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讀矛盾論有感【高中篇】

2023-09-23 21:27:10 2

  《矛盾論》是繼《實踐論》之後,為著同一目的,即主要為著反對黨內嚴重存在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重要的哲學著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矛盾論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篇一:讀矛盾論有感

  學習《矛盾論》,目的是要在實際工作中要學會用《矛盾論》中的基本觀點來面對和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辯證地思考問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幹部,在平時就必須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對待個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和矛盾,以保持清醒的頭腦。

  對待工作——居安思危,聚精會神

  「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等這些成語,都是告訴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做到超前一點、聚焦一點、主動一點,對在工作中可能遇著困難和問題早做思想準備,在工作任務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儘量做到冷靜、從容,站在比較高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懂得矛盾運動變化的絕對性,知道任何矛盾肯定會向前發展變化的這一規律,從而抓住有效的時機、作出有效的反應和行動,比較好地解決矛盾,完成任務。

  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現一些錯誤。比如,在工作任務相對集中時,產生急躁情緒,認為問題太多,感到無從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有時遇著重大問題或困難,就會感到茫然,這些都不利於我們順利地完成任務。因此,用辯證統一的觀點來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我們做好日常工作的重要前提。

  對待同事——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間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是必然的。

  出現矛盾時應該有包容的態度。比如,不同的觀點、方法之間會碰撞出火花,不同的性格和習慣會產生矛盾,有時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衝突和意見,我們要堅持用化解、調和的方法解決同事之間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樣,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只要堅持正確的觀點,互相體諒,同事之間的矛盾會得到有效的化解,大家最終都統一到工作上來,友好共事。對工作上出現的分歧,還應該特別注意多考慮各方的觀點,從中汲取營養與精髓。作為領導,有時,還要注意引導、利用好各種矛盾,因為矛盾本身就是工作前進的動力。

  對待生活——甘於平凡,拒絕平庸

  每個人都處在瞬息萬變的物質世界當中。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就是生活在矛盾當中,生活本身也是一個矛盾發展變化的過程。因此,在懂得了人生矛盾運動發展規律後,當我們遇到順心或不順心的事,或者身處順境或逆境,都應該正確對待。我們應該「甘於平凡,拒絕平庸」——在對待事業、工作和人生的價值上,我們應時刻注意保持昂揚的鬥志,積極把握主動權,使自己成為命運的主人;在個人修養上,特別是在對待財富、名位上,要努力做到寵辱不驚,去留隨意,保持一顆平和的心。

  本人現在正在看《方與圓》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可以留下你們的看法與見解。

  篇二:讀矛盾論有感

  《矛盾論》作為毛澤東的一篇不朽之作,應該說在不同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寫作上,它用語非常地準確,可以算是一篇十分經典的範文;而作為一篇論文,它又具有非常重大的時代意義。

  作者首先簡單介紹了矛盾的普遍性,而「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可以說明白」,所以作者在闡述矛盾的普遍性時,只用了很少的語言,這也表現了作者對文章哪裡應該詳、哪裡應該略把握得非常得恰當。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特別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因此,作者在文章中也強調了這樣一點。為了讓那部分同志和那些教條主義者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了解研究當前具體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對於我們指導革命實踐的發展有何等重要的意義,作者對矛盾的特殊性進行了大篇幅的說明,著重研究了這個部分。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對全局的把握是非常地得心應手,並且準確。

  緊接下來的內容則是關於矛盾特殊性的講解,在這個部分,作者也確實花了很大的工夫去闡述。首先肯定了「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的基礎,更是複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生命首先就在於:生物在每一個瞬間是它自身,但卻又是別的什麼」,這不僅很好地反映了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同時也將矛盾的中心思想表達了出來。在弄清楚了「不論是簡單的運動形式,或復承的運動形式,不論是客觀現象,或思想現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中」之後,作者開始研究矛盾存在的永恆性。在他看來,矛盾存在於事物發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而後面緊接的內容則是細講矛盾的特殊性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實際當中給予我們的幫助。在最後精闢地總結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共性和特性的關係」,這恰恰也就是文章的精髓。

  我們可以再來從文法的角度來看看這篇文章。

  首先,我們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下整篇文章的寫作結構,這是這篇文章非常成功的方面之一。

