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吹管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2:55:49 3
專利名稱:泡泡吹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泡泡吹管,尤指使用於製造泡泡的吹管。
背景技術:
現有泡泡吹管如美國專利公告第4,166,336號,其主要是一個錐狀的中空管體,直徑較小的端部作為吹氣端,直徑較大的端部作為成形端,使用者利用成形端沾附泡泡液後,由吹氣端吹入空氣,讓泡泡液於成形端處形成泡泡,但此種做法有下列的缺失:(一 )此種泡泡吹管大多使用於表演中,因此使用者將空氣吹入形成泡泡後,必須利用舌部頂住吹氣端或是利用手部按壓封住,以防止空氣由吹氣端流出讓泡泡變小或是消失,如此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便,進而影響表演的順暢度以及娛樂性。( 二)泡泡液利用表面張力沾附於成形端,成形端並無設置可儲存泡泡液的結構,只能使少量的泡泡液沾附於成形端,大大的降低了可成形的泡泡的體積以及數量。(三)泡泡吹管的吹氣端與成形端外表面為連續面,泡泡液在吹氣端位於成形端下方時,會由成形端向吹氣端流動,容易使泡泡液沾附到使用者手部,甚至容易流入使用者口中。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於,讓泡泡吹管於使用時,空氣不會由吹入方向反向流出,以方便使用者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於,利用泡泡吹管所設置的沾液環圈部增加泡泡吹管的儲液能力,延長泡泡吹管沾附泡泡液後的使用時間以及增加泡泡的成形數量以及成形體積。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泡泡吹管設置有吹氣管,吹氣管兩端分別設置有吹氣端與出氣端,且出氣端設置有逆止件;一成形管,成形管具有連接端,連接端由吹氣管的吹氣端與出氣端之間外緣向出氣端方向一體漸擴延伸形成,且連接端末端延伸形成有成形端;一沾液環圈部,該沾液環圈部設置有外沾液部以及內沾液部,外沾液部於成形管的成形端末端表面間隔環形凸設有複數主沾液肋,兩個相鄰的主沾液肋之間形成有儲液通道,而內沾液部於成形管的成形端內側表面間隔環形凸設有複數副沾液肋,兩個相鄰的副沾液肋之間形成有補充通道,補充通道連通於儲液通道。前述泡泡吹管,其中該吹氣管的出氣端外表面與成形管的連接端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儲液空間。前述泡泡吹管,其中該成形管的連接端與成形端之間的外表面環形凸設有止擋肋。前述泡泡吹管,其中該吹氣管的出氣端內設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具有定位孔,而定位件外表面與出氣端的內壁之間連接有支撐架,而逆止件設置有具彈性變形能力的止擋片,止擋片抵持於出氣端的末端表面,且止擋片底面延伸有定位柱,定位柱定位於定位孔內。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於:泡泡吹管於使用時,空氣不會由吹入方向反向流出,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立體分解局部剖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剖面示意圖(一);圖5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剖面示意圖(二);圖6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剖面示意圖(三)。附圖標記說明:10_泡泡吹管;1-吹氣管;11_吹氣端;12_出氣端;13_定位件;131-定位孔;14-支撐架;2_成形管;21_連接端;22_成形端;23_止擋肋;3_沾液環圈部;31-外沾液部;311-主沾液肋;312_儲液通道;32_內沾液部;321_副沾液肋;322_補充通道;4_逆止件;41_止擋片;42_定位柱;5_儲液空間;6_泡泡。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泡泡吹管10設置有:一吹氣管1,吹氣管I兩端分別設置有吹氣端11與出氣端12,出氣端12內設置有定位件13,定位件13具有定位孔131,而定位件13外表面與出氣端12的內壁之間連接有支撐架14。一逆止件4,逆止件4設置有具彈性變形能力的止擋片41,止擋片41底面延伸有定位柱42,止擋片41抵持於吹氣管I的出氣端12末端表面,定位柱42定位於吹氣管I的定位孔131內。