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包球怎麼玩(玩沙包抓石子彈珠球)
2023-10-07 20:38:13 2
抓知了,粘蜻蜓,捉青蛙,下河摸魚,上樹摘洋槐花、摘桑椹子,下地摘毛滴滴、摘香馬葡(在手裡越揉越香)、挖薺菜?扒巴根草,跳木馬,鬥雞,豎空牆,砸櫃磚,踢瓦片,咂沙包,拾骨頭子,砸杏核,挑冰棒棍,彈溜彈,摔老克,打彈弓,推鐵環,放風箏,摔泥巴,摔煙盒...我們電廠大院裡的孩子們總是玩的不亦樂乎。
在六、七年代,國內大型企業都有食堂、澡堂、大禮堂...生活設施齊全,自然也就少不了學校。因為學校的學生都是本廠職工的孩子,所以學校叫職工子弟學校。對於電力、石油、鋼鐵、化肥、糧食、部隊等等一些生在大院、長在大院,在自家學校度過童年時光的孩子們有太多的童趣,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記憶!關鍵是個個特別會玩!
說到兒時不得不說起玩具,可以說玩具是一個孩子童年生活中最具體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見證,是童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於六、七十年代的我們這些電廠大院裡的孩子,大部分童年時期生活並不富裕,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擁有那些為我們的童年帶來無窮樂趣的玩具。那時候的玩具,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本上都是廢物利用變廢為寶,而且都是我們自己動腦動手製作而成的。而製作玩具本身也是整個童年生活裡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如:自製萬花筒、彈弓、風箏、鐵環、沙包、骨頭子、鐵絲槍、鵝毛槍、竹蜻蜓(玩時,用雙手掌夾住竹柄,快速一搓,雙手一松,竹蜻蜓就飛向了天空),男孩子會用鐵絲編成槍打仗,把絲瓜莖當作煙抽,女孩子會用雞冠花砸碎包紅指甲,玩跳皮筋。
男孩子還會根據各種玩法玩輸贏,然後贏的彈輸的頭,坎耳朵...還有一種玩法叫贏「定」,就是贏者一說「定」,輸方就不能動了,否則就再加一個「定」,有時候贏者說過「定」忘了解「定」,對方就在那一直站著不動,回不了家。
每年的清明節到烈士公園掃墓,也是我們小孩最高興的事,一是能到戶外活動、聽革命故事,二是可以拿家裡煮的雞蛋碰輸贏。
特別是男孩子用鐵絲編的各種長、短槍玩耍打仗,那場面,像淮海戰役一樣。進攻雙方,各有各的偵察班、尖刀排、特務連...整個電廠大院裡各個角落,到處都是我們玩耍打鬥的戰場,現在想想那自製的鐵絲長槍,一顆子彈(豆子)打到頭上,頓時頭就起個大泡,要是打到眼晴呢?後果真是不敢想像!
然而所有這些也只是電廠大院孩子們玩樂的一部分。正是這些過於豐富的課外「活動」,使我們這個大院裡的孩子們長大以後個個生活的都不錯。
現在宿東發電廠職工子弟學校雖然不存在了,但相比現在的孩子:父母每天起早摸黑橫穿半個城接送上學,而我們小時候自己背個書包,幾分鐘就可到學校,路上沒有機動車,沒有汙染,老師都是叔叔阿姨,同學都是兄弟姐妹,這樣的子弟學校怎能讓我們不回憶它,懷念它!特別是散養式的童年以及這些獨特的玩法是現在的孩子們所不能體會到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