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蓮宗五祖」釋少康

2023-10-14 00:22:39

  少康(約公元 736 — 805年),又名山康,俗姓周,唐代縉雲仙都山人。是佛教中被其它各宗派能普遍接受、在民間影響最大的法門 —— 淨土宗(蓮宗) [注一] 七祖 [注二] 中的第五代宗師(宋《佛祖統記》卷二十六)。他自行志高行苦,化他不遺餘力。在佛教,特別是淨土宗史冊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因此說,少康大師是我們縉雲一位名聞古今中外的大名人。

  少 康 出 世

  唐代開元天寶間,縉雲九曲溪畔、仙都山腳有一小村,村邊婆媳巖依依、鼎湖峰挺拔,山青水秀,真乃人間仙境。話說村中有一周姓後生,娶妻羅氏。男耕女織,夫唱婦隨,小生活過得和諧安樂。特別是周羅小兩口樂善好施,很受左鄰右舍的誇獎和敬頌。美中不足的是,周羅夫妻結婚數年,未曾孕育。為此,周羅夫妻常到靈山寺求神拜佛。

  一日午後,羅氏一時倦怠,不覺睡著。剛合上雙眼,便恍恍地睡去。須爾,似有仙人相邀並在前引路,羅氏悠悠蕩蕩隨其前往,至一所在,但見奇峰 (即鼎湖峰)直插雲霄,秀水清澈見底,縹緲天香爛漫,繽紛仙蕊仙花。五彩祥雲開處,金童玉女和眾多女仙擁簇著一位蛾眉橫翠、眼似雙星、蘊威含笑、荘嚴生春的女菩薩,緩緩從雲頭飄然而下。只見那女菩薩胸前懷著一朵金光閃閃的青色蓮花迎面而至。羅氏心頭一驚——這不就是在靈山寺拜佛時常看到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嗎?慌忙合掌,連連跪拜。女菩薩叫玉女將羅氏扶起,然後把青蓮花交給羅氏,並囑之曰:"這朵青蓮花乃吉祥之物,今賜於你,當生貴子,冀愛護之。"羅氏激動地接過青蓮花,並把它緊緊抱在懷裡。正千恩萬謝之間,竟自醒來。自此,羅氏懷孕的跡象漸漸顯露出來,隨之腹部也慢慢地大了起來。周羅夫妻心中時時感念女菩薩送子之恩,拜佛禮佛更成了她家的頭等大事。羅氏懷孕後,身體倒也強健,只是凡魚肉一類葷腥,一點也入不了口。就是平日最愛吃的東西,只要是葷的,一看見便要起噁心,勉強吃得一點兒,就會連苦膽汁都嘔吐出來。這也是有些孕婦常有的事,所以大家也不以為怪。如此一天天過去,冬盡春來,不知不覺就到了羅氏的產褥之期。這一天,有許多五色彩鳥飛聚在屋前的大樹上,鳴叫聲聲如奏仙樂。羅氏的產房內則遍布青色光彩,並散發出淡淡的荷花芳香。隔不多時,羅氏便產下一個兒子。這小孩容貌端莊,啼聲洪亮,非常可愛。周羅夫妻因夢見女菩薩授蓮花而後懷孕,做產時又荷香陣陣,遂將兒子小名叫做蓮兒。

  少 康 出家

  自從蓮兒出生起,周羅夫妻整天樂呵呵地圍著兒子忙這忙那,悉心養育。白白胖胖的蓮兒,天庭飽滿、地廓方圓、眼碧唇朱、人見人愛,都說他很有福相,日後必定大富大貴。蓮兒幼時不頑鬧,經常含笑端坐,只是長到七歲,還未曾開口說話,父母心中好生納悶。

  一日,羅氏帶他到靈山寺拜佛。在寶殿裡面,蓮兒看看這個菩薩,拜拜那個菩薩,最後在一尊大佛面前合手凝視,許久不肯離去。羅氏見了感到奇怪,便隨口戲問道:"你認識這尊菩薩嗎?"不料蓮兒小手一指,忽然開口說:"這是釋迦牟尼佛。"蓮兒出生後一直沒有開口說話,以前也沒見過菩薩塑像。這第一次見到菩薩,第一次開口說話,就說出佛祖尊號,羅氏甚感驚詫,摟著蓮兒,熱淚直流滿面。回家的路上,羅氏聯想起自己懷孕前的夢境……晚上,羅氏與丈夫商議,一致認為蓮兒是宿具善根,與佛有緣。便擇了一個黃道吉日,依依不捨地送蓮兒到仙都山的靈山寺出家,老和尚將蓮兒法名取為少康。

