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影視編導類考試題目基礎知識(編導藝考省統考文常)

2023-10-22 19:16:07 1

90個【影視名詞解釋】梳理

1、電影語言

電影語言是電影藝術在傳達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種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統稱。即電影用以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傳遞思想感情的特殊藝術語言。巴贊說:電影是一種語言活動。這種說法泛指造成各種電影表現效果的藝術性手段,如攝影、照明、剪輯、音響處理等。

2、視聽語言

視聽語言就是電影的語言。視聽語言就是利用視聽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眾傳播某種信息的一種感性語言,包括各種鏡頭調度的方法和各種音樂運用的技巧。視聽語言包括狹義的視聽語言和廣義的視聽語言。所謂狹義,就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組合;所謂廣義,還要包含了鏡頭裡表現的內容,人物、行為、環境甚至是對白。在廣義的意義上講,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是由視聽語言所書寫而成的「影像文章」。

3、造型語言

造型語言是指藝術家用來構成視覺形象,體現創作構思的手段與技巧。各種造型藝術包括繪畫、雕刻、建築、舞蹈、攝影都有其自身的創作規律和獨特的造型手段,從而形成了不相同的造型語言。

電影造型語言是指電影是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的綜合運動藝術,它在各種動態方式中綜合了各種視覺造型藝術的手段和技法,如線條、色彩、光效、影調、構圖、透視規律、材料結構、空間處理等。電影的視覺造型與電影的聲音造型諸因素(音量、音色、音調、運動、方位、距離等等),共同形成了表達意蘊、傳遞情感、塑造人物的銀幕特殊視聽造型語言體系。

4、故事片

故事片是指綜合文學、戲劇、音樂、美術諸藝術因素,以塑造人物為主,具有故事情節(反映生活)並由演員扮演人物的影片。由演員演出是其區別於其他片種的基本特徵。故事片有的取材於現實生活,有的反映歷史,有的描寫神話或幻想等。世界第一部故事片《月球旅行記》。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等。

5、紀錄片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嬰兒的午餐》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片斷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6、主旋律

主旋律電影指弘揚主旋律和國家意識形態的政治歷史和道德倫理片。1987年3月在廣電部電影局召開的全國故事片廠廠長會議上,針對當時電影市場和社會思潮出現的新的矛盾和挑戰以及急劇興起的「娛樂片」大潮,為了堅持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在創作指導思想上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的口號,推動了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謳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的現實題材影片的創作,湧現出如《開國大典》、《焦裕祿》等優秀影片。

7、武俠功夫片

以中國傳統武術技藝和曲折緊張的情節場面吸引觀眾的故事片。又稱功夫片、武打片。武俠電影是中國商業電影的重要影片類型。不同年代有不不同的武俠片的代表,如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和後來以拳腳功夫與喜劇結合的諧趣功夫片,以成龍主演的《醉拳》為代表。新世紀產生了武俠功夫大片如《臥虎藏龍》、《十面埋伏》、《七劍》等,更加推動了武俠在市場中的堅實地位。

8、類型電影

是指按照不同類型(或稱樣式)的規定要求製作出來的影片,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一般認為西方類型電影有三個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節,如西部片裡的鐵騎劫美、英雄解圍;強盜片裡的搶劫成功、終落法網;科幻片裡的怪物出世,為害一時等。二是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長,至死不屈的硬漢,仇視人類的科學家等。三是圖解式的視覺形象,如代表邪惡兇險的森林,預示危險的宮堡或塔樓,象徵災害的實驗室裡冒泡的液體等。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

9、西部片

西部片也被稱作牛仔片,主要以美國西部為故事背景,以19世紀下半葉美國人開發西部荒野土地為題材的影片。西部片的故事情節一般比較簡單: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脅、英雄的牛仔或執法者除暴安良。結局幾乎總是群敵盡殲,善惡有報。西部牛仔也成為美國人民崇尚的奮力開拓、堅忍不拔、不畏艱險、見義勇為、扶弱凌強的英雄精神的化身。西部片被認為是最能反映美國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傾向的影片類型。

