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9:05:25

本發明涉及一種諸如複印機和印表機這樣的成像裝置。
背景技術:
使用者通過打開蓋/閉合蓋來更換部件(例如調色劑盒)的電子照相型成像裝置(例如印表機和複印機)是已知的,並且已經採用多種不同的系統作為用於蓋的鎖定機構。例如,日本專利申請特開no.2004-138775公開了一種構造,在所述構造中,使用者操作手柄以將鎖定爪的位置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進行切換。
然而,使用者通過杆來操作蓋的鎖定位置/解鎖位置的這種構造在可用性方面並不出色,原因在於難以確定手柄位置或者不能允許使用者直觀地識別操作方向和打開/閉合的方向。因此,作為用於蓋的鎖定機構,為了改進可用性,可以使用肘節機構,其中,在使用者打開蓋和閉合蓋的時候無需操作手柄就允許使用者自動地執行牽引操作和鎖定/解鎖操作。
然而,在這樣的肘節機構中存在中立點,在所述中立點處,推壓力在肘節杆旋轉所遵循的軌道的途中被平衡,並且還存在接合鬆散度在杆經過中立點之前和之後快速消除的點。在此情況下,隨著蓋被打開,當肘節杆和蓋側的鎖定構件彼此衝突時或者當止擋構件(其將肘節杆保持在待機位置)和肘節杆彼此衝突時會產生撞擊聲。將參照圖18a和18b以及圖19a和19b對肘節機構進行說明。
圖18a是示出了肘節機構的構造並且示出了肘節杆114定位在中立點處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肘節杆114被支撐在擺動軸110上,以便能夠圍繞擺動軸110相對於肘節保持件104擺動。肘節彈簧113是將其一端附接至肘節保持件104並且將其另一端附接至肘節杆114的擴張式螺旋彈簧。當肘節杆114擺動時,肘節彈簧113沿著旋轉方向對肘節杆114連續地施加推壓力同時改變其推壓力的方向c。蓋(未示出)的接合構件103與肘節施壓區域108一體地形成。當接合構件103沿著由箭頭f指示的軌道進入時,肘節杆114開始沿著箭頭g的方向旋轉。如圖18a所示,在肘節彈簧113沿著朝向擺動軸110的中心的方向對肘節杆114施加推壓力的相位中,肘節彈簧113的推壓力沒有轉換成肘節杆114的旋轉力。也就是說,在此狀態下,肘節杆114定位在中立點處。在此情況下,在肘節杆114和接合構件103之間存在接合鬆散度h,該接合鬆散度表示在部件之間無幹涉地讓部件可靠地執行擺動操作所需的鬆散度。
圖18b是示出了肘節機構的構造並且示出了肘節杆114已經經過中立點且與接合構件103接合以由此將蓋鎖定至裝置主體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肘節杆114和接合構件103之間的接合鬆散度h因肘節杆114的旋轉而快速消除並且向肘節施壓區域108側移動。與此同時,肘節杆114因肘節彈簧113的推壓力而與接合構件103相接觸並且完成其鎖定操作,同時沿著箭頭k的方向推壓接合構件103。在此情況下,通過肘節杆114和接合構件10彼此衝突時造成的撞擊而產生撞擊聲。
圖19a是示出了肘節機構的構造並且示出了當蓋從其鎖定狀態被打開時且在肘節杆114剛剛經過中立點之後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當蓋從鎖定狀態被打開時,肘節杆114沿著箭頭j的方向擺動,同時接受來自接合構件103的推壓力。如圖19a所示,在已經經過中立點之後,肘節杆114因肘節彈簧113的推壓力而沿著箭頭m的方向旋轉。在此情況下,在肘節杆114和止擋區域105(其將肘節杆114保持在待機位置)之間存在空隙l。
圖19b是示出了肘節機構的構造並且示出了蓋被打開且肘節杆114被保持在待機位置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已經經過中立點的肘節杆114因肘節彈簧113的推壓力而沿著箭頭m的方向旋轉,肘節杆114和止擋區域105之間的空隙l快速消除,由此肘節杆114和止擋區域105彼此接觸。通過在接觸時的衝突而產生撞擊聲。
如上所述,儘管在改進可用性方面是有效的,但是肘節機構確實會造成操作聲音方面的惡化。近年來,由於一些雷射束印表機與蓋聯動地執行調色劑盒的彈出操作或者利用卡塞處理蓋保持片材路徑的一側以改進卡塞處理,因此存在執行蓋的打開/閉合操作所需的力增加的可能性。當在這樣的裝置的打開/閉合機構中採用肘節機構時,要求增加肘節杆的牽引力,這就可能導致撞擊聲方面的惡化。作為用於減小該撞擊聲的手段,採取在衝突區域上設置緩衝材料例如聚酯泡棉(moltopren)的辦法。然而,緩衝材料例如聚酯泡棉會遇到在緩衝材料長時間地接受肘節杆的推壓力的情況下出現蠕變變形的問題並且緩衝材料的效果會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不影響可用性的前提下抑制撞擊聲的產生的鎖定機構。