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拯救佟妍,那輛開往春天的「民謠救護車」啊

2023-10-09 01:10:35 4

2010年12月19日的晚上。一輛「為了佟妍的義演——民謠救護車」在北京、廣州、廈門三地同時啟程。周雲蓬、小河、萬曉利、李志、張瑋瑋、鍾立風等眾多優秀的民謠音樂人悉數登臺。這些救護車的「司機」們,帶著由數千名歌迷組成的「乘客」,一路高歌,向著生命的春天飛奔而去——一切,就是為了拯救一個身患白血病的名叫佟妍的民謠音樂人。

佟妍是誰?為什麼有這麼多一流的民謠音樂人要幫她?為什麼大家要這樣齊心協力地發動「民謠救護車」,並不遺餘力地將它馳騁到全國呢?

一個名叫佟妍的女孩

佟妍是個熱愛音樂的好姑娘。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越來越稀少的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她的理想就是音樂,確切地說,是民謠音樂。為了追尋她的音樂夢,她犧牲了原本可以用來追名逐利的時間,所以,她得不起病,尤其是這種可以讓普通人傾家蕩產的白血病。

佟妍,1982年出生於遼寧錦州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喜愛音樂,大學卻學了日語。畢業後,她完全可以憑著專業,做一名外資企業的小白領,拿著令人滿意的薪酬,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事實上,父母也希望她這樣做。可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她卻發現,忙碌的生活並沒有湮滅她心中的文藝夢,反而讓它們愈加強烈。於是,23歲那年,她放棄了家鄉的優越生活,聽從了內心的召喚,來到北京追尋她心中的音樂夢。

北漂的生活是很苦的,這種苦,來自於物質的匱乏和生活的無保障。可是,因為音樂和夢想,佟妍卻活得很開心。她找了些跟音樂相關的工作,滿足興趣的同時也為了「混口飯」吃。當然,這口飯,吃得非常簡單,比如一箱泡麵就是一個月,但她毫不在乎,因為滿足興趣的快感,遠遠超越了對貧窮的恐懼。

不久,佟妍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在一起把酒高歌、暢談音樂與人生,精神上非常充實,但是在物質上,當然,他們都不富有。佟妍非常珍惜這樣的緣分,也總是熱心地幫他們宣傳、策劃、聯繫演出。這幫朋友,就是後來「民謠救護車」的主要參與者。其中,就有優秀的盲人歌者周雲鵬。

後來,為了更廣泛地推廣自己所喜愛的民謠音樂,佟妍成立了一個叫「刀馬旦」的音樂品牌。2008年7月,「刀馬旦」做了一個「繞梁三日」的民謠音樂會。同時,「刀馬旦」為民謠新人「五條人」製作了閩南語專輯《縣城記》。之後還做了鍾立風《瘋狂的果實》、周雲蓬《清炒苦瓜》等專輯。這些與民謠相關的事兒,佟妍做得很開心,也做得比較成功,但毋庸置疑,她並沒有賺到錢。

好在佟妍的努力得到了媒體的認可——2008年年底,《縣城記》獲得了《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年度音樂」大獎,「五條人」也因此一舉拿下當年的「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民謠藝人」和「最佳新組合」獎!迄今為止,這個專輯已獲得了7個獎項!都說佟妍為中國的民謠事業做了貢獻,但對她來說,榮譽只是錦上添花的事兒。

2010年5月,暫居於廈門的佟妍,開始錄製一張真正屬於自己的唱片《南國》。這張專輯收錄了她創作的一些歌曲,還譜曲演唱了自己所喜愛的詩人作品。她幻想著自己樸素誠摯的歌聲,能響徹人們的心房,就像一把灑進房間的午後陽光。在她的計劃中,最遲到明年春節過後,《南國》就要面市發行。

疾病來得特別突然。12月4日早晨,佟妍在一陣徹骨的疼痛感中醒來,發現自己的小腿腫了。在廈門看了一些醫生,發現問題有點兒嚴重,就趕緊回到北京,12月9日,她在朋友的陪伴下,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做了骨髓穿刺,結果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必須馬上住院化療!