第一部西部片是1905年埃德溫·鮑特拍攝的《火車大劫案》。30年代末一大批經典之作產生,其中最著名的是約翰·福特執導的《關山飛渡》。其他經典的西部片還有《紅河》、《正午》,代表了西部片在藝術上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10、歌舞片

由大量歌舞組成的影片。歌舞片是紀錄歌劇演出或根據歌劇改編的影片。多由歌唱演員擔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畫人物、展開情節。早期歌舞片多為輕鬆優美、娛樂性強的舞臺藝術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舞蹈和音樂方面的藝術成就,故事情節大都比較簡單。20世紀20年代美國華納影片公司攝製《四十二號街》後,西方歌舞片曾風靡一時。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問世。由於它是一部根據音樂劇改編的影片,故以歌舞為主。

11、恐怖片

以恐怖情節和恐怖氣氛貫串全片的影片。多以神鬼妖異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發生糾葛的離奇怪誕情節結構故事,以刺激觀眾的恐怖感。恐怖片實際上是最貼近電影藝術特性的樣式。因為電影需要製造懸念,只有懸念才能使觀眾產生強烈的期待。希區柯克首先發現了懸念對於電影語言的決定性意義。《卡裡加裡博士》成為有影響的第一部恐怖片。

12、科幻片

以科學幻想為內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點是從今天已知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成就出發,對未來的世界或遙遠的過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如《獨立日》,《彗星撞地球》和《後天》等。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是《月球旅行記》。

13、災難片

以對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天災人禍為題材的影片。一般渲染驚心動魄的災難,以刺激觀眾的恐懼感,也有的表現擺脫災難的方法,戰勝或躲避災難的智慧,或宣揚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災難片已有很久歷史,70年代攝製尤多,如日本影片《日本沉沒》。

14、鏡頭

鏡頭在影視中有兩種含義,一是指電影攝影機、放映機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學部件,由多片透鏡組成。各種不同的鏡頭,各有不同的造型特點,它們在攝影造型上的應用,構成光學表現手段;二是指攝影機從開機到關機所拍攝下來的一段連續的畫面,或兩個剪接點之間的片段,也叫一個鏡頭。為了區別兩者的不同,常把一指稱光學鏡頭,把二指稱鏡頭畫面。

15、畫面

電影畫面是指不間斷的通過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靜止或運動的對象,能表達一定涵義,並能與上下鏡頭畫面進行組接的有可視影像的一段膠片片段。

16、構圖

構圖指影像的構成,畫面中的影像之間的關係和組合,更具體的說是指人、景、物的位置關係以及形、光、色的配置關係。

「構圖永遠體現構思」。構圖是一個思維過程,它從自然存在的胡亂事物中找出秩序。構圖也是一個組織過程,是把大量散亂的構圖要素組成一個可以理解的整體。

17、景別

景別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影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的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出來的範圍大小的區別。影畫面中的主體形象,如人物、景物等等一般被稱之為「景」,在鏡頭景框和焦距固定的前提下,取景距離的變化會形成遠近大小不同的各種畫面,這些不同的畫面就叫景別。

18、遠景

遠景即鏡頭相對被攝對象來說距離位置最遠的景別,表現廣闊空間和場面的景別。

這類鏡頭畫面開闊,景深悠遠,如自然風光、大規模的群眾場面等。一般用來表現大自然的氛圍、地形地貌、山河的走向、廣袤原野的神韻、天地合一的氣勢以及宏大的社會環境和生活場面。因此鏡頭時長一般較長,以便觀眾有足夠的時間對畫面的豐富信息做出反應。

19、全景

表現成年人的全身或場景全貌的景別。全景鏡頭比遠景鏡頭更貼近人物可及的活動空間和場面。

全景中一般包括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環境的交代,因此對於影片的一個場景來說,是由全景確立其空間關係和其它影像元素的總體基調。