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成像裝置,其包括:成像裝置的主體;能夠相對於所述主體打開/閉合的開閉門;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設置在所述主體上並且將所述開閉門鎖定至接合位置,所述鎖定機構具有可旋轉的被接合構件和推壓所述被接合構件的推壓構件;以及接合構件,所述接合構件設置在所述開閉門上並且接合所述被接合構件,其中當所述開閉門相對於所述主體閉合時,所述被接合構件被施壓並旋轉,其中當所述被接合構件被所述接合構件施壓並旋轉時,將來自所述推壓構件的作用在所述被接合構件上的推壓力從用以壓出所述接合構件的第一推壓力轉換為用以將所述接合構件牽引到接合位置中的第二推壓力,其中所述接合構件具有被接觸區域且所述被接合構件具有與所述被接觸區域相接觸的接觸區域,並且其中當所述接觸區域與所述被接觸區域相接觸時,所述被接觸區域彈性變形。
根據以下(參照附圖)對示範性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的更多特徵將變得顯而易見。
附圖說明
圖1a和1b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透視圖;
圖2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3a和3b分別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前蓋旋轉部的示意圖和用於描述接合部的細節的視圖;
圖4a和4b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示意圖;
圖5a和5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細節的視圖;
圖6a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接合操作的視圖;
圖6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接合操作的視圖;
圖6c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接合操作的視圖;
圖7a和7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細節的示意圖;
圖8a和8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操作的視圖;
圖9a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接合解除操作的視圖;
圖9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接合解除操作的視圖;
圖9c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接合解除操作的視圖;
圖10a和10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細節的示意圖;
圖11a和11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細節的示意圖;
圖12是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蓋被打開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13a和13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肘節杆的視圖;
圖14a和14b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肘節保持件的視圖;
圖15a至15d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操作的視圖;
圖16a至16d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操作的視圖;
圖17是用於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肘節機構的細節的示意圖;
圖18a和18b是肘節機構的橫截面圖;以及
