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聯合收割的製造方法

2023-10-04 00:44:39 3

聯合收割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聯合收割機,其能夠防止農田的泥土等侵入行駛車軸(300)的花鍵部(414)而提高花鍵部(414)的耐磨損性。該聯合收割機具有搭載了收割裝置(3)、脫粒裝置(9)及發動機(7)的行駛機體(1),在行駛機體(1)上設置減速箱(63),在減速箱(63)的行駛車軸(300)上軸支承有履帶(2)用的驅動鏈輪(51),通過發動機(7),經由驅動鏈輪(51)驅動安裝在行駛機體(1)上的履帶(2),在這樣的聯合收割機中,在從減速箱(63)突出的行駛車軸(300)端部和驅動鏈輪(51)之間設置有車軸用油封體(424),潤滑行駛車軸(300)中的軸支承驅動鏈輪(51)的花鍵部(414)。
【專利說明】聯合收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聯合收割機,其搭載了收割農田的未割谷杆的收割裝置和對已割谷杆的穀粒進行脫粒的脫粒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具有如下技術:包括具有左右的履帶及駕駛座椅的行駛機體、收割裝置和脫粒裝置,連續地收割農田的未割谷杆並進行脫粒(專利文獻I)。另外,還公知如下技術,通過左右的行駛液壓泵,使所述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工作,來驅動左右的履帶(參照專利文獻2)。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第4179950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昭49-125442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7]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8]在專利文獻I公開的現有技術中具有驅動行駛履帶的液壓泵及液壓馬達。在行駛履帶的內周側設置液壓馬達,在驅動鏈輪的軸心上配置液壓馬達及減速機,從而需要藉助液壓馬達外殼將驅動鏈輪及減速機設置在履帶架,存在不能簡單地降低製造成本等問題。在專利文獻2公開的現有技術中,在行駛履帶的外側設置液壓馬達,在履帶架上設置減速機箱,但由於是由減速機箱的一部分形成了對驅動鏈輪進行軸支承的軸的構造,所以存在泥水容易從驅動鏈輪的軸承部侵入等問題。
[0009]因此,本發明研究了這樣的現狀而提供實施了改善的聯合收割機。
[0010]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1]為實現所述目的,技術方案I的發明的聯合收割機具有搭載了收割裝置、脫粒裝置及發動機的行駛機體,在所述行駛機體上設置減速箱,在所述減速箱的車軸上軸支承有履帶用的驅動鏈輪,通過所述發動機,經由所述驅動鏈輪,驅動安裝在所述行駛機體上的履帶,其中,在從所述減速箱突出的所述車軸端部和所述驅動鏈輪之間設置車軸用油封體,潤滑所述車軸中的軸支承所述驅動鏈輪的花鍵部。
[0012]技術方案2記載的發明是在技術方案I記載的聯合收割機中,在將軸承油封件及軸承密封軸環設置在所述車軸上的構造中,沿所述車軸的軸心方向延伸設置所述驅動鏈輪的輪轂部,在所述輪轂部的一側端部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軸承密封軸環。
[0013]技術方案3記載的發明是在技術方案2記載的聯合收割機中,在所述車軸中的從軸支承所述驅動鏈輪的花鍵部離開的部位,嵌合有所述軸承密封軸環。
[0014]技術方案4記載的發明是在技術方案I記載的聯合收割機中,在所述車軸上設置有軸承油封件及軸承密封軸環體,分別獨立地形成所述驅動鏈輪和所述軸承密封軸環體,在這樣的構造中,在所述驅動鏈輪和所述軸承密封軸環體之間設置有軸環用油封體。
[0015]技術方案5記載的發明是在技術方案I記載的聯合收割機中,通過左右的變速杆操作,以前進輸出狀態或後退輸出狀態控制變速機,從所述發動機通過所述變速機分別將行駛驅動輸出傳遞到左右的履帶,在這樣的構造中,具有通過所述左右的變速杆的任意一方的變速機控制來限制另一方的變速杆的變速機控制的限制構件,通過一方的變速杆的前進操作或後退操作,限制另一方的變速杆的反方向操作的最大變速範圍。
[0016]技術方案6記載的發明是在技術方案5記載的聯合收割機中,在具有通過所述左右的變速杆操作分別獨立地控制成前進輸出狀態或後退輸出狀態的左右的變速機的構造中,將所述左右的變速機的任意一方控制到前進最高輸出附近時,從另一方的變速機在一定範圍內能夠進行後退輸出。
[0017]技術方案7記載的發明是在技術方案5記載的聯合收割機中,作為所述限制構件設置有限制臂體,在所述左右的變速杆的任意一方或雙方上連結有所述限制臂體,操作了所述一方的變速杆時,另一方的變速杆的操作可能範圍被所述限制臂體限制,而操作了所述另一方的變速杆時,所述一方的變速杆的操作可能範圍被所述限制臂體限制。
[0018]技術方案8記載的發明是在技術方案5記載的聯合收割機中,作為所述限制構件設置車速控制構件,通過所述一方的變速杆對車速控制構件的前進控制或後退控制,限制所述另一方的變速杆對車速控制構件的反方向控制的最大變速輸出。
[0019]發明效果
[0020]根據技術方案I記載的發明,具有搭載了收割裝置、脫粒裝置及發動機的行駛機體,在所述行駛機體上設置減速箱,在所述減速箱的車軸上軸支承有履帶用的驅動鏈輪,通過所述發動機,經由所述驅動鏈輪,驅動安裝在所述行駛機體上的履帶,其中,在從所述減速箱突出的所述車軸端部和所述驅動鏈輪之間設置車軸用油封體,潤滑所述車軸中的軸支承所述驅動鏈輪的花鍵部,由此,能夠容易地防止農田的泥土侵入所述花鍵部,能夠簡單地提高所述花鍵部的耐磨損性。另外,在隔著軸承密封軸環將軸承油封件設置在所述車軸上的軸承部的構造中,能夠降低所述軸承密封軸環的軸承側端面的面壓力,提高所述軸承密封軸環的耐磨損性,簡單地確保所述車軸轉矩。
[0021]根據技術方案2記載的發明,在將軸承油封件及軸承密封軸環設置在所述車軸上的構造中,沿所述車軸的軸心方向延伸設置所述驅動鏈輪的輪轂部,在所述輪轂部的一側端部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軸承密封軸環,由此,能夠減少所述驅動鏈輪的軸承部的構成零件個數,降低製造成本,提高所述驅動鏈輪等的組裝作業性。
[0022]根據技術方案3記載的發明,在所述車軸中的從軸支承所述驅動鏈輪的花鍵部離開的部位,嵌合有所述軸承密封軸環,由此,能夠容易地減小所述驅動鏈輪的徑向的偏差,簡單地提高所述驅動鏈輪的耐受負荷。
[0023]根據技術方案4記載的發明,在所述車軸上設置有軸承油封件及軸承密封軸環體,分別獨立地形成所述驅動鏈輪和所述軸承密封軸環體,在這樣的構造中,在所述驅動鏈輪和所述軸承密封軸環體之間設置有軸環用油封體,由此,能夠容易地防止農田的泥土從所述驅動鏈輪和所述軸承密封軸環體之間侵入所述花鍵部,能夠簡單地提高所述花鍵部的耐磨損性。另外,能夠降低所述軸承密封軸環體的軸承側端面的面壓力,提高耐磨損性,簡單地確保所述車軸轉矩。[0024]根據技術方案5記載的發明,通過左右的變速杆操作,以前進輸出狀態或後退輸出狀態控制變速機,從所述發動機通過所述變速機分別將行駛驅動輸出傳遞到左右的履帶,在這樣的構造中,具有通過所述左右的變速杆的任意一方的變速機控制來限制另一方的變速杆的變速機控制的限制構件,通過一方的變速杆的前進操作或後退操作,限制另一方的變速杆的反方向操作的最大變速範圍,由此,例如,在搭載了收割農田的未割谷杆的收割裝置和對已割谷杆的穀粒進行脫粒的脫粒裝置的聯合收割機中,通過往復移動收穫農田內的谷杆時,能夠提高前後退的切換頻率高的農田地脊上的方向轉換作業性。另外,即使以從前進最高速度至後退最高速度能夠變速地設置變速杆,也能夠簡單地防止行駛負荷的急增等。因此,能夠減少發動機問題,提高操縱性能。
[0025]根據技術方案6記載的發明,在具有通過所述左右的變速杆操作分別獨立地控制成前進輸出狀態或後退輸出狀態的左右的變速機的構造中,將所述左右的變速機的任意一方控制到前進最高輸出附近時,從另一方的變速機在一定範圍內能夠進行後退輸出,由此,通過前進最高輸出(或後退最高輸出)驅動左右的履帶的任意一方時,能夠以規定以下的後退輸出(或前進輸出)驅動另一方的履帶。即,能夠反轉驅動迴旋內側的履帶,並且,以最高輸出驅動迴旋外側的履帶。能夠得到與路面狀況(乾田、溼田、路上行駛等)相應的機動力。
[0026]根據技術方案7記載的發明,作為所述限制構件設置有限制臂體,在所述左右的變速杆的任意一方或雙方上連結有所述限制臂體,操作了所述一方的變速杆時,另一方的變速杆的操作可能範圍被所述限制臂體限制,而操作了所述另一方的變速杆時,所述一方的變速杆的操作可能範圍被所述限制臂體限制,由此,能夠將所述限制臂體緊湊地組裝在所述左右的變速杆的安裝部。能夠簡化變速操作構造,降低製造成本。例如,在通過構成左右變速機的左右液壓泵分別驅動左右的履帶的構造中,能夠簡化設置在左右液壓泵的斜板控制部和左右的變速杆之間的變速操作構造。
[0027]根據技術方案8記載的發明,作為所述限制構件設置車速控制構件,通過所述一方的變速杆對車速控制構件的前進控制或後退控制,限制所述另一方的變速杆對車速控制構件的反方向控制的最大變速輸出,由此,即使以前進最高速度或後退最高速度移動,也能夠簡單地防止行駛負荷的急增等。能夠得到與路面狀況(乾田、溼田、路上行駛等)相應的機動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聯合收割機的左側視圖。
[0029]圖2是該聯合收割機的右側視圖。
[0030]圖3是該聯合收割機的俯視圖。
[0031]圖4是該聯合收割機的驅動系統圖。
[0032]圖5是行駛機體的左側視圖。
[0033]圖6是行駛機體的俯視圖。
[0034]圖7是從前方觀察駕駛臺的立體圖。
[0035]圖8是聯合收割機的液壓迴路圖。
[0036]圖9是行駛變速杆安裝部的側視圖。
[0037]圖10是從前方觀察行駛變速杆安裝部的立體圖。[0038]圖11是從後方觀察行駛變速杆安裝部的立體圖。
[0039]圖12是行駛驅動部的放大側視圖。
[0040]圖13是從前方觀察操縱柱的收割姿勢杆安裝部的立體圖。
[0041]圖14是從後方觀察操縱柱的收割姿勢杆安裝部的放大立體圖。
[0042]圖15是從前方觀察操縱柱的作業離合器杆安裝部的立體圖。
[0043]圖16是從後方觀察操縱柱的作業離合器杆安裝部的立體圖。
[0044]圖17是從前方觀察脫粒離合器安裝部的立體圖。
[0045]圖18是圖14的關鍵部位放大說明圖。
[0046]圖19是表示作業離合器杆安裝部的變形構造的側視圖。
[0047]圖20是行駛變速杆為中立位置的俯視說明圖。
[0048]圖21是對行駛變速杆進行前進操作的俯視說明圖。
[0049]圖22是對行駛變速杆進行左迴旋操作的俯視說明圖。
[0050]圖23是對行駛變速杆進行右迴旋操作的俯視說明圖。
[0051 ]圖24是對行駛變速杆進行左自旋操作的俯視說明圖。
[0052]圖25是對行駛變速杆進行右自旋操作的俯視說明圖。
[0053]圖26是表示圖20的變形構造即限制構造的第一變形例的俯視說明圖。
[0054]圖27是表示第二變形例的設置了車速控制器的控制迴路。
[0055]圖28是表示第二變形例的液壓迴路圖。
[0056]圖29是表示第二變形例的車速控制的流程圖。
[0057]圖30是脫粒裝置的驅動部的左側視圖。
[0058]圖31是從後方觀察脫粒裝置的驅動部的立體圖。
[0059]圖32是從前方觀察脫粒裝置的驅動部的立體圖。
[0060]圖33是聯合收割機的驅動部的後視圖。
[0061]圖34是聯合收割機的行駛驅動部的側視圖。
[0062]圖35是從前方觀察該行駛驅動部的立體圖。
[0063]圖36是從後方觀察該行駛驅動部的立體圖。
[0064]圖37是該行駛驅動部的俯視圖。
[0065]圖38是該行駛驅動部的放大俯視圖。
[0066]圖39是減速齒輪箱的剖視圖。
[0067]圖40是減速齒輪箱的關鍵部位剖視圖。
[0068]圖41是減速齒輪箱的部分放大剖視圖。
[0069]圖42是圖41的分解說明圖。
[0070]圖43是表示行駛車軸支承構造的第一變形例的減速齒輪箱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71]圖44是圖43的分解說明圖。
[0072]圖45是表示行駛車軸支承構造的第二變形例的減速齒輪箱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73]圖46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整體後視圖。
[0074]圖47是表示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的側視圖。
[0075]圖48 (a)是表示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中的履板的側視圖,圖48 (b)是表示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中的履板的仰視圖,圖48 (c)是表示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中的履板的立體圖。
[0076]圖49是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0077]圖50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整體後視圖。
[0078]圖51是表示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的側視圖。
[0079]圖52 Ca)是表示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中的履板的側視圖,圖52 (b)是表示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中的履板的仰視圖,圖52 (c)是表示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中的履板的立體圖。
[0080]圖53 (a)是在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中減小了驅動鏈輪的情況下的局部側視圖,圖53 (b)是在其他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行駛裝置中增長了履板的彎曲長度的情況下的局部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81]以下,基於適用於普通型聯合收割機的附圖(圖1至圖3)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圖1是聯合收割機的左側視圖,圖2是其右側視圖,圖3是其俯視圖。首先,參照圖1至圖3,關於聯合收割機的概要構造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相對於行駛機體I的前進方向的左側簡稱為左側,將相對於同樣的前進方向的右側簡稱為右側。
[0082]如圖1至圖3所示,實施方式的普通型聯合收割機具有經由作為行駛部的鐵製的左右一對履帶2被支承的行駛機體I。在行駛機體I的前部,通過單動式的升降用液壓缸4能夠升降調節地安裝有收割並取入水稻(或麥或大豆或玉米)等的未割谷杆的收割裝置3。
[0083]在行駛機體I的前部搭載有搭乘操作員的駕駛臺5。在駕駛臺5的後方,配置有用於存儲脫粒後的穀粒的集谷箱6。在集谷箱6的後方,配直有作為動力源的發動機7。在集谷箱6的後部的右側,能夠迴旋地設置有穀粒排出傳送帶8 (排出絞龍)。集谷箱6內的穀粒從穀粒排出傳送帶8前端的投粒口 8a被送出到例如卡車的載貨臺或貨櫃等。在行駛機體I的另一側(在實施方式中是左側),搭載有用於對從收割裝置3被供給的收割谷杆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裝置9。在脫粒裝置9的下部,配置有用於進行擺動分揀及風分揀的穀粒分揀機構10。
[0084]收割裝置3具有:與脫粒裝置9前部的脫粒口 9a連通的送料室11 ;與送料室11的前端連續設置的橫長鏟鬥狀的穀物割臺12。在穀物割臺12內能夠旋轉地軸支承撥入絞龍
13。在撥入絞龍13的前部上方配置有帶彈齒杆的撥入捲筒14。在穀物割臺12的前部配置有剪刀狀切刃15。在穀物割臺12前部的左右兩側突出設置有左右的分草體16。另外,在送料室11中內設有供給傳送帶17。在供給傳送帶17的輸送終端和脫粒口 9a之間設置有已割谷杆投入用拍打器18。此外,送料室11的下表面部和行駛機體I的前端部通過升降用液壓缸4被連結,收割裝置3通過升降用液壓缸4而升降移動。另外,通過後述的捲筒升降用液壓缸251的控制,撥入捲筒14圍繞捲筒升降支點軸250升降移動。
[0085]根據上述結構,左右的分草體16間的未割谷杆的穗尖側被撥入捲筒14撥入,未割谷杆的杆側被切刃15收割,通過撥入絞龍13的旋轉驅動被聚集在穀物割臺12的左右寬度的中央部附近。穀物割臺12的已割谷杆的全部量通過供給傳送帶17被輸送,並通過拍打器18被投入脫粒裝置9的脫粒口 9a。此外,還具有使穀物割臺12圍繞水平控制支點軸19a轉動的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9,利用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9調節穀物割臺12的左右方向的傾斜,將穀物割臺12、切刃15及撥入捲筒14相對於農田面水平地支承。
