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22:27:3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鑽孔加工的夾緊工裝,尤其是一種用於保證兩個孔的同軸度的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中,經常會遇到掉頭車加工且兩端同軸度還要求比較嚴的情況,如果兩端允許打中心孔且車床精度較高,採用雙頂加工起來還可以滿足同軸度的需求;但如果沒有中心孔或零件比較大無法雙頂加工,這種情況加工起來要保證同軸度就比較困難,一般需要通過掉頭打表找正後再加工,加工起來效率低且不易保證加工精度。電梯曳引機制動時與制動器配合的轉子體就是一種需要保證兩端軸孔同軸度的零件,在第二個軸孔加工時往往需要通過找正加工過的基準後進行鑽孔加工,找正效率低、精度低、對操作者要求較高,不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用於解決為保證雙孔加工同軸度時找正效率低、精度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外定位套,所述外定位套的外輪廓呈圓柱狀且具有開口背向所述底板的內圓錐面,所述外定位套內還設有內定位套,所述內定位套具有與所述內圓錐面配合的外圓錐面,所述內定位套還具有用於與被加工零件外圓柱面配合的內圓柱面;所述底板上還固定有壓杆,所述壓杆上安裝有用於壓緊被加工零件的壓板,所述壓板的中部還設有用於刀具穿過的通孔,所述內定位套與所述底板之間還設有兩個以上的復位彈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徵:
進一步地,所述內定位套包括沿所述內定位套的中心軸線對稱分布的第一定位塊和第二定位塊,所述第一定位塊和所述第二定位塊形狀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塊和所述第二定位塊的中部均設有垂直於所述內定位套的中心軸線的徑向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內穿設有連接螺栓;所述外定位套上設有供所述連接螺栓穿過的定位槽,所述連接螺栓上套設有壓緊彈簧,所述壓緊彈簧的一端抵壓在所述連接螺栓的端部,所述壓緊彈簧的另一端抵壓在所述外定位套的外壁上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塊、所述第二定位塊與所述外定位套保持貼緊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螺栓山還套設有墊片,所述墊片位於所述壓緊彈簧和所述外定位套的外壁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內定位套的端部還設有用於與被加工零件配合的環形凸臺。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設有壓杆孔,所述壓杆的一端穿設在所述壓杆孔內,所述壓杆的另一端設有壓緊螺母,通過調節所述壓緊螺母可將被加工零件夾緊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壓板之間。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設置具有相互配合的圓錐面的外定位套和內定位套,在第一次使用時首先將底板固定在工作檯上並完成外定位套中心軸線的找正,然後將被加工零件已加工過的外圓柱面與內定位套的內圓柱面配合併使用壓板將被加工零件加緊,由此可通過外定位套和內定位套的圓錐面的配合方便地實現被加工零件的找正,可保證後續鑽孔加工與已完成加工的外圓柱面的同軸度,精度高、效率高;設置復位彈簧使得拆除壓板後內定位套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向上彈起,方便被加工零件取出,也方便下一個被加工零件的放入,提高該夾緊工裝的便捷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與電梯曳引機制動器配合的轉子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夾持被加工零件後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夾持被加工零件後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未夾持被加工零件時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