圖19a和19b是肘節機構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基於實施例對用於實現本發明的模式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在所述模式中描述的構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狀及其相對布置等可以根據應用本發明的裝置的構造和各種條件而適當修改。也就是說,這些構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狀及其相對布置等不應理解為將本發明的範圍限制為下述的模式。
(第一實施例)
圖1a和1b是應用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鎖定機構的成像裝置的示意性透視圖。圖1a和1b分別示出了前蓋2相對於成像裝置的主體1被打開的狀態以及前蓋2相對於成像裝置的主體1被閉合的狀態。
如圖1a所示,用作開閉門的前蓋2被構造成相對於裝置主體1沿著箭頭a的方向旋轉以便能夠開放裝置主體1的內部,並且允許使用者對裝置主體1的內部進行操作。箭頭a的方向是圍繞平行於一水平表面的軸線的旋轉方向,該水平表面表示用於成像裝置的安裝表面。處理盒5是通過集成處理裝置(例如感光構件)和顯影裝置而獲得的盒,並且實現為能夠附接至裝置主體1且能夠從裝置主體1拆卸。在本實施例中,處理盒5能夠沿箭頭b的方向附接和拆卸。箭頭b的方向是平行於所述水平表面的方向。肘節保持件4被固定在裝置主體1的前蓋2處於其閉合位置時所面對的表面上,所述肘節保持件4具有用於將前蓋2鎖定至閉合位置的肘節機構。另一方面,在前蓋2的面對裝置主體1的表面(前蓋2的背面)上,與肘節保持件4的肘節機構接合的接合部(接合構件)3被固定在對應於肘節保持件4的位置處。也就是說,用作接合構件的接合部3被設置在前蓋2(其代表能夠相對於彼此運動的兩個構件中的一個)上,並且具有用作被接合構件(其將在下文描述)的肘節杆14的肘節保持件4被設置在裝置主體1(其代表能夠相對於彼此運動的兩個構件中的另一個)上。肘節保持件4被設置在裝置主體1中用於處理盒5的開口上方的兩個部位處。當使用者沿著箭頭a的方向對前蓋2施加力時,肘節保持件4和接合部3之間的接合狀態被解除。如上所述,用於鎖定開閉門2的鎖定機構具有可旋轉的被接合構件14和推壓被接合構件14的推壓構件13。
如圖1b所示,當通過使用者在圖1a所示的狀態下相對於裝置主體1沿著箭頭c的方向的操作而旋轉前蓋2時,接合部3由肘節保持件4的肘節機構鎖定在圖1b所示的位置處。箭頭c的方向是圍繞平行於所述水平表面的軸線的旋轉方向並且與箭頭a的方向相反。通過前蓋2的閉合操作,處理盒5被附接在裝置主體1中的指定位置處以允許成像裝置執行成像。
圖2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示意性構造的示意性橫截面圖。每一個處理盒5都通過集成用於執行電子照相處理的處理裝置例如充電裝置譬如充電輥5b、顯影裝置例如顯影輥5c、以及清潔裝置例如圍繞用作圖像承載構件的感光鼓5a的清潔構件5d來獲得。執行成像以使得在每一個處理盒5中,每一種顏色的成像都通過雷射曝光裝置51而曝光到由充電輥5b充電的感光鼓5a的正面上並且隨後通過顯影輥5b將調色劑附著到成像上以形成調色劑圖像。記錄材料s從設置在裝置主體1下部的片材進給盒1a輸送,並且由每一個處理盒5形成且由轉印輥5e轉印到中間轉印帶52上的每一種顏色的調色劑圖像以重疊的方式被轉印到記錄材料s上。隨後,在轉印的調色劑圖像由定影裝置53進行定影之後,記錄材料s被排出到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上表面上的片材收集託盤1b上。
圖3a是示出了前蓋2的旋轉部的示意性透視圖。蓋保持部6固定在裝置主體1的下部,所述蓋保持部6利用平行於所述水平表面的旋轉軸可旋轉地支撐前蓋2。前蓋2由蓋保持部6利用蓋旋轉軸7(其用作旋轉中心)來支撐。圖3b是示出了固定到前蓋2的背面上的接合部3的細節的視圖。用作接合構件的接合部3是在其中一體地形成了向肘節機構施壓並使肘節機構旋轉的突起區域8以及要由肘節機構鎖定的被接觸區域的構件。被接觸區域具有被接觸表面9a和9b。
圖4a和4b是具有肘節機構的肘節保持件4的示意圖。圖4a是在從接合部3接合的一側觀察時所見的肘節保持件4的透視圖,圖4b是在從接合部3接合的一側的相對側觀察時所見的肘節保持件4的透視圖。如圖4a所示,在肘節保持件4中,接合部3與之接合從而將前蓋2鎖定至裝置主體1的肘節杆14以能夠圍繞擺動軸10擺動的方式被支撐在擺動軸10上。在本實施例中,用作被接合構件的肘節杆14被構造成能夠經由肘節保持件4而在另一個構件即裝置主體1上運動。另外,如圖4b所示,在肘節保持件4的背面處,用作向肘節杆14施加推壓力的推壓構件的肘節彈簧13的一端由肘節保持件4的彈簧保持區域12可旋轉地保持。