[0086]另外,如圖1至圖3所示,在脫粒裝置9的脫粒室內能夠旋轉地設置有脫粒筒21。將脫粒筒21軸支承在沿行駛機體I的前後方向伸長的脫粒筒軸20。在脫粒筒21的下方偵牝鋪設有使穀粒漏下的篩網24。此外,在脫粒筒21前部的外周面,向徑向外側突出地設置有螺旋狀的螺旋葉片狀的取入葉片25。
[0087]根據上述結構,從脫粒口 9a被投入的已割谷杆通過脫粒筒21的旋轉朝向行駛機體I的後方被輸送,並且,在脫粒筒21和篩網24之間被混合併脫粒。比篩網24的網眼小的穀粒等的脫粒物從篩網24漏下。未從篩網24漏下的杆屑等通過脫粒筒21的輸送作用,從脫粒裝置9後部的排塵口被排出到農田。
[0088]此外,在脫粒筒21的上方側,能夠轉動地樞接有調節脫粒室內的脫粒物的輸送速度的多個送塵閥(省略圖示)。通過所述送塵閥的角度調整,能夠根據收割谷杆的品種或性狀調節脫粒室內的脫粒物的輸送速度(滯留時間)。另一方面,作為配置在脫粒裝置9的下方的穀粒分揀機構10,包括具有穀粒抖動板、糠篩、穀粒篩及逐稿器等的比重分揀用的擺動分揀盤26。另外,作為穀粒分揀機構10具有供給分揀風的揚谷扇29等。通過脫粒筒21被脫粒並從篩網24漏下的脫粒物根據擺動分揀盤26的比重分揀作用和揚谷扇29的風分揀作用,被分揀成分揀一級品(穀粒等)、分揀二級品(混有枝梗的穀粒等)及分揀三級品(杆屑等)。
[0089]在擺動分揀盤26的下側,作為穀粒分揀機構10具有一級傳送帶機構30及二級傳送帶機構31。通過擺動分揀盤26及揚谷扇29的分揀,從擺動分揀盤26落下的穀粒等的一級品通過一級傳送帶機構30及揚谷傳送帶32被收集到集谷箱6。帶枝梗的穀粒等的二級品通過二級傳送帶機構31及二級還原傳送帶33等返回擺動分揀盤26的分揀始端側,通過擺動分揀盤26再被分揀。杆屑等從行駛機體I後部的排塵口 34被排出到農田。
[0090]而且,如圖1至圖3、圖7所示,在駕駛臺5上,配置有操縱柱41和供操作員乘坐的駕駛座椅42。在作為操縱柱41的前柱41a上配置有:收割姿勢杆45,使其沿前後方向傾倒而使收割裝置3升降或者使其沿左右方向傾倒而使撥入捲筒14升降;控制發動機7的旋轉的油門杆46 ;使穀粒排出傳送帶8升降移動的穀粒排出杆47。在穀粒排出杆47的後側部,設置有穀粒排出傳送帶8迴旋用的水平移動開關37。此外,乘坐在駕駛座椅42的操作員為站立姿勢時所握持的護欄5a延伸設置成包圍前柱41a的上方和左右側方。另外,在駕駛臺5的上方藉助支柱48安裝有遮陽用的屋簷體49。所述支柱48和後述的絞龍架Sb被固定在集谷箱6前壁。
[0091]另外,在作為操縱柱41的側柱41b上,設置有用於變更行駛機體I的路徑或者變更移動速度的作為變速操作件(操縱杆)的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如圖7所示,在側柱41b的後端部配置有:對收割裝置3的動力傳遞進行通斷操作的收割離合器杆39 (作業離合器杆);對脫粒裝置9的動力傳遞進行通斷操作的脫粒離合器杆40 (作業離合器杆)。而且,在側柱41b前部的下方設置有履帶2制動用的制動踏板38。
[0092]如圖1所示,在行駛機體I的下表面側配置有左右的履帶架50。在履帶架50上設置有:向履帶2傳遞發動機7的動力的驅動鏈輪51 ;維持履帶2的張力的張力輥52 ;將履帶2的接地側保持為接地狀態的多個履帶支重輪53 ;保持履帶2的非接地側的中間輥54。通過驅動鏈輪51支承履帶2的後側,通過張力輥23支承履帶2的前側,通過履帶支重輪53支承履帶2的接地側,通過中間輥54支承履帶2的非接地側。
[0093]另外,如圖1至圖3所示,具有:配置在集谷箱6的底部的底輸送傳送帶60 ;配置在集谷箱6的後部的縱輸送傳送帶61。左右的底輸送傳送帶60在集谷箱6的底部沿前後方向伸長,朝向豎直地設置的縱輸送傳送帶61的下端側輸送集谷箱6底部的穀粒。縱輸送傳送帶61在集谷箱6的後部沿上下方向伸長,朝向集谷箱6右側的穀粒排出傳送帶8的輸送始端側從縱輸送傳送帶61上端側輸送穀粒。集谷箱6內的穀粒被輸送到排出傳送帶8前端(輸送終端側)的投粒口 8a。
[0094]穀粒排出傳送帶8的輸送始端部能夠沿上下方向轉動地被支承在縱輸送傳送帶61的上端側。能夠升降地構成穀粒排出傳送帶8的輸送終端部即投粒口 8a側。另外,圍繞縱輸送傳送帶61的傳送帶軸心(水平方向)能夠移動地構成投粒口 8a側。S卩,使投粒口 8a側向行駛機體I的前部下方移動,藉助絞龍架8b將穀粒排出傳送帶8收納在駕駛臺5及集谷箱6的右側部。另一方面,使穀粒排出傳送帶8的輸送終端部的投粒口 8a側上升,使投粒口 8a向行駛機體I的側方或後方移動,使穀粒排出傳送帶8向行駛機體I的側方或後方突出,使投粒口 8a與卡車的載貨臺或貨櫃等相向,將集谷箱6內的穀粒送出到卡車的載貨臺或貨櫃等。
[0095]以下,參照圖4至圖6說明聯合收割機的驅動構造。如圖4至圖6所示,包括具有一對斜板可變型的左右行駛液壓泵65的行駛變速用的泵殼66。在行駛機體I的右側後部上表面搭載有發動機7,在發動機7左側的行駛機體I上表面配置有泵殼66。另外,在左右的履帶架50的後端部分別設置有左右的減速齒輪箱(減速箱)63。在左右的減速齒輪箱63上分別配置行駛液壓馬達69。通過發動機輸出帶231連結從泵殼66向後方突出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和從發動機7向後方突出的輸出軸67。在脫粒裝置9後部側方的行駛機體I上表面側設置有發動機7和泵殼66,在發動機7和脫粒裝置9之間配置有泵殼66。
[0096]此外,向後述的閉環液壓迴路261 (將行駛液壓馬達69連接在行駛液壓泵65的液壓迴路)供給工作油的補油泵68也相對於行駛液壓泵65被設置在同軸64上。另外,將使升降用液壓缸4或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9等工作的作業用液壓泵70配置在發動機7,與行駛液壓泵65同樣地,通過發動機7驅動補油泵68及作業用液壓泵70。
[0097]通過上述結構,發動機7的驅動輸出通過輸出軸67被傳遞到左右行駛液壓泵65。通過左右行駛液壓泵65分別獨立地驅動左右行駛液壓馬達69,通過左右行駛液壓馬達69使左右履帶2正反轉而前後移動。另外,控制左右行駛液壓馬達69的旋轉速度,使通過左右行駛液壓馬達69驅動的左右履帶2的旋轉速度不同,變更行駛機體I的移動方向(行駛路徑),來執行農田的地脊上的方向轉換等。
[0098]S卩,左右一對行駛液壓馬達69通過閉環液壓迴路261分別通過液壓被連接在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通過左右行駛液壓馬達69,經由驅動鏈輪51,向前進方向或後退方向驅動左右履帶2。操作員對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進行操縱操作,分別調節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斜板角(變速控制),由此,分別變更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的轉速或旋轉方向,左右的履帶2相互獨立地被驅動,行駛機體I前進移動、後退移動或迴旋。
[0099]如圖4所示,具有軸支承脫粒輸入軸72的脫粒筒驅動箱71。在作為副軸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經由脫粒驅動帶232連結脫粒輸入軸72。通過作為脫粒離合器的張力輥233和脫粒驅動帶232,將發動機7的動力從行駛驅動輸入軸64傳遞到脫粒輸入軸72。此夕卜,通過操作員的脫粒離合器杆40操作,對脫粒離合器233進行通斷控制。另外,在脫粒筒軸20的一端側(後端側)通過脫粒筒驅動帶234連結有脫粒輸入軸72。通過脫粒離合器233的通斷操作,經由脫粒輸入軸72驅動控制脫粒筒21,從拍打器18被投入的谷杆通過脫粒筒21被連續地脫粒。
[0100]而且,在脫粒裝置9的前面壁體上設置有收割分揀輸入箱73。在收割分揀輸入箱73上軸支承有收割分揀輸入軸74。在脫粒筒軸20的另一端側(前端側)通過錐齒輪75連結有收割分揀輸入軸74的右側端部。在軸支承拍打器18的拍打器軸82的左側端部通過拍打器驅動帶238連結有收割分揀輸入軸74的左側端部。在軸支承揚谷扇29的風選機軸76的左側端部通過分揀輸入帶235連結有拍打器軸82的左側端部。在一級傳送帶機構30的一級傳送帶軸77的左側端部和二級傳送帶機構31的二級傳送帶軸78的左側端部上通過傳送帶驅動帶237 (分揀驅動帶)連結有風選機軸76。在軸支承擺動分揀盤26後部的曲柄狀的擺動驅動軸79的左側端部上通過擺動分揀帶236 (分揀驅動帶)連結有二級傳送帶軸78的左側端部。此外,通過一級傳送帶軸77驅動揚谷傳送帶32, —級傳送帶機構30的一級分揀物(穀粒)被收集在集谷箱6。另外,通過二級傳送帶軸78驅動二級還原傳送帶33,二級傳送帶機構31的二級分揀物(混有杆屑的穀粒)返回擺動分揀盤26的上表面側,再被分揀。
[0101]另一方面,在拍打器軸82的左側端部,通過收割驅動帶241和張力輥型的收割離合器242連結有對供給傳送帶17的輸送終端側軸支承的收割輸入軸89的左側端部。在設置於穀物割臺12的割臺驅動軸91上通過割臺驅動鏈90連結有收割輸入軸89的右側端部。在軸支承撥入絞龍13的撥入軸93上通過撥入驅動鏈92連結有割臺驅動軸91。在軸支承撥入捲筒14的捲筒軸94上通過中間軸95及捲筒驅動鏈96、97連結有割臺驅動軸91。另夕卜,在割臺驅動軸91的右側端部上通過切刃驅動曲柄機構98連結有切刃15。通過收割離合器242的通斷操作,驅動控制供給傳送帶17、撥入絞龍13、撥入捲筒14和切刃15,連續地收割農田的未割谷杆的穗尖側。
[0102]如圖1、圖4所示,在行駛機體I的後部搭載有發動機7,向軸支承脫粒筒21的脫粒筒軸20的後端側傳遞發動機7的動力,而從脫粒筒軸20的前端側向收割裝置3和拍打器18傳遞發動機7的動力,經由脫粒筒軸20驅動拍打器18,通過拍打器18驅動收割裝置3,從而通過在行駛機體I的後部配置發動機7,能夠提高行駛機體I的前後平衡,並能夠穩定性良好地支承收割寬度寬的大型的收割裝置3。即,能夠提高溼田等中的收穫作業性或惡劣路面上的機動性。另外,由於利用脫粒筒軸20向拍打器18及收割裝置3傳遞發動機7的動力,所以即使分離地設置收割裝置3和發動機7,也能夠簡單地構成從發動機7至拍打器18或收割裝置3的傳動路徑。即,能夠提高收割裝置3或脫粒裝置9等的驅動構造的維護作業性等。
[0103]如圖4、圖30、圖32所示,在將穀粒分揀機構10設置於脫粒裝置9的構造中,在脫粒筒軸20的前端側連結有作為穀粒分揀機構10的分揀驅動帶的分揀輸入帶235、擺動分揀帶236、傳送帶驅動帶237,從脫粒筒軸20的前端側向穀粒分揀機構10傳遞發動機7的動力,從而能夠簡化對發動機7的動力進行傳遞的穀粒分揀機構10的驅動輸入構造。與例如不經由脫粒筒軸20地將發動機7的動力傳遞到穀粒分揀機構10的構造相比,能夠縮短分揀輸入帶235、擺動分揀帶236、傳送帶驅動帶237,並且能夠從穀粒分揀機構10中的高速側(揚谷扇29)的分揀輸入部按順序向各分揀輸入部,分別傳遞來自行駛機體I後部的發動機7的動力。幾乎對發動機7的設置位置沒有制約,能夠從高速側(揚谷扇29)按順序排列穀粒分揀機構10的多個輸入部來驅動。例如,能夠利用少的條數的分揀輸入帶235、擺動分揀帶236、傳送帶驅動帶237以合理轉速使揚谷扇29、一級傳送帶機構30、二級傳送帶機構
31、擺動分揀盤26等工作。
[0104]如圖4、圖30、圖32所示,在脫粒裝置9中設置穀粒分揀機構10、且在脫粒裝置9的一側配置集谷箱6的構造中,在脫粒裝置9的另一側朝向前後方向延伸設置有向收割裝置3傳遞動力的收割驅動帶241、向穀粒分揀機構10傳遞動力的分揀輸入帶235、擺動分揀帶236、傳送帶驅動帶237,從而能夠從與集谷箱6設置側相反的機體側方簡單執行收割驅動帶241、分揀輸入帶235、擺動分揀帶236、傳送帶驅動帶237等的更換或維護作業。由於不需要在收割裝置3及脫粒裝置9的左右兩側確保驅動帶機構的安裝空間,所以發動機7或脫粒裝置9等的配置構造相互不被制約,能夠簡單地更換收割驅動帶241、分揀輸入帶235、擺動分揀帶236、傳送帶驅動帶237等,能夠提高所述驅動帶構造的維護作業性等。另夕卜,在脫粒裝置9和集谷箱6之間不需要確保分揀輸入帶235、擺動分揀帶236、傳送帶驅動帶237等的設置空間,能夠使脫粒裝置9和集谷箱6相互接近,能夠提高行駛機體I的左右方向或前後方向的平衡。
[0105]而且,如圖4所示,在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後端部,通過穀粒排出帶244及穀粒排出離合器245連結有底輸送傳送帶60的底輸送傳送帶軸103的後端側。在底輸送傳送帶軸103的後端部上通過縱輸送驅動鏈104連結有下部中間軸105的一端側。在縱輸送傳送帶61的縱輸送傳送帶軸106的下端側,通過錐齒輪機構107連結有中間軸105的另一端偵U。在縱輸送傳送帶軸106的上端側,通過錐齒輪機構108連結有上部中間軸109的一端偵U。在上部中間軸109的另一端側通過穀粒排出驅動鏈110連結有穀粒排出軸111的一端偵U。在穀粒排出軸111的另一端側通過錐齒輪機構113連結有穀粒排出傳送帶8的排出絞龍軸112的輸送始端側。通過穀粒排出離合器245的通斷操作,驅動控制底輸送傳送帶60、縱輸送傳送帶61和穀粒排出傳送帶8,將集谷箱6內的穀粒排出到卡車載貨臺或貨櫃等。
[0106]另外,如圖2所示,在集谷箱6的底部設置有前後的穀粒排出口 221、222。另外,在穀粒排出口 221、222下方的行駛機體I上表面側能夠進出地配置有穀粒接受臺223。在以水平的作業姿勢支承穀粒接受臺223的狀態下,駕駛座椅42的操作員以外的作業者搭乘在穀粒接受臺223上,將穀粒袋安裝在未圖示的穀粒接受杆上,並將集谷箱6內的穀粒排出到該穀粒袋。填充了穀粒的穀粒袋從穀粒接受臺223翻落到農田並回收。S卩,從穀粒排出口 221、222排出集谷箱6內的穀粒,由此,能夠不中斷收割脫粒作業地排出集谷箱6內的穀粒。與將集谷箱6內的穀粒從穀粒排出傳送帶8排出到農田外的卡車載貨臺的作業相比,幾乎不需要中斷收割脫粒作業,從而在收穫作業中,能夠縮短中斷收割脫粒作業的時間(在收割場所和卡車載貨臺之間移動的時間),並能夠提高收穫作業效率。
[0107]以下,參照圖8說明聯合收割機的液壓構造。如圖8所示,作為液壓執行機構具有:所述收割升降用液壓缸4 ;所述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9 ;能夠升降地支承撥入捲筒14的左右的捲筒升降用液壓缸251 ;使穀粒排出傳送帶8升降移動的絞龍升降用液壓缸252。通過由水平控制用開關254操作被控制的水平控制用電磁液壓閥253,將作業用液壓泵70通過液壓連接在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9。操作員操作水平控制用開關254,使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9工作,由此,將收割裝置3的左右傾斜維持成水平或任意傾斜。此外,如圖7所示,在收割姿勢杆45的上端部設置水平控制用開關254。
[0108]另外,通過收割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5將作業用液壓泵70通過液壓連接在收割升降用液壓缸4。通過使收割姿勢杆45沿前後方向傾倒的操作,使收割升降用液壓缸4工作,操作員使收割裝置3升降移動到任意高度(例如收割作業高度或非作業高度等)。另一方面,通過捲筒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6將作業用液壓泵70通過液壓連接在捲筒升降用液壓缸251。通過使收割姿勢杆45沿左右方向傾倒的操作,使捲筒升降用液壓缸251工作,操作員使撥入捲筒14升降移動到任意高度,從而收割農田的未割谷杆。
[0109]另一方面,通過絞龍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7將作業用液壓泵70通過液壓連接在絞龍升降用液壓缸252。通過使穀粒排出杆47沿前後方向傾倒的操作,使絞龍升降用液壓缸252工作,操作員使穀粒排出傳送帶8的投粒口 8a升降移動到任意高度。此外,操作水平移動開關37,使電動馬達(省略圖示)正反轉工作,由此,使穀粒排出傳送帶8沿水平方向旋轉移動,而使投粒口 8a沿橫向移動。S卩,使投粒口 8a位於卡車載貨臺或貨櫃的上方,將集谷箱6內的穀粒排出到卡車載貨臺或貨櫃內。
[0110]而且,如圖8所示,通過左右的閉環液壓迴路261分別將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通過液壓連接在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通過伺服閥機構262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分別與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輸出調節用斜板65a連結,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前後方向的傾斜角度成正比地變更輸出調節用斜板65a的支承角度。即,通過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分別驅動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通過減速齒輪箱63的減速齒輪機構263分別將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的驅動力傳遞到左右的履帶2,將左右的履帶2向前進方向或後退方向驅動。
