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2:07:19 2
專利名稱: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中的矯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
背景技術:
目前經常見到的足部矯形器,都是依照具體使用者的足部大小、長短,並依正常膝、踝、足的正常角度與關係位置以軟質塑料硬化定型製作而成。這種足部矯形器採取一步到位的固定設計,不能調整指關節、蹠關節、踝關節的內外角度(參見人衛出版社,南登昆、繆鴻石主編《康復醫學》P190),因此它不適用於對進行性的病理性痙攣而造成足內、外翻的神經反射作用進行矯正,這是因為高位神經損傷所引起的肢體痙攣性內、外翻,會隨病情發展逐步加重或減輕,症狀表現在足指關節、蹠關節、踝關節的關係位置上,在這些部位會有程度不同的肌張力與彎曲度變化,而固定化的設計不能隨病情發展而調整,病人使用該類型的矯形器,強制定位會造成矯形器與肌肉關節之間的壓迫,阻礙血行之流暢,會給病人造成痛苦,嚴重時引起拒用而耽誤病情;同時當高位中樞或其神經衝動傳導途徑受損致此機制遭到破壞時,低位中樞的脊髓與周圍神經之反射作用日益增高,使行為、肢體之聯動漸失隨意作用的可能,隨著肢體痙攣加重,反射作用增強,最終可能導致矯形效果的不理想,不但病程加長甚至會造成矯形失敗,使足內、外翻的症狀相對加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提供一種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能隨病情發展而調整、造成病人痛苦、矯形效果不理想甚至矯形失敗的問題。
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包括鞋底1,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牽引繩3,所述鞋底1由前、中、後三部分構成,前部與中部分別穿設於連接杆9上,中部與後部之間可伸縮連接;所述牽引繩3為套管結構,套管內設置牽引鋼絲,牽引鋼絲的一端設置於鞋底1的前部,另一端繞接於鞋後部的牽引鋼絲旋緊鈕4上,所述牽引繩3為交叉設置的兩根。
上述牽引鋼絲一端設置於鞋底1的前部,另一端繞接於鞋底1的後部兩側設置的牽引鋼絲旋緊鈕4上。
上述鞋後部還包括鞋幫5,所述牽引鋼絲一端設置於鞋底1的前部,另一端繞接於鞋幫5兩側的牽引鋼絲旋緊鈕4上。
上述旋緊鈕4設置於鞋幫5的上沿處。
上述鞋底1的中部底面凹陷。便於安裝配件。
上述鞋底1的中部和後部內固定設置有螺旋伸縮機構。
上述鞋底1的中部固定設置有螺紋杆8,螺紋杆8外部套設有螺紋套管7,所述螺紋套管7穿過鞋底1的後部,其端部設置有調節旋鈕6。
上述螺紋杆8與連接杆9可以連接為一體。
在患者高位中樞神經胞體或聯繫纖維損傷(一般7~14天)時,中樞神經呈現休克狀態,無神經衝動訊息,傳出至低位中樞的脊髓及周圍神經。在此期間,患肢呈軟而無力的軟癱,而後依病情的輕重、處理得當與否及神經肌肉用進廢退的規律會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或減輕,相對的足內、外翻的肌張力與角度亦對應性的加重與減輕。在正常生理情況下高位中樞對低位中樞及周圍神經呈約製作用,因而構成隨意志作有意識的動作與行為模式。當病員因「失治」或「中途脫治」或病情日增時,使用固定式之矯形器已不符生理、病理、病員心理上之需求與使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矯形效果好本結構通過微調角度裝置可適用於各期的病理痙攣做造成的內、外翻,達到逐步改善,減輕肌肉關節的壓迫疼痛,並利於血液循環的流暢性,更科學,更便利,更人性化,有助於病員接受並堅持使用,從而達到改善病情的目的;2、使用方便微調角度的結構簡單,易於操作,而且鞋底1長短可以伸縮以適應不同需要,可以減少量身定做所帶來的高成本與流通上的不便;3、痛苦小本設計可以隨病情發展而隨時調整其矯形角度,因此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小;4、實用價值高能迅速、及時帶給使用者極大的方便性與有效性,且因長度可調整,便於大批量製作,成本低,因此實用價值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鞋底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3,一種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包括鞋底1、鞋幫5、鞋面2和牽引繩3。所述鞋底1由三部分構成,鞋幫5設置於後部鞋底1上,鞋面2設置於鞋底1前部。所說鞋底1的前部與中部分別穿設於連接杆9上,中部與後部內固定設置有螺旋伸縮機構,所說的螺旋伸縮機構包括鞋底1中部固定設置的螺紋杆8及螺紋杆8外部套設的螺紋套管7,所說的螺紋套管7穿過鞋底1後部,其位於鞋體外的端部設置調節旋鈕6;所說的螺紋杆8與連接杆9連接為一體。所說的牽引繩3為套管結構,套管內的牽引鋼絲一端設置於鞋底1的前部,另一端繞接於鞋幫5兩側的牽引鋼絲旋緊鈕4上,所說旋緊鈕4設置於鞋幫5的上沿處。所說的鞋底1的底面中部凹陷。