圖5a和5b是用於描述肘節保持件4的內部細節的視圖。圖5a是在從接合部3接合的一側觀察時所見的肘節杆14和肘節彈簧13的透視圖,圖5b是肘節保持件4、肘節杆14和肘節彈簧13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如圖5a所示,肘節彈簧13的一端相對於肘節杆14被可旋轉地保持。肘節杆14由肘節保持件4(裝置主體1經由肘節保持件4)可旋轉地支撐並且經由肘節彈簧13聯接至肘節保持件4。另外,肘節杆14具有在鎖定時分別與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相接觸的接觸區域14a和14b。另外,如圖5b所示,肘節彈簧13是將其一端附接至肘節保持件4並且將其另一端附接至肘節杆14的擴張式螺旋彈簧。在肘節杆14沿著箭頭d的方向擺動時,肘節彈簧13根據肘節杆14的旋轉相位沿著旋轉方向對肘節杆14施加推壓力同時改變其姿態。
(肘節機構從前蓋2的打開狀態到閉合狀態的接合操作)
圖6a是用於描述肘節機構的操作(接合操作)的視圖並且是示出了在肘節杆14到達中立點之前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在該中立點處,肘節彈簧13的軸線(推壓力的作用線)與肘節杆14的旋轉軸(擺動軸10)一致。固定到前蓋2上的接合構件3與肘節施壓區域8一體地形成。當肘節施壓區域8沿著由箭頭f指示的軌道進入並且抵靠肘節杆14以沿著箭頭g的方向對肘節杆14施壓時,肘節杆14就以擺動軸10作為旋轉中心開始旋轉。在此情況下,肘節彈簧13也跟隨肘節杆14的運動,同時改變其操作長度和姿態(推壓力的作用線的角度)。要注意:箭頭f的方向是以平行於所述水平表面的軸線作為旋轉中心的旋轉方向。在圖6a所示的狀態下,作用在肘節杆14上的肘節彈簧13的推壓力起作用,從而使肘節杆14在示出了垂直於肘節杆14的旋轉軸(擺動軸10)的橫截面的圖6a中逆時針旋轉。推壓力是用以使肘節杆14移動遠離與將在下文描述的接合部3的接合位置的推壓力(第一推壓力)。也就是說,第一推壓力是用以沿著壓出接合構件的方向推壓接合構件的力。當使用者克服推壓力相對於裝置主體向前蓋2施壓時,肘節杆14以上文所述的方式旋轉。通過該旋轉,肘節杆14從上述推壓力所作用的區域(第一區域)移動到肘節杆14的旋轉運動範圍(旋轉相位範圍)中的中立點。
圖6b是用於描述肘節機構的操作(接合操作)的視圖並且是示出了在肘節杆14已經到達中立點時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在該中立點處,肘節彈簧13的軸線(推壓力的作用線)與肘節杆14的旋轉軸(擺動軸10)一致。如圖6b所示,在肘節彈簧13的推壓力的作用線與肘節杆14的旋轉中心(擺動軸10的中心)一致的相位中,肘節彈簧13的推壓力沒有轉換成肘節杆14的旋轉力。也就是說,中立點是既沒有使肘節杆14沿著遠離與接合部3的接合位置的方向旋轉的推壓力(第一推壓力)作用於此、也沒有使肘節杆14旋轉以靠近接合位置的推壓力(第二推壓力)作用於此的位置(相位)。在此情況下,在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與接合部3(的用作一對抵接表面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之間存在空隙l。
圖6c是用於描述肘節機構的操作(接合操作)的視圖並且是示出了在肘節杆14已經經過中立點之後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在該中立點處,肘節彈簧13的軸線(推壓力的作用線)與肘節杆14的旋轉軸(擺動軸10)一致。當肘節杆14由肘節施壓區域8施壓以越過中立點時,如圖6c所示,肘節彈簧13經過了肘節杆14的擺動軸10的中心以產生使肘節杆14沿著箭頭k的方向旋轉的力。推壓力是用以使肘節杆14旋轉並移動至與接合部3的接合位置的推壓力(第二推壓力)。也就是說,當肘節杆14由肘節施壓區域8施壓時,肘節杆14的相位跨越中立點從第一推壓力所作用的區域(第一區域)變到第二推壓力所作用的區域(第二區域)。接合部3的肘節施壓區域8是用以改變肘節杆14的推壓力的作用狀態直至肘節杆14通過肘節彈簧13的推壓力移動至接合位置的構造。通過肘節杆14的上述旋轉,一次性地消除空隙l。結果,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分別與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衝突。