它表現成年人的全身或場景全貌,它在視覺上給觀眾造成的印象,就如同在劇場裡觀看舞臺表演,可以使觀眾看清楚人物的形體動作和人物與環境的關係。

20、中景

表現成年人身體膝蓋以上或場景局部的景別。中景可以使觀眾清楚地看到人物的造型、動作、運動或者一部分場景的設置,從而交待人物之間、人物和場景的關係。

中景鏡頭將銀幕空間和整體降到次要地位,它重視情節和動作,往往表現成年人膝蓋以上或場景的局部,重在表現人物的形體動作和情緒交流,所以說,中景鏡頭是一個敘述性很強的景別鏡頭。一些重要的動作造型、人物之間的關係,大都運用中景鏡頭予以表現。

21、近景

表現成年人胸部以上或與此相當的景物局部的電影畫面,其面積佔畫幅一半以上的景別。

近景也是日常化的視點。它所表現的已不是人物的形體動作,而是透露人物的心理活動的面部表情和細微動作,使觀眾仿佛置身於劇情之中,產生與劇中人的感情交流。

22、特寫

特寫是表現成年人肩部以上頭像或某些對象細部的電影畫面。

「特寫」是從文學中借用的概念,其意為細小局部的特意描寫。特寫鏡頭的功能在於對某些事物的細部加以選擇放大。在特寫中,環境幾乎完全隱退,而只保留創作者刻意突出的觀看主體。當表現人物時,特寫可以把人們難以觀察到的細微表情和心理活動清晰地傳達給觀眾,從而達到刻畫人物、烘託情緒、推進情節等目的。這種鏡頭能將演員細微的表情和某一瞬間的心靈信息傳達給觀眾,

23、標準鏡頭

是用40—50毫米焦距鏡頭拍攝的畫面,接近於人眼的正常感受,視角相當於人眼的最清晰視野,因此被稱為標準鏡頭(即常用鏡頭)。用標準鏡頭拍攝,所獲得影像與原來的客觀物象有更逼真的還原程度。因此這是電影使用最多的一種鏡頭。

24、長焦距鏡頭

指焦距大於50毫米,可以把距離很遠的景物處理成近景的鏡頭稱為長焦距鏡頭(即窄角鏡頭)。運用長焦距鏡頭拍攝的畫面,視角窄,景深範圍小,包容景的的範圍也小,它等於將景物拉近,壓縮了縱深方向物與物之間的距離。

25、鏡頭運動

鏡頭相對被攝對象的位置變化(包括鏡頭和整個攝影機兩種情況)叫做運動鏡頭。攝影機的運動是電影家發揮藝術創造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主觀情緒介入的重要方式。運動鏡頭的軌跡、速度、方向等,在特定情境中意味著一種目的、情緒或時空的組合方式。鏡頭的運動能產生韻律和美感,具有極強的藝術創造力和表現力。

運動鏡頭包括推、拉、搖、移、跟五種基本形式,

26、推鏡頭

推鏡頭是指拍攝對象不動,攝影機由遠而近朝對象推近,使畫面呈現為由整體到局部、由分散到集中,其作用是突出主體,使所要強調的人或物從整個環境中突現出來。

推鏡頭用到影片開始的部分,能漸漸把觀眾引入故事的特定情境,使其沉浸其中,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代表作《蝴蝶夢》開頭就用了一個推鏡頭。

27、拉鏡頭

拉鏡頭的方向與推鏡頭正好相反,攝影機向後退,這樣可使畫面產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或從一個對象到更多對象的變化。拉鏡頭的特點是漸次擴展視野範圍,並能在同一鏡頭內逐漸了解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造成懸念、對比、聯想等藝術效果。由於拉鏡頭是從點到面的變化,所以它側重描寫人物所處的空間環境。

28、搖鏡頭

這種運動鏡頭是指在攝影機位置不動的情況下,機身進行上下、左右甚至旋轉式搖動的運動鏡頭。這種鏡頭的運動方向可與被攝主體的方向相同,也可相背,畫面均呈現出動態構圖,它逐一展示、擴展景物,產生巡視環境、表現動作、揭示動態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以及烘託情緒與氣氛等多種藝術效果。

29、移動鏡頭

指攝影機的拍攝方向與被攝體的運動方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通過移動攝影機拍下的運動鏡頭便稱為移動拍鏡頭。移動鏡頭多為動態構圖,它能使畫面的構圖不斷變化,各種人物和景物不斷展現,這樣便於交待和敘述,因而是電影攝影的重要造型手段。移動鏡頭在使用中可以使觀眾跟著人物一起行動,並能感受到人物的所經所歷。

