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手電筒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21:09:59 3
專利名稱:多功能手電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手電筒。
目前一般傳統式手電筒,僅能以手持操作照明的功能,或經吊掛、固定作為其角度的特別照明,此種上述傳統式手電筒功能功效僅維持單一功能,無法產生變化多功能的需求,而現今較具所需的手電筒主要功能,不外乎有警示功能或角度照明功能,然依目前已核准專利的先前技術而言,警示功能及角度照明的先前技術不勝枚舉,而經對相關構造先行檢索後,其資料即有臺灣專利1公告號第1385990號[警示及照明用手電筒構造],該臺灣專利1所示的結構雖據以提供了警示功能,惟該警示功能倘存內部聚光不足及受到間隔影響,以致造成警性不佳的弊病;臺灣專利2公告號第283478號[可作警示棒及簡易的按鈕調距式手電筒],該臺灣專利2所示的結構雖據以多個套環的節節相扣達到伸縮作為警示功能,其內部聚光的不足亦如臺灣專利1的缺點相同;而臺灣專利3公告號第328338號[多段伸縮警示的手電筒結構]、臺灣專利4公告號第335124號[伸縮式手電筒]及臺灣專利5公告號第362735號[多用途照明裝置],該臺灣專利3至5所示,其構成警示的構件較為繁雜,且警示效果不彰,除臺灣專利4於警示部位另設燈具發光,其效果不在話下,惟構件仍屬繁雜相對使原本手電筒的主功能微乎其微,造成喧賓奪主,進而形成功能上替代而無其原本價值。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手電筒,其是以主筒體的前端設有一燈泡座,燈泡座上旋設第一反光罩,主筒體外側身處套設一透光筒,該透光筒一端設一基本反光罩,而該基本反光罩的較小徑端則螺設第二反光罩,使第一、二反光罩的凹弧面呈相對,該承套向外連帶透光筒拉伸最長距離時,使燈泡的光源呈較多聚於透光筒內,使光透過透光筒以作為警示,而轉換第一、二反光罩使凸弧面呈相對,該燈泡光源經凸弧面反射而呈較多射出透光筒外以作為側向照明,進而獲致警示功能中透光筒的內聚光增強及在環狀側向照明的增強。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多功能手電筒,其是以主筒體的前端旋設有一具有燈泡的燈泡座,而主筒體內可容設乾電池,並藉以一後蓋旋入主筒體後端固定,其中該主筒體外側身處套設一透光筒,該透光筒一端承接旋設一承套,而承套另一端旋設一環套,該環套與承套之間則夾固一燈罩及一基本反光罩;其特徵在於該燈泡座上旋設第一反光罩,而該基本反光罩的較小徑端則螺設第二反光罩,第一、二反光罩的凹弧面呈相對,且第一、二反光罩可轉換,使凸弧面呈相對。
除上述必要技術特徵外,在實施過程中還可補充下述技術內容主筒體一端呈弧頭狀且中心設有一螺孔,一燈泡座結合一燈泡後旋固於該螺孔上,其中主筒體內部設有用以支持內部所設乾電池的肋條,且肋條間設有導電條並與燈泡座接觸,而在主筒體外側身上於弧頭端處軸向設有呈多數相對的導槽,導槽末端呈一導斜面,且在主筒體外側身上中段處,與導槽同軸槽位設有滑槽,該滑槽的槽壁上分別設有多個凸粒,而在主筒體的開放端於其身上設有近似呈T狀的蓋槽,該蓋槽的軸向為一進出口,橫向則為定位用槽,且橫向兩側端適處設有開閉凸粒;後蓋內緣恰能套合於主筒體的外徑,而後蓋的底部乃結設固定一彈簧,且彈簧的底端末則凸伸一適長的導電棒,而在靠近後蓋開口的內緣適處設有與蓋槽呈相等槽數的定位塊,該定位塊的側邊則設有弧缺口;透光筒的筒身分段具有可透光的色層,其一端具有結合螺紋另一端內緣壁處則設有與滑槽呈相等槽數的滑塊,該滑塊側面亦設有弧缺口;燈泡座連帶燈泡伸入主筒體內與螺孔結固,而導電條吃入主筒體的內壁面固設後導電條一端與燈泡座接觸,主筒體內部置入乾電池,而該後蓋藉以內面的定位塊滑入蓋槽內的橫向槽中定位,且第一反光罩的螺紋孔與燈泡座螺合,其中該承套的臺階面在基本反光罩及燈罩置入後,由環套與承套相互螺合,使環套的抵面將基本反光罩及燈罩固定,而第二反光罩的螺紋孔則與基本反光罩的螺紋結合,在承套另端則與透光筒的結合螺紋螺合,該透光筒的滑塊乃順著主筒體的導槽置入到導斜面處,使該滑塊跳過該導斜面而滑入該滑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運用兩相對反光罩的組合變化,達到透光筒警示功能的內聚光及環狀照明功能的外投射光增強的雙重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立體組合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