圖7a和7b是用於描述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分別抵靠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的狀態的示意圖。圖7a是透視圖,並且圖7b是在沿著垂直於旋轉軸的方向從接合部3側觀察時所見的正視圖。如圖7b所示,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是傾斜表面,這兩個傾斜表面傾斜成使其對向間距在肘節杆14接近的一側較大。當沿著圖6c中所示的箭頭k的方向旋轉時,肘節杆14首先經過入口區域(在此,被接觸表面9a和9b之間的對向間距最大),並且隨後進入被接觸表面9a和9b的對向區域。也就是說,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之間的寬度(接觸區域14a和14b之間的距離l14)被設定為小於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的入口區域之間的距離l9ab。此外,在被接觸表面9a和9b之間的對向間距與接觸區域14a和14b之間的距離衝突的區域處,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分別抵靠被接觸表面9a和9b。
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是傾斜表面,這兩個傾斜表面沿著肘節杆14的旋轉方向(運動方向)以指定的量傾斜,並且被接觸表面9a和9b之間的間距l9從被接觸表面的入口區域開始逐漸變小。也就是說,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被構造成沿著正交於肘節杆14的旋轉方向(運動方向)的方向彼此面對,並且被構造成使對向間距沿著朝向鎖定位置的旋轉方向從上遊側到下遊側逐漸減小。在接觸區域14a和14b最終接合所述接合部3的位置處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之間的對向間距l9、距離l14、以及距離l9ab之間的關係被設定如下:
l9<l14<l9ab
因此,當肘節杆14沿著箭頭k的方向以指定的量旋轉時,接觸區域14a和14b在肘節杆14到達最終接合位置之前就分別與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相接觸。在來自推壓構件13的第二推壓力作用在被接合構件14上的時候,接觸區域14a和14b與被接觸區域9a和9b相接觸。另外,在接觸區域14a和14b分別與被接觸區域9a和9b相接觸時,被接觸區域9a和9b彈性變形。具體地,當接觸區域14a和14b進入這一對被接觸表面9a和9b之間並與之相接觸時,這一對被接觸表面9a和9b彈性變形以使得這一對被接觸表面9a和9b之間的間距通過從接觸區域14a和14b接受的力而擴大。
圖8a和圖8b是示出了當前蓋2相對於裝置主體1安置在鎖定位置(閉合位置)時接合部3和肘節杆14的狀態的示意圖。圖8a是垂直於肘節杆14的旋轉軸截取的示意性橫截面圖,並且圖8b是在沿著垂直於旋轉軸的方向從接合部側觀察時所見的正視圖。在接觸區域14a和14b分別與被接觸表面9a和9b相接觸時,接合部3沿著圖6c所示的箭頭g的方向接受來自肘節杆14的力,並且隨後如圖8a和8b所示與肘節杆14一起旋轉直到鎖定位置,在鎖定位置處,前蓋2被設定在相對於裝置主體1的指定相對位置處。然後,肘節杆14通過接受肘節彈簧13的推壓力而試圖相對於停止在鎖定位置處的接合部3進一步旋轉。在接合部3中,用作分別具有被接觸表面9a和9b的板形區域的被抵接區域19a和19b被構造成大體平行於肘節杆14整體的旋轉方向,不過被接觸表面9a和9b的法線方向相對於肘節杆14的旋轉方向略微傾斜。可以採取將被抵接區域19a和19b構造成具有懸臂梁的形狀,其中在被接觸表面9a和9b的對向區域中的入口側端部和後側端部分別是自由端和固定端。因此,被抵接區域19a和19b被構造成能夠因與肘節杆14衝突而沿著被接觸表面9a和9b的法線方向彈性變形,也就是被構造成能夠因與肘節杆14衝突而以在上述的懸臂梁形狀中自由端側相對於固定端側偏移的方式偏轉。由此,通過肘節杆14的壓力,被抵接區域19a和19b變形以使得被接觸表面9a和9b之間的對向間距擴大。然後,當肘節杆14到達被抵接區域19a和19b的上述彈性變形受限的位置(鎖定位置)時,肘節杆14相對於接合部3的運動停止。要注意:為了抑制被抵接區域19a和19b因彈性變形而劣化,可以設置管制區域以在到達上述彈性變形的限界之前管制肘節杆14的旋轉。當肘節杆14和接合部3彼此鎖定並且安置於停止狀態時,前蓋2在上述的鎖定位置處被鎖定至裝置主體1。
通過被抵接區域19a和19b的上述彈性變形,接合部3在肘節杆14衝突時所接受的撞擊被吸收和緩衝。結果,能夠抑制撞擊聲的產生。例如,即使在被接觸表面9a和9b中因老化而出現蠕變變形,肘節杆14的止擋位置(鎖定位置)沿著如圖8a所示的箭頭k的方向略有改變,但是只要滿足上述的關係式l9<l14<l9ab,就不會發生功能性問題。另外,抑制撞擊聲的效果也得以保持。
(肘節機構從前蓋的閉合狀態到打開狀態的接合解除操作)
