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翁同龢與光緒帝的關係 翁同龢與李鴻章的恩怨仇恨
2023-10-14 05:47:34 1
翁同龢是晚清時著名朝臣,後來官至協辦大學士,位同宰輔。年輕的時候,因為科舉中一甲一名狀元而進入朝堂,後來接替自己的父親任同治帝老師。光緒帝登基之後,又成為光緒帝老師,兩朝帝師,地位尊崇。
翁同龢作為光緒帝的老師,非常盡職盡責的教導著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登基的時候,不僅年齡幼小,而且體弱多病,所以在學習這方面算的上是非常困難,且沒有定性的。
最開始翁同龢教導光緒帝的時候,光緒帝還能勉強聽聽課,但是維持不了多久,心思便轉到了其他地方去。有些時候翁同龢著急了,就難免語氣嚴肅,甚至有些時候還會發火。光緒帝一聽翁同龢訓斥,嚎啕大哭,索性就不讀書了。
硬的不行換軟的,翁同龢對其左勸右勸,說盡了道理和好話卻一點成效也沒有。翁同龢想著自己不行,便請來了光緒帝的親生父親醇親王奕環。醇親王來到書房,對光緒帝好一番呵斥。最開始的時候確實還算管用,但是沒有多久,光緒帝便又舊病復發。沒有辦法,翁同龢只好將此事告上奏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聽了此事很是憤怒,決定用減食法管教光緒帝。以後凡是他讀書不用功了,就不給他上膳。對於這種方法,翁同龢極為不贊同,畢竟小皇帝年幼,本就體弱,若是還不能吃飽飯,怕是身體要被拖垮。於是便沒有用這個方法,而是另外想其他的辦法。
翁同龢與師傅們商量了,決定用靜坐法來罰小光緒帝。不讀書就罰他靜坐不動,但是幾歲的孩子怎麼可能坐的住,於是這個方法自然不行。
光緒帝年紀漸長,讀的書越來越多,課業也越來越繁重。光緒帝對學習的抵抗情緒也越來越不受控制,翁同龢又想了一個辦法。若是光緒帝哪兒錯了,或者是不想讀哪篇文章了,便罰他多讀書,少讀一遍就多讀兩遍。這個方法剛剛採納,光緒帝便以閉口不言來抗爭。若是說多了,又是一陣哭鬧,這個辦法於是又被廢了。
經過了多次的實驗,翁同龢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方法,那就是獎勵法。以後光緒帝每多讀一次書,師傅們便對其多加讚賞。光緒帝聽了讚賞心情高興,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增加,一改往日不良學風,學業不斷長進。
翁同龢不僅在光緒帝的人生中扮演著一個好老師的形象,同時也代替了醇親王,成為年幼的光緒帝情感的依賴。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翁同龢給了光緒帝父親般的依靠。
光緒帝幼時入宮,從此獨自居住在寬敞而空虛的宮殿之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翁同龢都扮演著光緒帝心中的父親形象。光緒帝從小體弱多病,膽子小,每逢雨天電閃雷鳴之時特別害怕。而每當這個時候,翁同龢都將光緒帝抱在懷中,輕輕安撫。很長一段時間,光緒帝需要摸著翁同龢的胸部才能入睡。除此之外,光緒帝年紀弱小,經常受到宮裡太監的欺負。這個時候也是翁同龢站出來保護他,責罵欺負光緒帝的太監。有的時候甚至會上奏慈禧太后,請求慈禧太后對罪人加以處置。正是因為翁同龢亦師亦父,光緒帝對其信賴有加,使得翁同龢在管路上青雲直上。
翁同龢與李鴻章的仇怨,要拿幾點來說。
最開始的時候,是因為翁同龢的兄長翁同書被曾國潘和李鴻章聯名上書參奏,使得翁同書被流放,而翁同龢的父親因此而重病去世。
後來翁同龢因為此事在朝堂上與李鴻章爭鋒相對,兩人之間的關係持續惡化。
等到了後來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因為翁同龢的主戰,使得李鴻章辛辛苦苦建立的北洋水師,徹底被滅,李鴻章對翁同龢間的怨恨不用多說。
最後,以翁同龢為首的「帝黨」和以李鴻章為首的「後黨」在朝堂上爭鋒相對,今天我給你一拳,明天我踢你一腳。兩者間的間隙,已經無法挽回。一直到翁同龢被罷職歸鄉,才算是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