未夾持被加工零件時的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定位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所示的現有技術中與電梯曳引機制動器配合的轉子體的結構示意圖,該轉子體包括本體100、第一軸孔101、第二軸孔102和圓柱103,其加工過程通常是先加工第一軸孔101和圓柱103的外表面,然後在加工第二軸孔102,在加工第二軸孔102時需要翻轉本體100,重新對該零件進行夾持、定位及找正,找正效率低、精度低、對操作者要求較高;在大批量重複加工時每次都需要進行找正,費時費力,不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
如圖2至圖6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包括底板10,底板10上固定有外定位套20,外定位套20的外輪廓呈圓柱狀且具有開口背向底板10的內圓錐面,外定位套10內還設有內定位套30,內定位套30具有與所述內圓錐面配合的外圓錐面,內定位套30還具有用於與被加工零件40外圓柱面配合的內圓柱面;底板10上還固定有壓杆51,壓杆51上安裝有用於壓緊被加工零件40的壓板50,壓板50的中部還設有用於刀具穿過的通孔52,內定位套30與底板10之間還設有兩個以上的復位彈簧60。該實施例中的夾緊工裝,通過設置具有相互配合的圓錐面的外定位套和內定位套,在第一次使用時首先將底板固定在工作檯上並完成外定位套中心軸線的找正,然後將被加工零件已加工過的外圓柱面與內定位套的內圓柱面配合併使用壓板將被加工零件加緊,由此可通過外定位套和內定位套的圓錐面的配合方便地實現被加工零件的找正,可保證後續鑽孔加工與已完成加工的外圓柱面的同軸度,精度高、效率高。可以理解的是,該夾緊工裝可用於對如圖1所示的轉子體進行鑽孔加工,也可以加工類似的先加工外圓柱面後進行鑽孔的機械部件的加工,具體而言,只需改變上述實施例中的外定位套、內定位套的徑向尺寸或軸向尺寸,即可實現對此類機械部件的夾緊定位,方便後續的車削加工;設置復位彈簧使得拆除壓板50後內定位套30在復位彈簧60的作用下向上彈起,方便被加工零件40取出,也方便下一個被加工零件40的放入,提高該夾緊工裝的便捷性。
在上述實施例中,曳引機制動器轉子體的夾緊工裝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徵:復位彈簧60的數量為4個或6個且沿內定位套30的中心軸線均勻布置。內定位套30包括沿內定位套的中心軸線對稱分布的第一定位塊31和第二定位塊32,第一定位塊31和第二定位塊形狀32相同,具體而言,第一定位塊31和第二定位塊形狀32的圓心角均為180°,分體式的內定位套使得第一定位塊31和第二定位塊形狀32可徑向移動,由此便於被加工零件40的放入,操作方便;具體而言,第一定位塊31和第二定位塊形狀32由內定位套30通過線切割從中部割開成型,當然,也可以將內定位套30分割為形狀相同或不同的3至6塊以便於被加工零件的放入。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定位塊31和第二定位塊32的中部均設有垂直於內定位套30的中心軸線的徑向定位孔33,定位孔33內穿設有連接螺栓34;外定位套20上設有供連接螺栓34穿過的定位槽21,連接螺栓34上套設有壓緊彈簧35,壓緊彈簧35的一端抵壓在連接螺栓34的端部,壓緊彈簧35的另一端抵壓在外定位套20的外壁上以使得第一定位塊31、第二定位塊32與外定位套20保持貼緊狀態;由此使得第一定位塊31和第二定位塊32即可徑向運動又能始終與外定位套20保持貼緊狀態,即便於被加工零件的放入又能保證內定位套與外定位套的配合,保證定位精度。可以理解的是,連接螺栓34遠離內定位套30的一端具有螺帽,壓緊彈簧35抵壓在螺帽上。進一步地,連接螺栓34山還套設有墊片36,墊片36位於壓緊彈簧35和外定位套20的外壁之間,即壓緊彈簧35的兩端分別抵壓在墊片36上和連接螺栓34的螺帽上,由此便於壓緊彈簧的固定,保證由連接螺栓34和壓緊彈簧35構成的張緊機構的可靠性。
在上述實施例中,內定位套30的端部還設有用於與被加工零件40配合的環形凸臺37,由此可使內定位套30的端面與被加工零40接觸緊密、抵壓可靠,保證被加工零件40與內定位套30的配合精度。底板10上設有壓杆孔11,壓杆51的一端穿設在壓杆孔11內,壓杆51的另一端設有壓緊螺母53,通過調節壓緊螺母53可將被加工零件40夾緊在底板10和壓板50之間,由此可通過調節壓緊螺母53實現被加工零件40的夾緊和拆卸,操作方便。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