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固件和緊固件安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7:01:09 1
專利名稱:緊固件和緊固件安裝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緊固件以及一種緊固件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各種裝置或設備中,連接兩個部件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在螺紋連接中,即通過緊固件(螺栓、螺釘等)連接兩個部件的結構中,需要對螺紋連接的緊固件採取防松措施。常見的防松方法有增加摩擦力防松(例如設置彈簧墊圈、雙螺母等)和機械防松等。如圖I所示,為現有的螺母I與開口銷4相配合的機械防松方式,主要適用於變載荷的情況或是振動較大的情況,並且具有良好的防松效果。這種螺母I與開口銷4相配合進行防松的結構中,螺母I沿徑向設置有槽口,並且螺紋軸2上沿徑向加工有通孔。裝配時,將螺母I套在螺紋軸2上擰緊,使螺母I的槽口對齊螺紋軸2上的通孔,然後從螺母I 一端的槽口穿入開口銷4,該開口銷4經螺紋軸2上的通孔後,從螺母I的另一端槽口伸出,最後折彎開口銷4的端部,完成防松安裝。雖然上述結構具有可靠的防松效果,但是裝配過程複雜。此外,由於需要在螺紋軸上加工通孔,不但會對螺紋軸上的螺紋產生損傷,而且增加了螺紋軸的加工工藝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緊固件,該緊固件在變載荷或振動較大的情況下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松作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緊固件,包括螺母和螺紋軸,其中,所述螺母包括沿軸向延伸的螺紋孔和穿過所述螺母的周壁而形成的緊定孔;所述螺紋軸包括螺紋連接段和鎖緊段,所述螺紋孔與所述螺紋連接段螺紋配合;所述緊定孔中安裝有緊定件,在所述緊固件處於鎖緊狀態時,所述緊定件與所述鎖緊段接觸,並且所述緊定件從螺母的內周壁到所述鎖緊段的長度大於所述螺母沿鬆動方向與所述緊定件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所述鎖緊段之間的距離。優選地,所述螺母包括多個所述緊定孔,多個所述緊定孔沿所述螺母的周向均勻分布,並且至少一個所述緊定孔中安裝所述緊定件,所述緊定件從螺母的內周壁到所述鎖緊段的長度大於所述螺母沿鬆動方向與所述緊定件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所述鎖緊段之間的距離。優選地,所述螺母為六角螺母,包括三個所述緊定孔,並且每個所述緊定孔沿所述螺紋孔的徑向設置在六角螺母上。優選地,所述緊定孔的中心線垂直於所述螺紋孔的中心線。優選地,所述緊定孔與所述螺母的頂面的距離為所述螺母的厚度的1/3 1/4。 優選地,所述鎖緊段為光軸。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鎖緊段為圓柱狀,所述鎖緊段的直徑小於所述螺紋連接段的直徑,並且所述鎖緊段的中心線偏離於所述螺紋連接段的中心線。[0013]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鎖緊段是截面為橢圓的柱狀,所述鎖緊段的長軸小於所述螺紋連接段的直徑,並且所述鎖緊段與所述螺紋連接段同軸。再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鎖緊段是截面為大於半圓的弓形的柱狀,所述鎖緊段的直徑小於所述螺紋連接段的直徑,並且所述鎖緊段與所述螺紋連接段同軸。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緊固件安裝結構,該緊固件安裝結構在變載荷或振動較大的情況下可以保持被連接部件處於緊固狀態。為了實現上述另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緊固件安裝結構,該緊固件安裝 結構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過根據上述的緊固件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穿過螺母的周壁形成的緊定孔中安裝緊定件,並且使緊定件從螺母的內周壁到鎖緊段的長度大於螺母沿鬆動方向與緊定件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所述鎖緊段之間的距離,從而達到防松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徵和優點將在隨後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現有技術中螺母與開口銷配合進行防松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緊固件的端面結構示意圖,其中顯示了包括緊定件的局部剖視結構;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緊固件的側視圖;圖4A、圖4B和圖4C是本實用新型中螺紋軸的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螺母2螺紋軸3緊定件4開口銷11螺紋孔12緊定孔21螺紋連接段22鎖緊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內、外」是指相對於零部件的輪廓的內、外。