  少康在靈山寺自己一心禮佛的同時,還經常誘教隨大人前來拜佛和在寺院周邊山崗和溪邊草地上放牛的小夥伴吟念"阿彌陀佛".真是時光如水,光陰似箭

  ,不知不覺少康長到了十五歲,少康通過老和尚的諄諄教導和他自己的刻若鑽研,已能通曉《法華經》、《楞嚴經》等五部大經的奧義。老和尚深知少康對佛學悟性很高,勸他及早到更大的寺廟去學研和弘揚佛法。於是少康依依不捨地拜別師父,前到會稽(浙江紹興)嘉祥寺受戒,學究律部。五年後,師值弱冠之年,再往上元(江蘇江寧)龍興寺聽講《華嚴經》、《瑜伽論》,朝夕不懈地深研佛學義理。此後數年,少康又長途跋涉,遊歷四方,修研佛法。

  立 志 淨 土

  唐貞元初(公元 785年),少康遊歷到他仰慕已久的中國最早佛教大剎——洛陽白馬寺。有一天,他在殿中禮佛,忽然看見大殿閣中有一佛典閃閃發光,少康驚異不已,急忙走近細看,發現是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 [注三] 的《西方化導文》。少康見此番情景,歡喜異常,心想善導大師乃淨土宗的高僧,自己對淨土教法也頗感敬仰,今天能見到佛經發光,這一定是個吉兆。便於心中默默祝禱;"我若真與淨土有緣,當使此經文再放光明,引我入門。"祈禱來畢,佛典果然再次金光閃耀,光芒其中還顯現出無數菩薩的佛像。少康慌忙五體投地頂禮發誓說:"劫石可將磨損,我弘楊淨土的誓願永不改變。"少康大師自此樹立研學淨土教法,弘闡淨土法門的堅定志向。

  少康發誓立願後,旋即放下萬緣,懷畢恭畢敬之心,特意前往當年善大師弘法名剎——長安光明寺瞻禮。一天,少康在寺中的善導大師影堂瞻仰頂禮善導大師遺像。在影堂中,他頂禮祈禱,希望能見到善導大師的真容。頂禮之際,忽見善導大師真的飄然顯現於空中,並叮囑少康說:"汝依吾教,廣化有緣,他日功成,必生安養。"少康聽了善導大師的教誨之後,更加堅定了一心研修淨業,終生弘闡淨土教法的志願。

  權 巧 化 導

  少康此後廣徵淨土經典,潛心修習,念佛功夫與日俱增。為了進一步弘揚淨土佛法,普渡眾生,少康攜衣缽錫杖,不辭辛勞,自陝西長安南下至湖北江陵(荊州)一帶宣揚淨土教義。

  有一天,少康到了江陵的果願寺。進寺禮佛時,遇一鶴髮童顏老僧,相互致意後,那老僧對他說:"你欲教化眾生,應當去新定,你的佛緣在那邊啊!" 少康剛欲問其詳,忽然不見其影,唯見香光往西方而去。少康覺知此乃佛祖指引,便決定去新定 [注四] ,以酬彼方眾生的宿緣。

  少康初到新定時,由於淨土教法在此地原無人行持,所以僧俗人等對淨土教理不甚了解,教化之事實在很不容易。少康日思夜想,最後想出了一個方便普渡眾生的妙法。他每天在城中乞食化緣,得到錢後,便誘導兒童說:"『南無阿彌陀佛』是你們的本師,你們每人每念一聲佛號,我就給一文錢。"眾兒童一是覺得好玩,二是為了拿錢,於是爭相念叨"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小孩子念佛得錢之事在新定城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全城男女老少有的出於敬佛,有的出於拿錢,也有的出於戲謔……,一見到少康就念佛不已,真可謂是"個個合掌,人人彌陀",少康一概不根究各人的念佛動機,都面帶笑容,一一給錢,以示鼓勵。後來,念佛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少康只好改為念佛十聲,獎予一錢。少康風雨無阻地用這種方法教行化了一年後,新定縣城鄉上下,無論男女老少、尊卑貴賤,見到少康——甚至熟人相遇都躬身合十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使念佛成為當地一種時尚,念佛的音聲時常布滿街市。"持名念佛法" [注五] 由此普及百姓。

  高 築 法 壇

  經過一定時間的薰陶教化後,少康大師認為機緣已經成熟,就於唐貞元十年(公元 794年)在新定縣城附近的烏龍山 [注六] 南麓高築三級法壇,建造玉泉寺 [注七] ,並就寺中"息石" [注八]

