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2:05:54 1
專利名稱: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
背景技術:
鍋爐是在工業生產、服務、醫療等領域必需的產熱設備,由於鍋爐在燃燒時會產生 大量含硫的廢氣,為環保目的,上述廢氣在排放前,必須進行脫硫處理。脫硫處理一般在脫 硫塔中進行,脫硫塔在脫硫的同時,還噴水除塵,這種結構設計,使脫硫塔容易結垢堵塞,嚴 重影響脫硫塔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鍋爐廢氣在脫硫塔中同時進行脫硫和除塵處理,其除塵效率 低下、易導致脫硫塔結垢堵塞,嚴重影響脫硫塔使用壽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脫硫 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該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的結構簡單、除塵效率高、不易結垢、廢 氣流動阻力小、節能省電。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室體,在室體上設有廢氣 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分設在室體兩側,在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 出口之間的室體頂部設置噴淋裝置。 噴霧裝置包括高壓液室及高壓液室上相對設置的碰撞式噴嘴。 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沿室體的寬度方向居中設置,室體的寬度大於廢氣接入 口和廢氣排出口的寬度。 噴霧裝置以接近於室體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室體頂部,噴霧裝置中相對設置的碰撞 式噴嘴帶角度設計,其霧化寬度大於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具體設計,廢氣在除塵室中前進並由高度霧化的水珠由上至 下除塵,大大提高了除塵效率,減少了電能消耗,延長了脫硫塔的使用壽命,具有結構簡單、 除塵室中不易結垢、廢氣流動阻力小、可靠性強的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內容。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碰撞式噴嘴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室體l,在室體1上設有廢氣接入口 2和廢氣排出口 3, 廢氣接入口 2和廢氣排出口 3分設在室體1兩側,廢氣排出口 3沿切線方向接入脫硫塔7。 廢氣接入口 2和廢氣排出口 3沿室體1的寬度方向居中設置,室體1的寬度大於廢氣接入口 2和廢氣排出口 3的寬度,廢氣沿直線或弧線從除塵室中通過,廢氣的流動阻力較小,減 少了電能消耗。在廢氣接入口 2和廢氣排出口 3之間的室體1頂部設置噴霧裝置4,噴霧裝 置4包括高壓液室6及高壓液室6上相對設置的碰撞式噴嘴5,高壓液體以相同的壓力從相 對的噴嘴中噴出液液碰撞,具有極強的霧化效果,提高了除塵效率,同時兼具脫硫作用。噴 霧裝置4以接近於室體1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室體1頂部,噴霧裝置4中相對設置的碰撞式 噴嘴5帶角度設計,其霧化寬度大於廢氣接入口 2和廢氣排出口 3的寬度,這種設計,使廢 氣從除塵室中通過時由於霧化水幕的作用不會接觸除塵室的室壁,因此除塵室內也不易結 垢。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 描述,並非對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方案的前提下,本領域 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外型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脫硫 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包括室體,在室體上設有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其特徵是廢氣接入口(2)和廢氣排出口(3)分設在室體(1)兩側,在廢氣接入口(2)和廢氣排出口(3)之間的室體(1)頂部設置噴霧裝置(4)。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其特徵是噴霧裝置(4)包括高壓 液室(6)及高壓液室(6)上相對設置的碰撞式噴嘴(5)。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其特徵是廢氣接入口 (2)和 廢氣排出口 (3)沿室體(1)的寬度方向居中設置,室體(1)的寬度大於廢氣接入口 (2)和 廢氣排出口 (3)的寬度。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其特徵是噴霧裝置(4)以接近於 室體(1)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室體(1)頂部,噴霧裝置(4)中相對設置的碰撞式噴嘴(5)帶 角度設計,其霧化寬度大於廢氣接入口 (2)和廢氣排出口 (3)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硫設備中的高效除塵室,包括室體,在室體上設有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分設在室體兩側,在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之間的室體頂部設置噴霧裝置,噴霧裝置包括高壓液室及高壓液室上相對設置的碰撞式噴嘴,噴霧裝置的寬度大於廢氣接入口和廢氣排出口的寬度。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鍋爐廢氣在脫硫塔中同時進行脫硫和除塵處理,其除塵效率低、易導致脫硫塔結垢堵塞,嚴重影響脫硫塔使用壽命的缺陷,通過上述設計,廢氣由高度霧化的水珠由上至下除塵,大大提高了除塵效率,減少了電能消耗,延長了脫硫塔的使用壽命,具有結構簡單、除塵室中不易結垢、廢氣流動阻力小、可靠性強的優點。
文檔編號B01D47/06GK201454332SQ20092012447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1日
發明者黃雲生 申請人:黃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