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套臺式壓濾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15:03:09 2
專利名稱:一種套臺式壓濾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 一種壓濾機,尤其是一種應用於細粒煤脫水的套臺式壓濾機。屬於化工、礦物加工及潔淨煤技術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細粒煤脫水以板框/箱式壓濾機為主,結構主要由正方形(或矩形)金屬(或合成材料)框體外敷橡膠板和濾布疊加構成,存在問題是壓濾機板框/箱式邊框耐壓性能不好,容易變形,易形成跑、冒、滴、漏等現象,結果造成濾液固含量偏高,而且濾餅水分也較高。目前剛出現的管式壓濾機耐壓性增強,其結構主要由同樣長度的內外粗細兩根金屬管,通過上下蓋結合在一起構成,內管外壁敷設濾布,外管內壁敷設橡膠板;但是其存在問題是內管連同下蓋很重需要移動,濾餅形成後移出外筒才能卸料;內筒與上下蓋連接部分因經常移動易磨損;內管經濾布向濾腔吹氣脫餅作用很小,卸料基本靠人工;易造成濾布損壞;不能高效自動化生產;濾布清洗不淨,增加再生產阻力。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耐壓性能好、減少磨損、實現自動卸料的套臺式壓濾機。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套臺式壓濾機,包括底口大上口小的外圓臺形套筒,外圓臺形套筒的底部設有底蓋,上部設有上蓋,外圓臺形套筒的中部設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內圓臺形套筒,外圓臺形套筒內壁上設有壓濾橡膠套,內圓臺形套筒上開有若干小孔,內圓臺形套筒的外壁上設有濾布,濾布與壓濾橡膠套之間構成外圓臺濾腔;外圓臺形套筒壁的左上側和右下側分別設有經控制閥控制的進氣管;內圓臺形套筒的底部設有內筒出水管,圓臺濾腔的上部設有卸料板進料/氣孔,卸料板上設有多個卸料孔;所述上蓋上一側設有通向外圓臺形套筒內的進料管,所述上蓋上另一側設有分別通向內圓臺形套筒和外圓臺形套筒內的高壓進氣管,卸料板上設有卸料板支架,卸料板支架上設有固定板;所述底蓋上設有與內筒出水管相連的壓濾機出水管。所述的多個卸料板進料/氣孔均布為三個;所述的底蓋上設有底蓋加強板。有益效果本發明採用套裝在一起的兩個圓臺形套筒加上蓋和底蓋組合而成,提高了設備耐壓性能,對進入圓臺濾腔的細粒煤料漿,可以通過高壓氣推動壓濾橡膠套及直接高壓進氣實施高壓壓濾脫水,水分進入內圓臺濾腔形成濾液排出壓濾機,細精煤顆粒截留在圓臺濾腔形成濾餅,通過打開底蓋,自動推動卸料板卸出濾餅,然後卸料板復位,底蓋關閉,進入下一循環。解決目前常規壓濾機耐壓性差易變形、漏料的問題,達到提高壓濾機設備的耐壓性;解決管式壓濾機生產過程內管需要移動卸料,而且卸料基本靠人工,不能高效自動化生產的問題,達到實現壓濾機生產過程內筒不需要移動,主體設備固定,減少磨損,實現自動卸料,底蓋達到自動開閉;解決管式壓濾機生產過程濾布反洗不淨的缺點,達到高壓氣反洗減少阻力,實現潔淨生產的目標。整個壓濾過程簡單易行,維護量少,效率高,固液分離效果好,能耗低。其主要優點有
①發明的套臺式壓濾機設備主體由圓臺形套筒組成,其結構特點及力學自增強效應,可使套臺式壓濾機在壓濾過程耐壓性能較板框式/箱式壓濾機大大增強,從而可以有更大保證使壓濾濾餅達到較低的水分,濾液固含量降低到理想要求;
②由於套臺式壓濾機圓臺形內筒不移動,並與外筒及上蓋固定為一個整體,設備移動部件少,與已有的管式壓濾機相比,減少了磨損和可能的人為損毀,相對延長了設備的零部件使用壽命,延長了設備使用周期;