一成形管2,成形管2具有連接端21,連接端21由吹氣管I的吹氣端11與出氣端12之間外緣向出氣端12方向一體漸擴延伸形成,使吹氣管I的出氣端12外表面與成形管2的連接端21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儲液空間5,而連接端21末端延伸形成有成形端22,且連接端21與成形端22之間的外表面環形凸設有止擋肋23。一沾液環圈部3,沾液環圈部3設置有外沾液部31以及內沾液部32,外沾液部31於成形管2的成形端22末端表面間隔環形凸設有複數主沾液肋311,兩個相鄰的主沾液肋311之間形成有儲液通道312,而內沾液部32在成形管2的成形端22內側表面間隔環形凸設有複數副沾液肋321,兩個相鄰的副沾液肋321之間形成有補充通道322,補充通道322連通於儲液通道312。請參閱圖2、圖4及圖5所示,由圖4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泡泡吹管10於使用時,預先使成形管2的成形端22浸入裝有泡泡液的容器,使泡泡液沾附於成形端22,並憑藉沾液內環圈部3的儲液通道312與補充通道322使泡泡液沾附量增加,此時,使用者可由吹氣管I的吹氣端11吹入空氣,讓空氣推動出氣端12處逆止件4的止擋片41,使止擋片41產生彈性變形,進而讓空氣通過出氣端12進入成形管2內,且於空氣朝向成形管2的成形端22流動時,讓成形端22上所附著的泡泡液形成泡泡6 ;而當泡泡6未離開成形端22處時,若使用者停止將空氣由吹氣管I的吹氣端11吹入時,如圖5所示,該逆止件4的止擋片41會失去空氣的推力,而憑藉先前彈性變形所產生的復位能力,使止擋片41復位並貼抵於出氣端12的末端表面,以防止空氣由出氣端12朝向吹氣端11流動,而讓已成形的泡泡6縮小或是消失。請參閱圖6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使用者使用泡泡吹管10,讓成形管2的成形端22位於吹氣管I的上方時,成形端22處所沾附的泡泡液,會因泡泡液所產生的重力,由成形端22的外表面與內表面朝向吹氣管I流動,此時成形端22外表面的泡泡液受到止擋肋23的止擋,而堆積於止擋肋23處,當泡泡液於止擋肋23處累積一定重量後,即會直接由止擋肋23處朝向下方落下,而不會流進連接端21表面;再者,成形端22的內表面泡泡液朝向吹氣管I流動時,為會堆積於儲液空間5。
權利要求1.一種泡泡吹管,其特徵在於,該泡泡吹管至少設置有: 一吹氣管,吹氣管兩端分別設置有吹氣端與出氣端; 一成形管,成形管具有連接端,連接端由吹氣管的吹氣端與出氣端之間外緣向出氣端方向一體漸擴延伸形成,且連接端末端延伸形成有成形端,連接端與成形端之間的外表面環形凸設有止擋肋,而吹氣管的出氣端外表面與成形管的連接端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儲液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泡泡吹管,其特徵在於:該泡泡吹管進一步設置有沾液環圈部,該沾液環圈部設置有外沾液部以及內沾液部,外沾液部在成形管的成形端末端表面間隔環形凸設有複數主沾液肋,兩個相鄰的主沾液肋之間形成有儲液通道,而內沾液部在成形管的成形端內側表面間隔環形凸設有複數副沾液肋,兩個相鄰的副沾液肋之間形成有補充通道,補充通道連通於儲液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泡泡吹管,其特徵在於:該吹氣管的出氣端設置有用來防止空氣由出氣端朝向吹氣端流動的逆止件,且出氣端內設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具有定位孔,而定位件外表面與出氣端的內壁之間連接有支撐架,而逆止件設置有具有彈性變形能力的止擋片,止擋片抵持於出氣端的末端表面,且止擋片底面延伸有定位柱,定位柱定位於定位孔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泡泡吹管,設置有吹氣管,吹氣管兩端分別設置有吹氣端與出氣端,且出氣端設置有逆止件;一成形管,成形管具有連接端,連接端由吹氣管的吹氣端與出氣端之間外緣向出氣端方向一體漸擴延伸形成,且連接端末端延伸形成有成形端;一沾液環圈部,該沾液環圈部設置有外沾液部以及內沾液部,外沾液部在成形管的成形端,內沾液部在成形管的成形端內側表面間隔環形凸設有複數副沾液肋,讓泡泡吹管於使用時,空氣不會由吹入方向反向流出,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文檔編號A63H33/28GK203017781SQ20122061774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林劭錡 申請人:林劭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