相對於現有技術中具有防松功能的緊固件,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用於防松的緊固件的可替代結構。參見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緊固件包括螺母I和螺紋軸2,進一步地,螺母I包括沿軸向延伸的螺紋孔11和穿過螺母I的周壁而形成的緊定孔12。同時,螺紋軸2包括螺紋連接段21和鎖緊段22,螺紋孔11與螺紋連接段21螺紋配合;並且緊定孔12中安裝有緊定件3。當緊固件處於鎖緊狀態時,緊定件3與鎖緊段22接觸或頂緊在鎖緊段22的外周壁上。[0032]其中,該緊定孔12可以有多種布置位置,優選地,使緊定孔12的中心線垂直於螺紋孔11的中心線。另外,緊定件3可以是多種類型的杆狀結構,如螺紋杆、緊定螺釘等。本實用新型中採用緊定螺釘,通過螺紋配合安裝在緊定孔12中。為了保證緊定件3在伸入螺紋孔11後與鎖緊段22接觸,而不是與螺紋連接段21接觸,本實用新型將緊定孔12設置在與螺母I的頂面的距離為螺母I的厚度的1/3 1/4的位置處。其中,將螺母I的底面定義為在緊固被連接部件時,螺母I靠近被連接部件的端面,並且與之相對的另一端面定義為頂面。此外,為了使緊定件3與鎖緊段22接觸的更為緊密,或者說在防松過程中,使緊定件3對鎖緊件22施加最大的力,優選地使鎖緊段22為光軸,即在鎖緊段22上不設置螺紋。從圖2、圖3和圖4A顯示的緊固件的實施方式中可以看出,鎖緊段22為圓柱狀,鎖緊段22的直徑小於螺紋連接段21的直徑,並且鎖緊段22的中心線偏離於螺紋連接段21的中心線。換言之,鎖緊段22從螺紋連接段21軸向延伸而形成,並且相對於螺紋連接段21
偏心。·這樣,當使用該緊固件進行緊固連接時,螺母I的螺紋孔11首先與螺紋軸2的螺紋連接段21進行螺紋配合,實現緊固部件的作用。然後,將緊定件3安裝在緊定孔12中。由於緊定孔12為穿過螺母I的周壁而形成的通孔,在擰緊緊定件3 (緊定螺釘)後,緊定件3將伸入螺母I的螺紋孔11中,並且接觸或頂緊在鎖緊段22上。如圖2所示,緊固件處於鎖緊狀態,由於鎖緊段22偏心設置,緊定件3伸入螺紋孔11的長度L達到最長,在與緊定件3相鄰的部位,螺母I的內周壁與鎖緊段22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h。且沿鬆動方向(例如沿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該距離h小於緊定件3伸入螺紋孔11的長度L。因此,當螺母I出現鬆動趨勢時,在上述距離h小於緊定件3伸入螺紋孔11的長度L的情況下,將限制螺母I沿鬆動方向轉動,即螺母I和螺紋軸2之間形成自鎖,實現防松功能。以上描述了一種實現防松功能的結構。根據這一防松原理,可以對緊固件進行多種變型。例如,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可以使螺紋軸2的鎖緊段22形成為截面為橢圓的柱狀體(如圖4B所示),在此情況下,鎖緊段22的長徑小於螺紋連接段21的直徑,並且鎖緊段22與螺紋連接段21具有共同的中心線,即鎖緊段22與螺紋連接段21同軸。螺紋軸2的其他結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採用橢圓柱狀的鎖緊段22後,只需要使緊定件3與鎖緊段22的形成短軸半徑的周面相接觸即可限制螺母I與螺紋軸2沿鬆動方向的相對轉動。再比如,可以對鎖緊段22的形狀進行變型。例如,設置鎖緊段22為與螺紋連接段21具有共同中心線的圓柱體,並且沿軸向切除鎖緊段22的一部分(如圖4C所示),此時,鎖緊段22形成截面為大於半圓的弓形的柱狀,因此,只需要使緊定件3與鎖緊段22的平直面相接觸即可限制螺母I與螺紋軸2沿鬆動方向的相對轉動。可以理解,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防松原理,螺紋軸2還可以進行其他結構的變形,例如在鎖緊段22上設置凸起結構等。只要是在緊固件處於鎖緊狀態時,緊定件3與鎖緊段22接觸,並且緊定件3從螺母I的內周壁到鎖緊段22的長度L大於螺母I沿鬆動方向與緊定件3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鎖緊段22之間的距離h,就能實現防松功能。本實用新型不再對其他變形方式進行描述。在現有技術的螺母I與開口銷4相配合進行防松的結構中,螺母I的槽口必須與螺紋軸2上的通孔對齊,否則,無法安裝開口銷;但是在確保槽口與通孔對齊時,螺母的擰緊力矩又可能無法滿足擰緊要求,這樣反覆調整,不利於安裝,很可能出現更換緊固件後才能完成裝配的情況。為此,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為避免同樣出現必須對齊的問題,可以使螺母I包括多個緊定孔12,這些緊定孔12沿螺母I的周向均勻分布。並且這些緊定孔12中的至少一個緊定孔12中安裝所述緊定件3,使得該緊定件3從螺母I的內周壁到所述鎖緊段22的長度L大於所述螺母I沿鬆動方向與所述緊定件3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所述鎖緊段22之間的距離h。這樣,螺母I擰緊時轉動到任何位置時,可以保證至少一個緊定件3可以接觸或頂緊在鎖緊段22上。如圖I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
