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子有感600字
2023-10-20 16:37:37 1
《孟子》是我國思想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孟子》一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我體會頗多。
孟子一生都在追求仁義,字裡行間無不體現出孟子對「仁」的重視。在第一章第一節,孟子初會梁惠王時,對王「曰利」的行為進行了批判,強調了「仁」的重要性:「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在第二節,我們便認識了周文王這個人物。他就是以「仁」來行王政的典範。《孟子》書中多次提到這位偉大的君主。他建臺子,挖水池,老百姓都很樂意幫忙,在文王說不著急時,竟還愈加賣力,還將臺稱為「靈臺」,將池稱為「靈沼」。麋鹿魚鱉都可以在其中快樂地生活。各國老百姓都願意成為文王的子民,在其治理下過上幸福的生活;面對蠻橫無理的昆夷,文王還可以放下架子,做到有禮有節,不跟他們一般見識……所以,他深得民心,成為百姓「引領而望之」的君主。這才會有後來孟子的一句「仁者無敵,王請勿疑」,這就是仁德的魅力,有仁則王。
「仁」的力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不論何時何地,得民心者得天下,為民謀利的君主和官員,永遠受到老百姓的擁護。漢文帝在位時,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採取了「薄稅斂」、「省刑法」、「以德服人」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力日益強盛,百姓富裕,天下小康。焦裕祿為蘭考群眾的利益鞠躬盡瘁、積勞成疾,去世後成為官員們學習的優秀楷模,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幹部和群眾……
「仁者愛人」,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僅是為政者,我們每個人都要將孟子主張的仁義藏於心間,處處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以仁處事,這個社會才會和諧美好。孟子的仁義主張在當時雖不得賞識,但是卻能夠經受漫長歲月的考驗,我們現代人應深刻領悟,將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