各部分功能和作用分別描述如下1、由於鞋底1分為三部分,因此鞋體也是由前、中、後三部分構成的,前、中部的鞋底1穿設於連接杆9上可左右各旋轉90°,中後部可作長短伸縮。
2、鞋體後部由鞋底1後部和其上的鞋幫5構成,鞋幫5可視需要增高至膝關節部位。
3、牽引繩由軟質套管和內部穿設的牽引鋼絲構成,以鞋底1前部與鞋的後部為作用力支點,達到鞋體前部內、外旋轉之目的,從而調整足前部之內、外翻角度。由於鋼絲的特性,它不會貼緊腳面給患者造成不適。該結構形似鞋帶,但作用不同,因此在本產品上還可以再設置鞋帶。
4、旋轉鈕鞋幫5兩側上沿處設置有兩個旋轉鈕,它們分別繞接著牽引鋼絲的一端,在旋轉時牽引鋼絲繞於其上的牽引鋼絲被收緊或放鬆。
5、調節旋鈕通過螺紋杆8外部套設螺紋套管7這樣一個螺旋伸縮機構,可使鞋底1中、後部之間作長短伸縮,隨病人足部尺寸的大小進行調整。便於大量製作,節省成本與時間。作為中、後部調整長度之用,以達到適應足部長短之目的。
6、鞋底1的中部底面凹陷,便於安裝。
本產品加工時,各部件注塑而成後進行組裝。患者根據足部大小購買相對合適的號碼,然後通過後部的調節旋鈕6來微調中後部之間的長短,使之更合用。當患者使用時,可根據情況通過旋轉鈕微調鞋前部的角度,由於後部相對固定,在需要腳面內翻時,就將內側旋轉鈕旋緊,收緊牽引鋼絲,同時放鬆外側旋鈕,反之亦然。與此同時,鞋底1的中部將做適應性的角度調整,以儘可能使患者感覺舒適。
權利要求1.一種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包括鞋底(1),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牽引繩(3),所述鞋底(1)由前、中、後三部分構成,前部與中部分別穿設於連接杆(9)上,中部與後部之間可伸縮連接;所述牽引繩(3)為套管結構,套管內設置牽引鋼絲,牽引鋼絲的一端設置於鞋底(1)的前部,另一端繞接於鞋後部的牽引鋼絲旋緊鈕(4)上,所述牽引繩(3)為交叉設置的兩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牽引鋼絲一端設置於鞋底(1)的前部,另一端繞接於鞋底(1)的後部兩側設置的牽引繩旋緊鈕(4)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後部還包括鞋幫(5),所述牽引鋼絲一端設置於鞋底(1)前部,另一端繞接於鞋幫(5)兩側的牽引繩旋緊鈕(4)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旋緊鈕(4)設置於鞋幫(5)的上沿處。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底(1)的中部底面凹陷。
6.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底(1)的中部和後部內固定設置有螺旋伸縮機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鞋底(1)的中部固定設置有螺紋杆(8),螺紋杆(8)的外部套設有螺紋套管(7),所述螺紋套管(7)穿過鞋底(1)的後部,其端部設置有調節旋鈕(6)。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杆(8)與連接杆(9)連接為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中的矯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本實用新型要提供一種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能隨病情發展而調整、造成病人痛苦、矯形效果不理想甚至矯形失敗的問題。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足內、外翻微調矯正器,包括鞋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牽引繩,所述鞋底由前、中、後三部分構成,前部與中部分別穿設於連接杆上,中部與後部之間可伸縮連接;所述牽引繩為套管結構,套管內設置牽引鋼絲,牽引鋼絲的一端設置於鞋底的前部,另一端繞接於鞋後部的牽引鋼絲旋緊鈕上,所述牽引繩為交叉設置的兩根。
文檔編號A61F5/14GK2870779SQ200520079488
公開日2007年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10日
發明者詹寬仁 申請人:詹寬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