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6:54:09 1
專利名稱: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動力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
背景技術:
挖掘機,是用鏟鬥挖掘高於或低於承機面的物料,並裝入運輸車輛或卸至堆料場的土方機械。目前市場上公知的挖掘機有以內燃機作為動力系統,這種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公知的液壓挖掘機由於工作時需要燃燒燃料,會排出對人體健康不利的氣體。市場上也出現了以電動機代替發動機作為動力系統的挖掘機,例如中國專利號CN20082011373公開的一種電動液壓挖掘機,其中公開了在公知的液壓挖掘機上用電動機代替內燃機的動力系統,在駕駛室棚上安裝有導電環,在迴轉平臺上安裝有電氣控制箱、主電機、油冷風機,通過導電環使外部電力線與電動液壓挖掘機實現電力連接,使電力能夠輸送到電動液壓挖掘機上,使用一個電氣控制箱實現對電動液壓挖掘機進行工作的控制。但是該發明專利僅僅適用於外接電線式電動挖掘機。此外,隨著全球環境的日益惡化,各國也相繼將節能減排提上了日程。現有技術中的發動機工作效率較低,甚至會造成百分之五十的能源浪費,在燃油產生的過程中會產生大幅的噪音汙染,亟需出現一種新型的動力系統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採用電動機代替傳統的發動機進行動力的輸出,噪音低,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節能環保。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中,包括迴轉平臺,以及固定安裝在所述迴轉平臺上且相互連接的傳動系統,冷卻系統和供電系統,其中所述傳動系統包括電動機,聯軸器,連接端蓋和主泵,所述電動機通過所述聯軸器與所述主泵連接,在所述電動機與所述主泵之間設有連接端蓋,所述連接端蓋將所述聯軸器封閉於其內;所述冷卻系統包括散熱器,冷卻風扇,冷卻水管以及冷卻水泵,所述冷卻水管採用三段式設置,分別連接在所述散熱器與所述冷卻水泵,所述冷卻水泵與所述傳動系統,所述傳動系統與所述散熱器之間。上述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中,所述傳動系統中還包括平臺支腿結構,所述平臺支腿結構分別通過六角螺母固定安裝在所述電動機以及所述連接端蓋的下方。上述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中,所述的冷卻水管由PVC透明軟管構成。上述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中,所述的冷卻風扇為吸風式電動風扇。上述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中,所述的冷卻風扇由一控制器進行控制。上述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中,所述的供電系統進一步包括512V電池組,變壓器以及24V低壓電池組,所述512V電池組,所述變壓器以及所述24V低壓電池組依次連接。上述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中,所述的傳動系統通過四點式減震墊固定安裝在所述迴轉平臺之上。
本發明的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由於採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使之具有以下的優點
(1)整機結構布局新穎,合理,其中的冷卻系統和供電系統的布局設計也更加合理,控制更加簡單;
(2)採用電動機取代了傳統的發電機進行動力的輸出,噪音低,使得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3)供電系統為整機提供電能,實現了尾氣的零排放,更加的綠色環保。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的傳動系統的結構示意圖3為本發明中的冷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的供電系統的動力供給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和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包括迴轉平臺1,傳動系統2, 冷卻系統3以及供電系統4,其中,傳動系統2,冷卻系統3以及供電系統4兩兩相互連接, 且傳動系統2,冷卻系統3以及供電系統4皆固定安裝在迴轉平臺1上。如圖1、圖2所示, 本實施例中的傳動系統2位於迴轉平臺1的上表面的右後位置處,並通過四點式減震墊(未示出)固定於迴轉平臺1上,其包括電動機21,聯軸器22,連接端蓋23以及主泵24和平臺支腿結構25,其中,電動機21通過聯軸器22與主泵24連接,連接端蓋23固定連接在電動機21與主泵24之間,且將聯軸器22封閉於其內,平臺支腿結構25分別通過六角螺母固定連接在電動機21以及連接端蓋25的下方,從而將傳動系統2整體予以固定。如圖1、圖3 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冷卻系統3位於傳動系統2的左側,其包括整體式散熱器31,冷卻風扇 32,及冷卻水管33和冷卻水泵34,其中冷卻風扇32由兩個24V吸風式電動風扇構成,並位電動機21的左側,散熱器31固定安裝在冷卻風扇32的左側,冷卻水泵34固定安裝在傳動系統2的後方,冷卻水管33採用三段式設計,分別連接於散熱器31與冷卻水泵34之間,冷卻水泵34與電動機21之間以及電動機21與散熱器31之間,從而形成了散熱器-冷卻水泵-電動機-散熱器的冷卻液循環迴路。