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有什麼節日風俗(二月十五花朝節)
2023-10-20 14:45:31 1
作為花的國度,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充滿著濃鬱的浪漫特色,這就是花朝節。
與其他一些傳統節日相比,花朝節並不具有普遍性,它只是在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區流行。花朝節也稱「花神節」,據說是為了慶賀花神的生日而設立。
在節日期間,人們不僅要結伴來到郊外、田野遊玩賞花,而且姑娘們還要用五色紙剪出圖形掛在或者粘在花枝上,舊時稱為「賞紅」。
民間在花朝節這天還有「放花神燈」、「裝獅花」等活動,至於廟會、集市更是人山人海,十分熱鬧。儘管對於現代人來說「花朝節」的名稱很是陌生,可在我國古代,花朝節可是個很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
既然花朝節是為了祭祀「花神」,那麼花神是誰呢?
在民間傳說中認為,花神指的是女夷,她是晉代女道士、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魏華存的女弟子。相傳她特別喜歡花,也善於種花養花,死後升天成仙,掌管天下花草,人們尊她為「花神」。花朝節就是為了紀念她的。
在唐代以前,花朝節雖然也隆重,可畢竟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流行起來。到了女皇武則天執政時期,花朝節才開始在全國盛行。據說,武則天也是個愛花成癖的人,每到花朝節這天,她都要宮女們採摘百花,與白米搗碎,蒸成花糕,並且用這種花糕賞賜朝臣。
既然當朝聖上如此重視花朝節,那民間百姓也就跟著效仿起來,從官府到民間,都開始在花朝節期間舉行各種活動。那時候,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月十五花朝節、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是為人們所重視的節日。
到了兩宋時期,花朝節的日期有所改變,變成了農曆二月初二或者二月十二。雖然日期和唐代不同,但節日期間還是一樣的熱鬧喜慶。不論是官宦人家,還是平民百姓,都在這天出門遊玩,姑娘們撲蝶賞花,讀書人相聚暢飲,到處是一派春意,人間遍是芬芳。這麼一個美好的節日,歷朝歷代留下的吟詠花朝節的詩作也很多。比如梁元帝的「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南朝詩人張正見的「詰曉三春暮,新雨百花朝」、唐代詩人方幹的「花朝連郭霧,雪夜隔湖鏡」,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
到了清代,花朝節因南北方地域不同而有進一步的日期變化:北方將二月十五這天設為花朝節,而南方則是在二月初二這天過花朝節。畢竟南北方氣候不同,南方花信較早,所以比北方要提前幾天過花朝節。在舊時的浙江紹興、河南光山一帶,人們多把二月二視為「小花朝節」,而二月十五定為「大花朝節」的民間習俗。
關於花朝節的最早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陶朱公書》,書中寫道:「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晉人周處的《風土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浙江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乃遊賞之時,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可見,花朝節由來已久,估計在唐朝之前就已經定型了,只是普及範圍不那麼廣而已。其實在武則天大力倡導花朝節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經在花朝節這天,於宮中御花園內主持「挑菜御宴」了——當然,這是在民間傳說裡出現過的內容。