中,螺母I為六角螺母,包括三個緊定孔12,並且每個緊定孔12沿螺紋孔11的徑向設置在六角螺母上。當螺母I擰緊後處於圖I所示的位置,一個緊定件(緊定螺釘)3頂緊在鎖緊段22的外周面上,其他兩個緊定孔12不起防松作用,即不需要安裝緊定件3 ;當螺母擰緊後處於其他位置時,可以使兩個緊定件3頂緊在鎖緊段 22的外周面上,剩餘一個緊定孔不起防松作用。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中都不需要對螺紋軸2加工徑向通孔,因此不會對螺紋軸上的螺紋產生損傷,相對於螺母與開口銷相配合的機械防松結構,降低了螺紋軸的加工工藝要求。在使用上述緊固件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緊固件安裝結構,該緊固件安裝結構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過上述緊固件連接。在變載荷或是振動較大的情況下,上述緊固件安裝結構能夠很好地保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間的緊固。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範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徵,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1.一種緊固件,包括螺母(I)和螺紋軸(2),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I)包括沿軸向延伸的螺紋孔(11)和穿過所述螺母(I)的周壁而形成的緊定孔(12);所述螺紋軸(2)包括螺紋連接段(21)和鎖緊段(22),所述螺紋孔(11)與所述螺紋連接段(21)螺紋配合;所述緊定孔(12)中安裝有緊定件(3),在所述緊固件處於鎖緊狀態時,所述緊定件(3)與所述鎖緊段(22)接觸,並且所述緊定件(3)從螺母(I)的內周壁到所述鎖緊段(22)的長度大於所述螺母(I)沿鬆動方向與所述緊定件(3)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所述鎖緊段(22)之間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I)包括多個所述緊定孔(12),多個所述緊定孔(12)沿所述螺母(I)的周向均勻分布,並且至少一個所述緊定孔(12)中安裝所述緊定件(3),所述緊定件(3)從螺母(I)的內周壁到所述鎖緊段(22)的長度大於所述螺母(I)沿鬆動方向與所述緊定件(3)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所述鎖緊段(22)之間的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I)為六角螺母,包括三個所述緊定孔(12),並且每個所述緊定孔(12)沿所述螺紋孔(11)的徑向設置在六角螺母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緊定孔(12)的中心線垂直於所述螺紋孔(11)的中心線。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緊定孔(12)與所述螺母(I)的頂面的距離為所述螺母(I)的厚度的1/3 1/4。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段(22)為光軸。
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段(22)為圓柱狀,所述鎖緊段(22 )的直徑小於所述螺紋連接段(21)的直徑,並且所述鎖緊段(22 )的中心線偏離於所述螺紋連接段(21)的中心線。
8.根據權利要求I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段(22)是截面為橢圓的柱狀,所述鎖緊段(22)的長軸小於所述螺紋連接段(21)的直徑,並且所述鎖緊段(22)與所述螺紋連接段(21)同軸。
9.根據權利要求I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鎖緊段(22)是截面為大於半圓的弓形的柱狀,所述鎖緊段(22)的直徑小於所述螺紋連接段(21)的直徑,並且所述鎖緊段(22)與所述螺紋連接段(21)同軸。
10.一種緊固件安裝結構,該緊固件安裝結構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過根據權利要求I至9所述的緊固件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緊固件,包括螺母(1)和螺紋軸(2),所述螺母包括沿軸向延伸的螺紋孔(11)和穿過螺母的周壁而形成的緊定孔(12);所述螺紋軸包括螺紋連接段(21)和鎖緊段(22),所述螺紋孔與螺紋連接段螺紋配合;所述緊定孔中安裝有緊定件(3),在緊固件處於鎖緊狀態時,緊定件與鎖緊段接觸,並且緊定件從螺母的內周壁到鎖緊段的長度大於所述螺母沿鬆動方向與緊定件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鎖緊段之間的距離。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緊定件從螺母的內周壁到鎖緊段的長度大於螺母沿鬆動方向與緊定件鄰接部位的內周壁與所述鎖緊段之間的距離,從而達到防松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使用上述緊固件對部件進行緊固的緊固件安裝結構。
文檔編號F16B35/04GK202707755SQ20122039686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沈強 申請人:湖南中聯重科車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