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啟示(君子之交絕不出惡聲)
2023-10-18 11:42:36 1
沒有人願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頁,如果你拿這些不光彩的問題來做文章,則如同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無論是誰都不能忍受。俗話說得好:"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而這不揭短、不打臉就是給大家包括自己都留下了退路。
《韓非子》中說∶「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鱗則幾矣!」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龍在溫馴的時候,你可以騎在它的背上,但若是你摸它咽喉下直徑一尺左右逆生的鱗,它必定會吃掉你。人也一樣,龍的逆鱗,就像是一個人的短處,如果你抓住這個加以苛責,必然會遭到他人的怨恨。
生活中確實如此,如果你令對方感到無地自容,此刻,你卻要小心了,因為你已經很嚴重地傷害了對方。因此,即使應該指責對方時,也要給別人留點面子。
賀敦是北周名將,曾立有大功,他認為朝廷對他賞賜不公,心懷不滿,便出惡言攻擊他人,結果被權臣宇文護威逼令其自殺,臨死前,他對兒子賀若弼說∶「我因舌而死,你一定要記住!」然後用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扎出血來,讓其謹記父親的教訓。
賀若弼將父親的話牢記在心,遇事三緘其口,絕不說他人壞話。可隨著他在隋朝功勞日多,權力漸大,父親的告誡便忘在一邊了。
有一次,皇太子楊廣同他談起朝中幾位傑出將領,問他∶「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個人都是良將,他們的品質如何?」
賀若弼毫無顧忌口出惡言∶「楊素是員猛將,但沒有謀略;韓擒虎是員戰將,但不會帶兵;史萬歲是員騎將,別的本領平常。」這話後來傳到這幾人耳裡,幾員大將當然會將其看為敵人。他這番惡言不僅得罪了幾員大將,就連楊廣也對他起了戒心,後來楊廣當了皇帝後,對他便十分疏遠。
因為賀若弼對朝中同朝為官的人總是惡語相向,被降職使用。他不但不接受教育,反而更是以貶人為樂。隋文帝斥責他道∶「我用高穎、楊素為宰相,你在下面散布說這兩個人只配吃乾飯,這是幾個意思?因為你有大功,我一而再地原諒你,你的嘴裡就不能說點好聽的?」可這話對他還是沒有一點作用。
在隋文帝平定江南的戰役將要開始時,他便對人說∶「江南倒是不難平,可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出現『飛鳥盡、良弓藏』的事呢」
後來在隋煬帝楊廣南巡時,設置了一個可坐千人的大帳招待少數民族首領。這事其實和賀若弼沒有任何關係,他又在私下裡說皇帝太奢侈,後被人告發,他被處以死刑,重蹈了父親的覆轍。
在待人處世中,場面漂亮話誰都能說,但並不一定誰都會說,或許一不小心就踏進了言語的「惡聲」,觸到了對方的隱私和痛處,犯了對方的忌,對聽者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說「君子之交絕不出惡聲」,儘量不要去說別人的壞話,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皆有所長也有所短,做人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是善於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誇獎對方的長處,而不要抓住別人的隱私、痛處和缺點大做文章。這樣無異於自掘墳墓,試想,誰會願意與傷害自己的人相處呢?
在平時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以嚴密的語言抓到事情的本質說話固然很好,但要注意此中要給他人留面子,千萬不要一時興起,駁得他人體無完膚。因為只要略思考就可知道,這樣做其實是很愚蠢的,不但對自己毫無好處,甚至有時還會適得其反,破壞本來融洽的關係,而且終究有一天會自食惡果,受到對方的攻擊。當我們和他人發生摩擦時,首先要了解他的想法,然後在顧及對方顏面的前提下,陳述自己的意見,給對方留有餘地,這才是做人的聰明之處。
所謂「君子之交絕不出惡聲」,即在這個世界上,與人交往時,需以誠意待人,縱使交惡斷絕往來,也儘量不要出惡言,說對方的不是。一個會做人的人,無論持何種理由,即使中斷來注,也不會口出惡言、誹謗對方,堵自己的後路。
#廣州頭條##清遠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