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花朝節也有著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而且各地過花朝節的風俗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是比較共通的,那就是愛花、護花的人們喜歡在花枝上繫上紅色或五彩絲帶,一來表示祝賀,二來感謝花神守護世間花草,給人們帶來美好芬芳的生活,三來祈盼五穀豐登、萬事圓滿。
關於花朝節的傳說故事
在唐朝天寶年間,有這麼一個愛花成痴的人,叫崔元徽。在某個早春二月,崔元徽正在自家的花園中一邊喝著茶,一邊欣賞院子裡的花草,正喝得高興時,忽然看到有幾位身穿彩衣、容貌美麗的女子朝著他走過來。
其中有一個身材小巧的女孩說自己姓石,名叫醋醋,她說希望崔公子能見一見封姨。
崔元徽正納悶兒時,他看見一位端莊婉約的婦人走來。這些姑娘們紛紛對她行禮,嘴裡都說:「封姨來了。」
崔元徽家中丫鬟端來茶水,一盡地主之誼。封姨高聲談笑,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她一不小心把茶壺碰翻,茶水打溼了醋醋的裙子。醋醋一時生氣,起身就走了。
封姨也氣呼呼地說:「這小丫頭也太無禮了!」說完也轉身走開了。大家各自散開後,崔元徽還感覺自己像是在夢中一般。
第二天晚上,崔元徽依舊坐在花園裡品茶賞花,那個醋醋姑娘又跑來了,這下他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原來,昨晚突然冒出來的那些女子竟然各種花仙,什麼桃花、楊花、梨花等等,而醋醋則是石榴花。她們本來是要在人間迎春怒放的,可那個封姨卻出來搗亂。這位封姨可不是一般人,她是風神。
崔元徽說他很願意幫忙。醋醋就說,只要他準備好彩色錦帛,等到二月二十一日五更時分,把這些帶有圖案的彩帛系在花園的花枝上就可以了。
崔元徽心中很是好奇,但他還是依照醋醋姑娘的吩咐去做。
果然,這些彩帛掛上花枝之後,一陣陣暖風就吹起來了。各種鮮花也陸陸續續綻放了。
崔元徽因為護花有功,活了整整一百歲,死後還來到天宮照看各色奇花異草呢。
這件事情越傳越廣,人們紛紛效仿,於是就形成了一種習俗,在花朝節這天的五更時分,把彩色錦帛懸掛在花枝上,用以護花。
古典文學作品中的花神故事
在明末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有一篇小說叫《灌園叟晚逢仙女》,這個故事裡的花神不僅美貌勇敢,而且專門懲治惡人、保護花農。
有一位叫秋先的老伯伯,從小就喜歡花草,在年老之後更是天天以欣賞花草為樂趣。但是當地有個惡霸,聽說秋先伯伯家的花園很美,他就帶著家丁把老人家的花園給砸了。花園裡有很多名貴花草,也被這些壞蛋給打爛了。
等這些惡霸走了之後,秋先生望著滿園子的枯枝敗葉連連痛哭。他正在大哭時,忽然聽身後有人說:「老伯伯,您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呀?」
秋先生回頭一看,原來是一位美麗高挑的姑娘。秋先生就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講了一遍。這女子就說:「我祖上也是愛花之人,他傳給我一個方法,可以讓敗落的花朵起死回生,十分靈驗的。」
秋先生將信將疑,就問:「那我應該怎麼做呢?」
「老伯伯,您去取些清水來吧。」這個姑娘笑嘻嘻地說。
等秋先生端著水來到院子裡時,當時就傻眼了,怎麼呢,原來地上的殘枝敗葉全都回到花枝上了,而且花瓣的顏色比從前還要鮮豔好看。
秋先生對著這些花朵不斷地作揖,「這可真是遇到神仙了啊!」他暗自想道。
落花重上枝頭的稀奇事很快就傳到了惡霸耳中。這一天,他又帶著一群打手,想再來個辣手摧花。他們來到秋先生家,不由分說就給他戴上了枷鎖。
忽然,花園裡颳起一陣大風,之前那位美麗高挑的女子從花叢中出現,只見她長袖一舉,就颳起陣陣寒風,把這些惡霸全給吹跑了。她再一伸展衣袖,秋先生身上的枷鎖就掉下來了。
這女子正是花神!她專門保護世間花草,也保護世間的善人,她是懲治邪惡、維護正義,是真善美的化身。
花朝節的民間習俗
說完與花朝節和花神有關的傳說故事,我們也該對這個傳統節日的民間習俗進行一下了解。說起花朝節的風俗,各個地區都不一樣。
1 東北地區
花朝節這天要為花神設置一個神位,而且還要用素宴來祭祀。
2 河南
花朝節這天要舉行撲蝶大會。在洛陽,人們通常要到龍門石窟遊玩。
3 蘇州
人們通常在花朝節這天來到虎丘的花神廟裡宰殺牲畜,向花神獻上供品,這些供品是慶賀花神生日的禮物。而且人們還要舉辦酒宴活動來助興。
