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

2023-10-08 06:52:44

  《理想國》是政治學的著作,這我在第一篇的讀書筆記中已經說了,所以他要解決的也是關於國家的建設的問題。下面是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快來圍觀吧。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一】

  浩瀚的地中海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古希臘文明。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其著作《理想國》為世人勾勒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烏託邦。著作裡蘊含的正義、至善的思想,具有超越時間、空間、歷史的永恆價值。

  一、全書基本框架

  全書以柏拉圖的恩師蘇格拉底為主角,借蘇格拉底同格勞孔、玻勒馬霍斯等人的辯論的方式,實際上展示了柏拉圖自己對一個理想國家的建構,以及柏拉圖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這部「哲學大全」融合了哲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美學等等各方面領域,涉及到家庭問題、民主問題、獨裁問題、教育問題、文藝問題、男女平等問題,學究天人,震古爍今;個中智慧,需要我們細細品鑑。

  全書共十卷。第一卷到第四卷談論何為正義。蘇老在與年輕人的辯論中採用「以大見小」的邏輯,從城邦的正義中尋找個人的正義。第五卷到第七卷討論哲學王的問題。蘇老認為只有哲學家才能真正承擔起治理國家的責任。第八卷到第十卷論證哲學王統治的貴族政體相比於其他政體的優越性,並號召人們勇於追求正義和智慧。

  全書勾勒出這樣一個理想國:聰明的、理性的、具有自制能力的、愛好智慧的哲學家作為統治者,他們與靈魂裡的「理性」部分相符合;具有冒險精神的、勇敢而強壯的公民作為護衛者,他們與靈魂裡的「勇氣」部分相符合;一般的勞動者如木匠、水管工、石匠、農夫、農場工人等等作為生產者,他們與靈魂的「欲望」部分相符合。每個人各司其職,這就是正義。二、重大理論貢獻

  《理想國》是柏拉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方哲學家公認的「哲學大全」。整本書有許多充滿智慧的洞見,這裡只介紹三個:正義、哲學王、洞穴人假設。

  (一)正義

  如上文所言,蘇老在辯論中採用「以大見小」的邏輯方法,暫且不論這種邏輯是否合理,蘇老認為討論什麼是一個人的正義是困難的,但是討論一個城邦的正義卻是相對容易的,於是蘇老著手探討城邦的正義。在大體上理想國已經構建的前提下,蘇老認為它一定是「善」的;是「善」就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正義的。蘇老使用排除法,先在理想國中找到了前三種,那麼剩下的就是正義了。雖說有點牽強,但是蘇老卻得出了一個幾乎完美的正義的定義:每個人必須在國家中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幹涉別人的事。推而廣之廣而推之,每個人都得到他應該得到的,這才符合正義的標準。

  同時,根據城邦的正義,推出個人的正義:每個人自身內在的各種品質在自身內各起個的作用,那麼他就是正義的,即也是做著他本分的事。

  蘇老逐一駁斥了正義是欠債還錢、正義是強者的利益、不正義的人過得比正義的人快活得多等觀點,反覆強調正義者是快樂的、幸福的。在開篇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可以看出正義在柏拉圖的理想國家中的分量,他對正義是多麼的憧憬和嚮往。

  (二)哲學王

  《理想國》的核心是正義,全書圍繞正義問題展開。哲學王統治則是實現柏拉圖正義理想的關鍵,離開哲學王統治,正義的實現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國家最

  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見」而已。治國作為一門知識,也只有哲學家才能掌握它,進而有資格執政。柏拉圖認為只有哲學家才能拯救城邦與人民,哲學王的貴族政制優越於榮譽政制(對應爭強好勝,貪圖榮譽的人)、寡頭政制(對應愛財之人)、民主政制(對應民主分子)、僭主政制(禍害最大的政制),而且後面四種政體一種比一種壞。哲學王統治下的國家是存在於天上的模範國家。

  因為在理想國中,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因此有些人藉此批評柏拉圖,認為其是獨裁者的代言人。其實他們根本沒有理解哲學王的概念。哲學王接受最嚴格的教育,依次為數學、幾何學、立體幾何、天文學、和音,最後是最重要的辯證法。哲學王勇於追求智慧、正義和善,他們是最聰明、最高尚的人;普通人如果沒有接受這樣的教育,就會讓內心的欲望勝過自己的理性,這樣的人治國是萬萬不可的。柏拉圖也承認實現這樣的理想國很困難,並告誡如果有哲學家做了統治者一定要按照這樣的方式來治理國家。

  (三)洞穴人假設

  洞穴人假設恐怕是《理想國》中最具有隱喻意義的哲學假設,也是最能體現柏拉圖客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的假設,它成了西方哲學的經典寓言。