[0111]根據上述結構,通過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向機體前方傾倒,能夠以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傾斜角度成正比的車速向前進方向直線移動。通過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向機體後方傾倒,由此能夠以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傾斜角度成正比的車速向後退(倒車)方向直線移動。另一方面,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向機體前方傾斜的角度不同的情況下,或者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向機體後方傾斜的角度不同的情況下,或者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中的任意一方向機體前方傾倒,並且另一方向機體後方傾倒的情況下,能夠將行駛機體I的路徑向左右方向修正。
[0112]換言之,通過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操作量或操作方向不同,能夠以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傾斜角度成正比的車速,以與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傾斜角度之差成正比的迴旋半徑,使行駛機體I向左右方向迴旋移動。此外,在補油泵68的高壓油排出側,通過油冷卻器264及線路濾清器265連接有左右的閉環液壓迴路261,向左右的閉環液壓迴路261補給油箱266內的工作油。另外,在行駛液壓馬達69的馬達軸295上,設置具有制動杆296的制動機構297。通過制動杆296的操作對馬達軸295進行制動。
[0113]以下,參照圖9至圖12說明制動踏板38和行駛變速杆43、44的安裝構造。如圖9至圖12所示,從駕駛臺5立設踏板框架275,在踏板框架275上通過踏板支點軸276能夠轉動地軸支承制動踏板38基端部。在制動踏板38基端部上通過線臂277連結有制動線纜278的一端側。另外,在制動踏板38基端部上通過彈簧臂279連結有踏板復位彈簧280。通過踏板復位彈簧280將制動踏板38的腳踏部38a支承在上升位置。[0114]如圖9至圖11所示,形成側柱41b的側柱框架281具有:在前後方向上沿水平伸長的上部框架281a ;支承上部框架281a的前端部的前部支柱281b ;平行地立設在前部支柱281b的前側的輔助支柱281c ;將輔助支柱281c上端部連結在前部支柱281b上的輔助上框架281d。制動踏板38抵接在輔助上框架281d下表面,通過踏板復位彈簧280將制動踏板38支承在上升位置。另外,在輔助支柱281c和輔助上框架281d上通過上下託架282能夠轉動地支承駐車杆283。抵抗踏板復位彈簧280通過腳踏操作使制動踏板38向下移動時,使駐車杆283的踏板鉤體283a與制動踏板38卡定,抵抗踏板復位彈簧280將制動踏板38支承在向下移動(制動)位置。此外,在踏板鉤體283a不與制動踏板38卡定的位置設置有支承駐車杆283的解除彈簧284。
[0115]另一方面,如圖12所示,具有通過制動器彈簧285將上端側連結在制動線纜278上的制動器連杆286。在行駛機體I上通過連杆支軸287能夠轉動地軸支承制動器連杆286的中間部。在設置於左側的行駛液壓馬達69的制動杆296上,通過銷軸體288及長孔289連結有制動器連杆286的下端側。另外,在銷軸體288上,通過連結長度自由調節的螺栓軸體290及連結軸體291,連結有設置在右側的行駛液壓馬達69上的制動杆296。
[0116]而且,如圖12所示,具有:將制動杆296支承在制動解除位置的杆復位止擋體292 ;將制動杆296抵接地支承在杆復位止擋體292的制動解除彈簧293。在左側的行駛液壓馬達69上設置有杆復位止擋體292,在設置於左側的行駛液壓馬達69的制動杆296和杆復位止擋體292之間連結著制動解除彈簧293。腳踏操作制動踏板38時,設置在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上的制動機構297向制動狀態工作。另一方面,在制動踏板38的腳踏部38a被支承在上升位置的狀態下,通過制動解除彈簧293解除制動機構297的制動狀態。
[0117]如圖9至圖11所示,在形成側柱41b的側柱框架281中的上部框架281a上,設置有能夠沿前後方向轉動地軸支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變速杆支點軸411。使變速杆支點軸411貫穿上部框架281a,將變速杆支點軸411的中間部固定在上部框架281a上。在從上部框架281a向左右方向突出的變速杆支點軸411的左右兩端側,能夠轉動地軸支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基端部和左右的杆操作板412、413的上下寬度中間部。一體地固定左側的變速杆43和左側的杆操作板412。一體地固定右側的行駛變速杆44和右側的杆操作板413。左側的行駛變速杆43 (左側的杆操作板412)和右側的變速杆44 (右側的杆操作板413)以獨立地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變速杆支點軸411上。
[0118]另外,設置有能夠卡合脫離地與左右的杆操作板412、413連結的連動定位滾珠機構414,左右的杆操作板412、413的上端側通過連動定位滾珠機構414被卡合,由此,在操作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時,以連動定位滾珠機構414的卡合力以下的操作負荷,使另一方連動地工作。此外,施加了連動定位滾珠機構414的卡合力以上的操作負荷時,僅被操作的這一側的行駛變速杆43或44工作。
[0119]而且,在左右的杆操作板412、413的下端側通過左右的線纜連結軸體419a、419b分別連結有左右的變速用推拉線纜415、416的一端側。在切換所述輸出調節用斜板65a的伺服閥機構262上分別連結有左右的變速用推拉線纜415、416的另一端側。通過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或雙方的向前方側的傾動操作,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任意一方或雙方被正轉控制,左右的履帶2的任意一方或雙方被前進驅動。另一方面,通過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或雙方的向後方側的傾動操作,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任意一方或雙方被反轉控制,左右的履帶2的任意一方或雙方被後退驅動。此外,通過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傾動操作量不同,變更行駛機體I的路徑,執行農田地脊上的迴旋(調頭)等。
[0120]具有能夠卡合脫離地與左右的杆操作板412、413的卡合槽412a、413b連結的左右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在上部框架281a的兩側設置有左右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0左右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的任意一方或雙方與左右的杆操作板412、413的任意一方或雙方卡合時,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或雙方被支承在中立位置(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旋轉為零的位置)。
[0121]如圖9、圖10所示,具有:設置在前部支柱281b上的開關臺421 ;設置在開關臺421上的反向開關422 ;使反向開關422的開關臂422a工作的反向傳感器臂423。在開關臺421上設置有反向傳感器臂423。另外,在左右的杆操作板412、413上分別設置有後退操作臂424。對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或雙方進行了後退操作時,使後退操作臂424與反向傳感器臂423抵接,使反向開關422工作並報告後退動作。
[0122]如圖9至圖11所示,具有同時夾持左右的線纜連結軸體419a、419b的一對夾持板體427。在上部框架281a上通過樞接板體428能夠轉動地連結有一對夾持板體427的一端偵U。在一對夾持板體427的另一端側分別連結有一對拉伸連杆429的一端側。在一對拉伸連杆429的另一端側連結有能夠調節長度的拉伸杆430的一端側。在拉伸杆430的另一端側連結有制動踏板38的踏板臂部。
[0123]根據上述結構,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或雙方被向前進側或後退側操作時,通過腳踏操作制動踏板38,藉助一對拉伸連杆429和拉伸杆430,向下拉伸一對夾持板體427的另一端側,將一對夾持板體427壓接到左右的線纜連結軸體419a、419b的任意一方或雙方,通過一對夾持板體427夾持左右的線纜連結軸體419a、419b。即,行駛變速杆43、44從前進側或後退側的操作位置返回到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旋轉為零的變速中立位置。通過制動踏板38的腳踏操作(履帶2的制動操作),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雙方支承在變速中立位置(車速成為零的位置)。
[0124]另一方面,使制動踏板38與駐車杆283的踏板鉤體283a卡定,將制動踏板38支承在腳踏操作位置(圖9的假想線所示的位置)時,通過一對夾持板體427夾持左右的線纜連結軸體419a、419b。S卩,通過制動踏板38的制動操作,對履帶2進行制動時,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雙方被卡定在變速中立位置,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向前進側或後退側傾動的變速操作被禁止。
[0125]如圖1、圖9?圖11所示,聯合收割機包括收割裝置3、具有脫粒筒21的脫粒裝置9和具有駕駛座椅42的行駛機體1,從收割裝置3向脫粒裝置9供給谷杆,在這樣的聯合收割機中,在駕駛座椅42的前方的操縱柱41上作為收穫作業杆設置有收割姿勢杆45,在駕駛座椅42的側方的操縱柱41上設置有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通過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操作,能夠分別控制左右的行駛部2。因此,乘坐在駕駛座椅42上的操作員能夠通過左手操作切換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並能夠通過所述操作員的右手操作切換收割姿勢杆45,能夠提高操縱操作性。例如,在設置有撥入捲筒14的構造中,操作員用右手操作收割姿勢杆45,使收割裝置3升降,並且,能夠對撥入捲筒14進行升降操作,而操作員用左手操作所述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利用左右迴旋操作變更路徑,並且,能夠通過變速操作變更車速(移動速度)。能夠簡化設置有撥入捲筒14等的收割裝置3等的收割姿勢操作。能夠提高谷杆部分地臥倒的農田等需要車速(移動速度)的變更操作或路徑的變更操作的農田中的收割作業性。
[0126]如圖1、圖4、圖8、圖9?圖12所示,聯合收割機包括收割裝置3、具有脫粒筒21的脫粒裝置9和具有作為左右的行駛部的履帶2的行駛機體1,從收割裝置3向脫粒裝置9供給谷杆,在這樣的聯合收割機中,是分別設置了獨立驅動左右的履帶2的作為左右的減速箱的減速齒輪箱63的構造,在左右的減速齒輪箱63上分別配置左右的制動機構297,在作為駕駛操作部的駕駛臺5的單一的作為制動操作件的制動踏板38上連結有左右的制動機構297,從而通過制動踏板38的操作,能夠使左右的制動機構297同時工作,並能夠使左右的履帶2同時制動。能夠不變更行駛機體I的移動方向(路徑)地停止行駛機體I。另外,例如,即使是將制動踏板38和左右的制動機構297分別分離地設置在行駛機體I的前部和後部的構造,也能夠以低成本且簡潔地構成左右的履帶2的制動操作構造。
[0127]如圖5、圖6、圖12所示,沿行駛機體I的前後方向使設置位置錯位地配置分別設置在左右的減速齒輪箱63上的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在位於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的中間的部位的行駛機體I上設置有作為制動杆的制動器連杆286,通過制動器連杆286將作為制動操作件的制動踏板38連結在設置於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軸上的左右的制動機構297,從而能夠在行駛機體I的左右寬度方向上接近地配置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能夠以低成本且簡潔地構成用於將制動踏板38連結在左右的制動機構297上的行駛部制動操作構造。由於例如能夠利用對左右的制動機構297進行制動的單一的制動線纜278等簡單地連結行駛機體I前部的制動踏板38和行駛機體I後部的左右的制動機構297,所以能夠簡單地調節左右的制動機構297的制動力等,並提高它們的維護作業性。
[0128]如圖9?圖11所示,在駕駛臺5上設置有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構造中,通過作為制動操作件的制動踏板38的腳踏制動操作,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恢復到變速中立位置,從而僅通過制動踏板38的制動操作就能夠使行駛變速成為中立(使行駛驅動輸出為零)並對左右的履帶2進行制動。不用錯開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返回中立位置的定時和對左右的履帶2進行制動的定時,能夠防止行駛液壓泵65或行駛液壓馬達69等過載運轉,能夠簡化裝入了行駛液壓泵65或行駛液壓馬達69等的履帶2驅動用的液壓構造或者左右的履帶2的停止操作等。即,能夠簡單地減少履帶2驅動用的液壓構造的製造成本,並且能夠提高履帶2驅動用的液壓構造的維護等的操作性。另外,能夠省去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中立恢復操作來進行緊急停止,並能夠減少履帶2的打滑或農田面的開掘等。
[0129]以下,參照圖7、圖8、圖13、圖14、圖18說明收割姿勢杆45和穀粒排出杆47的安裝構造。如圖13、圖14、圖18所示,在從駕駛臺5立設的前柱41a前面側的內表面上固定有杆支點架441。在杆支點架441上通過螺栓緊固有杆支點框架442。在杆支點框架442上固定設置有左右轉動支點軸443。具有圍繞沿機體的前後方向延伸設置的左右轉動支點軸443能夠轉動地支承的左右轉動框架444。在左右轉動框架444上一體地固定有左右轉動輪轂部444a和前後轉動輪轂部444b。
[0130]另外,在左右轉動支點軸443上軸支承有左右轉動輪轂部444a。在前後轉動輪轂部444b上能夠轉動地軸支承有前後轉動支點軸445。在沿機體的左右方向延伸設置的前後轉動支點軸445上一體地固定有收割姿勢杆45的基端部和前後轉動框架446的上端部。在延伸設置在左右轉動支點軸443的正下位置的前後轉動框架446的下端部和從杆支點框架442延伸設置在左右轉動支點軸443的正下位置的棒框架狀的彈簧座體447之間,連結有將收割姿勢杆45回復移動支承為直立姿勢的杆恢復彈簧448。
[0131]另一方面,如圖13、圖14、圖18所示,在杆支點框架442上設置有固定一端側的支點側框架453。在支點側框架453上一體地固定有杆支點輪轂部453a。使穀粒排出杆47的基端部47a貫穿支點側框架453及杆支點輪轂部453a,在杆支點輪轂部453a上能夠沿前後方向轉動地軸支承穀粒排出杆47。在穀粒排出杆47的基端部47a上能夠自由旋轉地軸支承L形狀的收割升降連杆454的中間部。
[0132]而且,在前後轉動框架446的下端側形成有縱長的卡定槽446a。在收割升降連杆454的L形的一端側填設有卡合軸體455,使卡合軸體455能夠滑動地卡入卡定槽446a內。在收割升降連杆454的L形的另一端側上連結有平板形狀的收割升降用連接杆體456的上端側。在所述收割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5的收割升降用閥芯255a上連結有收割升降用連接杆體456的下端側。即,圍繞前後轉動支點軸445轉動收割姿勢杆45,使收割姿勢杆45沿機體前後方向傾倒,由此,收割升降連杆454圍繞穀粒排出杆47的基端部47a轉動,使收割升降用連接杆體456上下移動,使收割升降用閥芯255a工作,切換收割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5,使升降用液壓缸4工作,從而使收割裝置3升降移動。