平面組合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主筒體與後蓋結合動作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透光筒凸伸適距的平面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結構透光筒凸伸適距定位的平面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經透光筒射出光線呈較大範圍的平面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經透光筒射出光線呈較小範圍的平面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結構透光筒完全凸伸後作警示用的平面剖視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結構透光筒完全凸伸定位的平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一種多功能手電筒,其主要構成的基本要件包括有主筒體10,是為一筒狀,其一端呈弧頭11狀且中心設有一螺孔12,該螺孔12乃供一燈泡座121結合一燈泡122後旋固於螺孔12上,其中主筒體10內部設有肋條13以支持內部所設的乾電池132,且肋條13間設有導電條131並與燈泡座121接觸,而在主筒體10外側身上於弧頭11端處軸向設有多個呈相對的導槽14,導槽14末端呈一導斜面141,且在主筒體外側身上中段處,與導槽14同軸位設有滑槽15,該滑槽15的槽壁上分別設有多個凸粒151,而在主筒體10的開放端於其身上設有近似呈T狀的蓋槽16,該蓋槽16的軸向為一進出口161,橫向則為定位用槽,且橫向兩側端適處設有開閉凸粒162;後蓋20,是呈一蓋狀,其內緣徑恰能套合於主筒體10的外徑,而後蓋20的底部乃結設固定一彈簧201,且彈簧201的底端末則凸伸一適長的導電棒202,而在靠近後蓋20開口內緣適處設有與蓋槽16呈相等槽數的定位塊21,該定位塊21的側邊則設有弧缺口22;透光筒30,為一較主筒體10長的筒體,其筒身具有多層可透光的色層,其一端具有結合螺紋31另一端內緣壁處則設有與滑槽15呈相等槽數的滑塊32,該滑塊32側面亦設有弧缺口33。
承套40,是為一套筒狀,其外側兩端均有螺紋,一端與透光筒30結合螺紋31螺合,另一端則與環套50螺合,其中承套40與環套50的結合端內側設有臺階面41,該臺階面41乃供基本反光罩60及燈罩70承座,而以環套50的抵面51壓固;環套50,為環狀,一端內面設有螺紋,及一抵面51;基本反光罩60,為呈近似喇叭狀的罩體,其較小徑端的穿孔61外側設有螺紋62;燈罩70,為一呈透明狀的罩片;第一反光罩80及第二反光罩90,為一呈板狀的片體,其中心均設有螺紋螺孔81、91,且其第一、二反光罩80、90的凹弧面82、92及凸弧面83、93呈可反射光源的亮面;當,燈泡座121連帶燈泡122伸入主筒體10內與螺孔12結固,而導電條131吃入主筒體10的內壁面固設後導電條131一端與燈泡座121接觸,主筒體10內部可置入乾電池132,而該後蓋20藉以內面的定位塊21滑入蓋槽16內的橫向槽中定位,且第一反光罩80的螺紋孔81與燈泡座121螺合,其中該承套40的臺階面41在供基本反光罩60及燈罩70置入後,由環套50與承套40相互螺合,使環套50的抵面51將基本反光罩60及燈罩70固定,而第二反光罩90的螺紋孔91則與基本反光罩70的螺紋62處結合,再由承套40另端則與透光筒30的結合螺紋31螺合,該透光筒30的滑塊32乃順著主筒體10的導槽14置入來到導斜面141處,此時順勢加壓使該滑塊32跳過該導斜面141而滑入該滑槽15內,如此即完全整體組裝過程(如圖2所示);而欲使本實用新型的燈泡122產生光源(如圖3所示),乃轉動後蓋20使後蓋20內所設的定位塊21於主筒體10的蓋槽16內移動,同時該定位塊21的弧缺口22乃在蓋槽16橫向處的開閉凸粒162上固定相對產生定位,而當後蓋20轉動同時,該彈簧201的導電棒202亦隨之轉動並與該導電條131接觸,如此即使乾電池132產生通路而燈泡122藉此通路而有其電源供應即產生光源,且該光源即因基本反光罩60的反射,使光源由燈罩70射出;而當環套50連帶承套40及透光筒30順著滑槽32向外拉伸並使滑塊32的弧缺口33與滑槽15第一段凸粒151固定卡設時(如圖4所示),該透光筒30的透明無色段即停留在第一反光罩80及第二反光罩90之間(如圖5所示),而該第一、二反光罩80、90乃先行設為兩凸弧面83、93呈相對狀