  假定有一些囚徒從小被束縛在一個洞穴裡,面朝著洞壁。洞外有一堆火,在洞壁上映照出來往木偶的影子;那些囚徒一定會以為這些影子就是客觀的存在。可是如果有一天,其中的一個囚徒被一種強制力量解開束縛朝洞口望去,他會驚訝地發現那些所謂的「實物」不過是外面木偶的影子。當他極不情願地被那一種神秘力量拽出洞穴時,他還會漸漸發現所謂的木偶這些實物也不過是太陽的影子。到那時,他就不會在滿足於洞穴裡與其他囚徒「快樂」的生活;他會返回洞穴試圖解放其他的囚徒。當然,其他的人不會相信他說的話,甚至會把他作為異端處死。

  在柏拉圖看來,這個世界分為可見世界(現象世界)和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在這個寓言中,洞內世界就比喻現象世界,洞外世界就比喻理念世界。洞壁上的影像、木偶、火光、太陽和太陽下的玩物分別喻指幻象、事物、善、至善和萬有的理念。這是一個宏大的哲學體系。洞穴人假設有很深的哲學意味,值得我們仔細思索,否則我們不可能理解柏拉圖的深意。

  三、我的感想

  柏拉圖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其思想必然帶有一個時代的局限性。對於《理想國》中一些錯誤的觀點,我們不可求全責備。但是,柏拉圖的許多深邃的洞見,不容否認。柏拉圖皓首窮經,苦心孤詣,留給後人以《理想國》這一人類智慧的成果。後輩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其安。我這裡僅僅對《理想國》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洞穴人假設表達我的感想。

  與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不同,柏拉圖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我們暫且不談誰對誰錯,本來追求真理就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要明白洞穴人假設的內涵以及對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就必須首先了解柏拉圖的理念論。

  柏拉圖認為,世界有可見世界和可知世界之分。可見世界的事物都是暫時的,只有可知世界的事物才是永恆的、客觀存在的。在可見世界裡,太陽居於最高地位,太陽下的萬物不過是太陽的影像;同樣,可知世界裡,善居於最高地位,其他事物不過是善的影像。在「日喻」中,柏拉圖指出:「太陽跟視覺與可見事物的關係,正好像可知世界裡善本身與理智和可知事物的關係一樣。」善是萬事萬物的根源,至善是永恆的價值追求。

  那麼,洞穴人假設對今天的我們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最開始時都是那些被束縛在洞穴的囚徒,年復一年面對著洞壁,無法轉頭,天真地以為洞壁上的影子就是真實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某種強制性力量解開了我們的束縛,迫使我們轉頭,我們才發現這些「真實的存在」不過是虛幻的影像。這種強制性力量,就是教育。本來,柏拉圖之所以提出這樣一個假設,也是為了尋找受過教育的人與沒受過教育的人存在的本質差別。

  教育的本質首先是求真,就像假設裡那一股力量使囚徒發現自己原以為的「真」其實不過是實物的影像;教育的本質其次是求善,誠如柏拉圖所說,善是萬事萬物的本源,就像假設裡那一股力量使囚徒靈魂轉向,開始透過影像的迷霧去尋找真理與智慧。

  反觀現代深受實用主義、實證主義影響的教育,遠遠背離了教育的本質。我們的教育還在教導學子求真求善嗎?還在教導學生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嗎?什麼真理呀、至善呀,早已被那些「教育家」扔進了廢紙簍,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實用技術,不再關心靈魂的發展。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第三種人,不配享有政治權力。我們現在也就更容易理解柏拉圖為什麼反覆強調要讓哲學王來做統治者。

  教育在柏拉圖的學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教育本身具有一種強制性的力量。習慣於洞穴生活的囚徒當然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安樂窩,只有強迫他出來。我們的教育不能屈從於世俗的壓力,不能把標準降到世俗的水平。教育就是要引領我們求善求真,要使我們的靈魂轉向,轉向光明,轉向真理。記得柏拉圖在書中提出的審查制度,也就是刪去《荷馬史詩》中表現神的不道德的內容,因為柏拉圖認為必須對年輕人加以最純潔的教育!這雖然有些極端、矯枉過正,但是如果教育不能使人保持對真善美的嚮往,我們還要教育幹什麼呢?

  有些人始終對強迫反感,我認為強迫有正義的強迫也有非正義的強迫。類似君主專制的強迫是非正義的強迫,教育對人們向善的強迫是正義的強迫。我不知道是不是人性本惡,我只是認為不能希求每個人都人性善。我認為教育使人之為人,使人實現靈魂的升華,正是對人類自由的維護!

