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機組冷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22:12:07 3
專利名稱:風電機組冷卻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風電機組冷卻系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風力發電機組在工作時,發電機和變頻器部分產生的熱量較大,需要設計冷卻系統對其進行冷卻。現有的風電機組散熱系統多採用兩種方式強制風冷卻方式和自然風冷卻方式。當採用自然風冷卻方式時,散熱片放置在機艙罩上方,利用自然風的作用完成冷卻液體與外界空氣的熱量交換過程。由於風電機組機艙裝置所處工作環境的特殊性,採用自然風冷卻方式由於可直接利用高空中的風資源而具有獨特的優勢。隨著風機設計功率的不斷增大,需要不斷加大散熱片的散熱面積來保證散熱效率,這也導致了散熱片的體積、重 量都不斷加大,於是當對其進行維護需要進行拆卸、搬運和安裝時候,由I名工作人員難以順利的完成工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風電機組冷卻裝置,以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風電機組冷卻裝置,包括多個散熱片平鋪於整體支架上,水管布設於所述散熱片上,形成具有冷卻效果的散熱牆,冷卻液從所述水管的進水管流入,從出水管流出,所述進水管連接欲散熱的部件。其中,所述散熱片分為發電機用散熱片和變頻器用散熱片,所述水管分為多組,以將發電機和變頻器的熱量分別弓I到所述發電機用散熱片和變頻器用散熱片。其中,所述多組水管之間為並聯。使用以上冷卻裝置具有以下的優點I、每個散熱單元的體積和重量較小,便於維護;2、可以利用自然風冷卻,與強制風冷散熱器相比成本較低,且不用維護風扇電機;3、由於每個散熱單元採用並聯水管的方式進行連接,使得冷卻液體循環速度更快,從而使得散熱效率更高。
圖I為冷卻裝置的布置簡圖。附圖標記說明I-發電機用散熱片;2_變頻器用散熱片;3_進水管;4_出水管;5-支架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形狀、構造以及特點能夠更好地被理解,以下將列舉較佳實施例並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冷卻裝置由多個面積較小的散熱片組成,根據作用不同可分為發電機用散熱片I和變頻器用散熱片2,分別用來冷卻發電機和變頻器。在滿足散熱要求的前提下,根據機艙罩上方空間尺寸,結合散熱片的尺寸大小合理布置它們的位置關係並平鋪於一個整體支架5上,水管布設於散熱片內部,形成具有冷卻效果的散熱牆(如圖I所示)。冷卻液從水管的進水管3流入,從出水管4流出。進水管3連接欲散熱的部件,將工作中產生的熱量傳遞到冷卻裝置處。多個獨立的散熱片I通過採用水管並聯的方式進行聯接。工作中,冷卻液體在正式進入到散熱系統前進入到一個總進水管3中,然後進入到散熱系統中完成熱量交換, 經由出水管流出,分別回到帶散熱部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冷卻迴路。本實用新型使得每個散熱片的體積和重量都大為減小,可以方便的由I個工作人員完成對散熱片的拆卸、搬運和安裝工作,為風電機組散熱系統的維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並且由於採用並聯的方式進行連接,冷卻液體的循環周期也相應減小;當使每個散熱単元之間的間隙合理時,可以充分利用高空中的風資源來完成熱量的交換,提高散熱效率。使用以上冷卻裝置具有以下的優點I、每個散熱單元的體積和重量較小,便於維護;2、可以利用自然風冷卻,與強制風冷散熱器相比成本較低,且不用維護風扇電機;3、由於每個散熱單元採用並聯水管的方式進行連接,使得冷卻液體循環速度更快,從而使得散熱效率更高。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權利要求限定的精神與範圍之內可對其進行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是它們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風電機組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散熱片平鋪於整體支架上,水管布設於所述散熱片上,形成具有冷卻效果的散熱牆,冷卻液從所述水管的進水管流入,從出水管流出,所述進水管連接欲散熱的部件。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電機組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片分為發電機用散熱片和變頻器用散熱片,所述水管分為多組,以將發電機和變頻器的熱量分別傳遞到所述發電機用散熱片和變頻器用散熱片。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電機組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多組水管之間為並聯。
專利摘要一種風電機組冷卻裝置,包括多個散熱片平鋪於整體支架上,水管布設於所述散熱片上,冷卻液從所述水管的進水管流入,從出水管流出,所述進水管連接欲散熱的部件。所述散熱片分為發電機用散熱片和變頻器用散熱片,所述水管分為多組,以將發電機和變頻器的熱量分別傳遞到所述發電機用散熱片和變頻器用散熱片。所述多組水管之間為並聯。本實用新型每個散熱單元的體積和重量較小,便於維護;可以利用自然風冷卻,與強制風冷散熱器相比成本較低,且不用維護風扇電機;由於每個散熱單元採用並聯水管的方式進行連接,使得冷卻液體循環速度更快,從而使得散熱效率更高。
文檔編號H02K9/19GK202435196SQ20112056861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明者丁莉麗, 劉作輝, 朱兵, 黎焱 申請人: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