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塗層自動捆綁緊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8:50:04
專利名稱:一種塗層自動捆綁緊固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大型水平軸向連續鋪設纖維纏繞機的組件之一。涉及地車傳動,立柱升降,橫梁伸縮,輪臂伸展,地輪調節等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製作玻璃鋼夾砂管道時,由於是模具轉動,纖維徑向纏繞,塗層的緊固一是靠纖維拉緊,一是靠固化液緊固。當模具不動,纖維水平軸向連續鋪設纏繞時,特別是塗層處於側位或下位時,纖維塗層容易脫落。塗層捆綁緊固成為一大難題。曾有人試圖採取局部固 化的方法,即分段鋪設纏繞固化的方法,由於分層斷層破壞了工件的強度和物理性能,最後以失敗告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塗層自動捆綁緊固裝置。該裝置能跟隨工件即纖維鋪設纏繞點自動捆綁;伸展臂自動調節;輪臂有節奏的縮放;整體高度可調定位,達到無論模具工件旋轉到任何角度纖維塗層都被捆綁非常緊固的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地面鋪設軌道⑴,軌道上活動連結多個動車⑵,動車間由基座(5)剛性連接,每個動車上都裝有鏈輪(3),其中一個為電機傳動主動輪,鏈條(4)傳動動車行走。動車之上垂直連接帶有柱塞¢)的滑套(7),滑套內活動連接立柱(8),每立柱上端徑向連接伸展臂(9),伸展臂之上軸向連接帶有壓縮空氣管(10』)的鋼梁(10),在於鋼梁上徑向連接多個繩輪臂(11)。壓縮空氣管(10』 )經管路與氣泵(12)聯接。滑套(7)、伸展臂(9)、繩輪臂(11)經管路和伺服閥與壓縮空氣管(10』 )聯接。伸展臂(9)、繩輪臂(11)的頂端連接一個繩輪(13)。設在地面平臺上的調節杆
(14)連接兩個繩輪(13)。繩輪間由繩索(15)纏繞。繩索輸出端A、B與模具工件纏繞。該裝置能跟隨工件即纖維鋪設纏繞點自動捆綁;伸展臂自動調節;輪臂有節奏的縮放;整體高度可調定位,達到無論模具工件旋轉到任何角度纖維塗層都被捆綁緊固的目的。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地面鋪設軌道I,軌道上活動連結多個動車2,動車間由基座5剛性連接,每個動車上都裝有鏈輪3,其中一個為電機傳動主動輪,鏈條4傳動動車行走。[0013]動車之上垂直連接帶有柱塞6的滑套7,滑套內活動連接立柱8,立柱上端徑向連接伸展臂9,伸展臂之上軸向連接帶有壓縮空氣管10』的鋼梁10,再於鋼梁上徑向連接多個繩輪臂11。壓縮空氣管10』經管路與氣泵12聯接。滑套7、伸展臂9、繩輪臂(11)經管路和伺服閥與壓縮空氣管10』聯接。伸展臂(9)、繩輪臂(11)的頂端各連接一個繩輪(13)。設在地面平臺上的調節杆
(14)連接兩個繩輪(13)。繩輪間由繩索(15)纏繞。繩索輸出端A、B與模具工件纏繞。
權利要求1.一種塗層自動捆綁緊固裝置,由軌道、動車、鏈輪、立柱、伸展臂、橫梁、繩輪臂、氣泵組成,其特徵在於動車(2)之上垂直連接帶有柱塞¢)的滑套(7),滑套內活動連接立柱(8),立柱上端徑向連接伸展臂(9),伸展臂之上軸向連接帶有壓縮空氣管(10』 )的鋼梁(10),再於鋼梁上徑向連接多個繩輪臂(11)。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塗層自動捆綁緊固裝置,其特徵在於地面鋪設軌道(1),軌道上活動連結多個動車(2),動車間由基座(5)剛性連接,每個動車上都裝有鏈輪(3),其中一個為電機傳動主動輪,鏈條(4)傳動動車行走。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塗層自動捆綁緊固裝置,其特徵在於壓縮空氣管(10』)經管路與氣泵(12)聯接,滑套(7)、伸展臂(9)、繩輪臂(11)經管路和伺服閥與壓縮空氣管(10』 )聯接。
4.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塗層自動捆綁緊固裝置,其特徵在於伸展臂(9)、繩輪臂(11)的頂端各連接一個繩輪(13),設在地面平臺上的調節杆(14)連接兩個繩輪(13),繩輪間由繩索(15)纏繞,繩索輸出端A、B與模具工件纏繞。
專利摘要一種塗層自動捆綁緊固裝置,是在動車(2)之上垂直連接帶有柱塞(6)的滑套(7),滑套內活動連接立柱(8),立柱上端徑向連接伸展臂(9),伸展臂之上軸向連接帶有壓縮空氣管(10』)的鋼梁(10),再於鋼梁上徑向連接多個繩輪臂(11)。地面鋪設軌道(1),軌道上活動連結多個動車(2),動車間由基座(5)剛性連接,每個動車上都裝有鏈輪(3),其中一個為電機傳動主動輪,鏈條(4)傳動動車行走。伸展臂(9)、繩輪臂(11)的頂端裝有繩輪(13)。設在地面平臺上的調節杆(14)連接兩個繩輪(13)。繩輪間由繩索(15)纏繞。繩索輸出端A、B與模具工件纏繞。該裝置能跟隨工件即纖維鋪設纏繞點自動捆綁;伸展臂自動調節;輪臂有節奏的縮放;整體高度可調定位,達到無論模具工件旋轉到任何角度纖維塗層都被捆綁非常緊固的目的。
文檔編號B29C53/80GK202764200SQ201220301928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李曉 申請人: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