聽到這個消息後,佟妍的朋友忍不住一下子哭了起來。佟妍在幾秒鐘的大腦空白後,終於回過神來。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自己的工作不得不因病暫停,專輯不能如期上市了。然後,她才回想起主治醫生陳大夫告訴她的話:「你需要先做4到6個月化療,病情穩定後再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順利的話,化療費用需要二十多萬,移植費用四十多萬。」在幾天時間內就要拿出來六十多萬元錢,這對佟妍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這個原本樂觀開朗的女孩,也不得不黯然沉默了。

發了幾天呆,佟妍終於撥通了父母的電話,告訴了他們這個不幸的消息。佟妍的父親是一位司機,幾年前就下了崗,沒有收入來源。母親也退了休,每月只有一千多塊錢的退休工資。得知噩耗,媽媽當場就流下了眼淚。女兒的身子那麼單薄,怎麼受得了病痛的折磨?還是父親比較理性,在短暫的悲傷之後,他強打精神行動起來,簡單收拾了行李,準備去看望重病的女兒。

父母將原本用來養老的全部積蓄,預繳了治療費,佟妍很快開始接受化療。在佟妍面前,父母從不提起他們的憂慮,可是一背著佟妍,他們就四處打電話借錢。昂貴的醫療費用,讓父母的焦慮一日勝過一日,讓他們看上去愈加蒼老了。

他們並不知道,此時,在醫院外面,一輛滿載著愛和希望、挽救佟妍的「民謠救護車」,即將啟程了。

行動起來,

為了一個年輕的生命

就在佟妍查出急性白血病的第二天,她患病的消息便開始在圈內傳遞了。面對朋友的不幸,他們怎麼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如花生命活生生地凋落呢?更何況,這個生命是曾與自己同喜同悲、對酒當歌的朋友!他們必須要做點兒什麼,來挽救朋友的生命!

大家都想到了做義演。周雲蓬,這個曾被佟妍帶著到處演出的民謠歌手站了出來。他以一個民謠老大哥的身份,帶領大家立即行動起來,並給這場為了佟妍的義演起名「民謠救護車」。

12月11日,一則關於「民謠救護車」的消息出現在了網上。「我們的好朋友,佟妍得了急性白血病,需要立刻進行第一期化療。我們這些做音樂的朋友,想為此做一場演出,一方面,給即將化療的她加油打氣,一方面,也想募捐一些微薄的醫療費。」在這番簡潔質樸的話語後面,是佟妍的銀行和支付寶帳號等信息。在帳號公布的當天,那些歌迷或非歌迷,就開始匯出了捐款。

網友的愛心,一直在感動並激勵著周雲蓬。他知道,每個人都不容易,所以他們的心意不應該被辜負。雖然這些捐款都直接打到了佟妍的帳上,但接下來,義演活動還會有籌款。「這些籌款,我們要做到公開、透明,要讓大家知道每筆錢的走向!」周雲蓬對其餘負責「民謠救護車」行動的朋友說。於是,他們在豆瓣網上成立了一個「民謠救護車」小組,由南京的朋友、媒體人「巫婆」擔任組長,負責發布有關民謠救護車的各地演出信息、媒體報導、捐贈情況,並每日更新佟妍支付寶所收捐款的明細。

聯繫演出場地的時候,周雲蓬想到了「愚公移山」酒吧。他多次在這家酒吧演出,跟老闆也比較熟。當周雲蓬告訴他,佟妍病重,他們要為她做場義演的時候,他二話沒說,當即應承下來,說費用全免!

