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骨科多發傷病人斷肢固定裝置及固定方法與流程
2023-10-10 20:43:49

本發明涉及骨科多發傷病人斷肢固定裝置及固定方法。
背景技術:
骨外科患者在進行斷肢再植治療恢復時,對斷肢部位進行手術操作後需要對患處進行固定塑形,以往在進行骨科固定時多採用夾板進行固定,這種方法不能夠提供舒適的恢復環境,而且容易對患處造成二次傷害,長此以往,大大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骨科多發傷病人斷肢固定裝置及固定方法,保證對斷肢再植病人後的斷肢固定,降低護理人員的護理難度。
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一種骨科多發傷病人斷肢固定裝置,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四邊中部各通過套管設有一個推動杆,推動杆滑動設置在套管內,推動杆位於矩形框內側且朝向矩形框中心位置;
四個推動杆聯動;聯動方式如下:在框架內沿上下左右四個方向設有四個滑道;其中位於下側的推動杆為主動推動杆,主推動杆配合在下套管內;主推動杆的兩側、下滑道內各設有第一滑塊以及第二滑塊;主推動杆兩側分別鉸接有第一、第二連接杆;第一、第二連杆的另外兩端分別鉸接上述的第一、二滑塊;在左右兩個滑道下部上分別設有第三、第四滑塊;
還包括有第三、第四連杆;第三連杆兩端分別鉸接第三滑塊以及第一滑塊;第四連杆的兩端分別鉸接第四滑塊以及第二滑塊;左推動杆與第三滑塊之間鉸接有第五連杆;右推動杆與第四滑塊之間鉸接有第六連杆;
主推動杆的兩側分別弧形的連接杆,連接杆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上齒條,與上齒條配合有齒輪,齒輪的另一側配合有下齒條;下齒條連接上推動杆。
優選的,所述推動杆上設置有凹槽;所述推動杆的前端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推動杆的前部設有弧形固定板。
一種骨科多發傷病人斷肢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人體骨骼傷發處套於矩形框架內;
a、推動主推動杆,在主推動杆的帶動下,第一、第二連杆分別向左右兩側推送第一、第二滑塊;第三、第四連杆向上推動第三、第四滑塊;帶動第五、第六連杆內推左右推動杆;同時,兩側的弧形杆向上推動上齒條,上齒條通過齒輪反向帶動下齒條向下運動,同步帶動上推動杆向內推動;
b、到適當力度後終止推送;並固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將斷骨病人的斷肢能一步固定到位,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附圖說明
圖 1 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齒輪齒條結構示意圖;
圖中 :1 左推送杆;2 第六連杆;3 右套管;4第四滑塊;5第四連杆;6 第二滑塊;7第二連杆;8插入塊;9凹槽,10推動滑杆,10a、下套管,11主推動杆;12第一連杆;13第一滑塊;14第三連杆,15第三滑塊,16第五連杆;17左套管;18左推動杆;19、矩形框架,20、上推動杆,21、壓力傳感器;23連接杆;24上齒條;25齒輪;26下齒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如圖 1所示,一種骨科多發傷病人斷肢固定裝置,包括矩形框架19,矩形框架的四邊中部各通過套管設有一個推動杆,推動杆滑動設置在套管內,推動杆位於矩形框內側且朝向矩形框中心位置;
四個推動杆聯動;聯動方式如下:
在框架內沿上下左右四個方向設有四個滑道;其中位於下側的推動杆為主推動杆11,主推動杆11配合在下套管10a內;主推動杆11的兩側、下滑道內各設有第一滑塊13以及第二滑塊6;主推動杆兩側分別鉸接有第一連杆12、第二連杆7;第一、第二連杆的另外兩端分別鉸接上述的第一滑塊13、二滑塊6;在左右兩個滑道下部上分別設有第三滑塊15、第四滑塊4。
還包括有第三連杆14、第四連杆5;第三連杆兩端分別鉸接第三滑塊以及第一滑塊;第四連杆的兩端分別鉸接第四滑塊以及第二滑塊;左推動杆18與第三滑塊之間鉸接有第五連杆16;右推動杆1與第四滑塊4之間鉸接有第六連杆2;左右推桿分別套設在左套管17、右套管3內。
主推動杆的兩側分別弧形的連接杆23,弧形連接杆2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上齒條24,與上齒條24配合有齒輪25,齒輪25的另一側配合有下齒條26;下齒條連接上推動杆20。
主推動杆的下端連接有推動滑杆10,推動滑杆10以及主推動杆11套在下套管10a內,所述推動滑杆上設置有凹槽。
所述推動杆的前端設置有壓力傳感器21;所述推動杆的前部設有弧形固定板,本實施例未畫出。
一種骨科多發傷病人斷肢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人體骨骼傷發處套於矩形框架內;
b、動主推動杆,在主推動杆的帶動下,第一、第二連杆分別向左右兩側推送第一、第二滑塊;第三、第四連杆向上推動第三、第四滑塊;帶動第五、第六連杆內推左右推動杆;同時,兩側的弧形杆向上推動上齒條,上齒條通過齒輪反向帶動下齒條向下運動,同步帶動上推動杆向內推動;
c、當力度後終止推送;並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