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4:25:59 2
專利名稱: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煙霧機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
背景技術:
以使用於舞臺、劇場與相關娛樂場所之煙霧效果為例,目前大多採用煙霧機來代替乾冰以產生煙霧。一般煙霧機系以前後側板、上下側板及左右側板組接成機體,在機體內部設置一煙霧產生器、一油桶及其泵浦,經由油管抽出油桶內部之煙霧油,再送入煙霧產生器之氣化導杆溝槽中,以配合電熱棒加熱氣化產生煙霧,而經由機體之前出口往外送出煙霧。惟當煙霧機關閉煙霧產生器之電熱棒與泵浦時,煙霧產生器本身仍然為高溫狀態,致使其內部殘餘煙霧油繼續受熱氣化造成殘餘煙霧,因而影響舞臺演出的效果。除此之夕卜,由於泵浦已停止推送煙霧產生器內部之殘餘煙霧油,以致煙霧油中所含雜質被高溫碳化固著,而容易堵塞氣化導杆之溝槽,造成煙霧機必須立刻停止使用,再等待後續進行拆解維修或更換,然後重新進行組裝,而嚴重浪費人力與工時。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知技術之不足與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相關業者所亟欲改善之課題所在。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煙霧機缺少煙霧油回吸功能導致殘餘煙霧油繼續受熱氣化造成殘餘煙霧並且容易堵塞氣化導杆之溝槽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種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包括有機體以及設置於機體內的油桶、供油泵浦、煙霧產生器和煙霧油回吸裝置;該油桶、供油泵浦和煙霧產生器通過一供油管路依序連接;該煙霧回吸裝置連接於供油管路旁側,該煙霧回吸裝置包含有一吸油管路,該吸油管路的一端連接於供油泵浦與煙霧產生器兩者間之供油管路旁側,該吸油管路朝向另一端依序連接一電磁閥及一吸油泵浦,再連接至油桶內。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供油管路包括有一第一油管及一第二油管,該第一油管連接於油桶與供油泵浦入口之間,第二油管連接於供油泵浦出口與煙霧產生器入口之間;該吸油管路包括一第三油管、一第四油管及一第五油管,該第三油管連接於第二油管旁側與電磁閥之間,該第四油管連接於電磁閥與吸油泵浦入口之間,該第五油管連接於吸油泵浦出口與油桶之間。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油桶設有一出口,以連接於第一油管,該第二油管連接有三通接頭,以分別連接煙霧產生器入口與第三油管。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油桶之出口與第一油管之間連接一出油管。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油桶設有一入口,以連接於第五油管。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吸油管路之電磁閥與吸油泵浦彼此連動。[0013]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吸油管路之電磁閥設為常閉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通過啟動供油泵浦輸送煙霧油,以進入煙霧產生器進行加熱氣化產生煙霧,當關閉供油泵浦與煙霧產生器之電熱棒時,相對啟動吸油泵浦及電磁閥,而立即吸出煙霧產生器與供油管路所存餘之煙霧油,並且送回至油桶中,以避免煙霧油受熱氣化造成殘餘煙霧,更可防止煙霧油中所含雜質被高溫碳化造成阻塞現象,以提高使用功效,而且更經久耐用。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圖;圖2是圖1另一視角之立體圖;圖3是圖1的右側視圖;圖4是圖1的左側視圖;圖5是圖1的俯視圖;圖6是圖5去除機體部分的示意圖;圖7是圖6煙霧產生器與供油泵浦之動作圖;圖8是接 續圖7煙霧油回吸裝置之動作圖。附圖標識說明:1、機體11、前端板12、後端板13、隔板2、油桶21、入口22、出口23、出油管24、接頭3、煙霧產生器31、入口32、煙霧出口4、供油泵浦41、入口42、出口5、供油管路51、第一油管52、第二油管53、三通接頭6、電氣控制裝置7、吸油管路71、第三油管72、第四油管73、第五油管8、電磁閥9、吸油泵浦91、入口92、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8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機體I以及設置於該機體I內的油桶2、煙霧產生器3、供油泵浦4和煙霧油回吸裝置。