場地的問題解決了,還需要些志願者,來做義演的幕後工作。周雲蓬在網上發了帖子,結果應者雲集,志願者很快就召集到了。

在眾多的音樂種類中,民謠,始終是屬於小眾的一種。因為受眾的有限,民謠音樂人的演出也受到諸多限制。這些限制讓搞民謠音樂的人,總是處在一種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付出與回報難以成正比,哪怕是有一點兒名氣,也常常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可是這一次,面對朋友的不幸境遇,並不富有的大家,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了。

在義演的過程中,若能配合專輯義賣,效果豈不是更好?有人這樣提議,大家都表示贊同。可是,自從佟妍患病之後,她的專輯就擱淺了。雖然已錄製的歌曲,也勉強可以出一張專輯,可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若要進行後期製作,那肯定是來不及的。

「一定要在義演前把專輯趕製出來!」此時老大哥又發話了,「哪怕後期製作簡單一點兒,也無妨!」於是,大家又積極張羅起來。從北京到廣州,兩地的朋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沒日沒夜地趕工,終於在義演的前夜,共同鼓搗出一張沒有任何文案說明的《南國》「急救版」。

一切準備妥當,周雲蓬和朋友經過商議,把首演的時間定在了12月19日晚。

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在廣州,「五條人」得知佟妍患病後,也一直在尋思為她做義演。聽說北京要辦義演了,就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召集了朱芳瓊、玩具船長等本土知名的民謠歌手,決定與北京同時開出「民謠救護車」。在廈門,這個佟妍生活過的城市,音樂人黃勃帶領「曾厝垵文藝小分隊」,決定在佟妍演出過的夢旅人音樂客棧,與北京、廣州同時進行義演。

終於,在2010年12月19日的夜晚,北京、廣州、廈門三地同時響起了「民謠救護車」的呼叫聲。為了佟妍的「民謠救護車」,如期啟程了!

開往春天的「民謠救護車」

音樂,可以承載很多東西。比如祝福,比如希望,比如溫暖。而在2010年12月19日的夜晚,它更多地,代表了力量——戰勝病魔的力量。

在北京,雖然寒潮降臨的冬夜,讓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足不出戶,但晚上7點剛過,就有人陸陸續續來到「愚公移山」酒吧。人們安靜而有序地入場,都知道,這是一個特別的演唱會,需要用一種特別的心情,來靜心聆聽。

在門口,有一位慈眉善目的阿姨,默默地為每一位進場者發送著明信片。很多人以為她是主辦方安排的,卻並不知道,這位陌生的阿姨,原本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在報紙上看到「民謠救護車」的消息後,深受觸動,為了表達對佟妍的支持,和對捐助者的敬重,就毫不猶豫地把積攢了六十多年的明信片拿出來,冒著冬夜的嚴寒,在酒吧門口免費為入場者發放。

今晚的舞臺,被志願者布置一新。舞臺的背景,是一輛救護車的內景——一輛孤獨的擔架床,靜靜地停靠在車窗邊,一幅深色的花布簾,將它與外面的世界隔開來;舞臺的兩側,有高高支起的鐵架子,上面掛著輸液瓶、輸液針,還有雪白的護士服。一切都暗示著這場演出與疾病有關。