,而該燈泡122所射出的光源則在第一、二反光罩80、90的凸弧面83、93的投射下,將光由透光筒30的透明無色段處射出使光源藉凸弧面83、93的投射而有所增強,而欲使該光源所照射範圍較亮時,乃將環套50作為承置面(如圖7所示),使光源區現較低姿態,反之將手電筒以後蓋20為承置面,該光源呈較高姿態(如圖6所示),其光源所照射範圍則較廣泛,如此一來除了手電筒具有手持照明功能外,在置於定點設置時亦有其360度的功效,且藉第一、二反光罩80、90的凸弧面83、93的相互輝映之下使其環狀側向照明更彰顯出照明效果;然而,在透光筒30欲將全部所有長度凸伸時,該第一、二反光罩80、90乃先行設為兩凹弧面82、92呈相對狀(如圖8所示),如此該透光筒30的透明有色段即全部呈現在第一、二反光罩80、90的凹弧面82、92之間外圍,而燈泡122所射出的光源則因凹弧面82、92之故,將光源呈較多於兩凹弧面82、92之間反射,使透光筒30呈現多色的光棒,對於夜間疏困交通阻塞的指揮,或警示求救均有獨特的效應功能,而因第一、二反光罩80、90採用凹弧面82、92的相互對置,促使透光筒30內的光源更具明亮使警示照明的功效提高。
運用兩相對反光罩的組合變化,達到透光筒警示功能的內聚光及環狀照明功能的外射光增強,並未見其他同類物品有相同功效者呈現,且確實改善了常用多功能手電筒的缺點。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手電筒,其是以主筒體的前端旋設有一具有燈泡的燈泡座,而主筒體內可容設乾電池,並藉以一後蓋旋入主筒體後端固定,其中該主筒體外側身處套設一透光筒,該透光筒一端承接旋設一承套,而承套另一端旋設一環套,該環套與承套之間則夾固一燈罩及一基本反光罩;其特徵在於該燈泡座上旋設第一反光罩,而該基本反光罩的較小徑端則螺設第二反光罩,第一、二反光罩的凹弧面呈相對,且第一、二反光罩可轉換,使凸弧面呈相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手電筒,其特徵在於主筒體一端呈弧頭狀且中心設有一螺孔,一燈泡座結合一燈泡後旋固於該螺孔上,其中主筒體內部設有用以支持內部所設乾電池的肋條,且肋條間設有導電條並與燈泡座接觸,而在主筒體外側身上於弧頭端處軸向設有呈多數相對的導槽,導槽末端呈一導斜面,且在主筒體外側身上中段處,與導槽同軸槽位設有滑槽,該滑槽的槽壁上分別設有多個凸粒,而在主筒體的開放端於其身上設有近似呈T狀的蓋槽,該蓋槽的軸向為一進出口,橫向則為定位用槽,且橫向兩側端適處設有開閉凸粒。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手電筒,其特徵在於後蓋內緣恰能套合於主筒體的外徑,而後蓋的底部乃結設固定一彈簧,且彈簧的底端末則凸伸一適長的導電棒,而在靠近後蓋開口的內緣適處設有與蓋槽呈相等槽數的定位塊,該定位塊的側邊則設有弧缺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手電筒,其特徵在於透光筒的筒身分段具有可透光的色層,其一端具有結合螺紋另一端內緣壁處則設有與滑槽呈相等槽數的滑塊,該滑塊側面亦設有弧缺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手電筒,其特徵在於燈泡座連帶燈泡伸入主筒體內與螺孔結固,而導電條吃入主筒體的內壁面固設後導電條一端與燈泡座接觸,主筒體內部置入乾電池,而該後蓋藉以內面的定位塊滑入蓋槽內的橫向槽中定位,且第一反光罩的螺紋孔與燈泡座螺合,其中該承套的臺階面在基本反光罩及燈罩置入後,由環套與承套相互螺合,使環套的抵面將基本反光罩及燈罩固定,而第二反光罩的螺紋孔則與基本反光罩的螺紋結合,在承套另端則與透光筒的結合螺紋螺合,該透光筒的滑塊乃順著主筒體的導槽置入到導斜面處,使該滑塊跳過該導斜面而滑入該滑槽內。
專利摘要多功能手電筒,主筒體前端旋設一燈泡座,燈泡座上旋設第一反光罩,主筒體內容設乾電池,藉後蓋旋入主筒體後端固定,主筒體外套設一透光筒,該透光筒一端旋設一承套,承套另端旋設一環套,環套與承套間夾固一燈罩及基本反光罩,基本反光罩小徑端螺設第二反光罩,第一、二反光罩凹弧面相對,承套連帶透光筒拉伸最長距離,燈光較多聚於透光筒內,以作為警示;轉換第一、二反光罩使凸弧面呈相對,燈光較多射出透光筒外作為側向照明。
文檔編號F21V3/00GK2396271SQ9924900
公開日2000年9月13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1999年10月26日
發明者陳清河 申請人:陳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