③由於套臺式壓濾機可以通過卸料板實現自動卸料,底蓋自動開閉,所以與已有的管式壓濾機人工卸料相比,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由於套臺式壓濾機外筒正放、內筒倒置的組合結構特點,使得壓濾濾餅最終成為上部小下部大的構型,在壓濾橡膠套和濾布依次擠壓後,可以實現濾餅自動脫落,減少了濾餅與壓濾橡膠套和濾布的雙面阻力,便於實現卸料板卸料;
④由於使用高壓氣來回反洗濾布,濾布清洗效果好,還可以直接回收濾布上殘留精煤顆粒,減少了水資源及細精煤的浪費。
圖I是本發明的套臺式壓濾機結構示意圖2是本發明的卸料板結構示意圖。圖中1.壓濾機出水管;2.底蓋加強板;3.內筒出水管;4.底蓋;5.外圓臺套筒;6.壓濾橡膠套;7.外圓臺濾腔;8.濾布;9.內圓臺套筒;10.內圓臺濾腔;11.進氣管;12、19、20、21、22、23控制閥;13.卸料板;14.上蓋;15.進料管;16.卸料板支架;17.固定板;18.高壓氣進氣管;24.卸料板進料/氣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I所示,本發明的套臺式壓濾機主要由外圓臺套筒5、內圓臺套筒9構成,底口大上口小的外圓臺形套筒5,外圓臺形套筒5的底部設有底蓋4,上部設有上蓋14,外圓臺形套筒5的中部設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內圓臺形套筒9,外圓臺形套筒5內壁上設有壓濾橡膠套6,外圓臺形套筒5與壓濾橡膠套6構成可進氣的夾層空間;內圓臺形套筒9體上開有供濾液通過及反洗用的若干小孔,內圓臺形套筒9的外壁上敷設有濾布8,內外兩個圓臺套筒、壓濾橡膠套6及濾布8與上蓋14緊密固定,耐壓密封,形成設備非移動主體結構;濾布8與壓濾橡膠套6之間構成壓濾機盛放料將及濾餅用的外圓臺濾腔7 ;外圓臺形套筒5壁的左上側和右下側分別設有經控制閥12控制的進氣管11 ;內圓臺形套筒9的底部設有內筒出水管3,圓臺濾腔7的上部設有卸料板13,根據需要設置卸料板進料/氣孔24的個數,如圖2中所示的卸料板進料/氣孔24為三個,均勻布置;所述上蓋14上一側設有通向外圓臺形套筒5內的進料管15,所述上蓋14上另一側設有分別通向內圓臺形套筒9和外圓臺形套筒5內的高壓氣進氣管18,卸料板13上設有呈三角形可移動的卸料板支架16,卸料板支架16與壓濾機上蓋14間接觸密封不漏氣卸料板支架16上設有固定板17 ;所述的底蓋4上設有底蓋加強板2,底蓋4上設有與內筒出水管3相連的壓濾機出水管I,底蓋4與內圓臺形套筒、9及外圓臺形套筒5兩個同軸圓臺形套筒可實現良好接觸,實現自動開閉;進料管15、高壓氣進氣管18、進氣管11及壓濾機出水管I上均設有控制閥。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工作開始時,所有控制閥均處關閉狀態,打開進料管15的控制閥26,將準備好的料漿經進料管15壓送進入外圓臺濾腔7中,當料漿充滿圓臺濾腔7時,關閉進料管15的控制閥22,濾液經濾布8及內圓臺套筒9上若干小孔流入內圓臺濾腔10中,再經內筒出水管3及壓濾機出水管I流出;打開外圓臺濾腔7上部高壓氣進氣管18上的控制閥19、21,高壓氣經由高壓氣進氣管18進入外圓臺濾腔7,擠壓其中的濾料進一步脫水,使其擠壓成濾餅,之後關閉控制閥19、21 ,打開外圓臺形套筒5兩側的兩個進氣管11上的控制閥12,通入高壓氣,推動壓濾橡膠套6擠壓濾餅,當觀察壓濾機出水管I無水流出時,停止進氣,關閉控制閥12、23 ;打開控制閥19、20,向內圓臺濾腔10充入高壓氣,高壓氣經內圓臺套筒9上的小孔及濾布進入,再次擠壓濾餅,當無水流出時停止進氣,關閉高壓氣進氣管18上的控制閥19及20 ;打開底蓋4,濾餅靠自身重力自行脫落,離開外圓臺濾腔