[0133]另外,在左右轉動框架444上通過樞接軸體457連結有平板形狀的捲筒升降用連接杆體458的上端側。在所述捲筒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6的捲筒升降用閥芯256a上連結有捲筒升降用連接杆體458的下端側。即,圍繞左右轉動支點軸443轉動收割姿勢杆45,沿機體左右方向使收割姿勢杆45傾倒,由此,左右轉動框架444圍繞左右轉動支點軸443轉動,使捲筒升降用連接杆體458上下移動,使捲筒升降用閥芯256a工作,切換捲筒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6,使捲筒升降用液壓缸251工作,從而使撥入捲筒14升降移動。
[0134]另一方面,在穀粒排出杆47的基端部47a上固定有穀粒排出連杆459。在穀粒排出連杆459上連結有平板形狀的傳送帶升降用連接杆體460的上端側。在所述絞龍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7的絞龍升降用閥芯257a上連結有傳送帶升降用連接杆體460的下端側。即,圍繞基端部47a的軸心線使穀粒排出杆47轉動,沿機體前後方向使穀粒排出杆47傾倒,由此,穀粒排出連杆459轉動,使傳送帶升降用連接杆體460上下移動,使絞龍升降用閥芯257a工作,切換絞龍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7,使絞龍升降用液壓缸252工作,從而使穀粒排出傳送帶8的投粒口 8a側升降移動。
[0135]所述收割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5、捲筒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6和絞龍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7利用單一的液壓閥塊形成為收穫作業用液壓閥單元體258構造,被安裝在設置於所述駕駛臺5的臺階地板5b上的閥支承臺461上表面。閥支承臺461被配置在前柱41a內的底部。另外,油門杆46經由油門線纜462被連結在附設於發動機7上的發動機旋轉控制機構。
[0136]如圖1、圖7、圖9?圖11所示,聯合收割機包括收割裝置3、具有脫粒筒21的脫粒裝置9和具有作為左右的行駛部的履帶2的行駛機體1,從收割裝置3向脫粒裝置9供給谷杆,在這樣的聯合收割機中,是在駕駛座椅42附近的側柱41b設置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構造,在形成了側柱41b的一部分的作為側柱框架的上部框架281a上配置有: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 ;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支承在行駛變速中立位置的作為中立維持機構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因此,接近地配置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操作員能夠以一隻手簡單地操作各杆43、44。通過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支承在行駛速度零位置,由此,在操作員明確地辨識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前進操作和後退操作的狀態下,能夠合理地對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進行變速操作來變更車速,並且操作員用一隻手操作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或雙方,由此,還能夠容易地進行變更行駛機體I的路徑(移動方向)的操縱操作。能夠提高長時間連續地進行的收穫作業中的操縱性。
[0137]如圖7、圖9?圖11所示,設置有分別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獨立地支承在行駛變速中立位置的左右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夾持朝向行駛機體I的前後方向延伸設置的上部框架281a,在上部框架281a的兩側配置有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和左右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因此,能夠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相對地高精度地設置左右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根據左右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的組裝尺寸誤差等,能夠防止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被支承在不合理的位置。例如,設置有驅動左右的履帶2的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通過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分別切換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輸出,在這樣的構造中,在將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支承於行駛變速中立位置的狀態下,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輸出被維持為零,能夠防止左右的履帶2的任意一方或雙方被驅動。另外,能夠活用高剛性的上部框架281a,以低成本且緊湊地設置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及左右的中立定位滾珠機構417、418。
[0138]如圖9?圖11所示,具有能夠卡合脫離地連結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作為連動構件的連動定位滾珠機構414,以一定操作力以下通過連動定位滾珠機構414 一體地卡合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來進行切換工作,以一定操作力以上使連動定位滾珠機構414脫離而能夠分別獨立地操作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因此,操作員能夠用一隻手操作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或雙方來簡單地執行通過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的操作來連動地切換另一方的杆43、44的變速操作(直線前進,並且變更車速的操作)、和獨立地切換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變速操作(使車速變更,並且變更路徑的操縱操作)。例如,能夠以一定操作力以下操作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時,S卩,在行駛負荷小的狀況下,通過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的操作,連動地切換另一方的杆43、44,能夠提高高速移動時的直進性。另一方面,以一定操作力以上操作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時,即,在行駛負荷大的狀況下,通過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獨立的操作,應對左右的履帶2的任意一方或雙方的側滑或打滑等,能夠變速控制左右的履帶2,能夠沿著未割谷杆列等使收割裝置3移動,在溼田的收穫作業等中,能夠減少谷杆的切割殘留。能夠提高容易側滑或打滑的溼田等的收穫作業性。
[0139]如圖8?圖12所示,具有對履帶2進行制動的制動機構297、和對該制動機構297進行制動操作的作為制動操作件的制動踏板38,在這樣的構造中,通過制動踏板38的制動操作,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回復移動到中立維持機構417、418的支承位置。因此,能夠僅通過制動踏板38的制動操作使行駛變速成為中立(使行駛驅動輸出為零)來對左右的履帶2進行制動。在例如通過行駛液壓泵65或行駛液壓馬達69驅動左右的履帶2的構造中,使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返回中立位置時,通過對左右的履帶2進行制動的定時的偏差等,能夠防止行駛液壓泵65或行駛液壓馬達69過載運轉,能夠簡化裝入行駛液壓泵65或行駛液壓馬達69的履帶2驅動用的液壓構造、以及左右的履帶2的停止操作等。S卩,能夠簡單地降低履帶2驅動用的液壓構造的製造成本,並且能夠提高履帶2驅動用的液壓構造的維護等的操作性。另外,能夠省去左右的行駛變速杆43、44的中立恢復操作來緊急停止,能夠減少履帶2的打滑或農田面的開掘等。
[0140]如圖3、圖7、圖14所示,在具有收集脫粒裝置9的穀粒的集谷箱6、和將集谷箱6內的穀粒排出機外的穀粒排出傳送帶8的構造中,作為所述收穫作業杆,設置有使收割裝置升降移動的收割姿勢杆45、和使穀粒排出傳送帶8升降移動的穀粒排出杆47,而在設置於駕駛座椅42的前方的操縱柱41上的單一的作為杆支承體的杆支點框架442上,支承有收割姿勢杆4的基部和穀粒排出杆47的基部。因此,能夠利用杆支點框架442簡單地構成收割姿勢杆45及穀粒排出杆47的支承構造。在將收割姿勢杆45及穀粒排出杆47支承在杆支點框架442上的狀態下,能夠將收割姿勢杆45及穀粒排出杆47組裝到操縱柱41內。能夠提高收割姿勢杆45及穀粒排出杆47的拆裝作業性。
[0141]如圖13、圖14所示,在駕駛座椅42的前方的操縱柱41上設置有收穫作業用液壓閥單元體258,將通過收割姿勢杆45操作切換的收割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5、通過收割姿勢杆45操作切換的捲筒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6、和通過穀粒排出杆47操作切換的絞龍升降用手動液壓閥(排出傳送帶用手動液壓閥)257設置在收穫作業用液壓閥單元體258。因此,能夠在操縱柱41內集中地配置收穫作業用的所述各液壓閥255、256、257。在收割姿勢杆45及穀粒排出杆47上,能夠簡單地連結收割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5、捲筒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6及絞龍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7。能夠簡化收割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5、捲筒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6及絞龍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7等的組裝或分解作業,能夠提高收割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5、捲筒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6及絞龍升降用手動液壓閥257等的維護作業性。
[0142]以下,參照圖4、圖7、圖15?圖17,說明收割離合器杆39及脫粒離合器杆40的安裝構造、以及脫粒離合器233的通斷操作構造。如圖15?圖16所示,利用駕駛臺5的後部縱框架511和後部橫框架512,在駕駛臺5後部的左側上表面部(側柱41b的後端側)安裝收割離合器杆39及脫粒離合器杆40。具有立設在後部橫框架512上表面上的杆支點板體513、設置在杆支點板體513的基端側(下端側)的杆支點軸514、設置在杆支點板體513的上端側的杆立起擋塊515、和固定在後部橫框架512的前方側的杆臥倒擋塊516。
[0143]而且,將收割離合器杆39的基端部、脫粒離合器杆40的基端部、收割杆連杆517的基端部及脫粒杆連杆518能夠轉動地軸支承在杆支點軸514上。此外,在收割離合器杆39的基端部上一體地固定有收割杆連杆517。在脫粒離合器杆40的基端部上一體地固定有脫粒杆連杆518。另外,在收割杆連杆517上通過收割離合器超支點連杆519連結有收割離合器線纜520。
[0144]即,使以與杆立起擋塊515抵接的立起姿勢支承的收割離合器杆39圍繞杆支點軸514轉動,使收割離合器杆39向機體前方傾倒,使收割離合器杆39移動成與杆臥倒擋塊516抵接的臥倒姿勢,通過收割離合器超支點連杆519拉伸收割離合器線纜520,使收割離合器242接通,使收割驅動帶241張緊,而使收割裝置3工作。此外,通過使臥倒姿勢的收割離合器杆39返回立起姿勢,而使收割離合器242斷開,收割裝置3停止。
[0145]另一方面,如圖15?圖16所示,具有固定在脫粒離合器杆40上的限制板體523。使限制板體523延伸設置到以立起姿勢支承的收割離合器杆39的前面側,使限制板體523與立起姿勢的收割離合器杆39的前面抵接。在使脫粒離合器杆40與杆立起擋塊515抵接並以立起姿勢支承的狀態下,通過限制板體523將收割離合器杆39維持在立起姿勢。即,收割離合器杆39的前方傾倒操作被限制板體523阻止。以與杆臥倒擋塊516抵接的臥倒姿勢支承脫粒離合器杆40時,能夠進行收割離合器杆39的前方傾倒操作。
[0146]而且,如圖15?圖16所示,具有固定在上部框架281a的後端部和後部縱框架511之間的連結部上的連杆支承框架526。在所述脫粒杆連杆518上通過脫粒離合器超支點連杆524連結有轉換連杆機構525。轉換連杆機構525具有第一轉換連杆527、第二轉換連杆528和第三轉換連杆529。將第一轉換連杆527的基端部和第二轉換連杆528的基端部能夠轉動地軸支承在設置於連杆支承框架526上的連杆支軸530。第一轉換連杆527的基端部和第二轉換連杆528的基端部被一體地固定。在脫粒離合器超支點連杆524上能夠彎折地連結有第一轉換連杆527的前端側。
[0147]另一方面,在第二轉換連杆528的前端側能夠彎折地連結有第三轉換連杆529的一端側。另外,在第三轉換連杆529的另一端側通過軸體529a連結有脫粒離合器杆體531的前端側。在第三轉換連杆529的另一端側固定有滑動體532。使滑動體532能夠滑動地與形成在連杆支承框架526上的滑軌面526a抵接。此外,在後部橫框架512的上表面固定有彈簧座體533,在脫粒杆連杆518和彈簧座體533之間連結有杆立起彈簧534。
[0148]S卩,通過杆立起彈簧534的拉伸力,與收割離合器杆39 —起使脫粒離合器杆40與杆立起擋塊515抵接並以立起姿勢進行支承。使與杆立起擋塊515抵接的立起姿勢的脫粒離合器杆40圍繞杆支點軸514轉動,使脫粒離合器杆40向機體前方傾倒,以與杆臥倒擋塊516抵接的臥倒姿勢使脫粒離合器杆40移動,由此,通過脫粒離合器超支點連杆524,使轉換連杆機構525的第一轉換連杆527和第二轉換連杆528轉動,並通過第三轉換連杆529使滑動體532在滑軌面526a上向機體前方滑動,並拉伸脫粒離合器杆體531。
[0149]而且,如圖1、圖4、圖5、圖6、圖17所示,與搭載在集谷箱6後部下方的行駛機體I上的發動機7的輸出軸67平行地在同一高度位置設置行駛驅動輸入軸64。通過發動機輸出帶231連結輸出軸67上的發動機輸出帶輪483和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的發動機輸出傳遞帶輪480。設置有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泵殼66通過前部支承體271和後部支承體272,固定設置在行駛機體I的上表面側。在泵殼66中內置有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另外,將脫粒輸出傳遞帶輪481和穀粒排出驅動帶輪482設置在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
[0150]如圖4、圖17所示,在後部支承體272上表面上立設發動機艙框架541。在發動機艙框架541上設置脫粒筒驅動箱71。在脫粒筒驅動箱71上軸支承有脫粒輸入軸72。在脫粒輸入軸72的一端側軸支承有大徑側的脫粒輸入帶輪484,在脫粒輸出傳遞帶輪481和大徑側的脫粒輸入帶輪484之間懸架有脫粒驅動帶232。在脫粒輸入軸72的另一端側軸支承有小徑側的脫粒輸入帶輪485,在脫粒筒軸20上的脫粒筒輸入帶輪486和小徑側的脫粒輸入帶輪485之間懸架有脫粒筒驅動帶234。另外,在底輸送傳送帶軸103的後端側軸支承有穀粒排出帶輪487,在穀粒排出驅動帶輪482和穀粒排出帶輪487之間懸架有穀粒排出帶244。