30、跟鏡頭

當攝影機的拍攝方向與被攝體的運動方向一致或完全相反,且與被攝體保持等距離運動的鏡頭成為跟鏡頭。跟鏡頭有利於展示人物在各種動態中的動作造型和心理狀態。如曾獲柏林電影節藝術貢獻銀熊獎由李楊執導的影片《盲井》中,當宋金明和唐朝陽在集市上突然發現他們謀財害命的搖錢樹——元鳳鳴失蹤了時,便發瘋似的在集市上四處尋找,影片此時採用長鏡頭跟拍,不僅完整地記錄了二人尋找的全過程,而且人物的急切、焦灼、懊惱的心情地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跟鏡頭有推、拉、搖、升、降、旋轉等跟拍形式,可根據影片人物造型或內容的不同需要加以選用。

31、角度

攝影機三腳架的活動底座使鏡頭可以上下左右活動,這就使鏡頭與水平之間形成不同的夾角,產生不同的性能。

32、平視鏡頭

指與水平持相同角度,接近於常人視線的感受的鏡頭,它可以使觀眾產生真實、平穩、莊重的感覺。這種鏡頭角度是電影最常見的。

33、俯視鏡頭

指低於水平角度,朝下俯拍的鏡頭。這種鏡頭能使人或物的體積壓縮以至於形狀奇異,常用來表現遭受危險或威脅的情況。俯視鏡頭如果垂直朝下俯拍,稱為「頂攝」,在歌舞片中運用較多。

34、仰視鏡頭

指高於水平角度、朝上仰拍的鏡頭。這種鏡頭能誇大物象的體積,常用來表現人物或景物的高大、威嚴、壯觀等。也有像《城南舊事》那樣,以大量的稍稍仰視的鏡頭模仿女主人公英子作為一個小孩的視角,使影像呈現出孩童眼中的世界這樣一種特點,這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處理。

35、視點

鏡頭的視點指的是鏡頭所模擬的觀察者的視野,視點影響著電影的述說方式,它通常涉及敘述者從他的立場對故事中的因素進行選擇。可以分為下面幾種:

36、客觀鏡頭

也稱中立鏡頭,即客觀描述人物活動和情節發展的敘事鏡頭,一般是指從旁觀者的角度所看到的景象和事物,或者是從導演藝術構思的角度來敘事和表現的一種鏡頭。它可以使人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最大限度地發揮觀眾自己的判斷力,不由自主地參與劇情的發展。這種鏡頭是電影鏡頭組成的主要成分,為導演大量運用。

37、主觀鏡頭

是以攝影機鏡頭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直接攝取的當時目擊的景象,或者讓鏡頭與所代表的人物當時的思想和行為相結合,使鏡頭本身代表角色參加表演。它能使觀眾進入劇中,無形中使自己處於劇中人物的位置,直接感受到劇中人物的活動及情緒變化,帶來更逼真地介入感。

38、正、反打鏡頭

它模擬劇中人對話時各自的視點。一般表現為從聽話人的視點觀看說話人,並因此不斷變動對話雙方的視點。這種鏡頭可以是不出現聽話人,而以聽話人的視點看說話人的主觀鏡頭;也可以是框住聽話人的肩部或頭部,從聽話人背面看說話人的客觀鏡頭。如《花樣年華》蘇麗珍與周慕雲第一次在飯店約會互相試探對方虛實的一場戲,就使用了正反打鏡頭。

39、空鏡頭

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它在提供銀幕視覺信息上有重要作用。它在銀幕時空的轉換和調節影片方面有獨特作用。

40、切換

又稱為「切」,凡不用任何光學技巧如「化」、「劃」、「淡化」之類的手法作為過渡,直接由一個鏡頭轉化成另一個鏡頭,或由一場戲轉換成另一場戲,均屬於切換的範疇。

用切換的方法,可以實現鏡頭的直接轉換,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過程,增加影片的容量,觀眾也可以在視點不斷變化中獲得對劇情形象的全面了解,使之顯得節奏緊湊、對比強烈、簡潔明快。

