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然循環鍋爐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4:10:59 1
一種自然循環鍋爐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自然循環鍋爐,由集汽室、均汽孔板、夾套空間、下降管、防旋裝置、鋼絲網分離器、臥式分離器及百葉窗分離器組成,其特徵是:集汽室、均汽孔板、臥式分離器及百葉窗分離器位於自然循環鍋爐的上部,其中集汽室與均汽孔板連接為一體,所述百葉窗分離器通過立柱與集汽室焊接在一起,所述臥式分離器分布在循環鍋爐的兩側,所述夾套空間、下降管、防旋裝置及鋼絲網分離器位於自然循環鍋爐的下部,所述鋼絲網分離器對稱分布在自然循環鍋爐的兩側,並位於臥式分離器的內側。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處於低水位時也會使分離器效率降低,溼蒸汽離開汽包進入過熱器系統,如果鍋筒水位低於正常水位的200mm(最低安全水位或低警報水位),DCS發出警報;如果低於280mm(最最低水位或低水位跳閘),鍋爐自動停爐。
【專利說明】一種自然循環鍋爐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裝置,具體的講涉及一種自然循環鍋爐。
[0003]【背景技術】:
[0004]由於鍋筒是靜止設備組合,如臥式分離器、百葉窗分離器等,對於這些設備,操作員都不能直接操作。操作員只能調節給水泵或給水調節閥,控制汽包水位來影響鍋爐運行。本鍋爐正常水位在鍋筒中心線下76_處,高於或低於此水位的長期運行將影響分離器的性能。如果鍋筒水位高於正常水位的125mm (最高安全水位或高報警水位),DCS發出警報;如果高於200_ (最最高水位或高水位跳閘),鍋爐自動停爐。低水位時也會使分離器效率降低,溼蒸汽離開汽包進入過熱器系統。如果鍋筒水位低於正常水位的200mm(最低安全水位或低警報水位),DCS發出警報;如果低於280mm (最最低水位或低水位跳閘),鍋爐自動停爐。蒸汽夾帶的水份會導致固體雜質沉積在過熱器管壁和汽輪機葉片上,對汽輪機的安全經濟運行產生重大影響。故DCS和操作員應經常監視鍋筒水位。高水位引起臥式分離器內水泛濫,降低汽水分離能力。
[0005]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種自然循環鍋爐,通過報警設備的安裝解決了鍋爐自動報警等功能。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8]一種自然循環鍋爐,由集汽室、均汽孔板、夾套空間、下降管、防旋裝置、鋼絲網分離器、臥式分離器及百葉窗分離器組成,集汽室、均汽孔板、臥式分離器及百葉窗分離器位於自然循環鍋爐的上部,其中集汽室與均汽孔板連接為一體,所述百葉窗分離器通過立柱與集汽室焊接在一起,所述臥式分離器分布在循環鍋爐的兩側,所述夾套空間、下降管、防旋裝置及鋼絲網分離器位於自然循環鍋爐的下部,所述鋼絲網分離器對稱分布在自然循環鍋爐的兩側,並位於臥式分離器的內側。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一種自然循環鍋爐當處於低水位時也會使分離器效率降低,溼蒸汽離開汽包進入過熱器系統,如果鍋筒水位低於正常水位的200mm (最低安全水位或低警報水位),DCS發出警報;如果低於280mm (最最低水位或低水位跳閘),鍋爐自動停爐。
[0011]【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集汽室,2、均汽孔板,3、夾套空間,4、下降管,5、防旋裝置,6、鋼絲網分離器,7、臥式分離器,8、百葉窗分離器。
[0014]【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6]一種自然循環鍋爐,由集汽室1、均汽孔板2、夾套空間3、下降管4、防旋裝置5、鋼絲網分離器6、臥式分離器7及百葉窗分離器8組成,其特徵是:集汽室1、均汽孔板2、臥式分離器7及百葉窗分離器8位於自然循環鍋爐的上部,其中集汽室I與均汽孔板2連接為一體,所述百葉窗分離器8通過立柱與集汽室I焊接在一起,所述臥式分離器7分布在循環鍋爐的兩側,所述夾套空間3、下降管4、防旋裝置5及鋼絲網分離器6位於自然循環鍋爐的下部,所述鋼絲網分離器(6)對稱分布在自然循環鍋爐的兩側,並位於臥式分離器7的內側,一種自然循環鍋爐當處於低水位時也會使分離器效率降低,溼蒸汽離開汽包進入過熱器系統,如果鍋筒水位低於正常水位的200mm (最低安全水位或低警報水位),DCS發出警報;如果低於280mm (最最低水位或低水位跳閘),鍋爐自動停爐。
【權利要求】
1.一種自然循環鍋爐,由集汽室(I)、均汽孔板(2)、夾套空間(3)、下降管(4)、防旋裝置(5)、鋼絲網分離器(6)、臥式分離器(7)及百葉窗分離器(8)組成,其特徵是:集汽室(I)、均汽孔板(2)、臥式分離器(7)及百葉窗分離器(8)位於自然循環鍋爐的上部,其中集汽室(I)與均汽孔板(2 )連接為一體,所述百葉窗分離器(8 )通過立柱與集汽室(I)焊接在一起,所述臥式分離器(7)分布在循環鍋爐的兩側,所述夾套空間(3)、下降管(4)、防旋裝置(5)及鋼絲網分離器(6)位於自然循環鍋爐的下部,所述鋼絲網分離器(6)對稱分布在自然循環鍋爐的兩側,並位於臥式分離器(7)的內側。
【文檔編號】F22B37/34GK203501138SQ20132046670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日
【發明者】李永強 申請人:黑龍江大明乳品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