晚上9點整,演出正式開始。「以前都是她為我們策劃演出,這次演唱會的主人公是她,但她卻不在場。」周雲蓬上臺後,動情地說,「上天保佑她堅強地挺過去吧!」

臺下靜悄悄的。有人默默地流淚、抽泣,更多的人,雙手合十,低頭祈願。佟妍,你還那麼年輕,你心中還有愛,所以一定要好起來!我們還想聽到你溫暖的歌聲,還想看到你的笑,你懷抱吉他陶醉的模樣……偌大的酒吧,只有柔軟的歌聲,和著清淺的吉他聲,帶著美好的祝願,在蔓延,在流淌…… 周雲蓬演唱結束後,回到後臺。這時,一對年輕夫婦來到了他面前。女孩交給他一個厚厚的信封,告訴他,他們是一對新婚夫婦,這一萬塊錢,是他們在婚禮上收的禮金,他們覺得,把這些錢捐出來,挽救一個年輕的生命,比自己存在銀行更有意義。「謝謝你們,我代佟妍感謝你們。」周雲蓬接過信封,一股暖流湧上他的心房,「我會告訴佟妍,有這麼多陌生人在幫她,她並不孤單,我們是在一起的,她沒有理由不堅強!」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義演也漸漸接近尾聲。一個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現在了舞臺上。「是老狼!」有歌迷尖叫起來。人們興奮著,也感到有些意外,因為在此前,老狼並有出現在演出名單裡。

其實,老狼也沒想過今晚要上臺,只是聽說有這麼個事兒,就來給歌手們助助陣。他並不認識佟妍,聽說佟妍堅持做獨立音樂人,幫人出唱片、策劃演出,他有些吃驚,因為連5大唱片公司都在虧損,她一個人還在堅持!這樣執著的人,生命不該承受這樣的苦難;這樣熱愛音樂的人,該幫!所以,當歌手萬曉利對臺下的他說:「狼哥,上吧。」他就真上了。

零點的鐘聲即將敲響,演出結束了,人們卻遲遲不願退場。在大家的要求下,老狼、萬曉利又返回舞臺,拿起吉他,重新彈唱起來。真的結束了。臺上臺下,響起一片「佟妍加油」的叫喊聲,大家用美好的祝願,為這場義演畫上了句號。

人們不會忘記,這個被愛溫暖了的冬夜。這場演出,共售出619張票,收入61900元;義賣專輯118張,收入5900元;加上捐款,合計75000元。這筆錢,在次日由 「巫婆」,全部打入了佟妍的帳戶。

愛心接力「民謠自行車」

一種神奇的力量匯集成一股巨大的暖流,讓「民謠救護車」一路南下,暢行無阻——12月24日,它開到了西安;25日,它來到了南京;26日,它在上海; 12月31日,它又開到了蘭州……短短半年時間,它已行遍了大半個中國!

到2011年4月,「民謠救護車」各地義演捐助總額近二十萬元,加上網友們的捐款,共計三十二萬多元。有了這筆錢,佟妍終於可以做骨髓移植手術了!

2011年春天,佟妍躺在了手術臺上。旁邊的病床,躺著她的老父親,女兒需要的骨髓,要由他來輸出。此時的佟妍,沒有恐懼,平靜而坦然。她心裡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好起來,回到朋友中間,製作更多好聽的音樂,來報答那些幫助過她的人!

佟妍的手術進行很順利。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可是,這份難得的幸運卻不肯久留——沒過多久,因為免疫力的急劇下降,佟妍得了病發症糖尿病,病情惡化,治療費用也再度吃緊!

為了佟妍的順利康復,已經暫告一個段落的「民謠救護車」,在2011年6月裡,又再度啟程了。「在『民謠救護車』發起的時候,我們便知道愛心與捐募,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救護車還是得繼續下去。」這一次,由幾位民謠歌手單獨騎起了「民謠自行車」——用專場演唱會湊款的方式,來為佟妍緩解醫療費壓力。北京的張瑋瑋、周雲蓬,上海的劉二、頂樓的馬戲團,廣州的「五條人」成了「民謠自行車」的首批騎手。

而「民謠救護車」,也一直沒有停下它的腳步。就在2011年的9月16、17日兩天,周雲蓬、張瑋瑋、郭龍、頂樓的馬戲團等人,將「民謠救護車」浩浩蕩蕩地開到了上海和杭州。兩天的演出,門票加捐款收入,合計七萬多元,除去一萬多元的開支,餘下六萬多元全部存入了佟妍的帳戶。

雖然這些錢,有效地緩解了佟妍的壓力,但面對遙遙無期的全面康復,還遠遠不夠。「民謠救護車」的呼叫聲,依然響徹在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的上空。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