[0151]如圖17所示,在後部支承體272上能夠轉動地軸支承有臂支點軸542。在從後部支承體272向後方側突出的臂支點軸542的一端側設置有張力臂543。在張力臂543上能夠自由旋轉地支承有所述張力輥233。另外,在從後部支承體272向前方側突出的臂支點軸542的另一端側設置有脫粒操作臂544。在發動機艙框架541上設置有支點託架體545,在支點託架體545上能夠轉動地軸支承有脫粒操作連杆體546,在脫粒操作連杆體546的一方的操作連杆546a上,通過能夠伸縮的拉伸彈簧體547連結有脫粒操作臂544。在脫粒操作連杆體546的另一方的操作連杆546b上,連結有所述脫粒離合器杆體531的後端側。
[0152]S卩,使脫粒離合器杆40向機體前方傾倒來拉伸脫粒離合器杆體531,由此,通過脫粒操作連杆體546及脫粒操作臂544,使張力臂543轉動,將張力輥233壓接在所述脫粒驅動帶232上,通過張力輥233張緊脫粒驅動帶232,成為脫粒離合器接通狀態,使脫粒裝置9工作。此外,使臥倒姿勢的脫粒離合器杆40返回立起姿勢,由此,張力輥233對脫粒驅動帶232的張緊被解除,返回脫粒離合器斷開狀態,脫粒裝置9停止。
[0153]而且,如圖4、圖8、圖17所示,具有:分別設置在作為左右的減速箱的減速齒輪箱63上的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 ;分別驅動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的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 ;設置在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上的作為副軸箱的泵殼66。在設置於泵殼66上的作為副軸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在該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一端側配置有所述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而在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軸心線方向上,延伸設置泵殼66設置用的後部支承體272的一部分272a,在後部支承體272的延長端部272a上設置有軸承支架268。軸承支架268的平坦面能夠沿上下左右方向調節位置且能夠拆裝地通過螺栓被緊固在後部支承體272的延長端部272a的平坦面上。在所述軸承支架268的軸承上能夠自由旋轉地支承有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另一端側。脫粒驅動帶232的帶推壓體269能夠拆裝地被緊固在軸承支架268上。因此,通過後部支承體272的剛性,能夠確保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支承強度。更換脫粒驅動帶232時,通過拆下軸承支架268,帶推壓體269也拆下,從而能夠提高脫粒驅動帶232的維護性。
[0154]如圖7、圖15、圖16所不,在駕駛座椅42的一側後方的操縱柱41上設置有作為作業離合器杆的脫粒離合器杆40,在設置於行駛機體I的後部的張力輥233 (脫粒離合器)機構上,連結有行駛機體I前部的脫粒離合器杆40,在這樣的構造中,在脫粒離合器杆40上通過脫粒離合器杆體(連結杆)531連結有張力輥233機構。因此,作為張力輥233機構,能夠使用低成本且維護容易的帶用張力輥233。通過脫粒離合器杆40的脫粒離合器杆體531的推拉操作,能夠將脫粒裝置9的高轉矩輸入所需的高張力的帶用張力輥233準確地切換到脫粒離合器接通位置或斷開位置。能夠以低成本構成行駛機體I前部的脫粒離合器杆40和行駛機體I後部的張力輥233機構之間的連結構造。能夠降低張力輥233機構及操作構造的製造成本。能夠提高張力輥233機構及操作構造的組裝分解或維護等的處理作業性。
[0155]如圖4、圖8、圖17所示,在具有分別設置在左右的減速齒輪箱63上的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分別驅動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的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和設置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作為副軸箱的泵殼66的構造中,在設置於泵殼66的作為副軸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在該副軸的一端側配置有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而使泵殼66設置用的後部支承體272的一部分沿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軸心線方向延伸設置,在後部支承體272的延長端部272a上設置軸承支架268,將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另一端側支承在所述軸承支架268上,從而能夠高剛性地支承行駛驅動輸入軸64,能夠以低成本將作為動力傳遞帶輪的發動機輸出傳遞帶輪480或脫粒輸出傳遞帶輪481等組裝到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並且能夠通過所述軸承支架268的簡單的位置調節等,高精度地支承行駛驅動輸入軸64。通過在所述軸承支架268上設置帶推壓體269等,能夠簡化帶推壓體269安裝構造,另外,能夠提高作為動力傳遞帶的脫粒驅動帶232的更換等的維護作業性。
[0156]以下,參照圖19說明脫粒離合器杆40的安裝部的變形構造。代替圖15?圖17(第一實施方式)所示的脫粒離合器杆體531及滑動體532,在圖19 (變形構造)中,設置了脫粒離合器線纜536及軸承輥537。如圖19所示,通過設置在連杆支承框架526上的外側部座體538鋪設脫粒離合器線纜536,將脫粒離合器線纜536的內側部線纜536a的一端側連結在所述軸體529a上。此外,內側部線纜536a的另一端側被連結在所述操作連杆546b。即,在所述第三轉換連杆529上通過脫粒離合器線纜536連結有操作連杆546b。
[0157]另外,在軸體529a上能夠自由旋轉地設置有軸承輥537,使軸承輥537能夠自由滾動地與連杆支承框架526的滑軌面526a抵接。如圖19的實線所示,使脫粒離合器杆40立起時,第二轉換連杆528和第三轉換連杆529彎折,使脫粒離合器線纜536的內側部線纜536a鬆弛,將張力輥(脫粒離合器)233支承在斷開位置。另一方面,如圖19的假想線所示,使脫粒離合器杆40向機體前方臥倒時,第二轉換連杆528和第三轉換連杆529伸長,使軸承輥537向機體前方滾動,從而使脫粒離合器線纜536的內側部線纜536a張緊,將張力輥(脫粒離合器)233支承在接通位置。
[0158]其結果,通過由第二轉換連杆528、第三轉換連杆529和軸承輥537構成的肘節機構的助力作用,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例如,利用拉伸彈簧體547的拉伸力的一半以下的操作力,對脫粒離合器杆40進行接通操作,使脫粒驅動帶232張緊,能夠將發動機7的動力傳遞到脫粒裝置9的各部分。此外,對脫粒離合器杆40進行了接通操作時,通過杆立起彈簧534的超支點作用,脫粒離合器杆40被支承在接通位置。此外,由第二轉換連杆528、第三轉換連杆529和軸承輥537構成的肘節機構被配置在脫粒離合器杆4的附近即機體前部,但也可以配置在張力輥(脫粒離合器)233設置部的附近即機體後部。
[0159]如圖15?圖17、圖19所示,聯合收割機包括收割裝置3、具有脫粒筒21的脫粒裝置9、收集穀粒的集谷箱6、和具有作為行駛部的履帶2的行駛機體1,從收割裝置3向脫粒裝置9供給谷杆,在這樣的聯合收割機中,具有搭載在行駛機體I上的發動機7、從該發動機7向脫粒裝置9傳遞動力的作為脫粒離合器的張力輥233、和對張力輥233進行通斷操作的作為作業離合器杆的脫粒離合器杆40,通過脫粒離合器杆40的通斷操作,通過作為離合器操作體的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對張力輥233進行通斷控制,在這樣的構造中,能夠以直線狀移動地將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支承在行駛機體I上。因此,即使張力輥233的通斷操作需要大的操作力,也能夠簡單地減輕脫粒離合器杆40的操作力,可靠地對張力輥233進行通斷操作,並且能夠簡化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的組裝構造,能夠以低成本且緊湊地構成張力輥233的手動操作機構。
[0160]如圖15?圖17、圖19所示,具有能夠以直線狀移動地支承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的作為捲筒體的連杆支承框架526,在脫粒離合器杆40上,通過作為連杆機構的第二轉換連杆528及第三轉換連杆529連結有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通過連杆支承框架526的引導使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往復移動,能夠使張力輥233通斷。因此,能夠使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向一方向位移來對張力輥233進行通斷操作,例如,能夠簡單地將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裝入脫粒離合器杆40的支承部,而能夠通過鋼製縱長杆(脫粒離合器杆體531)等,將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簡單地連結在張力輥233上。能夠實現張力輥233的手動操作機構的低成本化和耐久性提高等。
[0161]如圖15?圖17、圖19所示,在立設於行駛機體I的上表面上的作為機體框架的後部縱框架511上支承有脫粒裝置9或集谷箱6的構造中,在後部縱框架511上配置有脫粒離合器杆40和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使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的移動方向與脫粒離合器杆40的操作方向一致。因此,能夠利用高剛性的後部縱框架511,簡單地確保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的支承剛性。能夠通過簡單的連杆機構(第二轉換連杆528、第三轉換連杆529)和杆(脫粒離合器杆體531)或線纜(脫粒離合器線纜536)等容易地形成脫粒離合器杆40和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的連結構造。能夠活用脫粒裝置9和集谷箱6之間的間隙等,緊湊地組裝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
[0162]如圖15?圖17、圖19所示,具有設置在行駛機體I的前部的脫粒離合器杆40、設置在行駛機體I的後部的發動機7、從該發動機7向脫粒裝置9傳遞動力的張力輥形的脫粒離合器(張力輥233)、和能夠移動地支承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的作為引導構件的連杆支承框架526的滑軌面526a,朝向行駛機體I的前後方向以直線狀移動引導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因此,能夠藉助利用集谷箱6的左側面部或脫粒裝置9的右側面部的空間延長的杆(脫粒離合器杆體531)或線纜(脫粒離合器線纜536)等,將行駛機體I後部的張力輥233簡單地連結在行駛機體I前部的脫粒離合器杆40上。在行駛機體I的前後方向的直線上附近配置有脫粒離合器杆40和張力輥233,能夠將滑動體532或軸承輥537及連杆支承框架526的滑軌面526a容易地組裝到行駛機體I的前部或行駛機體I的後部的任意一方。
[0163]以下,參照圖9?圖11、圖20?圖25說明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限制構造。如圖9?圖11、圖20?圖21所示,設置有限制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各變速操作的限制臂體431。在右側的變速杆44上一體地固定有限制臂體431的輪轂部432。將限制左側的變速杆43的前進側變速操作的前進限制臂433和限制左側的變速杆43的後退側變速操作的後退限制臂434 —體地形成在限制臂體431上。如圖20所示,右側的變速杆44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大致零的中立位置44a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3a地實現從前進微速位置43b經由前進中速位置43c向前進最高速位置43d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前進側操作、和從後退微速位置43e經由後退中速位置43f向後退最高速位置43g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後退側操作。
[0164]此外,如圖20所示,左側的變速杆43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大致零的中立位置43a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4a地進行從前進微速位置44b經由前進中速位置44c向前進最高速位置44d無級地切換的右側的變速杆44的前進側操作、和從後退微速位置44e經由後退中速位置44f向後退最高速位置44g無級地切換的右側的變速杆44的後退側操作。
[0165]另外,如圖21、圖22所示,右側的變速杆44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最高轉速的前進最高速位置44d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3a地進行向後退微速位置43e?前進最高速位置43d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左迴旋操作)。另一方面,右側的變速杆44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最高轉速的後退最高速位置44g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3a地進行向前進微速位置43b?後退最高速位置43g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即,後退微速(或前進微速)驅動迴旋內側的履帶2,並且,前進最高速(或後退最高速)驅動迴旋外側的履帶2,在農田的地脊等上,通過左右的履帶2的旋轉動作,對行駛機體I進行方向轉換,能夠移動到下一行程的收穫作業的開始位置。
[0166]此外,如圖23所示,左側的變速杆43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最高轉速的前進最高速位置43d(或後退最高速位置43g)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4a地進行向後退微速位置44e?前進最高速位置44d (或前進微速位置44b?後退最高速位置44g)無級地切換的右側的變速杆44的變速操作(右迴旋操作)。
[0167]如圖22、圖23所示,在為相對於迴旋外側的履帶2的前進旋轉(或後退旋轉),使迴旋內側的履帶2以微速向反方向後退旋轉(或前進旋轉),而迴旋操作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情況下,即,在向進行方向旋轉驅動迴旋外側的履帶2,並反轉驅動迴旋內側的履帶2,使操向機體I進行方向轉換的情況下,在乾田的收穫作業中,迴旋內側的履帶2相對於行駛機體I的進行方向始終以反轉狀態被驅動,並對迴旋內側的履帶2切斷動力,與這樣的側離合器式迴旋構造相比,能夠縮小行駛機體I的迴旋半徑,並且能夠減少農田地脊的擾亂。
[0168]另外,在溼田的收穫作業中,在方向轉換過程中,相對於行駛機體I的進行方向將迴旋內側的變速杆43 (或44)切換成中立位置43a (或44a)的情況下,迴旋內側的履帶2的驅動被中止,迴旋內側的履帶2的排土作用減小,能夠減小下沉到溼田的泥土中的履帶2的下沉量,在溼田的地脊中,能夠順暢地朝向下一行程的收穫作業位置對行駛機體I進行方向轉換。
[0169]而且,如圖24所示,右側的變速杆44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中速轉速的前進中速位置44c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3a地進行向後退中速位置43f?前進最高速位置43d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左自旋操作)。此外,左側的變速杆43被支承在前進中速位置43c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4a地進行向後退中速位置44f?前進最高速位置44d無級地切換的右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圖25所示的右自旋操作)。S卩,將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向前進中速位置43c (或44c)切換,並將另一方向後退中速位置43f (或44f)切換,由此,能夠通過左或右自旋進行原地旋轉(超信地旋迴)。
