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8:36:39 1
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新型提供了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包括秒軸及分輪管;所述秒軸設於分輪管內,秒軸上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配合節,每個配合節直徑均大於秒軸直徑,小於分輪管內徑,使得配合節在秒軸晃動時會與分輪管內壁面接觸;本新型所述的秒軸結構石英機芯,即使工作狀態中的秒軸會左右晃動,秒軸也只是通過配合節與分輪管內壁面配合,大大減小了與分輪管的接觸面,克服了傳統技術中整節秒軸外壁面與分輪管內壁面接觸,因接觸面大導致秒軸與分輪管之間會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從而導致時分秒針有同轉的可能性,對機芯工作的穩定性造成影響的技術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鐘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石英機芯中,分針設於分輪管端部上,分輪管另一端設於主夾板對應孔中,秒針設於秒軸端部上,秒軸垂直設於分輪管中,因秒軸在工作過程中是高速轉動的,所以高速轉動的秒軸會在分輪管內左右晃動,即會使得機芯工作的穩定性差,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傳統技術中採用的方式是將秒軸和分輪管均設計為上下兩節,其中,靠近上夾板的一節分輪管的內徑小於另一節分輪管內徑,而靠近上夾板的一節秒軸的外徑大於另一節秒軸的外徑,秒軸最大外徑略小於分輪管最小內徑,秒軸最大外徑的一節設於內徑較小的一節分輪管內,通過這種配合方式,有效的克服了秒軸晃動角度大的技術問題,但是,因為是將秒軸和分輪管設計為兩節,利用一節秒軸和分輪管配合,在工作的時候,秒軸左右晃動會與分輪管內壁面接觸,因接觸面大所以會在秒軸與分輪管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力,使時分秒針有同轉的可能性,對機芯工作的穩定性造成較大的影響。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克服傳統技術中因左右晃動的秒軸與分輪管內壁面的接觸面大,導致產生較大的摩擦力,使時分秒針有同轉的可能性,對機芯工作的穩定性造成影響的技術問題的新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包括秒軸及分輪管;所述秒軸設於分輪管內,秒軸上設有2個或2個以上的配合節,每個配合節直徑均大於秒軸直徑,小於分輪管內徑;其中有一配合節直徑均大於其它配合節的直徑,使得機芯工作過程中秒軸上始終能與分輪管內壁接觸的有且僅有直徑最大的配合節一節。
[0006]所述秒軸一端設置有裝針位,直徑最大的配合節設於秒軸上靠近裝針位的一側。
[0007]—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包括秒軸及分輪管;所述秒軸設於分輪管內,秒軸上設有且僅設有一個配合節,所述配合節直徑均大於秒軸直徑,小於分輪管內徑,使得在機芯工作過程中秒軸上始終能與分輪管內壁接觸的有且僅有直徑最大的配合節一節。
[0008]所述秒軸一端設置有裝針位,所述配合節設於秒軸上靠近裝針位的一側。
[0009]所述配合節的厚度小於等於0.4mm。
[0010]所述配合節的厚度小於等於0.2_。
[0011]所述秒軸配合節直徑與分輪管內壁直徑的差值小於等於0.01_。
[0012]所述秒軸配合節直徑與分輪管內壁直徑的差值小於等於0.005mm。
[0013]所述分輪管內管長度與配合節厚度的比值大於等於5。
[0014]所述分輪管內管長度與配合節厚度的比值大於等於7。
_5]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於:
[0016]1、本新型提供了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秒軸設於分輪管內,秒軸上設有2個或2個以上的配合節,其中一個直徑最大的配合節的直徑均大於秒軸其他部分處直徑,小於分輪管內徑,配合節的厚度均小於0.5mm,因此,即使工作狀態中的秒軸會左右晃動,秒軸也只是通過最大直徑的0.5_厚度的配合節與分輪管內壁面配合,大大減小了與分輪管的接觸面,克服了傳統技術中整節秒軸外壁面與分輪管內壁面接觸,因接觸面大導致秒軸與分輪管之間會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從而導致時分秒針有同轉的可能性,對機芯工作的穩定性造成影響的技術問題。
[0017]2、本新型通過將秒軸一端固定在機芯夾板上,另一端通過配合節與分輪管內壁面配合,因將秒軸上的配合節設於靠近裝針位的一側,可以儘量減小高速轉動的秒軸晃動的角度,提高秒軸工作的穩定性。
[0018]3、本新型通過多組實驗證明,在秒軸上配合節數優化為只有一個,即秒軸上設有且僅設有I個配合節時,可更好地實現秒軸轉運的穩定性,同時還可提升上述有益效果,即秒軸上只有設於靠近裝針位的一個配合節與分輪管內壁接觸,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秒軸與分輪管內壁的接觸面,從而最大減小兩者的摩擦力,從而達到比2個或多個配合節獲得更精確的走時精度和更長久的使用壽命。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現有技術秒軸與分輪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實施例1秒軸結構示意圖;