  我們今天的中國教育,真令人不勝悲哀。表面上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有思想品德課,表面上我們始終強調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30多年來我們一直沒有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壓倒一切,學校做的只是技能的灌輸,而不是靈魂的引領。復旦前校長楊玉良先生曾說:「只有良好技術的學生更像是一條經過專門訓練的狗。」我想,在柏拉圖心裡,他對雅典城邦衰落後只知道爭權奪利的雅典公民恐怕也是這樣看的吧?

  至善、正義、真理,體現的是我們人類靈魂的高貴。如果我們自甘墮落,那麼與禽獸何異?在理想國裡,最重要的不是有一個哲學王,而是在這個哲學王的引領下每一個公民都自覺地求真求善。難以忘記《理想國》的最後幾句話,就讓它們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善與惡。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這裡還是在我們死後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裡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二】

  其實《理想國》是政治學的著作,這我在第一篇的讀書筆記中已經說了,所以他要解決的也是關於國家的建設的問題,我們知道的是,在人與人之間形成社會的時候起,國家的建設就已經引起了人的關注,特別是在以後的人們的論述中有很明顯的體現,(在這個讀書筆記結束後我將寫關於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的讀書筆記)所以關於國家的建設我們必須深刻的理解之後你才知道為什麼那些寫於書紙上的言論是那樣的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群體了,他們已經擴大了,而治理的艱難也就體現了出來,這個時候,什麼樣的國家結構是合理的,什麼樣的國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時也合乎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個清晰的認識和釐定了,在柏拉圖的理解中我認為由於他自己的貴族的身份和他處於當時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領袖伯裡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沒有很好的發展的時候,外受到斯巴達人的統治,內部也不怎麼協調的背景下,他考慮的是如何從一個完善的角度來更加有利於制度的建構,同時可以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時候保障城邦的正義,所以政體的選擇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這樣的考慮,是時代的情勢所要求的,當然其中有柏拉圖自己的哲學家的思考在裡邊。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討論的政體有五中,即王政政體,民主政體,暴君政體,寡頭政體、僭主政體。柏拉圖也分別給出了五種政體不同的內在的性質和本身存在的區別,我們或許知道,在這五種政體中在今天我們實行的主要的政體就是民主政體,誠然,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最好的應該是一種哲學王統治的王政,那樣的話,因為哲學王自己的素質優異於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設中就可以達到最好,而最壞的或許暴君的統治了,因為那是一種毫無秩序可言的政體,而在那樣的社會中一切的東西的發生和其他的什麼都來自於君主的意志,那麼就毫無一個預期可言,在那樣的時代中,國家的統治是十分的不穩定的,那麼在哲學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體,就是我們在今天廣泛實行的這種,當然我們要清楚的是在我們今天的民主政體的形式中和柏拉圖的理解是有區別的,但是它們在理念上和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儘管他可能不怎麼好,但是就如同我的一位憲法學的老師在講憲法的時候說的那樣,現在的制度(當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最起碼的一點我們知道他不是最壞的。這樣的理解和這樣的思維或許是我們所欠缺的,所以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今天,從柏拉圖的城邦建設理念出發而產生的一系列的東西在我們今天的眼中或許是不怎麼樣的,但是從那個時代起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這樣的政治體制的理想追求中我們正在逐步的完善我們的生活。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民主發展很好的時代,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中,思想的發展和自由的理想的傳播,將導致人的生活發生很的變化,我們知道,柏拉圖告訴我們的或許不僅僅是一種政治體制的追求,更多的是對人的關懷,這個在今天的時代中是需要體現的,我們今天以人為本或許是一種這樣的追求了,但是,對於人的尊重和理解由來已久,這是西方的東西,或許可以這樣說,我們今天的很多的東西無不是來自西方,政治體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而我們封為經典的馬克思就是西方人,所以我們無法迴避和西方的思想的碰撞,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的,從對於柏拉圖的閱讀中我知道了追求那種理想制度的艱難,但是今天我們的時代卻連一個最低的限度的東西都沒有達到,或許這個是我們接受的問題,錢中書先生在中說:中國人就是厲害啊,外國的東西,來一件毀一件。或許是一時的憤激之語,但是也不無道理的,所以我們知道,在今天的時代中國家的建制或許是很重要的,改革的必然在我們今天國家的背景中就是如同在柏拉圖的時代------你知道我的意思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類推-------民主政治的追逐需要我們的努力,因為我們還沒有那樣的理解和那樣的體驗,從清王朝倒臺到今天,你看道了什麼?或許我已經扯遠了,但是,理解卻是必要的?那你理解嗎?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