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01:53:04
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茵陳蒿10-25份,防風10-25份,地膚子15-30份,薄荷10-25份,荊芥10-20份,紫蘇子10-25份,赤小豆15-30份,生地黃10-20份,冬瓜皮10-25份,熟地黃10-20份,膽南星10-25份,土茯苓10-25份,法夏10-20份,蕤仁10-20份,葛根10-20份,青皮10-20份。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治療成本低、對治療慢性蕁麻疹具有較好的療效、且毒副作用小。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
[0002]【背景技術】: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皮膚黏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表現為時隱時現的、邊緣清楚的、紅色或白色的瘙癢性風團,中醫稱「癮疹」,俗稱「風疹塊」。
[0003]在風疹塊出現前,局部皮膚發癢或有麻刺感,迅速出現皮疹。部分患者在風疹塊出現數小時或1~2日內出現全身症狀,如食慾不好、全身不適、頭痛或發熱。風疹塊表現為扁平發紅或蒼白色的水腫性斑,邊緣有紅暈。
[0004]風疹塊常在數小時或I~2日內自然消失,其他部位又有新的皮損陸續出現,風疹塊已消失處在24小時內不再發生新的損害。風疹塊消失後,皮膚恢復正常。風疹塊的大小及數目不定,可出現在任何部位的皮膚、黏膜。風疹塊引起劇癢、針刺或灼熱感,各人的程度不同。嚴重時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症狀,尤其急性蕁麻疹病人可發熱達40°C左右,血壓可降低甚至發生昏厥和休克。大多數病人只有發癢的風疹塊而無其他症狀。
[0005]風疹塊的病程不定,有的在一日之內發生數次皮疹,經過數日或I~2周至數周后停止發作,稱為急性蕁麻疹。不少患者天天發生皮疹,或是斷斷續續地屢次出現或加重、緩解或消失,可達數月或數年之久,稱為慢性蕁麻疹及特殊類型蕁麻疹。
[0006]目前西醫對蕁麻疹的治療主要使用氯苯那敏、去氯羥嗪、氯雷他定和優澤等藥物進行治療,但是常使患者產生嗜睡、頭暈、口乾等副作用發生。而使用現有的中藥方劑常常治療效果較差,且停藥易反覆。
[0007]
【發明內容】
: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成本低、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
[0008]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茵陳蒿10-25份,防風10-25份,地膚子15-30份,薄荷10-25份,荊芥10-20份,紫蘇子10-25份,赤小豆15-30份,生地黃10-20份,冬瓜皮10-25份,熟地黃10-20份,膽南星10-25份,土茯苓10-25份,法夏10-20份,蕤仁10-20份,葛根10-20份,青皮10-20份。
[0009]本發明中藥方劑原料藥的最佳重量配比為:茵陳蒿12份,防風12份,地膚子18份,薄荷12份,荊芥12份,紫蘇子15份,赤小豆18份,生地黃15份,冬瓜皮12份,熟地黃15份,膽南星12份,土獲茶15份,法夏15份,蕤仁15份,葛根15份,青皮12份。
[0010]服用方法:每日一劑,煎煮三次後,將藥液混合後分為兩份早晚各服用一份。
[0011]本發明中藥方劑的藥理作用如下:
茵陳蒿具有清利溼熱,利膽退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溼溫,溼瘡,溼疹等。本品具有明顯的鎮痛消炎作用,對多種桿菌和皮膚真菌等有抑制作用。
[0012]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的功效,且防風除了具有解熱的功效之外,還具有抗炎、鎮痛、抗病毒、抗驚厥以及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功效。再佐以赤小豆可以起到解毒排膿的作用。
[0013]荊芥具有祛風解表,透疹止癢,止血的功效,與薄荷配伍使用可以起到增強宣毒透疹之效。
[0014]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溼,止癢的功效,研究表明本品對多種皮膚真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0015]紫蘇子具有降氣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