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供電系統4,包括 512V電池組41,變壓器42以及24V電池組43,其中,512V電池組41分兩處設置,第一處 512V電池組411位於傳動系統2的正前方,第二處512V電池組412位於散熱器31和冷卻風扇32的前側,24V電池組43位於散熱器31的左側,也即第一處512V電池組411的後方, 且512V電池組41通過變壓器與24V電池組連接,且512V電池組41還與電動機21連接, 24V電池組還與冷卻風扇32以及主泵24連接。本發明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本發明中,供電系統4為傳動系統2以及冷卻系統3提供電源。具體地說,首先,由外部380V動力電通過充電器為分置兩處設置第二處512V電池組412第一處512V電池組411共同組成的512V電池組提供512V的直流動力電,而後通過逆變控制器轉變為380V的交流電輸出給電動機21使用, 電動機21的運轉進一步通過聯軸器22帶動主泵23運轉,主泵23運轉進而驅動整機液壓系統,為整機挖掘機的運轉提供動力來源。另外,在傳動系統2運轉同時,冷卻系統3用於整機液壓系統和傳動系統2的冷卻,且採用並聯式,其中,由512V電池組通過變壓器42將512V 高壓電轉換成為24V低壓電,輸出給冷卻水泵34和冷卻風扇32使用,其中,冷卻水泵34在 24V電池組的帶動下運轉,進而驅動冷卻液在首先由散熱器31進入冷卻水泵34,再進入電動機21體內的水道,最後經由電動機21流回散熱器31,完成了電動機21的冷卻;同時,冷卻風扇32由24V電池組供電,採用吸風式設計,從左側吸入冷卻風,經過散熱器31後,變成熱風從右側排出。而且,本實施例中的冷卻風扇32由一控制器進行控制,可按照相應的冷卻要求對冷卻風扇32的轉速進行調節,從而有效的降低噪聲。冷卻水管33採用PVC透明軟管制成,這樣,在檢修時可以清晰地了解水路的狀況,為檢修提供了方便。本發明的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由於採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使之具有以下的優點
(1)整機結構布局新穎,合理,其中的冷卻系統和供電系統的布局設計更加合理,控制更加簡單;
(2)採用電動機取代了傳統的發電機進行動力的輸出,噪音低,使得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3)供電系統為整機提供電能,實現了尾氣的零排放,更加的綠色環保。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內容只是本發明的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的最佳實施方式的列舉,其中未盡詳細描述的部分,應該理解為用本技術領域的一般方式予以實施。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來說,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範疇內對本發明所做的等效變換和修飾,都將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迴轉平臺,以及固定安裝在所述迴轉平臺上且相互連接的傳動系統,冷卻系統和供電系統,其中所述傳動系統包括電動機,聯軸器,連接端蓋和主泵,所述電動機通過所述聯軸器與所述主泵連接,在所述電動機與所述主泵之間設有連接端蓋,所述連接端蓋將所述聯軸器封閉於其內;所述冷卻系統包括散熱器,冷卻風扇,冷卻水管以及冷卻水泵,所述冷卻水管採用三段式設置,分別連接在所述散熱器與所述冷卻水泵,所述冷卻水泵與所述傳動系統,所述傳動系統與所述散熱器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系統中還包括平臺支腿結構,所述平臺支腿結構分別通過六角螺母固定安裝在所述電動機以及所述連接端蓋的下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卻水管由 PVC透明軟管構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卻風扇為吸風式電動風扇。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卻風扇由一控制器進行控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供電系統進一步包括512V電池組,變壓器以及24V低壓電池組,所述512V電池組,所述變壓器以及所述24V 低壓電池組依次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傳動系統通過四點式減震墊固定安裝在所述迴轉平臺之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動挖掘機的動力系統,包括迴轉平臺,以及固定安裝在所述迴轉平臺上且相互連接的傳動系統,冷卻系統和供電系統,其中所述傳動系統包括電動機,聯軸器,連接端蓋和主泵,所述電動機通過所述聯軸器與所述主泵連接,在所述電動機與所述主泵之間設有連接端蓋,所述連接端蓋將所述聯軸器封閉於其內;所述冷卻系統包括散熱器,冷卻風扇,冷卻水管以及冷卻水泵,所述冷卻水管採用三段式設置,分別連接在所述散熱器與所述冷卻水泵,所述冷卻水泵與所述傳動系統,所述傳動系統與所述散熱器之間。本發明整機結構布局新穎,合理,噪音低,提升了工作效率,綠色環保。
文檔編號E02F9/00GK102182219SQ20111007478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8日
發明者宋傑, 張衛豐, 李慶虎 申請人:上海三一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