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沒有大和民族(日本為什麼自稱大和民族)
2023-10-20 08:03:29 4
日本,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個國家在古代的時候叫做倭國,大家也知道。除此之外,大和、扶桑、邪馬臺一直就被我們當做是日本的別(古)稱。其實這裡面除了大和國以外,上述提及的幾個國家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日本為什麼從倭國改名叫做日本,為什麼主體民族被稱為大和民族,其實這些都跟中國的文化息息相關。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日本為什麼叫做日本這件事。
許多人沒有想到,其實早在西周時期,中原政權便已經和日本有了聯繫。在《論衡》中就有「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之句,其中「鬯草」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香草,也就是說,周朝時期,當時的日本有個倭國,就已經是周朝的朝貢國。
到了東漢光武帝時期,想來是倭國人民已經接受了外國人(就中國一個國家)稱他們為倭國的說法,於是派遣使者來到洛陽,並帶回一枚「漢倭國王」的金印(1784年才被發現)。又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二任皇帝曹睿曾接見過一為來自日本的女王,他們自稱是「邪馬臺國」,日文讀音(yamataikoku),並且當時日本還有另外一個叫做「狗奴國」的國家(這是什麼操作)和邪馬臺國爭鋒相對,邪馬臺國此行正是為了尋找中原王朝的幫助。
但突然就蹦出來這麼一個國家,魏國的史官們也是很驚訝的,於是他們在古書上找啊找,終於找到了東海那頭有一個國家叫做倭國的說法,便張冠李戴把他們稱為是倭人,意為「山下之國」,並封他們的女王為—親魏倭王。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注意了。由於日本此時並沒有統一,所以最早朝拜周朝的倭國,後來尋求魏國幫助的倭國和拿回金印的倭國,必然不是同一個國家。只是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也是實在難分清日本島上哪個國家到底是哪國,於是便全部叫做倭國。不過在《梁書》中,有一篇《扶桑國傳》卻這樣記載:其有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裡……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裡……扶桑國者…,這說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原政權對日本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大約是到了公元4世紀左右,當時的關西地區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政權,它先後統一北九州和部分本州,並隨後進一步吞併日本,由此開始日本諸島逐漸合併為一個國家,而這個國家在面對中原政權的時候,同樣繼承了倭國的稱呼。但巧合的是,倭國的日本讀音是「yamato」,這和三國時期的邪馬臺國「yamataikoku」極其相似,所以很多史學界就認為邪馬臺國就是日本國的始祖國。
之後時間進入隋唐,中日之間開啟了歷史性的交流。可不交流還好,這一交流……日本的官員逐發現在中國人眼中「倭」有點略微貶義的意思啊。當然了,在現代漢語中「倭」是形容「矮小猥瑣」,可在古代的時候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它是通假字通」逶迤」的「逶」,同時表示是魏國的屬國(「魏」字去右邊的「鬼」字捨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亻」加上往來的「友人」)。可不管怎麼樣,日本人覺得到了是決定自己名字的時候了,於是便取「日光照耀之地」「日出之國」之意,正式向唐朝政府申請使用「日本」二字為國號,並在武則天時期獲得了認可。
這裡許多人就納悶了,你自己國家的名字你自己改不就行了麼,幹嘛要徵求別人的同意?其實這是因為不管是「倭國」還是「日本」都是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原王朝外交的時候,讓中國人的使用的稱呼,而不是他們自己叫自己的稱呼。那麼他們叫自己做什麼呢?
前文提及,此時日本人叫自己都是叫做「yamato」這個讀音,但是由於日本當時最在乎中國,可中國偏偏叫著他們不喜歡的「倭國」這個稱呼。所以公元6世紀的時候,日本最出名的政治家聖德太子從《論語》裡摘取出「禮之用、和為貴」之句,取名「大和」,而讀音同樣為「yamato」。到了公元757年,日本正式下令使用「大和」二字代替「倭國」。
也正是如此,我們現在稱呼公元4世紀那個在關西發展起來(現在京都奈良一帶),並逐漸統一日本的國家就為「大和國」。它是邪馬臺國的繼承,同樣是當代日本國的起源。
所以講到這裡,我們對日本為什麼叫做日本,為什麼又自稱大和民族應該清楚了。不過結尾我們還是要講一個搞笑的事,雖然日本人覺得你(中國)把我取名叫做「倭國」太不好聽啦,我要改名字改名字,取個高大上的「日本」。
先不說在漢語語境裡「日本」兩個也沒「倭國」(倭從一個中性詞轉變為貶義詞完全是因為日本自個兒幹的好事)好到哪兒去,就是日本要求改稱呼後,可唐之後中原王朝史書卻依舊稱日本為「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