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闕歌評價(千千闕歌為什麼能一直這麼火)
2023-10-25 14:50:28 4
「有如夢似幻的美感,也有盪氣迴腸的豪情。」
我很喜歡一位歌手,周深。
他真的擁有中國獨一無二的優質嗓聲,純質且優美。
作為一個平平無奇語言小天才,周深似乎從不吝於展現自己的才能。
在他還是素人的時候,有一段用 9 種語言翻唱的《Let It Go》,讓許多聽眾直言:「你應該去參加《中國好聲音》」。
昨天我再次回顧了江蘇衛視第55屆盛典,周深發揮最大優勢,將國語日語粵語三種語言無縫對接,演唱了一首經典歌曲《千千闕歌》。
粵語唱段,唱的是作品裡蘊含的壯闊濃情,也是港樂黃金時代的璀璨光芒;
日語唱段,唱的是原曲的脈脈深情,是日劇式的多層次內心戲;
國語唱段,唱的是回憶之綺麗、現實之清冷。
三段語言不盡相同的演唱,被一段耳熟能詳的旋律貫通,也給人一種殊途同歸的美感。
《千千闕歌》的最初版本,是日本歌手近藤真彥,於 1989 年發行的《夕焼けの歌》(《夕陽之歌》)。
後來,這首歌曾多次被港臺歌手重新填詞進行演唱。
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陳慧嫻版本的《千千闕歌》。
據說1989年夏天,香港到處都是陳慧嫻新唱片《永遠是你的朋友》的海報,大街小巷到處飄揚著她的歌聲:「來日縱使千千闕歌,飄於遠方我路上……」
那一年,24 歲的陳慧嫻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
但在這時,她突然決定要暫別歌壇,前往美國完成自己的學業。
因此,她特意籌備了這一張告別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
《千千闕歌》就收錄在這張專輯中,也是她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據說,陳慧嫻在創作《千千闕歌》時,正暗戀一位男生,於是將自己的感情唱進了歌曲中。
在她最紅的時期,她用六場「幾時再見」的告別演唱會,來告別六年的愛情。
最後一場的陳慧嫻,穿著白婚紗,在紅館唱完了這首《千千闕歌》。想到自己就要離開心愛的歌唱事業,唱著傷感的《千千闕歌》,她禁不住淚如泉湧。
曾經有很多人非常不理解她突然退圈的做法,認為她這樣的選擇對於一個靠關注和曝光吃飯的明星來說,無異於是自掘墳墓。 但是,她卻義無反顧的堅持出國留學,她認為這是在圓自己的夢。
她曾感慨的說道:「從1983年到1989年,我已經收穫了很多,有很多大家喜歡的歌,得到了一幫忠心的歌迷。我去讀書是開始另外的一種生活,如果只是不停地唱歌,人生好像不夠豐富。用了四五年的時間讀書,給了我另一種體驗,充電對於歌手是必需的。」
雖然陳慧嫻退出了大家的關注圈,但這首歌縱使後來無數人翻唱過,也依舊沒有人能取代她的地位。
我在聽這首歌的伴奏時,能感受到歌曲描繪的,是在臨別之際,那些想說卻不知從何說起的話,只能訴諸歌詞,隨著旋律唱出。
相較日語原版有些沉重悲傷的曲風,《千千闕歌》用更為輕巧的編曲,打造出了「哀而不悲」的氛圍。給聽者塑造出了一副「人生短暫卻生生不息,悲傷分別又深情無限」的瀟灑畫面。
文字丨NightCaroline
攝影丨YC
編輯丨Yvo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