4 北京
風雅之士每到花朝節就來到京郊的一些花園賞花品茶。清代宮廷每逢花朝節都要舉行「花朝宴」,不僅場面熱鬧,而且飲食也十分講究。
是節日,更是遊樂盛典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這是清代詩人蔡雲的《詠花朝》。在這首詩中,我們不難想見舊時江浙一帶民間慶賀花朝節的民俗盛況。對於古人來說,花朝節是慶賀花神聖誕、祈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節日,但它更是百姓們的遊樂盛典。
明代馬中錫在《宣府志》中記載:「花朝節,城中婦女剪彩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這些文字就是對當時民間慶賀百花生日所特有的風俗的真實寫照。
在清代,民間還有在花朝節這天「賞紅」的習俗,待字閨中的姑娘們用五色彩紙剪出各種圖案掛在花枝上,這就叫「賞紅」。 「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彩嫋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清代詩人張春華在《滬城歲事衢歌》一詩中如此寫道,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就將人們歡度花朝節的熱情給描摹出來,在這幅花朝春景圖裡,不論是和煦的春風,還是絢麗的花叢,都給人一種融融春日裡的喜悅感。
賞花、愛花,本是生活中一種很高雅的情操,特別是在中國古代,不僅讀書人喜歡賞花,那些種植花草的農人們更是惜花如命。
古時候,每到花朝節民間都組織各種娛樂活動,後來發展成了熱鬧的廟會。更有些人辦起了「鬥花會」,不論是輸是贏,大家就是圖個快樂。到了夜晚,或是三五友人,或是一家老小,全部手提燈籠出門遊玩,人們把這天提的燈籠稱為「花神燈」。
舊時的花朝節同時也是時令性花市花展。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會在這天流連於花市中。當然,即便到了現如今,這種時令性的花市花展依然引得遊人如潮。
花朝節的習俗還有哪些?
雖然許多人選擇了在這天來到寺院祈福,可花朝節的娛樂活動依然很多。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每逢花朝節到來,總能看到許多有意思的場景,這些場景充滿了生活樂趣,讓參與其中的人們深深感覺到春日的美好。
1廣西壯族地區
青年男女們聚集在木棉樹下相互對歌,表達心中愛意,或者是歌詠美好幸福的生活。在唱到興致高潮時還互相拋擲繡球,贈送禮物。到了日落時分,就把繡球掛在木棉樹上,祈求幸福早日來到。
2寧波地區
未出嫁的女孩子們在這天用花色綢緞製作一個小布娃娃。布娃娃的內裡塞上棉絮填充。大家管這個叫「百花娘子布人孩」。女孩子們對著這個人偶祈禱,希望自己能像百花娘子那般美麗聰慧。
3雲南大理
雲南大理的白族同胞,在農曆二月十四日這天舉行 「春會」。各家各戶都在門前用盆栽的花卉搭建起一座「花山」。你想想看,慢步在一條條滿是「花山」的長街,和煦的暖風吹著,欣賞那麼多花卉,該是一種多麼喜悅快樂的事情啊。
4杭州
在杭州西溪溼地有一綠堤,這裡是花朝節賞花的主要景區之一,而且還給劃分成特色花卉景區,不同的區域都能領略到不同的美。
5武漢
武漢市新洲區的花朝節始於南宋年間,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最初的花朝節,還只是民間祭祀儀式,後來才逐步發展成民間文化交流盛會。每年的花朝節都是鄂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當然,人們在這天也會參加趕集活動。
6溫州
在舊時,溫州慶福寺每逢花朝節都要舉行廟臺戲,這也是老百姓們趕廟會的一個娛樂項目。在花朝節這天,有很多民間藝人都趕來登臺獻藝,什麼武術雜耍、皮影戲、踩高蹺等等民俗表演活動給老百姓們帶來了無盡的樂趣。
花朝節廟會期間,正是農耕開始之時,人們在花朝節期間除了敬香許願、祭祀花神。遊玩踏青,也順便進行商品交易,所以,花朝節在日後形成了頗具規模的集市、廟會。可見,這一天不僅是節日,更是娛樂日,既是讓花神開心,也是要民眾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