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滄州劇團介紹(河北梆子板式名稱的由來)
2023-10-16 11:17:51 2
河北梆子板式名稱的由來
閆志國
我曾統計,河北梆子約有38個板式。那麼,這些板式因何而得名呢?本文做一闡述,期盼得到同行、專家的補充指正,以利後人考證、學習。
1 、大慢板:四分之四節拍,共三句。過門由一鼓鍵開,記譜的音符密度很高,演唱速度很慢,字少腔長。相當於京劇的慢三眼。因慢而得名。
2、小慢板:四分之四節拍,較之大慢板記譜的音符稀疏一倍,甚至兩倍,演唱速度相對較快,相當於京劇的快三眼。因快慢之別而謂之大小慢板。
3、二六板:四分之二節拍。依據穩定性二六的節拍而得名。穩定性二六的上句為六小節(六板),下句也是六小節,兩個六小節組成完整的唱句,故名二六。
4、大反調:四分之二節拍,是一種承上啟下的板式,不能單獨起落。河北梆子的穩定音是5,即下句要落在5音上,屬於七聲徵調式。而大反調的穩定音是1而非5,下句落在1音上,屬於七聲宮調式。5和1是關係音調,正好把穩定音反過來,因此叫大反調。
5、小反調:四分之二節拍。小反調是相對大反調而得名。較之大反調的旋律、音樂特性以及表現力遜色很多,故名小反調。
6、垛板:因節奏特點而得名,由於它是四分之一節拍,有板無眼,感覺就象菜刀剁肉餡一樣,因而得剁板之名。
7、尖板:無節奏。尖字,顧名思義,尖端之意,它常常是一段唱腔的首句,引出下邊唱段,象戰鬥中的尖兵。雖然也能獨立成段,但,它的引領做用卻
不可小視。故名尖板。
8、搭調:無節奏。搭,是白送白搭之意。戲曲唱詞是分上下句的,第一句必須是上句,不可是下句。但,搭調之後卻必須唱上句,所以,搭調就是白送了。不管是唱段開始還是中間的搭調,都是白搭,不能算一個上句或下句。這就是為什麼叫搭調的原因。
9、起板:節奏自由。重點是「起」字,即一段唱腔的開始起唱。起板都是開始,通常為幕後唱。唱段中間或最後沒有起板。故因其為唱段的起始而得名。
10、緊打慢唱:樂隊有節奏,演唱無節奏。樂隊以快速而有節奏地緊打緊拉,而演員卻是無節奏自由演唱,故曰緊打、慢唱。
11、么二三:在唱段中,打擊樂有順序地擊打一鑼,二鑼,三鑼。故曰么二三。
12、大甩腔:俗稱拉腔。樂隊有節奏,演唱無節奏。河北梆子區別於其它劇種的一大特點。通常幾句快節奏的唱腔唱完後,最後一句突然甩開(拉開),樂隊以最快節奏伴奏,演員以自由節奏演唱,把音符拉長。故謂之大甩腔。
13、單導板:四分之二節拍,頂板開唱。導,引導,把後邊的唱引導出來。
14、雙導板:四分之二節拍,頂板開唱。較之單導板的旋律和過門豐富外,作用無大異。《喜榮歸》中,崔秀英內唱「忽聽得老崔平一聲請」唱此板式。
15、哭導板:作用與單、雙導板大致相同,亦有引導之意。旋律卻大大不同,在劇中人激動、悲苦時可用。前半句四分之二節拍,後半句樂隊以四分之二節拍伴奏,演唱節奏自由,類似寬板。如《四郎探母》中楊四郎見母時所唱「老娘親你轉上受兒一拜」,即為哭導板。
16、哭板:節奏自由。「哭」字就已經說明了它悲悽的音樂特色。劇中人在極度傷痛時多用。如《秦香蓮》中,當秦香蓮接到包公的三百兩封銀時,已知官司無望,亦哭亦唱。故名哭板。
17、寬板:演員節奏自由地演唱,樂隊以四分之二的節拍伴奏,音樂感覺很寬鬆、舒展。乃為寬板。
18、清板:演員清唱,無伴奏。意境深遠,舞臺安靜,寓清靜之意。因之獲名。
19、大安板:四分之四節拍。與大慢板除開始過門不同外,其他無異。大慢板是一鼓鍵開,大安板是由打擊樂四大鑼開。「安」,寓安穩安祥之意,多用於皇帝或高官安安穩穩地上場。故謂安板。
20、小安板:四分之四節拍。根據劇情和人物需要而用之,與大安板無大異。只有記譜和速度之別。亦有安穩之意。
21、十三咳:四分之四節拍。是指大慢板第一句唱詞的前三個字,此腔旋律很長,字數很少,行腔中有十三個襯字「咳」,故名十三咳。
22、哭相思:四分之四節拍。大慢板的第二句,為下句。因曲調較悲愴,恰似綿綿思親,含淚哭訴,故名哭相思。如《江東計》諸葛亮靈堂哭祭周瑜唱段。
23、哭娃子:四分之四節拍。是小慢板中的一句,為下句。哭娃子,顧名思義,哭自已的孩子。最早用於《汾河灣》一劇,柳銀環思念兒子薛丁山,盼子歸來。它雖只是一句詞腔,由於旋律獨特,故根據《汾河灣》中柳銀環盼兒歸的一句唱「丁山兒啊,你該來了……」命名為哭娃子。