41、淡入、淡出

合稱淡,指畫面的漸顯、顯隱,是一種舒緩漸變的連接兩個鏡頭的手段。畫面由明轉暗,以至完全隱沒,為淡出;畫面由暗轉明,以至完全清晰,為淡入。

淡也是電影中表示時間空間轉換的一種技巧,常以此分割時間、空間,表明劇情段落。它節奏舒緩,具有抒情意味,帶有濃鬱的情緒色彩。

42、化出、化入

合稱化,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表示時間和空間轉換和深化情緒的方法之一。它的表現形式是前一畫面漸漸隱去(化出)之前,後一畫面即已開始漸漸顯露(化入),兩個畫面同時重疊隱現。

這對於時空的自然過渡,造成前後聯繫的感覺,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手法比較含蓄委婉,可以產生深化人物情緒的氛圍以及柔和、抒情的效果。

43、劃入、劃出

合稱劃,也是電影中表示時間與空間轉換過程的技巧之一,即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將兩幅畫面銜接起來。一般的作法是「滑移」,使後一個畫面從前一個畫面上輕輕划過,完成前後交替與場景的轉換。

這種手法可以造成爽利、明快的節奏,給人以平行發展的印象,加強鏡頭之間的對列關係。

44、長鏡頭

長鏡頭是指在一個統一的時空裡不間斷地展現一個完整的動作或事件的鏡頭,它往往用一個比較長的鏡頭(在30秒~10分鐘之間)連續地對一個場景或一場戲進行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以保持被攝體所處時空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真實性,它通過連續的時空運動把真實的現實自然地呈現在屏幕上,形成一種獨特的紀實風格。1920--1922年,英國導演弗拉哈迪拍攝的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更是被公認為早期長鏡頭攝影的經典之作。

45、固定長鏡頭

機位固定不動、連續拍攝一個場面所形成的鏡頭,稱固定長鏡頭。最早的電影拍攝的方法就是用固定長鏡頭來記錄現實或舞臺演出過程的。盧米埃爾1897年初發行的358部影片,幾乎都是一個鏡頭拍完的。

46、景深

所謂「景深」,就是根據特定的焦點和鏡頭口徑,由所攝鏡頭的前景延伸至後景的整個區域的清晰度。

47、景深長鏡頭

用拍攝大景深的技術手段拍攝,使處在縱深處不同位置上的景物(從前景到後景)都能看清,這樣的鏡頭稱景深長鏡頭。例如拍火車呼嘯而來,用大景深鏡頭,可以使火車出現在遠處(相當於遠景)、逐漸駛近(相當於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都能看清。一個景深長鏡頭實際上相當於一組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鏡頭組合起來所表現的內容。

48、運動長鏡頭

用攝影機的推、拉、搖、移、跟等運動拍攝的方法形成多景別、多拍攝角度(方位、高度)變化長鏡頭,稱為運動長鏡頭。一個運動長鏡頭可以起到一組由不同景別、不同角度鏡頭構成的蒙太奇鏡頭的表現任務。

49、蒙太奇概念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為建築術語,意為「構成、裝配」,最早作為電影術語指「組接、構成」,引入電影之後特指電影鏡頭的剪輯與組接。它的作用首先是建立影片中時空關係,進行敘事,其次,可以通過鏡頭形式或內容的對立統一來抒情、表意。

隨著電影形態的發展,蒙太奇逐漸成為電影創作最基本的藝術方法和思維方式,被認為是電影藝術的基礎。

50、敘事蒙太奇

敘述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內在聯繫、時間順序,把不同的鏡頭、場面和段落連接在一起,敘述一個情節,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一般情況下要求邏輯連貫清楚。它著重於動作、形態及造型的連貫性,是影視剪輯中最常用的形式。一部影視作品中絕大部分都是連續構成。敘述蒙太奇又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分敘等幾種。

5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又稱並列蒙太奇。兩條以上的情節線並行表現,分別敘述,最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情節結構中,或兩個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現,揭示一個統一的主題,或一個情節。這幾條情節線,幾個事件,可以是同時同地,也可以在同時異地,還可是不同時空裡進行。例如,《黨同伐異》中四個故事的交替表現。

