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2:05:04 4
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該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包括:上層水道,其進水端開設有進水口;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其進水端與所述上層水道的出水端連通;下層水道,其進水端與所述冷卻器冷卻水套的一個出水端連通;以及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其通過聯接水道分別與所述下層水道的出水端和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的另一個出水端連通;該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的上端沿周向間隔布設有與氣缸蓋連通的多個上水孔。該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使冷卻水全部通過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先冷卻機油後,再流入氣缸套各個缸的氣缸套水套中,大大提高了機油冷卻器的冷卻效率,有效提高氣缸體水套中冷卻液的流動速度,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發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發動機氣缸體水套中的冷卻液的流動方向是:發動機水泵輸出的冷卻液從氣缸體進水口進入,然後分別流向機油冷卻器水套和缸套冷卻水套,再由缸套冷卻水套向上流向氣缸蓋。
[0003]由於冷卻液從進水口進入後,分別流入缸套冷卻水套及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導致流入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的冷卻水量有限,導致機油冷卻器冷卻效果差,不利於對機油的冷卻,進而導致發動機油水溫度差小,發動機冷卻潤滑功能降低,引起發動機運動件異常磨損等故障,減少發動機使用壽命。
[0004]公開於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該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使冷卻水全部通過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先冷卻機油後,再流入氣缸套各個缸的氣缸套水套中,大大提高了機油冷卻器的冷卻效率,有效提高氣缸體水套中冷卻液的流動速度,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包括:上層水道,其進水端開設有進水口 ;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其進水端與所述上層水道的出水端連通;下層水道,其進水端與所述冷卻器冷卻水套的一個出水端連通;以及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其通過聯接水道分別與所述下層水道的出水端和所述冷卻器冷卻水套的另一個出水端連通;該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的上端沿周向間隔布設有與氣缸蓋連通的多個上水孔。
[0007]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上層水道橫向設置在所述氣缸套冷卻水套的一側。
[0008]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氣缸套冷卻水套為並排設置的四個,聯接水道也為並排設置的四個。
[0009]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上水孔為沿氣缸套冷卻水套周向均布的四個。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使冷卻水全部通過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先冷卻機油後,再流入氣缸套各個缸的氣缸套水套中,大大提高了機油冷卻器的冷卻效率,有效提高氣缸體水套中冷卻液的流動速度,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發明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本發明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4是本發明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標記說明:
[0016]1-進水口,2-上層水道,3-下層水道,4~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5-聯接水道,6-氣缸套冷卻水套,7-上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0018]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並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0019]如圖1至圖4所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的具體結構包括:進水口 1、上層水道2、下層水道3、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4、聯接水道5、氣缸套冷卻水套6和上水孔7。其中,進氣口 1開設在上層水道2的進水端,上層水道2的出水端與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4的進水端相連,冷卻器冷卻水套4與下層水道3相連接,機油冷卻器水套4下部、下層水道3又分別通過聯接水道5與氣缸套冷卻水套6相連接,氣缸套冷卻水套6的上方設有與氣缸蓋連通的上水孔7。該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使冷卻水全部通過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4先冷卻機油後,再流入氣缸套各個缸的氣缸套冷卻水套中,大大提高了機油冷卻器的冷卻效率,有效提高氣缸體水套中冷卻液的流動速度,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0020]其中,上層水道2作為整個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的進水通道橫向設置在氣缸套冷卻水套6的一側。進水口 1開設在上層水道2的進水端(左端),發動機水泵輸出的冷卻水由進水口 1進入上層水套2,進而進入整個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進行熱交換。上層水道2的出水端與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4的進水端相連,冷卻器冷卻水套4與下層水道3相連接,發動機水泵輸出的冷卻水經上層水道2全部進入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4先冷卻機油後,部分冷卻水進入下層水道3,冷卻水全部通過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4先冷卻機油大大提高了機油冷卻器的冷卻效率,避免了冷卻水從進水口進入後分別流入缸套冷卻水套及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導致流入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的冷卻水量有限,機油冷卻器冷卻效果差,不利於對機油的冷卻,進而導致發動機油水溫度差小,發動機冷卻潤滑功能降低,引起發動機運動件異常磨損等故障,減少發動機使用壽命。
[0021]機油冷卻器水套4下部、下層水道3又分別通過聯接水道5與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6相連接,發動機水泵輸出的冷卻水經上層水道2全部進入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4先冷卻機油後,其中部分冷卻水直接由機油冷卻器水套4的下部經聯接水道5進入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6,另一部分冷卻水則先進入下層水道3,再通過聯接水道5進入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6。本實施例的氣缸套冷卻水套6為並排設置的四個,相應的聯接水道5也為並排設置的四個。
[0022]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6的上端沿周向間隔布設有與氣缸蓋連通的多個上水孔7,進入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6的冷卻水經上水孔7流入氣缸蓋。本實施例的上水孔7為沿氣缸套冷卻水套6周向均布的四個。
[0023]冷卻水在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的流動過程如下:冷卻水由進水口 1進入上層水套2後,進入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4,然後向下流動,在此過程中,冷卻水對高溫潤滑油進行充分冷卻,最終冷卻水從與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下部及下層水道相連的四個聯接水道5分別流入氣缸套冷卻水套6,並由氣缸套冷卻水套6四個缸孔周圍的上水孔7流入氣缸蓋。
[0024]綜上,該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使冷卻水全部通過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先冷卻機油後,再流入氣缸套各個缸的氣缸套水套中,大大提高了機油冷卻器的冷卻效率,有效提高氣缸體水套中冷卻液的流動速度,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0025]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並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並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於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並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範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上層水道,其進水端開設有進水口 ; 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其進水端與所述上層水道的出水端連通,該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具有兩個出水端; 下層水道,其進水端與所述機油冷卻器冷卻水套的一個出水端連通;以及 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其通過聯接水道分別與所述下層水道的出水端和所述冷卻器冷卻水套的另一個出水端連通;該各個氣缸套冷卻水套的上端沿周向間隔布設有與氣缸蓋連通的多個上水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層水道橫向設置在所述氣缸套冷卻水套的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缸套冷卻水套為並排設置的四個,所述聯接水道也為並排設置的四個。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動機氣缸體冷卻水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水孔為沿氣缸套冷卻水套周向均布的四個。
【文檔編號】F02F1/16GK104314698SQ201410556827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0日
【發明者】李壯, 範洪庭, 張雷, 尹光躍, 孟寧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