[0016]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二者均能滋陰生津,治陰虛津虧諸症,二者同用時在涼血去痘熱的同時亦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
[0017]冬瓜皮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
[0018]法夏與膽南星相須為用具有較強的燥溼化痰的功效。
[0019]蕤仁具有養肝明目,祛風散熱的功效。
[0020]青皮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
[0021]葛根具有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昇陽止瀉的功效,其中含有的醇浸劑能直接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並有明顯的解熱功效。
[0022]中醫認為蕁麻疹的病機為陰血不足,內有食滯,復感外邪,鬱於皮膚,邪正交爭而發病。根據《諸病源候論》中所著:邪氣客與皮膚,復逢風寒想折,則起風瘙癮疹。陽氣外虛則多汗,汗出當風,風氣搏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癮疹。明確的指出了風寒、風熱客於皮膚,或表虛不固,風邪乘虛侵襲而致病。
[0023]因此本發明中藥方劑原料藥中使用的多為具有清利溼熱,祛風散熱,祛風解表,透疹止癢,清熱涼血以及健脾固本等功效的藥物。
[0024]本發明中藥方劑於2009年至2013年間,經過對臨床109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6%。
[0025]109例患者中,女性45例,男性64例,其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63歲,發病時間多在3個月至2年之間。
[0026]典型病例:
患者:周某,女,36歲,上肢出現皮疹,3個月後全身都出現皮疹,且伴有瘙癢劇烈,發熱、關節腫痛、頭痛等症候。患者服藥I周后症狀減輕,又服藥一個半月後所有症候消失。停藥三個月後無復發。
[0027]患者:韓某,男,49歲,患者就診時自訴近幾年,全身出現風團,時起時消,服用過氯羥嗪、氯雷他定、優澤等藥物,但停藥及反覆。近期又發作且伴有瘙癢劇烈,發熱、關節腫痛、頭痛、噁心、嘔吐、胸悶、氣憋等症候。服藥兩周後各症候消失,又繼續服藥兩周皮疹消退,而後為鞏固療效又服藥I個月後停藥。後隨訪I年來無復發。
[0028]患者:陳某某,女19歲,就診時自訴因使用辛辣食物後發作,全身風團瘙癢,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方劑5日後,症狀好轉,繼續服用兩周後所有症狀消失,為鞏固治療效果又服藥一周後停藥,後隨訪I年來無復發。
[0029]【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30]實施例1,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是由茵陳蒿17份,防風15份,地膚子21份,薄荷18份,荊芥15份,紫蘇子15份,赤小豆20份,生地黃15份,冬瓜皮18份,熟地黃15份,膽南星16份,土獲茶21份,法夏10份,蕤仁13份,葛根20份,青皮10份製成。
[0031]實施例2,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是由茵陳蒿20份,防風20份,地膚子24份,薄荷20份,荊芥17份,紫蘇子21份,赤小豆25份,生地黃18份,冬瓜皮20份,熟地黃18份,膽南星21份,土獲茶17份,法夏15份,蕤仁14份,葛根20份,青皮12份製成。
[0032]實施例3,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是由茵陳蒿13份,防風13份,地膚子15份,薄荷15份,荊芥15份,紫 蘇子13份,赤小豆15份,生地黃10份,冬瓜皮15份,熟地黃10份,膽南星10份,土獲茶15份,法夏13份,蕤仁12份,葛根15份,青皮12份製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茵陳蒿10-25份,防風10-25份,地膚子15-30份,薄荷10-25份,荊芥10-20份,紫蘇子10-25份,赤小豆15-30份,生地黃10-20份,冬瓜皮10-25份,熟地黃10-20份,膽南星10-25份,土茯苓10-25份,法夏10-20份`,蕤仁10-20份,葛根10-20份,青皮10-20份。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3550636SQ201310482429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6日
【發明者】王純治 申請人:王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