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是從哪裡來的(雞精裡面明明沒有雞肉)
2023-10-09 10:11:35 2
#秋日生活打卡季#提起雞精,想必很多人都吃過吧!只需要一點,就可以使湯味更鮮,但當我們查看配料表時,發現裡面雞肉僅僅是一個小小的配料,有的甚至沒有雞這個成分。
如果說老婆餅裡沒有老婆,煲仔飯裡沒有小孩,雞精裡面沒有雞這也說得過去,既然雞精裡面沒有雞,為什麼偏偏起雞精這個名字呢?
其實,雞精並不是從雞身上提取出來的,而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又加入化學物品調製出來的,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是一種可以提供「鮮味」的物質,在生物體中廣泛存在。
一直以來,關於味精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雖然至今沒有什麼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味精的確存在安全隱患,但是很多人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對味精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疑惑。
雞精比起味精,可就是一種比較成功的調味料了,很多人認為雞精就是雞肉中的精華,不僅在中國被廣泛使用,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放的調味料也是雞精,特別是歐美國家,雞精的食用量達到鮮味材料總量的80%。
其實,很多雞精都是不含雞肉成分的,即使是我國市場知名品牌,也有不少絲毫沒有雞肉成分的雞精,雞精裡面一般含有核苷酸、糖、味精、澱粉、香料、鹽等,有些會添加雞肉粉。
雖然雞精裡面沒有雞,但核苷酸裡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我們在添加的雞精之後,湯裡確實會有「雞湯味」,其實這種味道來源於雞味香精,還是沒有雞的加入。
很多消費者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失所望,認為自己的消費權益受到了傷害,但畢竟自己只是消費者,大不了不買罷了。
其實,雞精雖然味道非常鮮美,但是裡面幾乎沒有什麼營養,裡面還缺少胡蘿蔔素、鐵、核黃素等營養物質,吃多了反而不好,科學研究指出,食用雞精對老年人、兒童、孕婦有很大健康影響。
但是,在烹調時適量加入,可以增加人的食慾,因為其裡面含有穀氨酸鈉,進入腸胃後,裡面的穀氨酸鈉可以快速分解出穀氨酸,可以參與人體的代謝活動,改善大腦和穩定情緒的作用。
所以說,只要控制好雞精的食用量,不過量食用,對健康的危害還是沒有那麼大的,倒也不用過於擔心。
使用雞精的注意事項1、快出鍋時放
很多人在炒菜時不知道什麼時候放雞精,有人在菜剛下鍋時就放了,其實雞精是比較怕高溫的,因為雞精裡面含有穀氨酸鈉。要是溫度過高的話,就會使雞精失去原有的鮮味。
大家在製作一般菜餚的時候,在菜快要出鍋的時候放是最好的,但是如果需要勾芡的話,就應該在勾芡之前放,以免雞精無法完全融化。
2、炒肉菜不適合放雞精
很多人都覺得,要是炒肉菜適合放雞精,可以讓肉味更濃,反而在炒素菜時不放,實際上,炒肉菜的時候並不合適放雞精,因為肉裡面含有穀氨酸,穀氨酸和鹽結合之後,就成了穀氨酸鈉,這恰恰是雞精的主要成分。
3、涼拌菜應該用開水提前融化
很多人在做涼菜時,直接把雞精當調料放進涼拌菜裡,其實這樣做並不能發揮出雞精的味道,因為雞精裡面的穀氨酸鈉只有達到一定的溫度才可以溶解,在直接拌菜的話,應該提前用熱水融化。
所以說,雖然雞精的外包裝上面確實有一隻雞,但是很多情況下,雞精和雞並沒有什麼大的關係,即使有,也只是非常非常少,主要原料其實是味精和鹽。
即使裡面真的沒有雞肉,大家以後只要控制好食用量,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危害,反而還可以讓食物更加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