  精心雕鑿阿彌陀佛塑像,正式啟建淨土道場,聚集大眾舉行共修法會。每逢齋日,四方善男信女雲集。少康大師升座,高聲念佛,壇下數千佛徒跟著頌唱。特別奇怪的是少康大師念佛一聲,就有一尊菩薩從口中飄出,十聲則有十尊菩薩飄出,如同串串佛珠,接連不斷,因此人稱少康大師為"後善導" [注九] .少康大師告訴弟子:"我念佛時,你們如果看見有菩薩從我口中飄出,說明你已經有了一定的道行,以後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還沒有看見菩薩,也不要著急,只要真信淨土,加功用行,以後也能看到菩薩 ,也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眾弟子聽了大師的教誨,信願念佛之心都更為懇切,無不悲感自責,加功用行,精進念佛。少康大師如此大張旗鼓地聚集眾人修學念佛法門,在江浙掀起了念佛求生淨土的熱潮。由此人心向善,諸惡不犯,道不拾遺,鄰裡之間,再無紛爭。因此,人們紛紛傳頌少康大師是一個來到塵世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由於少康大師不遺餘力地弘揚淨土佛法,使淨土法門迅速傳播,名師輩出,直至如今風行海內海外,形成天下佛徒共修的瑞景。

  結 跏 圓 寂

  少康大師在以身弘法,注重於以實行教化淨土學人的同時,纂成《淨土論》 3卷,同時與沙門文諗合編《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 [注十] 1卷,流傳於世。《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還被收入《大藏經》(第51卷),是研究淨土佛教的重要文獻。

  唐永貞元年(公元 805年),少康大師年屆69歲。這一年的農曆十月初三日,大師預知自己往生時限已至,就囑告眾弟子說:"當於淨土,起欣樂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言畢結跏趺坐,身放數道光明,悠然而化。當在此時,天氣陡變,只見狂風四起,烏雲密布,百鳥悲鳴,烏龍山頂霎時變白,老天也有心在向少康大師致意。

  少康大師圓寂後,道俗奔喪,絡繹不絕。四眾弟子為他在嚴州(今建德梅城)東方的臺子巖修建了舍利塔。因此之故,少康大師又被人們稱為"臺巖法師".相傳當時不知是誰發現少康大師墓塔上的泥土可以療疾,於是不少州民焚香取土用以治病,如此過了一個多世紀,塔身受到較大的損壞。德昭國師 [注十一] 入天台山弘法十多年後的後漢乾佑三年( 950),重修了少康大師的墓塔,後人稱之為"後善導塔".

  基於少康大師自行志高行苦,化他不遺餘力,為弘闡淨宗所作的傑出貢獻,在《佛祖統記》卷二十六中列其為蓮宗七祖中第五代祖師,佛教以及淨宗史冊都將永遠留傳著少康大師他那不平凡的光輝業跡。

  注釋:

  [注一]淨土宗 :是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的佛教宗派,因其始祖——東晉時慧遠大師曾在廬山東林寺栽種白蓮,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宗".實際創立者為唐代善導大師。主要經典與教義是"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往生論》。

  [注二]七祖: 淨土宗祖師間一般沒有師徒授受的直接傳承關係。宋朝時的石芝宗曉法師將此前歷代弘揚淨土法門有重大貢獻的慧遠、善導、承運、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等大師列為蓮宗七祖。至明朝又舉雲棲株宏、藕益智旭為八、九祖,清朝則有行策、省庵、徹悟為十、十一、十二祖,近代推印光法師為十三祖。

  [注三]善導大師 :( 613 — 681年),山東臨淄人,唐代高僧,為淨土宗第二代大祖師,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幼年出家,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赴西河玄中寺,拜道綽為師。後入長安光明寺,傳淨土法門,弟子不可勝數。相傳他一生寫了《彌陀經》十萬卷,被稱為"彌陀化身".著有《觀無量壽經疏》、《往生贊》、《觀念法門》、《法事贊》、《般舟贊》等。

  [注四]新定 :今淳安縣境內,即唐代遂安縣。其縣城獅城鎮在 1958年做新安江水庫時淹沒(今水下城郭文物猶存)。東吳孫權時,分歙縣武強鄉置新定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其為遂安縣;隋開皇九年(589年),遂安縣併入新安縣;仁壽三年(603年)復置遂安縣;1958年,國務院決定將遂安縣併入淳安縣。