52、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即「交叉蒙太奇」,是指將同一時間內、不同空間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分成許多片斷,交替出現在銀幕上,以造成緊張氣氛。交叉式蒙太奇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往往影響另外線索,各條線索相互依存,最後匯合在一起。這種剪輯技巧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衝突的尖銳性, 是掌握觀眾情緒的有力手法,驚險片、恐怖片和戰爭片常用此法造 成追逐和驚險的場面。

53、表現蒙太奇

是指以鏡頭對列為基礎,通過相連或相疊鏡頭在形式上或內容上相互對照衝擊,產生單個鏡頭不具有的豐富含義,表現某種情感、心理或思想。其目的不是敘述情節,而是表達情感和揭示意義。

54、抒情蒙太奇

是一種在保證敘事和描寫的連貫性的同時,表現超越劇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讓·米特裡指出:它的本意既是敘述故事,亦是繪聲繪色的渲染,並且更偏重於後者。意義重大的事件被分解成一系列近景或特寫,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質含義,渲染事物的特徵。最常見,最易被觀眾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段敘事場面之後,恰當地切入象徵情緒情感的空鏡頭。

55、隱喻蒙太奇

指通過鏡頭或場面的對列引導觀眾進行類比,含蓄而形象地表達某種寓意或事件的某種情緒色彩;這種表現手法在美學上的特徵就是利用巨大的概括力和簡潔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形象的表現力。

56、心理蒙太奇。

指通過鏡頭組接或聲畫組合展示人物的內在精神世界以及被心理活動主觀化的外部世界。這種表現技巧是通過鏡頭組接,直接而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如人物的閃念、回憶、夢境、幻覺以及想像等心理甚至是潛意識的活動,是人物心理造型表現。這種手法往往用在表現追憶的鏡頭中。

57、對比蒙太奇

指通過鏡頭或場面、段落之間在、內容上或形式上的強烈對比,產生互相衝突而又互相強化的效果。這種蒙太奇表現手法就是在鏡頭的內容上或者形式上造成一種對比效果,給人一種反差感受,也是內容的相互協調和對比衝突,用來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者對話所表現的內容、情緒和思想。

58、理性蒙太奇

是指通過在畫面之間建立關係來傳達特定的抽象思想,從而引發觀眾的理性判斷與思考。所謂「理性蒙太奇」,

在其影片《十月》中,愛森斯坦全面實踐了他的理性蒙太奇原則。《十月》的目的不是旨在重述歷史事件,而是要說明當時政治鬥爭的特點和意識形態方面的背景,所以影片所要表達的重在愛森斯坦對此的認識而不是它的59、聲畫合一

「聲畫合一」又稱作「聲畫同步」,指鏡頭中聲音來源位於畫面中,觀眾聽到聲音信息的同時也看到聲源的影像信息,兩種信息的傳播同步完成。最早的有聲片採用的就是聲畫合一的方式,說話者、演唱者音容同在,非常便於觀眾的信息接受。「聲畫合一」是指鏡頭聲音所負載的信息和畫面呈現的信息在內容上和情緒基調上保持著一致。這也是大多數鏡頭、大多數影片採用的基本類型。

60、聲畫分立

又稱作「聲畫分離」是指聲音和發聲物體不在同一畫面,聲音是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的。觀眾在這個鏡頭裡聽到聲音信息並非來自看到的影像信息,這時,觀眾必須對兩種信息進行「加工」才能夠完成正確的接受,而不至於產生困惑。和「聲畫合一」相比,「聲畫分立」在接受時更有難度。

61、聲畫對位

聲音和畫而形象分別表達不同的內容,從不同的方而說明涵義。這種聲畫結構形式,叫聲畫對位。聲畫對位是一種聲面結合的蒙太奇技巧。聲音和畫而形象各自獨立,而又互相作用,刨造出一種畫面和聲音的交響樂式對位。「聲畫對位」則是指鏡頭中聲音所負載的信息同畫面呈現的信息在內容上或情緒基調上不一致,甚至正相反。