7;若濾餅未能自行脫出外圓臺濾腔7,再通過固定板17,經等高卸料板支架16,推動卸料板13,將濾餅推出外圓臺濾腔7,然後通過固定板17把卸料板13拉回原位,再把套臺壓濾機底蓋復位閉合,等侍進入下一個壓濾循環。當濾布微孔隙堵塞造成過濾阻力加大時需要反洗濾布8,此時打開高壓氣進氣管18的控制閥19、20,關閉控制閥12、21、22、23,向內圓臺濾腔10迅速壓入一定壓力的高壓氣,高壓氣經內圓臺濾腔10小孔及濾布進入外圓臺濾腔7,將濾布微孔隙上固體顆粒同時拉入外圓臺濾腔7,清洗濾布,再關閉控制閥20,打開控制閥21、23,向外圓臺濾腔7壓入高壓氣,高壓氣經濾布進內圓臺濾腔10從壓濾機出水管I排出,高壓氣通過濾布時將進一步清洗濾布,根據濾布堵塞情況來回清洗若干次即可達到反洗清潔濾布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套臺式壓濾機,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底口大上口小的外圓臺形套筒(5),外圓臺形套筒(5)的底部設有底蓋(4),上部設有上蓋(14),外圓臺形套筒(5)的中部設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內圓臺形套筒(9),外圓臺形套筒(5)內壁上設有壓濾橡膠套(6),內圓臺形套筒(9)上均布有若干小孔,內圓臺形套筒(9)的外壁上設有濾布(8),濾布(8)與壓濾橡膠套(6)之間構成外圓臺濾腔(7);外圓臺形套筒(5)壁的左上側和右下側分別設有經控制閥(12 )控制的進氣管(11);內圓臺形套筒(9 )的底部設有內筒出水管(3 ),圓臺濾腔(7 )的上部設有卸料板(13),卸料板(13)上設有多個卸料板進料/氣孔(24);所述上蓋(14)上一側設有通向外圓臺形套筒(5)內的進料管(15),所述上蓋(14)上另一側設有分別通向內圓臺形套筒(9 )和外圓臺形套筒(5 )內的高壓氣進氣管(18 ),卸料板(13 )上設有卸料板支架(16),卸料板支架(16)上設有固定板(17);所述底蓋(4)上設有與內筒出水管(3)相連的壓濾機出水管(O。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套臺式壓濾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卸料板進料/氣孔(24)均布為三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套臺式壓濾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蓋(4)上設有底蓋加強板⑵。
全文摘要
一種套臺式壓濾機,包括外圓臺形套筒、設在外圓臺形套筒的中部的內圓臺形套筒,外圓臺形套筒內壁上設有壓濾橡膠套,內圓臺形套筒上開有若干小孔,其外壁上設有濾布,外圓臺形套筒壁的兩側分別設有進氣管;內圓臺形套筒的底部設有內筒出水管,圓臺濾腔的上部設有卸料板,卸料板上設有多個卸料孔;上蓋一側設有通向外圓臺形套筒內的進料管,另一側設有分別通向內圓臺形套筒和外圓臺形套筒內的高壓進氣管;底蓋上設有與內筒出水管相連的壓濾機出水管。通過高壓氣實施壓濾脫水,細精煤顆粒截留在圓臺濾腔形成濾餅,自動打開底蓋卸餅,整個壓濾過程簡單易行,維護量少,效率高,固液分離效果好,能耗低。
文檔編號B01D29/84GK102728119SQ201210234498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
發明者鞏冠群, 張英傑, 謝廣元, 陶秀祥 申請人: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