24、悲鎖板:與其他鎖板作用相同,為一段唱腔的結束句。因旋律較悽楚,故擁此名。《江東計》諸葛亮哭周瑜的一段唱,最後以悲鎖板結束。
25、送板:前半句為四分之二節拍,後半句大鑼或小鑼打散。送板唱完必散戲,送觀眾離開劇場,故名送板。
26、穩定二六:四分之二節拍。穩定二六是指每唱一句就有一個大過門,音樂感覺穩定而得名。
27、動力二六:四分之二節拍。無論連唱多少句,都沒有大過門,只墊一些小過門。象是有動力在助推,不容停頓,一氣呵成。故得此名。如《打金枝》中,皇娘勸郭鼐唱段即為動力二六。
28、上留板:四分之二節拍。只一個「留」字便知其意。唱完上留板後,下面必須有角色接唱,給下邊的接唱留下一板。故為留板。
29、下留板:四分之二節拍。上留板是上句,下留板為下句。重點都在這個「留」字上。即使是下留板,後邊也要有角色接唱,不可鎖住。否則,還「留」什麼?給誰「留」?
30、單鎖板:四分之二節拍。。「鎖」字說的很明白,把一段唱鎖住,結束。乃得鎖板之名。
31、雙鎖板:四分之二節拍。作用與單鎖板無異,亦為一段唱腔的結束。只由於它是花腔旋律,故稱雙鎖板,也謂之花腔鎖板。
32、幹砸:四分之一節拍,僅上下兩句。因為唱前不能有過門,唱後不能有尾樂,小鑼一開,樂隊和演員同步幹起,故為幹砸。
33、探海:四分之二節拍。最早根據《秦瓊觀陣》的一句唱腔而命名。當秦瓊唱完「今夜晚對明月紅燈高掛」這句唱腔後,要搬「朝天凳」、「踹丫」、「探海」,故以表演動作「探海」而命名。
34、三錘:三錘以大鑼三擊而得名。四分之一節拍,唱剁板。開始時,不可唱散,必上板。
35、花梆子:四分之一節拍。花旦獨有的唱腔,活波、俏皮。唱完後,有一段身形表演叫「花梆子」。以這段表演程式的名子而命名,故稱花梆子。
36、顫板:唱半句尖板後,自然地轉為緊打慢唱,就象挑著兩桶水,顫顫悠悠而得顫板之名。《轅門斬子》最後穆桂英有此句唱。
37、七錘子:以打擊樂擊打次數而命名。可唱散,亦可上板。
38、拜頭:拜頭前半句為四分之二節拍,後半句樂隊仍以四分之二節拍伴奏,演唱變為自由節奏。拜頭通常用於晚輩跪拜長輩或下級跪拜上級,故獲拜頭之名。《大登殿》、《轅門斬子》均有此板式。
還有一些角色專用唱腔,其它戲不用。比如《轅門斬子》中的穆瓜腔,《閆王樂》中的醜慢板和《蝴蝶杯》中的盧世寬腔等等,恕不入文。
蒙保定市板胡演奏家張萬升先生為本文糾誤,特謝!
作者簡介
閆志國:1948年生於獻縣。滄州市藝術研究所退休幹部,國家二級編劇,全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滄州市政協委員、文聯委員、市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副主席、主席。滄州河北梆子劇團團長。創作的劇本曾在《大舞臺》發表,並在省戲劇節多次獲獎。代表劇作有《青釭劍》、《樓上樓》、《老嘎爺擋車(合作)》、《柳樹莊》等。河北梆子音樂作品有《紅燈記》、《八一風暴》、《楊門女將》、《綈衣天子》、《山鷹》、《柳樹莊》等。
編者簡介
趙志忠:筆名趙剛,號國學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獻縣淮鎮人。作品發表於《詩刊》《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等。中國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社員,詩詞中國·中華詩詞網2017年度優秀通訊員,採風網2017年度十大新聞獎獲得者,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河北省楹聯學會理事、河北省採風學會會員,河北省滄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副秘書長,滄州市新聯會常務理事,滄州市知聯會會員、滄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滄州驕子》編委,《詩眼看世界》創始人,採風網滄州站站長,政協獻縣第十五屆委員會委員,獻縣知聯會理事,獻縣新聯會副會長、秘書長,滄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