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5:28:34 3
專利名稱: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身車,特別是一種供偏癱病人使用的健身三輪車。
技術背景偏癱目前還是醫學上較難治療的病症之一。偏癱病人由於腦血管的損傷, 全身只有半身可以活動,另半身不能受大腦的支配,所以給曰常的活動造成 極大困難。尤其是行走,由於自己半身活動不能獨自控制車輛,通常依靠他 人攙扶步行。遠行對他們而言,更是一種奢望。由於偏癱病人活動量很小, 好的半身也易因長時間不運動而造成肌肉萎縮。為提升肌肉能力,需要進行 恢復性鍛鍊。為使偏癱病人能騎車,有人進行了設計嘗試。從專利文獻可見到兩種公 開的方案,但方案一是其設計時主要考慮到代步性能,僅限於健康手腳的運 用,功能較為單一,而不能起到鍛鍊偏癱肢體的作用。方案二可以起到鍛鍊 作用,但是往往需要兩個人(通常前面為健康人,後排為偏癱患者),鍛鍊者 需要依賴於健康人,這樣給患者家屬帶來一定負擔。較為理想的方法是實 現偏癱病人獨自控制車輛代步鍛鍊。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它既可做為偏癱病 人的代步工具,滿足偏癱病人較長距離行動的需要;又可使偏癱病人在行進 狀態下進行全身性鍛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依次 連接有前輪、前軸、前叉,前叉通過套管與前斜梁連接,在前斜梁、後斜梁 與U字型底架前部的交匯處設有中軸橫管,在中軸橫管內通過軸承安裝有中 軸,中軸的一側安裝有輪盤,車後軸飛輪通過鏈條與輪盤連接,從而帶動後 輪,底架上設置有車廂,中軸上固定兩個相向的腳蹬軸及腳蹬,在斜梁前部 設有手剎閘,其特點是前叉上部安裝有方向盤,後斜梁上部設有可旋轉座 椅。本實用新型的座椅上可設置座椅定位器,座椅上設置安全帶,座椅可設 置為可升降式。腳蹬可以由蹬板、軸、護跟與護板組成,護板間設有護帶。 三輪車上可設置腳剎閘和倒車輪。在車廂後部可設置接便器,車廂邊設有折 疊棚,摺疊棚通過摺疊架固定連接在後車座架上,可以是上下升降,也可以 是前後拉動。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安全。座椅上設置有安全帶,偏癱患者的 兩隻手可都放置於方向盤上,而且依託方向盤,可以彎腰用健康手進行偏癱 腳的固定或放鬆搡作,騎車運動時偏癱腳被相對固定,從而可以確保偏癱病 人的安全。2、無需他人幫助。旋轉座椅的設計,使偏癱患者一個人即可方便 地上下車,從而進行自身鍛鍊,解放了患者的親屬。3、代步與鍛鍊一體。騎 本三輪車既可代步外出散心,又起到鍛鍊的作用,使病人在該車行進狀態下 腦、眼及病肢均可得到鍛鍊。4、方便。車上設有接便器,車廂上方設置有折 疊棚,使其有效解決了偏癱病人隨時大、小便的難題,方便了偏癱病人。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腳剎閘結構示意圖。 昇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敘述。實施例l:如圖1所示,三輪車,依次連接有前輪(l)、前軸(2),前軸 的上連接前叉(3),前叉上部安裝有方向盤(4),方向盤設置為圓形,方向 盤一方面可旋轉以改變車前進的方向,當偏癱患者操作時, 一隻健康的手, 可以方便地進行操作,同時可以鍛鍊另一隻偏癱的手;方向盤還可起到支撐 作用,當偏癱患者需要用手向下伸探時,可以支撐患者的身體。前叉通過套 管(5)與前斜梁(6)連接,在後斜梁(7)的上部設有一段豎管(8),豎管 也可以直接與U字型底架(9)連接,豎管與地面呈垂直,豎管內放置旋轉軸, 豎管也可以通過軸承活動固定旋轉軸,旋轉軸上固定車座,車座為相對於豎 管可旋轉座椅(IO),旋轉角度可選擇0-180度,也可選擇20 - 160度或30 -150度。可使偏癱患者方便地從左側或右側上車,便於左半身偏癱或右半身 偏癱患者使用。考慮到偏癱患者身體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可以在座椅上設置 安全帶(ll),安全帶可以是兩段,即在座椅的左右設置可扣合的兩段安全帶; 也以是一段,即可設置一段帶有掛鈎的安全帶,其掛鈎可以掛在座椅的另一 側。為了使身材不同的或偏癱程度不同的患者,都可以使用本實用新型,可 將本座椅設置為可升降式,通過液壓或搖把將座椅升降。使用液壓時,可選 擇類似千斤頂裝置,即本實用新型的豎管下部設有千斤頂,千斤頂固定在底 架上,千斤頂直接頂住座椅下的旋轉軸,旋轉軸在豎管內可自由旋轉,在千 斤頂的左側或右側設置操作杆,操作杆直接設在座椅下部一側。當偏癱病人 上車時,可將座椅放低,當偏癱病人坐好後,操作液壓升降杆,可以使座椅 上升。在前斜梁、後斜梁與底架前的交匯處設有中軸橫管,在中軸橫管內通過 軸承安裝有中軸,中軸的一側安裝有輪盤(12),車後軸飛輪通過鏈條(13) 與輪盤連接,從而帶動後輪U4),為安全方便,本實用新型的前輪和後輪可 選擇較小直徑的輪子。在底架上安裝有車廂(15),為了便於偏癱患者隨時排 便的需要,在車廂後部設有接便器,車廂上設有摺疊棚(16),摺疊棚通過折 疊架固定連接在後車座架上,可以是上下升降(如本實用新型圖中所示),也 可以在支撐架上前後拉動。為減少車的震動,其車後軸上方可設置減振板。中軸上固定兩個相向的腳蹬軸及腳蹬(17),本腳蹬為安全腳蹬,其結構 如下腳蹬由蹬板、軸、護跟與護板(18)組成,蹬板為平面,也可製作成 外高內低狀,以便有效地矯正偏癱病人普遍存在的足內翻;蹬板較長(接近 正常身高成人的腳長度),蹬板中央的下部為軸,軸可方便地拆卸,並根據需 要安裝至左側或右側,腳蹬後部設置有高出腳蹬平面的護跟,以防止腳向後 滑脫;腳蹬兩側設有兩個護板(或護欄),護板(或護欄)與蹬板平面呈豎直, 也可根據腳的形狀設計為上部內扣形狀,護板間設有護帶及護帶扣,可以在 偏癱患者的病腳放置在腳蹬上時通過護帶加以綁定。腳蹬可採用一隻正常腳 蹬,另一隻為安全腳蹬;也可採用兩隻都是安全腳蹬。為使腳蹬始終正面向