  [注五]"持名念佛法": 即專念佛之名號的念佛法。是淨土宗四種念佛方法中的一種。

  [注六]烏龍山 :今建德市梅城鎮北面、距新安江鎮 25公裡,海拔890餘米,山體磅礴雄偉,林木蒼翠,水秀山奇,綿延數十裡,有 " 小齊雲 " 之稱,是建德縣的重要標誌。

  [注七]玉泉寺 :亦名玉泉庵,俗呼石佛坳、石峰庵,位於建德市梅城鎮北烏龍山南麓。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 794年)淨土宗五祖少康大師開山,為 " 善導和尚彌陀道場 " .寺中有息石一塊,高一丈七尺有餘,周三丈五尺,上鐫阿彌陀佛,相傳為唐時所鏤。寺之東有岡,如城,名石城岡,又雲即不見首尾之烏龍也。西有泉,湍流噴雪,乃玉泉,宋時於泉右建亭,即以玉泉名之。寺廟鼎盛時有殿宇百間,良田 170畝,歷代香火興旺。一九四二年日寇侵佔梅城,炮轟烏龍山叢林,玉泉寺有損毀。 " 文化大革命 " 中,殘存寺廟舍宇全被拆除,石佛炸而未毀,倖存。一九九一年於原址重建,今有阿彌陀佛殿、大雄寶殿、天王殿、園通殿、念佛堂、鐘樓、碑廊、祖師塔及其他房舍,佔地三十餘畝,頗具規模,為嚴陵勝地,人間淨土。

  [注八]"息石" :傳說盤古開天時,留在世上兩塊"息石",亦稱"石獅子",一塊沉落大海,一塊立於烏龍山五峰頂,(距今玉泉寺約 50華裡)。有一天阿彌陀佛路經五峰頂,將"息石"踢了一腳,"息石"一直滾到今玉泉寺址,才停下來。少康大師開山時,將"息石"雕鐫成一尊阿彌陀佛。奇怪的是這尊阿彌陀佛雖遭遇1942年日寇炮轟、"文革"中用炸藥捆在石佛頭部爆炸,都絲毫無損。千年石佛靈應非常,十方善信益加謨拜。

  [注九]後善導 :因少康大師受善導大師《西方化導文》引入淨土門,又在 長安光明寺目睹 善導大師音容並面受教誨,所以少康大師把玉泉寺中的"念佛堂"取名為" 善導和尚彌陀道場 " .特別是淨土二祖善導大師念佛一聲,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念十百千聲,便有十百千道光明從其口出;少康大師則一聲一佛,與善導大師一聲一光極似,故稱之為"後善導".

  [注十]《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傳》 :收錄東晉到唐朝大曆年間慧遠、曇鸞等高僧及居士修學淨土,感應、往生淨土的故事四十八則。載《大藏經》第五十一卷,是研究淨土宗的重要文獻之一。

  [注十一]德昭國師: 德昭( 891—972),浙江龍泉(一作縉雲)人。十五歲出家龍歸寺,後至臨川從文益(855—958)為師,全力協助文益禪師開創了禪宗法眼宗一派。後唐清泰三年(936),入天台山建道場於通元峰,大興法眼之學。後漢天福12年(948), 錢弘 俶 嗣 位為吳越王后 ,即遣使迎請德昭至杭州,賜於"大禪師"稱號,尊為國師,故稱德昭國師。德昭住天台山三十七年,建道場十三所,期間還幫助臺宗高僧義寂( 919—987)對法難以來散失的臺宗典籍文獻重新完備做了大量的工作。

  附記 : 在建德縣烏龍山玉泉寺建寺 1210周年(2004年)的11月28日,仙都山周圍周村、下洋等村以及壺鎮等地僧俗民眾近60人,自發組成"縉雲縣少康祖庭訪問團"前去玉泉寺禮佛,玉泉寺主持釋文生十分禮遇,並回贈小康大師佛像一幅,訪問團一行歡天喜地迎接大師回歸縉雲故裡,供奉在仙都景區"仙釋巖"下的"清福寺".

  另據介紹:玉泉寺將在近期建成"祖師殿",同時舉行少康大師銅像揭幕開光儀式。並定於 2005年的農曆十月初三舉行紀念少康大師圓寂1200周年大法會。

  2004年12月22日至28日,周村村民奉迎少康大師佛像來村,並專接"浦江東方紅婺劇團"在村大會堂演出大戲,歡慶"少康大師回歸故裡暨往生淨土1119周年".

  麻松亙編寫於甲申( 2004)年季春月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