號E04G23/02GK101429817SQ20071004791
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7日
發明者侯建設, 王輝平, 葛倩華, 帥 陳 申請人:上海市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