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徵故事讀後感
2023-10-22 21:09:42 3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下面是相關的範文精選,快來看看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紅軍長徵故事讀後感【篇一】
今晚,我一口氣讀完了《紅軍長徵故事》,裡面一個個堅強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裡面主要講了紅軍長徵中爬雪山,過草地等種種磨難中發生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讀完之後,不禁令人感慨。
小蘭十一、二歲就參加紅軍,翻過一座座雪山,越過一片片草地,成年人都快頂不住,可她為什麼能隨紅軍這樣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原因就是她身上有一種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精神。
賀子傑身上有13塊彈片都不吭一聲,人們稱劉伯承將軍為「軍神,活著的鋼板」,在賀子傑這位女人身上更也是可見一種的。
共產黨為什麼取勝?國民黨軍為什麼戰敗?這不是因為國民黨軍不會打仗,而是因為他們每到一處就抓壯丁,搶糧食,到處鬧得雞飛狗跳。結果最後有傷員沒人抬,被圍剿沒有引路。而八路軍的仁義政策正好體現了一種順應民心的作用,這一路打仗才勢如破竹,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假如共產黨也像國民黨一樣,共產黨怎麼會取勝?
在我們生活與學習中,也要向革命前輩學習,譬如在學習,偷懶是不可取的,必須持之以恆,成績才能提高;生活中,不怕吃苦,不氣餒,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在我的學習生活中,當我想偷懶時,耳邊都會響起這樣一句話:「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這時,我又會放棄偷懶的念頭,繼續投身於學習之中。
是的,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困難,只要牢記「長徵精神」,就沒有什麼困難就過不去了。踏著「長徵的足跡」前進,永不言敗!
紅軍長徵故事讀後感【篇二】
我的小書櫥裡一直靜悄悄地躺著一本《紅軍長徵的故事》。它是怎麼來的,我已經想不起來了。只記得我一見這書名就想過:這些老掉牙的故事肯定沒有我喜歡的童話故事有意思……所以,我一直不願意碰它。
在媽媽一次次的「軟磨硬泡」下,我終於一篇一篇地往下讀,最平淡最樸實的語言簡單直白地敘述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字裡行間、點點滴滴中,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戰地英雄故事中,賀子珍在敵人飛機的轟炸與機槍掃射下,不顧生命危險從安全的隱蔽處衝出掩護傷員,頭部、上身、四肢被17塊彈片擊中。由於沒有麻醉藥,醫生在給她做手術時,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
一袋乾糧故事中,13歲的小紅軍在二萬五千裡長徵路上,因照顧傷員自己的乾糧袋被河水衝走。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她沒告訴戰友,拔了許多野菜將挎包塞得鼓鼓的裝作乾糧。後來她的身體不行了,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爭著分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家的溫暖……
現在的我無法體會紅軍戰士當年真實的生活,我只有努力地想像著紅軍戰士:穿著單衣草鞋爬雪山;啃著野菜樹皮過草地;面對死亡他們無畏無懼;面對艱險他們一往無前;面對困難他們堅毅忍耐;面對戰友、同志和親人他們又體貼關愛、無私奉獻……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靜……
紅軍長徵故事讀後感【篇三】
紅軍,這個天下無敵的隊伍在長徵途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好不容易拿到了一袋乾糧,卻因在過橋時照顧傷員,不慎把自己的乾糧掉進了河中。為了不連累大家,讓戰友有足夠的糧食吃,她就偷偷地吃野菜充飢,直到身體虛弱地不行了,被護士長發現,大家才知道她吃野菜的真相。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到今天我們的生活與紅軍小蘭長徵途中的困苦比起來,不知道要好上幾百倍、幾千倍,但是我們是不是能像她那樣為別人著想,為集體著想,寧可苦著自己也不願意拖累集體呢?
在家裡,每天放學到家,爺爺奶奶總是備下好吃的,我是不是想到請他們也一起吃?是不是想到給辛苦工作還沒有下班的爸爸媽媽留點?晚上爺爺奶奶睡覺了,我是不是想到腳步要很輕?
在學校,我們是不是認真聽講,以好成績回報老師的辛勤教育?看見同學早早地來打掃衛生很辛苦,是不是不往地上扔紙屑?是不是時時刻刻注意以「潔」「齊」「美」的標準要求自己,為班級爭光,為美麗的校園出力?
我想了很多,明白如果心裡裝著別人、集體,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