上,可以在腳蹬下增設配重,調整重心。在斜梁前部設有手剎鬧U9),用手操作即可剎車。還可設置腳剎閘(20), 如圖2所示,腳剎閘可以釆用以下設計在底架(9)前部下方通過兩側的軸 承固定有橫軸(20-l),橫軸中央設有拉線板(20-2),與後部的剎車線(20 -3)連接,橫軸上左右兩側各固定一套管(20-4),套管與閘板(20-5) 的後部可活動固定連接。從而可將腳剎閘固定於左側或右側,以方便左側或 右側偏癱患者的需求。在座椅上設有座椅定位器,定位器方案一在座椅上設置一上縱管,在 車廂前部設置一下縱管,當座椅旋轉正位時,兩個縱管相對,向縱管內置一 個較長的"L型"或"T型"梢,從而固定上下兩縱管;方案二可在座椅上 設置掛鈎,在車廂前部設有掛孔,當需要定位時,將掛鈎掛住掛孔即可。座 椅定位器可以使座椅相對固定,從而更安全。偏癱病人上下車不方便,為了使偏癱病人在騎車時能夠倒車,可以在前 輪上方的前叉或前斜梁上固定一個倒車輪,該倒車輪為橡膠或塑料材質,輪 軸通過開合限制器活動固定前叉或前斜梁上,開合限制器可以使輪子有兩種 狀態當需要倒車時,可以使倒車輪貼在前輪上,用腳向前搓動倒車輪,前 輪就會向後轉動實現倒車;當不需要倒車時,可將倒車輪抬起,從而使倒車 輪脫離前輪,不影響車的正常行駛。倒車輪也可設置於車廂前部的一側,直接接地。
權利要求1、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依次連接有前輪、前軸、前叉,前叉通過套管與前斜梁連接,在前斜梁、後斜梁與U字型底架前部的交匯處設有中軸橫管,在中軸橫管內通過軸承安裝有中軸,中軸的一側安裝有輪盤,車後軸飛輪通過鏈條與輪盤連接,從而帶動後輪,底架上設置有車廂,中軸上固定兩個相向的腳蹬軸及腳蹬,在斜梁前部設有手剎閘,其特徵在於前叉上部安裝有方向盤,後斜梁上部設有可旋轉座椅。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可旋轉座 椅的結構是在後斜梁的上部設有一段豎管,豎管內放置旋轉軸,旋轉軸上 固定座椅。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座椅上設有座椅定位器和安全帶。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座椅為可升降式。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腳蹬為安 全腳蹬,由蹬板、軸、護跟與護板組成。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蹬板製作成外高內低狀,蹬板中央的下部為軸,腳蹬後部設置有高出腳蹬平面的護跟; 護板可根據腳的形狀設計為上部內扣形狀,護板間設有護帶及護帶扣,在腳 蹬下增設配重。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三輪車上 設有腳剎閘。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腳剎閘的 結構是在底架前部下方通過兩側的軸承固定有橫軸,橫軸中央設有拉線板, 橫軸上左右兩側各固定一套管,套管與閘板的後部可活動固定連接。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三輪車上 設置有倒車輪。
10、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偏癱病人健 身三輪車,其特徵在於在車廂後部設有接便器,車廂邊設有摺疊棚,摺疊 棚通過摺疊架固定連接在後車座架上,可以是上下升降,.也可以是前後拉動。
專利摘要偏癱病人健身三輪車,依次連接有前輪、前軸、前叉,前叉通過套管與前斜梁連接,在前斜梁、後斜梁與U字型底架前部的交匯處設有中軸橫管,在中軸橫管內通過軸承安裝有中軸,中軸的一側安裝有輪盤,車後軸飛輪通過鏈條與輪盤連接,從而帶動後輪,底架上設置有車廂,中軸上固定兩個相向的腳蹬軸及腳蹬,在斜梁前部設有手剎閘,前叉上部安裝有方向盤,後斜梁上部設有可旋轉座椅,腳蹬由蹬板、軸、護跟與護板組成,護板間設有護帶。其優點是安全、方便,形成代步與鍛鍊一體化,偏癱患者無需他人幫助,可獨自進行騎行鍛鍊。
文檔編號A61G5/02GK201026278SQ20072009034
公開日2008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3日
發明者洪 趙 申請人:洪 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