[0170]另外,如圖25所示,右側的變速杆44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中速轉速的後退中速位置44f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3a地進行向前進中速位置43c?後退最高速位置43g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右自旋操作)。此外,左側的變速杆43被支承在後退中速位置43f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44a地進行向前進中速位置44c?後退最高速位置44g無級地切換的右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圖24所示的左自旋操作)。
[0171]以下,參照圖26說明變速杆的限制構造的第一變形例。在圖20?圖25中,在右側的變速杆44上設置了限制臂體431,但如圖26所示,在右側的變速杆44上設置限制臂體431,並且在左側的變速杆43上設置與限制臂體431相同形狀的輔助限制臂體436。在左側的變速杆43上一體地固定有輔助限制臂體436的輪轂部437。將限制右側的變速杆44的前進側變速操作的前進限制臂438、和限制右側的變速杆44的後退側變速操作的後退限制臂439 —體地形成在輔助限制臂體436上。與限制臂體431同樣地,通過輔助限制臂體436限制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各變速操作。[0172]根據上述結構,通過限制臂體431或輔助限制臂體436的任意一方或雙方,限制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各變速操作,並且例如,駕駛座椅42上的操作員能夠通過肉眼觀察限制臂體431及輔助限制臂體436,由此,作為限制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各變速操作範圍的指示器,能夠活用限制臂體431及輔助限制臂體436。因此,能夠防止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過度的變速操作於未然,減少發動機問題等。
[0173]以下,參照圖27?圖29說明變速杆的限制構造的第二變形例。圖27是表示第二變形例的設置了車速控制器611的控制迴路,圖28是其液壓迴路圖,圖29是其車速控制的流程圖。具有控制左右的履帶2的驅動速度的車速控制器611。車速控制器611由微機形成。檢測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量。
[0174]如圖27所示,在車速控制器611上能夠輸入地連接有:檢測作為變速操作件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量(變速操作位置)的電位器式左變速傳感器612 ;檢測作為變速操作件的右側的變速杆44的變速操作量(變速操作位置)的電位器式右變速傳感器613 ;檢測作為變速操作件的變速踏板614的變速操作量(變速操作位置)的電位器式變速踏板傳感器615 ;切換聯合收割機的作業條件的乾田模式開關616及溼田模式開關617及路上模式開關618。駕駛座椅42的操作員手動操作左側的變速杆43或右側的變速杆44來切換左變速傳感器612或右變速傳感器613,腳踏操作變速踏板614來切換變速踏板傳感器615,判斷作業狀況來切換乾田模式開關616及溼田模式開關617及路上模式開關618。
[0175]另外,如圖27所示,在車速控制器611上能夠輸入地連接有:設定使行駛機體I前進(直線移動)時的最高車速的前進最高車速設定器619 ;設定使行駛機體I後退(直線移動)時的最高車速的後退最高車速設定器620 ;設定使行駛機體I左迴旋時的最高車速的左迴旋最高車速設定器621 ;設定使行駛機體I右迴旋時的最高車速的右迴旋最高車速設定器622 ;設定使行駛機體I左自旋時的最高車速的左轉最高車速設定器623 ;設定使行駛機體I右自旋時的最高車速的右轉最高車速設定器624。駕駛座椅42的操作員分別操作所述各設定器619?624來初始設定各最高車速。
[0176]而且,如圖28所示,具有:變更左側的行駛液壓泵65的輸出調節用斜板65a角度來調整輸出的左變速液壓缸631 ;變更右側的行駛液壓泵65的輸出調節用斜板65a角度來調整輸出的右變速液壓缸632 ;切換左變速液壓缸的電磁切換式的左變速液壓閥633 ;切換右變速液壓缸632的電磁切換式的右變速液壓閥634。通過左變速液壓閥633和右變速液壓閥634將所述補油泵68通過液壓連接在左變速液壓缸631和右變速液壓缸632上。如圖27所示,在車速控制器611上能夠輸入地連接有:切換左變速液壓閥633的左前進電磁閥635及左後退電磁閥636 ;切換右變速液壓閥634的右前進電磁閥637及右後退電磁閥638。
[0177]根據上述結構,如圖29所示,車速控制被執行。即,分別讀取乾田模式開關616、溼田模式開關617及路上模式開關618的切換狀況。另外,分別讀取前進最高車速設定器619值、後退最高車速設定器620值、左迴旋最高車速設定器621值、右迴旋最高車速設定器622值、左轉最高車速設定器623值和右轉最高車速設定器624值。另外,分別讀取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量即左變速傳感器612值、右側的變速杆44的變速操作量即右變速傳感器613值和變速踏板614的變速操作量即變速踏板傳感器615值。而且,基於各個輸入,分別計算左履帶2的驅動速度和右履帶2的驅動速度。[0178]如上所述,基於所計算的左側的履帶2的驅動速度,控制左前進電磁閥635 (左前進側執行機構)或左後退電磁閥636 (左後退側執行機構),並切換左變速液壓閥633,使左變速液壓缸631工作,來變更左行駛液壓泵65的輸出調節用斜板65a角度,而使左行駛液壓馬達69的轉速無級地變化,或者進行反轉的行駛變速動作,或通過輸出調節用斜板65a的角度調節動作,使左變速液壓閥633進行中立恢復的反饋動作,與左前進電磁閥635的操作量或左後退電磁閥636的操作量成正比地使輸出調節用斜板65a角度變化,而使左行駛液壓馬達69的轉速變化,來變更左側的履帶2的驅動速度(車速)。
[0179]另一方面,基於所計算的右側的履帶2的驅動速度,控制右前進電磁閥637 (右前進側執行機構)或右後退電磁閥638 (右後退側執行機構),切換右變速液壓閥634,使右變速液壓缸632工作,來變更右行駛液壓泵65的輸出調節用斜板65a角度,使右行駛液壓馬達69的轉速無級地變化,或者進行反轉的行駛變速動作,或通過輸出調節用斜板65a的角度調節動作,使右變速液壓閥634進行中立恢復的反饋動作,與右前進電磁閥637的操作量或右後退電磁閥638的操作量成正比地使輸出調節用斜板65a角度變化,而使右行駛液壓馬達69的轉速變化,來變更右側的履帶2的驅動速度(車速)。
[0180]因此,與圖20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大致零的中立位置的狀態下,存在右變速傳感器613值時,能夠執行左的變速杆43的前進側操作(後退側操作)。此外,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大致零的中立位置43a,存在左變速傳感器612值時,能夠執行右的變速杆44的前進側操作(後退側操作)。
[0181]另外,與圖21、圖22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最高轉速的前進最高速位置的狀態下,存在右變速傳感器613值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的狀態地執行向後退微速位置的狀態?前進最高速位置的狀態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左迴旋操作)。另一方面,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最高轉速的後退最高速位置的狀態下,存在右變速傳感器613值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的狀態地執行向前進微速位置的狀態?後退最高速位置的狀態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即,後退微速(或前進微速)驅動迴旋內側的履帶2,並且,前進最高速(或後退最高速)驅動迴旋外側的履帶2,在農田的地脊等上,通過左右的履帶2的旋轉動作,對行駛機體I進行方向轉換,能夠移動到下一行程的收穫作業的開始位置。
[0182]此外,與圖23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左側的變速杆43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最高轉速的前進最高速位置的狀態(或後退最高速位置的狀態)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的狀態地執行向後退微速位置的狀態?前進最高速位置的狀態(或前進微速位置的狀態?後退最高速位置的狀態)無級地切換的右側的變速杆44的變速操作(右迴旋操作)。由此,將作為所述左右的變速機的行駛液壓泵65的任意一方控制成前進最高輸出附近時,能夠從作為另一方的變速機的行駛液壓泵65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後退輸出,對迴旋內側的履帶2切斷動力,與這樣的側離合器式迴旋構造相比,能夠減小行駛機體I的迴旋半徑,並且能夠減少農田地脊的擾亂。
[0183]而且,與圖24、圖25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右側的變速杆44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中速轉速的前進中速位置的狀態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的狀態地執行向後退中速位置的狀態?前進最高速位置的狀態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左自旋操作)。此外,左側的變速杆43被支承在前進中速位置的狀態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的狀態地執行向後退中速位置的狀態?前進最高速位置的狀態無級地切換的右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右自旋操作)。即,通過將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切換成前進中速位置的狀態,將另一方切換成後退中速位置的狀態,能夠通過左或右自旋進行原地旋轉。
[0184]另外,與圖24、圖25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右側的變速杆44被支承在所述驅動鏈輪51的旋轉速度成為中速轉速的後退中速位置的狀態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的狀態地執行向前進中速位置的狀態?後退最高速位置的狀態無級地切換的左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右自旋操作)。此外,左側的變速杆43被支承在後退中速位置的狀態時,能夠隔著中立位置的狀態地執行向前進中速位置的狀態?後退最高速位置的狀態無級地切換的右側的變速杆43的變速操作(左自旋操作)。
[0185]如圖1、圖9?圖11、圖20?圖25所示,具有搭載發動機7等的行駛機體I和安裝在行駛機體I上的左右的履帶2,通過左右的變速杆43、44操作,將作為變速機的行駛液壓泵65控制成前進輸出狀態或後退輸出狀態,從發動機7經由行駛液壓泵65分別向左右的履帶2傳遞行駛驅動輸出,在這樣的作業車輛中,作為根據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的行駛液壓泵65控制來限制另一方的變速杆44、43的變速機控制的限制構件,具有限制臂體431或車速控制器611,通過一方的變速杆43、44的前進操作或後退操作,限制另一方的變速杆44、43的反方向操作的最大變速範圍,從而例如,在搭載了收割農田的未割谷杆的收割裝置3、和對已割谷杆的穀粒進行脫粒的脫粒裝置9的聯合收割機中,通過往復移動收穫農田內的谷杆時,能夠提高前後退的切換頻率高的農田地脊上的方向轉換作業性。另夕卜,即使能夠從前進最高速度至後退最高速度變速地設置變速杆43、44,也能夠簡單地防止行駛負荷的急增等。因此,能夠減少發動機問題,提高操縱性能。
[0186]如圖9?圖11、圖20?圖25所示,在具有通過左右的變速杆43、44操作分別獨立地控制成前進輸出狀態或後退輸出狀態的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構造中,將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任意一方控制到前進最高輸出附近時,從另一方的行駛液壓泵65在一定範圍內能夠後退輸出,從而利用如進最聞輸出(或後退最聞輸出)驅動左右的履帶2的任意一方時,能夠利用規定以下的後退輸出(或前進輸出)驅動另一方的履帶2。即,能夠反轉驅動迴旋內側的履帶2,並且,利用最高輸出驅動迴旋外側的履帶2。能夠得到與路面狀況(乾田、溼田、路上行駛等)相應的機動力。
[0187]如圖9?圖11、圖20?圖26所示,作為限制構件設置限制臂體431,將限制臂體431連結在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任意一方或雙方,操作一方的變速杆43、44時,另一方的變速杆44、43的操作可能範圍被限制臂體431限制,而操作另一方的變速杆44、43時,一方的變速杆43、44的操作可能範圍被限制臂體431限制,從而能夠將限制臂體431緊湊地組裝到左右的變速杆43、44的安裝部。能夠簡化變速操作構造,並降低製造成本。例如,在通過構成左右的變速機的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分別驅動左右的履帶2的構造中,能夠簡化設置在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斜板控制部和左右的變速杆43、44之間的變速操作構造。
[0188]如圖27?圖29所示,作為限制構件設置車速控制器611 (車速控制構件),通過一方的變速杆43、44對車速控制器611的前進控制或後退控制,另一方的變速杆44、43對車速控制器611的反方向控制的最大變速輸出被限制,與作為限制構件設置了限制臂體431的情況同樣地,即使以前進最高速度或後退最高速度移動,也能夠簡單地防止行駛負荷的急增等,並且能夠得到與路面狀況(乾田、溼田、路上行駛等)相應的機動力。
[0189]以下,參照圖33至圖37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液壓構造及行駛驅動構造的詳細情況。如圖33至圖37所示,內置有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的泵殼66在搭載在行駛機體I後部的右側上表面上的發動機7和搭載在行駛機體I的左側上表面上的脫粒裝置9的右側壁體之間,通過前部支承體271和後部支承體272,被固定設置在行駛機體I的上表面側。通過螺栓773將前部支承體271的U字狀中間部緊固在行駛機體I的上表面。通過螺栓774將泵殼66的左右側面緊固在前部支承體271的U字狀兩端部。即,配置有補油泵68的泵殼66前部通過前部支承體271被支承在行駛機體I上。
[0190]如圖34至圖36所示,通過螺栓776將後部支承體272的底面側緊固在行駛機體I上表面側的安裝臺775。通過螺栓777將泵殼66的後面側緊固在後部支承體272的前面偵!|。從後部支承體272的後面向後方延伸設置支承臂體272a,通過螺栓779將後部軸承體778的下端側緊固在支承臂體272a的後端部。
[0191]另外,從泵殼66的後面朝向後方使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後端側突出,使行駛驅動輸入軸64貫穿後部支承體272和後部軸承體778。在所述後部支承體272和後部軸承體778之間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軸支承有懸架發動機輸出帶231的發動機輸出傳遞帶輪780和懸架脫粒驅動帶232的脫粒輸出傳遞帶輪781。在從後部軸承體778向後方突出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的後端部上,軸支承有懸架穀粒排出帶244的穀粒排出驅動帶輪782。BP,在作為副軸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軸支承有作為副軸帶輪的發動機輸出傳遞帶輪780、脫粒輸出傳遞帶輪781和穀粒排出驅動帶輪782。