在整部作品中,「聲畫對位」的部分只佔很少的比例,但是往往帶來很強烈的審美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兩種信息的背離給觀眾接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印象格外深刻。同時,音畫對位還在一定程度上對觀眾的理解造成障礙,觀眾必須動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了解創作者的意圖,一旦解決了理解障礙,情緒上受的衝擊反倒更大,獲得更高的審美快感。

62、電影時間

由蒙太奇造成的電影時間,不同於實際生活中的時間。根據拍攝總規劃,在導演意志的支配下,被表現對象、事件在銀幕上的或詳或略,鏡頭外理的或長或短,就可以使被表現對象和事件在銀幕上的時間顯得比在實際生活中所佔的時間更長或更短。

63、電影空間

採用蒙太奇手法把攝影機在各個不同地方拍攝的鏡頭連接起來,構成一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新空間,這種新空間就是所謂的「電影空間」。

64、複合時空

交錯穿插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時空稱為「複合時空」。複合時空在表現生活時,可以讓時間、空間相當自由地切跳、或延長、或靜止。將過去、現實、未來、幻覺等幾種時空交熾在一起,這樣可深入地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渲染情緒,加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65、對白

「對話」又稱「對白」,是指劇情中人物之間用語言相互交流,和現實生活中的對話相比,它是一種在創作意圖下被「設計」出的語句,具有很強的動機。對話要服從於畫面,富有動作性。

66、畫外音

根據《電影藝術詞典》的解釋,畫外音指的是:「聲源來自畫面外的聲音,可以是人聲,也可以是音樂、音響效果。」在電影畫外音中,人聲部分實際上包括旁白、心聲、解說等好幾類。

67、旁白

是電影獨有的一種人聲運用手法,由畫面外的人聲對影片的故事情節、人物的心理加以敘述、抒情或議論。通過旁白,可以傳遞更豐富的信息,表達特定的情感,啟發觀眾思考。旁白也是畫外音的一種。

68、獨白

又稱「內心獨白」,從技術上看,聲源來自畫外,而從敘事上則是來自畫面中某個人物的內心,是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披露。獨自是與之同步的畫面中某個人物「發出」的,表現該人物此時此地的內心活動,這就要求影像造型的各種要素和獨白的內容以及情緒基調相互配合。

69、解說

解說是電影中以客觀敘述者的身份直接用語言來交待、介紹劇情或發表議論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新聞紀錄片和科教片中運用最廣泛。由於解說的交流對象是觀眾,因此在表達作者的態度和願望時,其觀點往往十分明確,語句相當精煉,多是隨著畫面的景別、節奏、情緒變化而變化。

70、自然光

即指在藉助自然光源的同時,利用照明器械及手段進行加工所呈現的自然形態的光線效果。自然光效並非自然光,而是特指強調真實和自然情調的用光觀點,是一種審美的追求。

71、塑型光效

有人也稱之為戲劇光效,但也有人認為二者並不完全相同。它由舞臺光演變發展而來,即運用照明手段達到特定的戲劇或繪畫造型意圖的光線效果,實現對於人物性格和環境氣氛的塑造。這也是一種審美的用光觀點。

72、外景

所謂外景,則是被拍攝的人物與環境在室外,由自然光舊光、天空光)照明的場景。

73、內景

內景則是在攝影棚、演播室內,用人工光(電光源)照明拍攝的場景。

74、直射光

自然光中的直射光主要是指直射的太陽光;人工光中的直射光主要是指大功率的回光燈、聚光燈、摘欽燈等。

75、散射光

自然光中的散射光,主要是指散射的太陽光(天空光)、地面及周圍環境對陽光的反射形成的散射光、陰天時天空的散射光。人工光中的散射光,主要有小功率的聚光燈、散光燈、碘鎢燈等。

散射光的光質柔和,沒有明顯的方向性。

76、順光

光源的位置和攝影機的位置都在被拍攝對象的一邊,並且被攝對象、光源的位置和攝影機形成一條直線,這種光的照射方向在畫面中形成的光效叫順光。順光可將被攝對象普遍照明,同一景物沒有明顯的明暗貫差,光照均勻柔和。