如圖1所示,該機體I設有前端板11、後端板12及隔板13,並且可組接上蓋(圖中未示),以共同容納設置油桶2、煙霧產生器3、供油泵浦4、一供油管路5、一電氣控制裝置6及煙霧油回吸裝置,並且該煙霧油回吸裝置連接於供油管路5旁側。於圖1至圖6所示之較佳實施例中,該供油管路5依序連接前述油桶2、供油泵浦4及煙霧產生器3 ;而煙霧油回吸裝置包含有一吸油管路7,該吸油管路7的一端連接於供油泵浦4與煙霧產生器3兩者間之供油管路5旁側,該吸油管路7朝向另一端依序連接一常閉型電磁閥8及一吸油泵浦9,再連接至油桶2內。繼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結構,如圖1至圖6所示,該供油管路5包括一第一油管51及第二油管52,該第一油管51連接於油桶2之出口 22與供油泵浦4之入口 41之間,第二油管52則連接於供油泵浦4之出口 42與煙霧產生器3之入口 31之間。而吸油管路7包括一第三油管71、一第四油管72及一第五油管73,該第三油管71連接於第二油管52旁側與電磁閥8之間,該第四油管72連接於電磁閥8與吸油泵浦9之入口 91之間,該第五油管73則連接於吸油泵浦9之出口 92與油桶2之入口 21之間。而油桶2之出口 22可經由折彎性出油管23及接頭24連接於第一油管51,並且第二油管52上連接有三通接頭53,以分別連接於煙霧產生器3之入口 31與第三油管71 —端。當煙霧機實際使用時,如圖1、2及圖7所示,首先,利用電氣控制裝置6啟動煙霧產生器3與供油泵浦4,以經由油桶2之出口 22、出油管23、第一油管51、供油泵浦4、第二油管52、三通接頭53依序輸送煙霧油,以進入煙霧產生器3配合電熱棒(圖中未示)進行加熱氣化產生煙霧輸出。當關閉供油泵浦4與煙霧產生器3之電熱棒時,相對啟動吸油泵浦9及電磁閥8,而立即吸出煙霧產生器3與供油管路5之第二油管52所存餘之煙霧油,並且經由第三油管71、電磁閥8、第四油管72、吸油泵浦9、第五油管73,以送回至油桶2中,以避免尚存煙霧油受熱氣化造成殘餘煙霧,更可防止煙霧油中所含雜質被高溫碳化造成阻塞現象,以提高使用功效,而且更經久耐用。除此之外,第二油管52與煙霧產生器3內部存餘煙霧油在回吸過程中進行混合,以降低煙霧產生器3所有煙霧油之高溫。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有機體以及設置於機體內的油桶、供油泵浦、煙霧產生器和煙霧油回吸裝置;該油桶、供油泵浦和煙霧產生器通過一供油管路依序連接;該煙霧回吸裝置連接於供油管路旁側,該煙霧回吸裝置包含有一吸油管路,該吸油管路的一端連接於供油泵浦與煙霧產生器兩者間之供油管路旁側,該吸油管路朝向另一端依序連接一電磁閥及一吸油泵浦,再連接至油桶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供油管路包括有一第一油管及一第二油管,該第一油管連接於油桶與供油泵浦入口之間,第二油管連接於供油泵浦出口與煙霧產生器入口之間;該吸油管路包括一第三油管、一第四油管及一第五油管,該第三油管連接於第二油管旁側與電磁閥之間,該第四油管連接於電磁閥與吸油泵浦入口之間,該第五油管連接於吸油泵浦出口與油桶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桶設有一出口,以連接於第一油管,該第二油管連接有三通接頭,以分別連接煙霧產生器入口與第三油管。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桶之出口與第一油管之間連接一出油管。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桶設有一入口,以連接於第五油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油管路之電磁閥與吸油泵浦彼此連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油管路之電磁閥設為常閉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帶煙霧油回吸功能的煙霧機,包括機體、油桶、供油泵浦、煙霧產生器和煙霧油回吸裝置;該煙霧回吸裝置包含有吸油管路,該吸油管路的一端連接於供油泵浦與煙霧產生器兩者間之供油管路旁側,該吸油管路朝向另一端依序連接一電磁閥及一吸油泵浦,再連接至油桶內;藉此啟動供油泵浦輸送煙霧油,以進入煙霧產生器進行加熱氣化產生煙霧,當關閉供油泵浦與煙霧產生器之電熱棒時,相對啟動吸油泵浦及電磁閥,而立即吸出煙霧產生器與供油管路所存餘之煙霧油,並且送回至油桶中,以避免煙霧油受熱氣化造成殘餘煙霧,更可防止煙霧油中所含雜質被高溫碳化造成阻塞現象,以提高使用功效,而且更經久耐用。
文檔編號A63J5/02GK203001991SQ20122061539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洪炳發 申請人:育安照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