[0192]而且,在發動機7的輸出軸67上軸支承有發動機輸出帶輪783,在發動機輸出傳遞帶輪780和發動機輸出帶輪783之間懸架有發動機輸出帶231。在脫粒輸入軸72的一端側軸支承有大徑側的脫粒輸入帶輪784,在脫粒輸出傳遞帶輪781和大徑側的脫粒輸入帶輪784之間懸架有脫粒驅動帶232。在脫粒輸入軸72的另一端側軸支承有小徑側的脫粒輸入帶輪785,在脫粒筒軸20上的 脫粒筒輸入帶輪786和小徑側的脫粒輸入帶輪785之間懸架有脫粒筒驅動帶234。另外,在底輸送傳送帶軸103的後端側軸支承有穀粒排出帶輪787,在穀粒排出驅動帶輪782和穀粒排出帶輪787之間懸架有穀粒排出帶244。
[0193]根據上述結構,從發動機7輸出的驅動力通過作為副軸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被分支地傳遞。即,發動機7的輸出從行駛驅動輸入軸64被傳遞到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另外,發動機7的輸出從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的脫粒輸出傳遞帶輪781經由脫粒驅動帶232及脫粒筒驅動帶234被傳遞到脫粒裝置9的脫粒筒軸20。另一方面,發動機7的輸出從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的穀粒排出驅動帶輪782經由穀粒排出帶244被傳遞到穀粒排出傳送帶8。
[0194]如圖1、圖4、圖31、圖33、圖36、圖37所示,將發動機7搭載在行駛機體I的後部,在行駛機體I上設置有脫粒裝置9及集谷箱6,在脫粒裝置9的前方配置有收割裝置3,在這樣的聯合收割機中,與發動機7的輸出軸67平行地將作為副軸的行駛驅動輸入軸64設置在同一高度位置,將輸出軸67上的發動機輸出帶輪783、作為副軸64上的副軸帶輪的發動機輸出傳遞帶輪780或脫粒輸出傳遞帶輪781或穀粒排出驅動帶輪782、和脫粒裝置9的脫粒輸入帶輪784與行駛機體I的後面齊平地配置,從而能夠將從發動機7向脫粒裝置9傳遞動力的脫粒驅動帶232等緊湊地組裝在發動機7的後面側或脫粒裝置9的後面側。另夕卜,能夠將懸架有發動機7的輸出帶231的發動機輸出傳遞帶輪780配置在減少發動機7的振動的位置。另外,通過開放行駛機體I的後部,能夠從行駛機體I的後方側簡單地執行發動機7的輸出帶231或脫粒裝置9的脫粒驅動帶232等的更換或維護作業。即,能夠簡化發動機7的動力傳遞構造,並且能夠提高處理作業性。
[0195]如圖4、圖31、圖33、圖36、圖37所示,具有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和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通過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使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工作,來驅動左右的履帶2,在這樣的構造中,將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配置在行駛驅動輸入軸64上,從而能夠與發動機7相鄰地緊湊地將行駛液壓泵65設置在發動機艙內。另外,能夠通過發動機7的冷卻風簡單地對行駛液壓泵65進行空冷。能夠簡化左右的行駛液壓泵65和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之間的液壓配管構造等,並且能夠提高履帶2的驅動效率。
[0196]如圖4、圖31、圖33、圖37所示,在集谷箱6後部下方的行駛機體I上搭載有發動機7,將集谷箱6的穀粒排出帶輪787與所述各帶輪780、781、782齊平地配置在行駛機體I的後面,從而開放行駛機體I的後部,由此能夠從行駛機體I的後側方簡單地執行集谷箱6的穀粒排出帶244的更換或維護作業。能夠簡化向集谷箱6的動力傳遞構造,並且能夠提高處理作業性。
[0197]如圖4、圖8、圖32、圖33、圖36、圖37所示,在所述脫粒裝置9具有穀粒分揀機構10的構造中,在軸支承了所述脫粒裝置9的脫粒筒的脫粒筒軸20的一端側配置所述脫粒輸入帶輪784,從所述脫粒筒軸20的另一端側向所述收割裝置3或所述穀粒分揀機構10傳遞收割驅動力或分揀驅動力,從而能夠簡單地構成從所述發動機7向所述收割裝置3或所述穀粒分揀機構10的傳動路徑。能夠提高所述收割裝置3或所述穀粒分揀機構10等的驅動構造的維護作業性等。另外,能夠以簡單的帶驅動構造效率良好地驅動從高轉速側(揚谷扇)按順序排列的所述穀粒分揀機構10的多個輸入部。例如,能夠通過少的條數的分揀驅動帶(分揀輸入帶235,擺動分揀帶236,傳送帶驅動帶237)以合理轉速使揚谷扇29、一級傳送帶機構30、二級傳送帶機構31、擺動分揀盤26等工作。
[0198]如圖38及圖39所示,所述減速齒輪箱(減速箱)63具有第一外殼791、第二外殼792和第三外殼793。將第一外殼791通過螺栓緊固在第二外殼792的一端側,將第三外殼793通過螺栓緊固在第二外殼792的另一端側,向構成為密閉構造的減速齒輪箱63內放入適量的潤滑油。通過油路基體794將行駛液壓馬達69配置在第一外殼791的外側面。通過油路基體794及液壓配管(省略圖示)將行駛液壓馬達69通過液壓連接在行駛液壓泵65。在行駛液壓馬達69的馬達軸295的一端側設置有具有制動杆296的制動機構297。通過制動杆296的操作對馬達軸295進行制動。
[0199]另外,使馬達軸295的另一端側突入第一外殼791及第二外殼792內。在第一外殼791、第二外殼792和第三外殼793上軸支承有減速中間軸298。通過作為減速齒輪機構263的第一減速齒輪組299將減速中間軸298的一端側連結到馬達軸295的另一端側。在第二外殼792和第三外殼793上軸支承有行駛車軸300。從第三外殼793使行駛車軸300突出,在行駛車軸300的突出端部上軸支承有驅動鏈輪51。通過作為減速齒輪機構263的第二減速齒輪組301將減速中間軸298的另一端側連結於行駛車軸300。
[0200]根據上述結構,通過行駛液壓泵65驅動行駛液壓馬達69時,通過第一減速齒輪組299將馬達軸295的旋轉減速傳遞到減速中間軸298,通過第二減速齒輪組301將減速中間軸298的旋轉減速傳遞到行駛車軸300,通過驅動鏈輪51向前進方向或後退方向驅動履帶2。
[0201]如圖33、圖38及圖39所示,在將減速齒輪箱63固定在履帶架50的後端部的組裝狀態下,相對於左側的行駛車軸300,將左側的行駛液壓馬達69支承在前方斜上方,而相對於右側的行駛車軸300,將右側的行駛液壓馬達69支承在後方斜上方。即,將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支承在與履帶2的非接地側相同的高度位置,並且使左側的行駛液壓馬達69相對於行駛車軸300向前方位移地支承,使右側的行駛液壓馬達69相對於行駛車軸300向後方位移地支承。
[0202]其結果,如圖38所示,以連結左右的行駛車軸300的軸心的車軸中心線305為中心,對稱地配置左右二組的減速齒輪箱63。因此,即使支承行駛液壓馬達69的左右二組的減速齒輪箱63的左右寬度尺寸LI之和比左右履帶2之間的減速齒輪箱設置間隔L2大,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在同一高度位置以支承位置前後錯位的狀態被安裝。該情況下,左右的制動杆296接近地配置在行駛機體I的左右寬度中央部。另外,如圖33所示,左右二組的減速齒輪箱63從背面觀察(正面觀察)時以門形被支承。農田的泥土在左右的減速齒輪箱63的形成為門形的內部空間中移動,履帶2的行駛移動阻力被降低。
[0203]如圖1、圖33?圖39所示,聯合收割機包括收割裝置3、具有脫粒筒21的脫粒裝置
9、和具有左右的履帶2的行駛機體1,從收割裝置3向脫粒裝置9供給谷杆,在這樣的聯合收割機中,在安裝有左右的履帶2的左右的履帶架50上分別設置有作為左右的行駛驅動箱的減速齒輪箱63,在這樣的構造中,在左右的減速齒輪箱63的輸出部上分別軸支承有履帶2用的左右的驅動鏈輪51,在左右的履帶2的非接地側的內側,將分別設置在左右的減速齒輪箱63的輸入部上的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支承在該非接地側高度位置,從而能夠將所述行駛液壓馬達69支承在履帶2的外部,能夠簡化行駛液壓馬達69拆裝作業或液壓配管作業,能夠簡單地降低行駛液壓馬達69等的製造成本,並且能夠提高行駛液壓馬達69等的維護作業性,並能夠緊湊地構成聯合收割機機體的全高及前寬,能夠降低安裝在行駛機體I的上表面側的脫粒裝置9或集谷箱6等的支承高度,並能夠簡單地防止機體的翻倒等。能夠提高向農田的進出或田埂的跨越等的移動作業性。
[0204]例如,在能夠一體地迴旋地設置駕駛席、發動機及作業部的土木機械中,能夠高地構成履帶2的非接地側,從而能夠將減速齒輪箱63支承在比履帶2的非接地側低的位置,但在利用行駛機體I的上表面側整個區域設置駕駛席42、發動機及作業部(脫粒裝置9等)的聯合收割機中,需要在行駛機體I的下方設置履帶2,從而將行駛液壓馬達69支承在比履帶2的非接地側低的位置的情況下,行駛液壓馬達69接近農田面地被支承。存在農田的泥土大量地附著在行駛液壓馬達69、或秸杆草大量地纏繞在行駛液壓馬達69上的不良情況,存在履帶2的行駛阻力容易增大的問題,但在技術方案I的發明中,能夠防止農田的泥土大量地附著在行駛液壓馬達69,還能夠防止秸杆草大量地纏繞在行駛液壓馬達69,能夠減少履帶2的行駛阻力。
[0205]如圖33?圖39所示,在減速齒輪箱63下部的機外側面上設置有驅動鏈輪51,在減速齒輪箱63上部的機內側面上設置有行駛液壓馬達69,將左右二組的減速齒輪箱63及行駛液壓馬達69配置成正面觀察呈門形狀,從而例如在溼田等的收穫作業中,即使履帶2大幅下沉到泥土中的情況下,農田的泥土也能夠從左右二組的減速齒輪箱63及行駛液壓馬達69的下方的空間順暢被排出,能夠防止履帶2的行駛阻力增大。能夠減小履帶2的排土阻力來提高溼田中的行駛性能。能夠提高行駛液壓馬達69的對地支承高度而簡化向行駛液壓馬達69的液壓配管構造等。
[0206]如圖34?圖39所示,以連結左右的所述驅動鏈輪51的軸心的車軸中心線305為中心,將左右的所述行駛液壓馬達69配置在俯視觀察時前後對稱位置,從而能夠將左右二組的所述行駛液壓馬達69及所述減速齒輪箱63形成為同一構造,作為所述左右的履帶2的驅動源共用。另外,即使所述行駛液壓馬達63或減速齒輪箱63的左右寬度尺寸是所述行駛液壓馬達69從機體中心向相反側伸出的大小,也能夠不被所述左右的履帶2的左右設置間隔限制地,將左右二組的所述行駛液壓馬達69及減速齒輪箱63簡單地組裝在所述左右的履帶2之間。例如,所述左右的履帶2的間隔(輪距)比所述左右的減速齒輪箱63及所述行駛液壓馬達69的左右寬度尺寸小的情況下,也能夠使所述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相互分離地設置。能夠將泥土堆積在所述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之間。另外,能夠防止秸杆草纏繞在所述左右的行駛液壓馬達69之間。能夠提高所述行駛液壓馬達69的維護作業性。
[0207]以下,參照圖39?圖44說明減速齒輪箱63中的驅動鏈輪51及行駛車軸300的支承構造。如圖39?圖42所示,通過軸承711、712能夠自由旋轉地將行駛車軸300軸支承在第二外殼792和第三外殼793上。從第三外殼793向機外側方使行駛車軸300的一端側突出。在行駛車軸300的一端側(突出端部),設置有使驅動鏈輪51的輪轂部713嵌合的花鍵部714和隔著墊片715使螺母716、717螺紋結合的螺紋部718。通過螺母716、717將驅動鏈輪51緊固在行駛車軸300的花鍵部714上。
[0208]如圖39?圖42所示,將密封軸承712的外側的軸承油封件719嵌入軸承712外側的第三外殼793的開口部718。將軸承油封件719嵌合於行駛車軸300上的軸承密封軸環721,通過軸承油封件719封閉供行駛車軸300突出的第三外殼793的開口部718。將驅動鏈輪51的輪轂部713延伸設置在軸承712側,並在輪轂部713 —體地形成有軸承密封軸環721。所述軸承密封軸環721被嵌合在行駛車軸300中的從軸支承驅動鏈輪51的花鍵部714離開的部位。
[0209]即,在行駛車軸300上設置軸承油封件719及軸承密封軸環721的構造中,沿行駛車軸300的軸心方向延伸設置所述驅動鏈輪51的輪轂部713,在所述輪轂部713的一側端部一體地形成有軸承密封軸環721,通過輪轂部713的一部分形成了軸承密封軸環721。另夕卜,將從驅動鏈輪51的側面突出的防纏繞輪體722與軸承密封軸環721同心地設置,使防纏繞輪體722嵌合在開口部718外周側的階梯部723,防止農田的秸杆草進入第三外殼793和驅動鏈輪51之間。
[0210]如圖39?圖42所示,使O形環狀的車軸用油封體724嵌合在行駛車軸300的花鍵部714的端部和墊片715之間。即,在從減速齒輪箱63 (第三外殼793)突出的行駛車軸300的突出端部和所述驅動鏈輪51之間設置有車軸用油封體724。通過車軸用油封體724將潤滑油(潤滑脂或齒輪油)封入行駛車軸300中的軸支承驅動鏈輪51的花鍵部714。通過所述潤滑油潤滑花鍵部714,減小所述輪轂部713或花鍵部714的磨損。
[0211]如圖1、圖39?圖42所示,聯合收割機具有搭載了收割裝置3、脫粒裝置9及發動機7的行駛機體1,在行駛機體I上設置有減速齒輪箱(減速箱)63,在減速齒輪箱63的行駛車軸300上軸支承有履帶2用的驅動鏈輪51,通過發動機7經由驅動鏈輪51驅動安裝在行駛機體I上的履帶2,在這樣的聯合收割機中,在從減速齒輪箱63突出的行駛車軸300端部和驅動鏈輪51之間設置有車軸用油封體724,對行駛車軸300中的軸支承驅動鏈輪51的花鍵部714進行潤滑。因此,能夠容易地防止農田的泥土侵入花鍵部714,能夠簡單地提高花鍵部714的耐磨損性。另外,在通過軸承密封軸環721將軸承油封件719設置在行駛車軸300上的軸承712軸承部的構造中,能夠降低軸承密封軸環721的軸承側端面的面壓力,提高軸承密封軸環721的耐磨損性,簡單地確保行駛車軸300轉矩。
[0212]另外,如圖39?圖42所示,在將軸承油封件719及軸承密封軸環721設置在行駛車軸300上的構造中,沿行駛車軸300的軸心方向延伸設置驅動鏈輪51的輪轂部713,在輪轂部713的一側端部一體地形成有軸承密封軸環721,從而能夠減少驅動鏈輪51的軸承部的構成零件個數而降低製造成本,能夠提高驅動鏈輪51等的組裝作業性。
[0213]另外,如圖39?圖42所示,使軸承密封軸環721嵌合在行駛車軸300中的從軸支承驅動鏈輪51的花鍵部714離開的部位,從而容易減小驅動鏈輪51的徑向的偏差,能夠簡單地提高驅動鏈輪51的耐受負荷。
[0214]以下,參照圖43?圖44說明驅動鏈輪51及行駛車軸300的支承構造的第一變形例。代替在驅動鏈輪51的輪轂部713上一體地形成有軸承密封軸環721的圖39?圖42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構造,在圖43?圖44所示的變形例中,與驅動鏈輪51相獨立地設置軸承密封軸環體731。將軸承密封軸環體731嵌合在行駛車軸300。將軸承油封件719嵌合在軸承密封軸環體731。而且,將軸承油封件719嵌入第三外殼793的開口部718。
[0215]另外,如圖43?圖44所示,在驅動鏈輪51中的輪轂部713的內孔部(內徑側)形成有軸環用階梯部732和密封用階梯部733。在軸承密封軸環體731的一端部上一體地形成有小徑部735。使O形環狀的軸環用油封體734嵌合在軸承密封軸環體731的小徑部735外周上的狀態下,將行駛車軸300的花鍵部714嵌合在驅動鏈輪51的輪轂部713時,軸環用階梯部732被嵌合在軸承密封軸環體731的小徑部735,並且軸環用油封體734壓接在輪轂部713的密封用階梯部733內周面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的小徑部735外周面之間。
[0216]根據上述結構,驅動鏈輪51的輪轂部713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之間的接合部被軸環用油封體734封閉。即,在行駛車軸300上設置有軸承油封件719及軸承密封軸環體731,獨立地形成驅動鏈輪51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並且在驅動鏈輪51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之間設置軸環用油封體734,防止農田的泥土從驅動鏈輪51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之間(接合部)侵入花鍵部714。
[0217]另外,如圖43?圖44所示,在行駛車軸300上設置有軸承油封件719及軸承密封軸環體731,獨立地形成驅動鏈輪51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在這樣的構造中,在驅動鏈輪51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之間設置有軸環用油封體734,從而能夠容易地防止農田的泥土從驅動鏈輪51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之間侵入花鍵部714,能夠簡單地提高花鍵部714的耐磨損性。另外,能夠降低軸承密封軸環體731的軸承側端面的面壓力,提高耐磨損性,簡單地確保行駛車軸300轉矩。