  毛澤東在整篇文章的結構布局上,應該說是運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的。全問構思嚴謹,有一個非常縝密的邏輯結構。在文章一開始的地方,就開門見山地給讀者講明了整篇文章的結構,先是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著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回歸到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用這樣清晰明了的方式說明了整篇文章的重點,使讀者能夠從一開始就把握住文章的脈絡,讓讀者不至於花太多時間在閱讀的分析上,這樣就讓讀者更能夠專注於文章的內容實質。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文章中運用了非常多的例證。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的著作有非常精細地研讀,並且自己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文章當中能夠巧妙地援引他們的著作中的內容。而另一方面,作者毛澤東在中國的文化極其諸多的古籍方面也有極深的造詣,所以在文章當中也不難看到作者對古籍中的文字進行了恰當地引用。這不僅表現出了作者自身文學功底的深厚,同時也讓讀者在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時,更清楚地理解了作者所要闡述、表達的觀點。也就是說,這些引用部分的內容在作者的文章中起到了很好的幫助讀者理解的作用。這不得不讓我們承認,淵博的知識應該是創作的前提,正因為毛澤東具有知識淵博這樣一個優勢,我們才可能有了〈矛盾論〉這樣一篇如此經典的革命著作。

  而在語言上,作者力求達到準確並且生動。對於這樣一篇應該將要有極強說服力的論文來說,語言必須要求到達很高的準確度,同時,還要非常口語化的表達,而這些作者通通都考慮到了。

  接下來,可以簡單地再分析一下文章主題內容。

  作者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兩種不同的世界觀——「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篇三:讀矛盾論有感

  在我覺得生活中充滿許多莫名的矛盾時,在我對矛盾還有很多疑惑時,我讀了毛澤東主席的《矛盾論》,這篇文章讓我對「矛盾」這個詞有了新的認識,可以說獲益匪淺。

  《矛盾論》是毛澤東主席的哲學代表著作,在當時中國起到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對當時中國共產黨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文章中對矛盾的種種論述在現在仍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值得仔細品味和發揚。

  文章的前半部分介紹了兩種宇宙觀,即一種形上學的宇宙觀和辯證唯物法的宇宙觀;介紹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論證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文章的後半部分具體地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及其相互關係。認為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對立的互相排斥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而且作者指出: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最後作者對全文進行了總結,對矛盾進行了綜合的論述。

  讀完這些,我對矛盾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現其實在我們所學的學科中有很多關於矛盾的例子,比如數學中的正數與負數,力學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電學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化學中原子的合成與分解等等。他們互相對立,而又有相互聯繫。

  並且我發現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解,都可以用矛盾論中的知識來闡述和解釋。

  曾經我接觸電腦和網際網路的機會不多,總想著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電腦,可以上網聊QQ,看電影,玩遊戲,而對讀書我有了牴觸感,在電腦面前我很投入,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讀書讓我很鬱悶很煩躁。後來隨著接觸網絡次數的增多,我發現我變得很浮躁,在上面我了解的大多數是很淺顯的東西,並且在電腦前待上幾個小時後,我發現我什麼收穫都沒有,收穫的只是越來越懶惰。後來我又開始慢慢地減少接觸網絡的時間,現在我覺地讀書是很有益的事情,它可以讓你收穫真正的東西,讓我浮躁的心情變得安靜下來,並且現在我也不那麼喜歡網絡了。同時我發現我身邊的人有的跟我有相同的經歷,而有的人的跟我有相反的經歷。

  曾經我的矛盾是喜歡網絡不喜歡讀書,而現在我的矛盾是熱衷於讀書而遠離網絡。我覺得首先這可以體現出矛盾的普遍性,即一切事物都有矛盾,我,人也不例外;矛盾存在於事物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當然也存在於我的成長過程中,過去我有矛盾,現在我也有矛盾。從另一方面上一段我的描述這可以體現出矛盾的特殊性,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矛盾,我的矛盾和別人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矛盾,過去我的矛盾是那樣,而現在我的矛盾是這樣。我曾經的矛盾跟我現在的矛盾正好相反,這說明矛盾不是固定不變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作為一個大學生,現在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當然也少不了玩和做其他一些事情,這時候我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學習,而其他方面是次要的。擒賊先擒王,就是抓主要矛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宗教有著不同的作用,在某一階段起積極作用,而在另一階段起著消極作用,這說明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以上這些論述是我讀完矛盾論後,將其中的知識聯繫到我的經歷中和所見所聞中,因為對其中的知識了解的不深,可能不太到位,也可能存在片面性或錯誤。

  讀完了《矛盾論》,我發現我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尤其是如何具體解釋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同主要矛盾的不同和區別方法,我找不出實際例子來來使更我透徹的理解,並且在這篇文章中我也沒找到答案。可能我再多讀幾遍,了解的再多些,認識會有所提高吧。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