77、側光

光源的位置在被攝對象的側面,而攝影機的位置在被攝對象的前面,光源的位置、被拍攝對象、攝影機三點的連線,形成大於0度小於180度的角,這種光的照射方向在畫面中所形成的光效叫側光。

78、逆光

光源的位置和攝影機的位置分別位於被拍攝對象的兩側,三者之間處於一條直線上,這種光的照射方向在畫面中所形成的光效叫逆光。逆光照時,光源的高度一般都高於被攝體。由於逆光光源照射方向與攝影機拍攝方向相對,被攝體完全處於逆光照明的陰影中,只勾劃出了它的輪廓形態,被攝體的周圍有明亮的輪廓線條把它與背景分開,使畫面具有較強的空間感。

79、頂光

頂光是指從被攝體頂部,從上往下照射被攝體的光線。頂光的光源位置,一般是在被攝體的正上方,它與被攝體、攝影機成90°垂直角度。

80、腳光

腳光是從被攝體的下方,從下往上照射彼攝體的光線。腳光指在拍攝影視畫面時,用人工光放在地面,或用反光板向上反光照明被攝體。

81、主光,

又稱「塑形光」,主光是畫面中作用於被拍攝對象的主要光線,也是一個場景中的主要光源。主光一般都是直射光,有明顯的光的投射方向,當主光被處理成側光時,可以在畫面中在被攝對象上形成明顯的受光、背光和投影,使畫面形成一定的明暗效果對比。

82、輔助光

輔助光是畫面中輔助主光照明,幫助主光造型的光線。輔助光在多數情況下是散射光,用來減弱畫面中因主光的作用而產生的粗糙的陰影,減低畫面內亮部和暗部的反差,使畫面中的影調顯得柔和細膩,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83、輪廓光

又稱「隔離光」,在影像畫面中,輪廓光主要用來勾畫畫面主體的部分或全部外沿輪廓,使畫面中明暗之間通過富有表現力的輪廓形式顯現出來。輪廓光把主體與背景分離開來,造成更多的層次,增加形象的立體感與畫面的空間感,使主體更加突出。

84、背景光

又稱「環境光」、「氣氛光」背景光主要是用來照明被攝體所在的背景及其周圍能夠拍攝到的環境。它主要是用來襯託被攝主體,使其更加鮮明突出,也可以起到渲染氣氛或表現主體周圍環境的時間與地點等特徵的作用。

85、修飾光

又稱裝飾光,裝飾光主要是用來加強或修飾被攝體的某些細節或局部,以使其更加突出。有時,也用來消除被攝對象表面的一些小缺陷。裝飾光包括服裝光、道具光以及人物的眼神光等。使用裝飾光可以美化畫面,使之更加生動悅目。裝飾光常用一些小功率的聚光燈,或方向性較強的反光板來照明。

86、色調

電影畫面中的色彩基調,又稱色調,簡單地說,是指在一部影視作品中,以一種色彩為主導,畫面所呈現的色彩傾向。色調是形成具體的影視畫面的視覺效果的基礎,直接或間接地傳達出影視作品中一個畫面、一個片段或整部影片的畫面風格。

87、暖色調

色調包括暖色調與冷色調。暖色調是給人以溫暖感覺的顏色,包括紅色、橙色、黃色、粉紅色、褐色。

88、冷色調

色調包括暖色調與冷色調。冷色調給人以涼爽,清涼感覺的色調,包括青色、藍色、紫色、灰色和綠色。

89、局部色相

為了表現主題刻意賦予某人物(往往是他們的服飾)或某物以特殊的色彩,畫面中某一具體物體的顏色。如一朵紅花,一件女人的白裙等等。如《黑炮事件》中的紅色雨傘、紅色出租、紅色桌布……

90、影調

影調是電影畫面色彩關係與黑、白、灰關係的一種視覺感覺和整體的效果。影片的影調,是影片總體視覺風格的表現形式。影片的影調,表面上是影片的整體明暗關係,最終反映出來的是影片的視覺形象風格的整體感覺和影調的整體感覺。

【編導統考文常】50套模擬試卷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