[0218]以下,參照圖45說明驅動鏈輪51及行駛車軸300的支承構造的第二變形例。與圖41同樣地,在驅動鏈輪51的輪轂部713上一體地形成有軸承密封軸環721a。另外,與圖43同樣地,將軸承密封軸環體731a嵌合在行駛車軸300。將軸承油封件719嵌合在軸承密封軸環721a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a。在軸承油封件719的密封寬度內,使軸承密封軸環721a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a接合,在軸承密封軸環721a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a的接合部設置有軸環用油封體734。
[0219]根據圖45的結構,能夠通過軸環用油封體734防止泥水從外周側進入軸承密封軸環721a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a的接合部。軸承密封軸環721a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a的接合部從花鍵部714的內側端遠離,由此,能夠防止花鍵部714的潤滑油從軸承密封軸環721a和軸承密封軸環體731a的接合部洩漏。與圖21的構造相比,能夠簡單地減少泥水向花鍵部714的侵入或從花鍵部714的漏油。
[0220]以下,使用圖46及圖47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行駛機體I。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箭頭F方向作為前方向,將箭頭R方向作為右方向,將箭頭U方向作為上方向,來限定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
[0221]行駛機體I通過來自發動機7的動力使聯合收割機100行駛。行駛機體I是履帶式的行駛機體I,具有行駛框架811、左右一對減速齒輪箱(減速箱)63、63、左右一對驅動鏈輪51、51、左右一對張力輥52、52、多個中間輥54、54..?、履帶支重輪53、53..?和左右一對履帶2、2等。
[0222]如圖46及圖47所示,行駛框架811構成了行駛機體I的骨架。行駛框架811由前後一對連結框架811a、811a和左右一對履帶框架811b、811b構成。連結框架811a分別被配置在機體框架802的前方和後方。連結框架811a的中央部分在長度方向上朝向左右被連結在機體框架802上。左右一對履帶框架811b、811b分別被配置在機體框架802的左方和右方。履帶框架811b在長度方向上朝向前後分別被連結在前後一對連結框架811a的左側端和右側端。
[0223]左右一對減速齒輪箱63、63能夠自由旋轉地支承驅動鏈輪51,並且傳遞發動機7的動力。左側的減速齒輪箱63將輸出軸朝向左方配置在後方的連結框架811a的左側端部,右側的減速齒輪箱63將輸出軸朝向右方配置在後方的連結框架811a的右側端部。左右一對減速齒輪箱63、63的輸出軸能夠通過從發動機7傳遞的動力旋轉地構成。在左右一對減速齒輪箱63、63的輸出軸上分別連結有驅動鏈輪51。也就是說,左右一對減速齒輪箱63能夠自由旋轉地支承驅動鏈輪51,並且將發動機7的動力傳遞到驅動鏈輪51。
[0224]左右一對驅動鏈輪51、51用於驅動環狀帶818 (履帶2)。左右一對驅動鏈輪51、51分別被連結固定在左右一對減速齒輪箱63、63的輸出軸上並能夠旋轉地被支承。而且,在左右一對驅動鏈輪51、51上分別卡合併纏繞有後述的環狀帶818。由此,左右一對驅動鏈輪51在左右一對履帶框架811b的後端部中將來自發動機7的動力作為驅動力傳遞到環狀帶 818。
[0225]左右一對張力輥52、52將規定的張力附加於環狀帶818 (履帶2)。張力輥52、52將旋轉軸在左右方向上能夠自由旋轉地支承在分別設置於左右一對履帶框架811b、811b上的惰輪輪叉815、815。而且,在左右一對張力輥52、52上分別纏繞有後述的環狀帶818。這裡,支承張力輥52的惰輪輪叉815能夠向前後方向自由移動地構成,並且通過未圖示的彈簧等被向前方施力。也就是說,張力輥52通過惰輪輪叉815被向前方施力地構成。由此,左右一對張力輥52、52在左右一對履帶框架811b、811b的前端部中將規定的張力附加於環狀帶818。
[0226]多個中間輥54及履帶支重輪53、53..?支承並引導環狀帶818 (履帶2)。中間輥54在左右一對履帶框架811b、811b的上方,分別被配置成中間輥54的上方的外周面(滾動面)與環狀帶818的通過位置(旋轉軌跡)重複。履帶支重輪53、53...在左右一對履帶框架811b、811b的下方,分別被配置成支重輪53、53..?的下方的外周面(滾動面)與環狀帶818的通過位置(旋轉軌跡)重複。
[0227]中間輥54及支重輪53、53...能夠自由旋轉地被支承在左右一對履帶框架811b上。而且,在中間輥54及支重輪53、53..?上分別卡合有後述的環狀帶818。由此,中間輥54及支重輪53、53...支承環狀帶818,並且環狀帶818不從驅動鏈輪51或張力輥52脫離地被引導。在本實施方式中,中間輥54是單數,支重輪53、53..?採用了多個,但不限於此,只要是能夠支承、引導環狀帶818的結構即可。 [0228]左右一對履帶2、2將驅動力傳遞到農田。左右一對履帶2、2主要由環狀帶818和多個履板819、819..?構成。環狀帶818由輥子鏈構成,形成為不具有端部的圓環狀。在構成環狀帶818的輥子鏈的各連杆818a、818a...上,通過螺栓等連結有與農田接地的金屬制的多個履板819、819...(參照圖48)。也就是說,履帶2是使多個履板819、819..?相鄰地配置成環狀帶818而構成的。
[0229]左右一對履帶2、2被纏繞在履帶框架811b的前方的張力輥52和履帶框架811b的後方的驅動鏈輪51之間。像這樣,左右一對履帶2、2通過來自驅動鏈輪51的驅動力以纏繞在張力輥52和驅動鏈輪51上的狀態能夠旋轉地構成。另外,左右一對履帶2、2的中途部被中間輥54和履帶支重輪53支承並引導。而且,左右一對履帶2、2通過左右一對張力輥52產生的向前方的施力而被附加規定的張力。因此,左右一對履帶2、2通過被履帶支重輪53和履帶支重輪53支承並引導而能夠適當地與農田接地,並且通過左右一對張力輥52的施力而被傳遞驅動力還能夠抑制鬆弛的發生。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環狀帶818由輥子鏈構成,履板819為金屬制,但不限於此。
[0230]如上所述,行駛機體I能夠將來自發動機7的動力從左右一對減速齒輪箱63、63通過左右一對驅動鏈輪51、51傳遞到左右一對履帶2、2地構成。另外,行駛機體I構成為,通過張力輥52、中間輥54及履帶支重輪53支承並引導履帶2,使履板819適當地接地。由此,行駛機體I能夠使聯合收割機100在農田中抑制了機體的下沉和打滑的發生地行駛。
[0231]以下,使用圖47及圖48具體說明履板819。如圖48所示,履板819由大致長方形的板狀部件819a、彎曲部件819b及肋819c構成。
[0232]板狀部件819a是履板819的主要構造部件。板狀部件819a的長邊部沿著左右方向,一方的板面與環狀帶818緊密接觸地連結。履板819的另一方的板面作為接地面形成有多個用於提高與農田之間的摩擦力的突起。
[0233]彎曲部件819b、819b防止履板819向農田的下沉。通過焊接等被固定在板狀部件819a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彎曲部件819b、819b的反固定側(履板819中的左右外側)朝向履帶2的旋轉軌跡的內側,將從農田到彎曲部件819b、819b的前端之間的高度作為彎曲高度H地被彎曲。也就是說,履板819的接地面與農田接地的情況下,彎曲部件819b、819b從農田以彎曲高度H分離。此時,通過將彎曲高度H設定在約20mm至35mm左右之間,能夠作成適於在溼田及乾田中行駛的形狀的履板819。在板狀部件819a的一方的板面(反接地面側)上,為加強,肋819c、819c覆蓋板狀部件819a和彎曲部件819b整個範圍地通過焊接等被固定在左右兩側。[0234]如圖47所示,連結多個這樣的履板819構成的履帶2被纏繞在驅動鏈輪51上。驅動鏈輪51通過減速齒輪箱63能夠自由旋轉地被支承,從而減速齒輪箱63的一部分被配置在履帶2的旋轉軌跡的內側。因此,構成履帶2的履板819的一方的彎曲部件819b通過減速齒輪箱63的附近。也就是說,履板819通過減速齒輪箱63的上部的情況下,一方的彎曲部件819b接近減速齒輪箱63。
[0235]以下,使用圖49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00的農田中的行駛時的方式。[0236]聯合收割機100在農田中直線行駛的情況下,行駛機體I的驅動力通過構成履帶2的多個履板819被傳遞到農田。此時,多個履板819同時地與農田接地,從而能夠增大農田和履帶2的接地面積。因此,在鬆軟的農田中,也能夠使聯合收割機100不沉入農田地可靠地將來自行駛機體I的驅動力傳遞到農田。
[0237]聯合收割機100在農田上迴旋行駛的情況下,行駛機體I的履帶2在左右方向上側滑,並且迴旋。此時,履帶2通過被固定在履板819的兩端部上的彎曲部件819b、819b騎上農田的泥土地進行側滑。也就是說,履板819從正面觀察呈舟底形狀,從而在左右方向上側滑時,能夠防止履板819咬入農田的泥土,能夠抑制履帶2的下沉。另外,附著在履板819上的農田的泥土伴隨履帶2的旋轉被捲起而附著在減速齒輪箱63的上部,即使這樣,也能夠通過通過減速齒輪箱63的上部附近的履板819的一方的彎曲部件819b刮落。
[0238]如上所述,在具有將多個履板819固定在環狀帶818上而構成的履帶2的農機即聯合收割機100中,使履板819的兩端部即彎曲部件819b、819b朝向履帶2的旋轉軌跡的內側彎曲。通過這樣地構成,為使農機迴旋,即使履帶2相對於農田在機體的左右方向上側滑,履板819的彎曲部件819b、819b也不咬入農田的泥土。因此,能夠防止履帶2沉入農田並提聞迴旋性。
[0239]另外,在履帶2的旋轉軌跡的內側配置有將動力傳遞到履帶2的減速齒輪箱63,履板819的一端部即彎曲部件81%通過減速齒輪箱63的附近。通過這樣地構成,通過履板819的一端部即彎曲部件819b刮落附著在減速齒輪箱63的上部的泥土。因此,能夠防止泥土堆積在減速齒輪箱63的上部。
[0240]以下,使用圖50至圖52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00。以下,僅關於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00的不同點進行說明,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00大致相同的構成部件標註相同的附圖標記,並省略說明。
[0241]如圖50及圖51所示,左右一對履帶902、902將驅動力傳遞到農田。左右一對履帶902主要由環狀帶818和多個履板919、919..?構成。環狀帶818由輥子鏈構成,形成為不具有端部的圓環狀。在構成環狀帶818的輥子鏈的各連杆818a、818a..?上,通過螺栓等連結有與農田接地的金屬制的多個履板919、919...(參照圖52)。也就是說,左右一對履帶902使多個履板919、919..?相鄰地配置成環狀帶818而構成。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環狀帶818由輥子鏈構成,履板919是金屬制,但不限於此。
[0242]以下,使用圖52具體說明履板919。
[0243]如圖52所示,履板919由大致長方形的板狀部件919a、彎曲部件919b及肋919c構成。
[0244]板狀部件919a是履板919的主要構造部件。板狀部件919a的長邊部沿著左右方向,一方的板面與環狀帶818緊密接觸地被連結。履板919的另一方的板面作為接地面形成多個用於提高與農田的摩擦力的突起。
[0245]彎曲部件919b、919b防止履板919向農田的沉入。通過焊接等被固定在板狀部件919a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彎曲部件919b、919b的反固定側(履板919中的左右外側)朝向履帶902的旋轉軌跡的內側,將從農田到彎曲部件919b、919b的前端之間的高度作為彎曲高度H被彎曲。也就是說,履板919的接地面與農田接地的情況下,彎曲部件919b、919b從農田僅以彎曲高度H分離(參照圖49)。此時,通過將彎曲高度H設定在約20mm至35mm左右之間,能夠作成適用於在溼田及乾田上行駛的形狀的履板919。
[0246]而且,被固定在履板919的右側的彎曲部件919b形成為寬度朝向右側變窄的梯形。同樣地,被固定在履板919的左側的彎曲部件919b形成為寬度朝向左側變窄的梯形。也就是說,履板919構成為,隨著趨向兩端,相鄰的彎曲部件919b彼此的間隔d變大。在板狀部件919a的一方的板面(反接地面側)上,為了加強,肋919c、919c在覆蓋板狀部件919a和彎曲部件919b整個範圍內通過焊接等被固定在左右兩側。
[0247]以下,使用圖53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00的纏繞在驅動鏈輪951 (或張力輥52)上的履帶902的方式。
[0248]如圖53 Ca)所示,與將驅動鏈輪51 (或張力輥52)的直徑D減小到直徑Dl的驅動鏈輪951卡合的情況下,纏繞在驅動鏈輪951上的履帶902的部分的曲率變大。因此,隨著驅動鏈輪951的直徑Dl變小,在纏繞在驅動鏈輪951上的履帶902的部分中,相鄰的履板919的彎曲部件919b彼此接近。但是,相鄰的履板919的彎曲部件919b、919b的間隔dl預先較大地構成,從而能夠防止相鄰的履板919彼此的幹涉。
[0249]作為履帶902的其他例,如圖53 (b)所示,將履板919的彎曲部件919b、919b的彎曲長度L (參照圖52)為更長的彎曲長度LI的履板919連結在環狀帶818上的情況下,在纏繞在驅動鏈輪51 (或張力輥52)上的履帶902的部分中,相鄰的履板919的彎曲部件919b彼此接近。但是,彎曲部件919b伴隨彎曲長度LI變長,彎曲部件919b的端部的寬度變得更窄。因此,由於相鄰的履板919的彎曲部件91%彼此的間隔d2較大地構成,所以能夠防止相鄰的履板919彼此的幹涉。
[0250]如上所述,履板919的彎曲部件919b、919b形成為寬度朝向各自的彎曲部件919b
的端部變窄的梯形。
[0251]通過這樣地構成,履帶902圍繞滾輪即驅動鏈輪51等時,相鄰的履板919彼此不會幹涉。因此,能夠使用於驅動鏈輪51等的直徑D小的農機,或者增大履板919的彎曲長度L。
[0252]附圖標記的說明
[0253]
【權利要求】
1.一種聯合收割機,具有搭載了收割裝置、脫粒裝置及發動機的行駛機體,在所述行駛機體上設置減速箱,在所述減速箱的車軸上軸支承有履帶用的驅動鏈輪,通過所述發動機,經由所述驅動鏈輪,驅動安裝在所述行駛機體上的履帶,其特徵在於, 在從所述減速箱突出的所述車軸端部和所述驅動鏈輪之間設置車軸用油封體,潤滑所述車軸中的軸支承所述驅動鏈輪的花鍵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在將軸承油封件及軸承密封軸環設置在所述車軸上的構造中,沿所述車軸的軸心方向延伸設置所述驅動鏈輪的輪轂部,在所述輪轂部的一側端部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軸承密封軸環。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車軸中的從軸支承所述驅動鏈輪的花鍵部離開的部位,嵌合有所述軸承密封軸環。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車軸上設置有軸承油封件及軸承密封軸環體,分別獨立地形成所述驅動鏈輪和所述軸承密封軸環體,在這樣的構造中,在所述驅動鏈輪和所述軸承密封軸環體之間設置有軸環用油封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 通過左右的變速杆操作,以前進輸出狀態或後退輸出狀態控制變速機,從所述發動機通過所述變速機分別將行駛驅動輸出傳遞到左右的履帶,在這樣的構造中, 具有通過所述左右的變速杆的任意一方的變速機控制來限制另一方的變速杆的變速機控制的限制構件,通過一方的變速杆的前進操作或後退操作,限制另一方的變速杆的反方向操作的最大變速範圍。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在具有通過所述左右的變速杆操作分別獨立地控制成前進輸出狀態或後退輸出狀態的左右的變速機的構造中,將所述左右的變速機的任意一方控制到前進最高輸出附近時,從另一方的變速機在一定範圍內能夠進行後退輸出。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作為所述限制構件設置有限制臂體,在所述左右的變速杆的任意一方或雙方上連結有所述限制臂體,操作了所述一方的變速杆時,另一方的變速杆的操作可能範圍被所述限制臂體限制,而操作了所述另一方的變速杆時,所述一方的變速杆的操作可能範圍被所述限制臂體限制。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作為所述限制構件設置車速控制構件,通過所述一方的變速杆對車速控制構件的前進控制或後退控制,限制所述另一方的變速杆對車速控制構件的反方向控制的最大變速輸出。
【文檔編號】F16H57/029GK103477123SQ201280018495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5日
【發明者】清岡晃司, 稻岡隆也 申請人:洋馬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