[0023]圖4中A部分為配合節厚度;
[0024]圖4中B部分為分輪管長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實施例1
[0026]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包括秒軸I和分輪管2 ;所述分輪管2 —端連接有分輪20,秒軸I設於分輪管2內,秒軸I在位於分輪20的一端連接有秒輪,另一端設有裝針位100 ;在所述秒軸I上設有第一配合節3和第二配合節4,每個配合節的厚度均小於0.5mm ;所述每個配合節的直徑均大於秒軸I的直徑,但小於分輪管2內徑,其中,第一配合節3的直徑大於第二配合節4的直徑,使得只有第一配合節3與分輪管2接觸,因此,即使工作狀態中的秒軸I會左右晃動,秒軸I也只是通過配合節3與分輪管2內壁面配合,大大減小了與分輪管2的接觸面,克服了傳統技術中整節秒軸外壁面與分輪管內壁面接觸,因接觸面大導致秒軸與分輪管之間會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從而導致時分秒針有同轉的可能性,對機芯工作的穩定性造成影響的技術問題。
[0027]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實驗得出,配合節的厚度優選為0.4_,當然,也可以是
0.2mm,或其他數值,只要不大於0.5mm,則不會在分輪管內壁面之間產生太大的摩擦力,配合節厚度在0.4mm時對秒軸晃動角度的減小、以及與分輪管內壁面所產生摩擦力的大小均是最佳。
[0028]所述秒軸配合節直徑與分輪管內壁直徑的差值小於等於0.01m,優選為0.005_。
[0029]所述分輪管內管長度與配合節厚度的比值大於等於5,優選為7,如圖4所示,圖中A部分為配合節長度,B部分為分輪管內管長度,分輪管內管長度與配合節厚度的比值也可以是5.8、7.5,當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數,但作為本新型最佳實施例,通過實驗證明,所述分輪管內管長度與配合節厚度的比值等於7最為合適。
[0030]實施例2
[0031]如實施例1 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在所述秒軸I上靠近裝針位100的一側設有且設有一個配合節3 ;所述配合節3的直徑大於秒軸2的直徑,小於分輪管2內徑;通過設置配合節3,無論秒軸怎樣晃動,秒軸上都只有配合節3會與分輪管2內壁接觸,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秒軸I與分輪管2的接觸面增大,減小摩擦力。
【權利要求】
1.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包括秒軸及分輪管;所述秒軸設於分輪管內,秒軸上設有2個或2個以上的配合節,每個配合節直徑均大於秒軸直徑,小於分輪管內徑;其中有一配合節直徑均大於其它配合節的直徑,使得機芯工作過程中秒軸上始終能與分輪管內壁接觸的有且僅有直徑最大的配合節一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秒軸一端設置有裝針位,直徑最大的配合節設於秒軸上靠近裝針位的一側。
3.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包括秒軸及分輪管;所述秒軸設於分輪管內,秒軸上設有且僅設有一個配合節,所述配合節直徑均大於秒軸直徑,小於分輪管內徑,使得在機芯工作過程中秒軸上始終能與分輪管內壁接觸的有且僅有直徑最大的配合節一節。
4.如權利要求3—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秒軸一端設置有裝針位,所述配合節設於秒軸上靠近裝針位的一側。
5.如權利要求3—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配合節的厚度小於等於0.4mm。
6.如權利要求5—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配合節的厚度小於等於0.2mmο
7.如權利要求3—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秒軸配合節直徑與分輪管內壁直徑的差值小於等於0.01mm。
8.如權利要求7—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秒軸配合節直徑與分輪管內壁直徑的差值小於等於0.005_。
9.如權利要求3—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分輪管內管長度與配合節厚度的比值大於等於5。
10.如權利要求9一種秒軸結構的石英機芯,其特徵在於:所述分輪管內管長度與配合節厚度的比值大於等於7。
【文檔編號】G04B33/00GK203982087SQ201420468050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9日
【發明者】吳術罡 申請人:福建眾辰精密機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