圖9a是用於描述肘節機構的操作(接合解除操作)的視圖並且是示出了在從鎖定位置開始運動的接合部3和肘節杆14到達中立點之前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在該中立點處,肘節彈簧13的軸線與肘節杆14的旋轉軸(擺動軸10)一致。除非有超過肘節彈簧13的推壓力、接合部3和肘節杆14之間的摩擦力等的任何外力作用於前蓋2上,否則前蓋2和裝置主體1之間的鎖定狀態(圖6c所示的接合部3和肘節杆14之間的鎖定狀態)就得以保持。當使用者試圖用超過上述推壓力、摩擦力等的力來相對於裝置主體1打開前蓋2時,接合部3沿著由箭頭f指示的軌道開始打開,同時肘節杆14也以擺動軸10為旋轉中心沿著箭頭k的方向開始旋轉。也就是說,肘節機構開始進行接合解除操作。在此情況下,肘節彈簧13也跟隨肘節杆14的運動,同時改變其操作長度和姿態(推壓力的作用線的角度)。
圖9b是用於描述肘節機構的操作(接合解除操作)的視圖並且是示出了在肘節杆14已經到達中立點時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在該中立點處,肘節彈簧13的軸線與肘節杆14的旋轉軸(擺動軸10)一致。類似於將蓋閉合的情形,中立點附近具有這樣的相位,在所述相位中,肘節彈簧13施加推壓力以使肘節杆14沿著朝向擺動軸10的中心的方向運動,並且肘節彈簧13的推壓力沒有轉換成肘節杆14的旋轉力。在此情況下,在肘節杆14和肘節保持件4之間存在空隙l。肘節杆14首先在接觸區域14a和14b由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施壓時沿著圖9a所示的箭頭k的方向旋轉,並且隨後在肘節杆14由接合部3的第二施壓區域8b沿著箭頭g的方向施壓時從被接觸表面9a和9b的對向區域離開。然後,在接觸區域14a和14b分別從被接觸表面9a和9b分離之後,肘節杆14由接合部3的第二施壓區域8b進一步施壓。由此,肘節杆14沿著圖9a所示的箭頭k的方向進一步旋轉並越過中立點。
圖9c是用於描述肘節機構的操作(接合解除操作)的視圖並且是示出了在肘節杆14已經經過中立點之後的狀態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在該中立點處,肘節彈簧13的軸線與肘節杆14的旋轉軸(擺動軸10)一致。如圖9c所示,在經過肘節杆14的擺動軸10的中心時,肘節彈簧13產生用以使肘節杆14沿著箭頭k的方向旋轉的力。也就是說,當肘節杆14由接合部3施壓時,肘節杆14的相位跨越中立點從第二推壓力所作用的區域(第二區域)變到第一推壓力所作用的區域(第一區域)。在越過中立點之後,肘節杆14僅利用肘節彈簧13的推壓力繼續旋轉,一次性地消除肘節杆14和肘節保持件4之間的空隙l,並且與將在下文描述的肘節保持件4的第二被接觸區域衝突。由此,管制肘節杆14的旋轉。
圖10a和10b是用於描述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分別抵靠肘節保持件4的第二被接觸區域(第二被接觸表面)4a和4b的狀態的示意圖。圖10a是透視圖,圖10b是正視圖。如圖10b所示,肘節保持件4的被接觸表面4a和4b是傾斜表面,這兩個傾斜表面傾斜成使其對向間距在肘節杆14接近的一側較大。當沿著圖9a中所示的箭頭k的方向旋轉時,肘節杆14首先經過入口區域(在此,被接觸表面4a和4b之間的對向間距最大),並且隨後進入被接觸表面4a和4b的對向區域。也就是說,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之間的寬度(接觸區域14a和14b之間的距離l14)被設定為小於肘節保持件4的被接觸表面4a和4b的入口區域之間的距離l4ab。此外,在被接觸表面4a和4b之間的對向間距與接觸區域14a和14b之間的寬度衝突的區域處,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分別抵靠被接觸表面4a和4b。
肘節保持件4的被接觸表面4a和4b是傾斜表面,這兩個傾斜表面沿著肘節杆14的旋轉方向(運動方向)以指定的量傾斜,並且被接觸表面4a和4b之間的間距l4從被接觸表面的入口區域開始逐漸變小。也就是說,肘節保持件4的被接觸表面4a和4b被構造成沿著正交於肘節杆14的旋轉方向(運動方向)的方向彼此面對,並且被構造成使對向間距沿著遠離鎖定位置的旋轉方向從上遊側到下遊側逐漸減小。在接觸區域14a和14b的旋轉最終由用作管制構件的肘節保持件4管制的管制位置(待機位置)處的被接觸表面4a和4b之間的對向間距l4、距離l14、以及距離l4ab之間的關係被設定如下:
l4<l14<l4ab
因此,當肘節杆14沿著箭頭k的方向以指定的量旋轉時,接觸區域14a和14b在肘節杆14到達最終管制位置之前就分別與肘節保持件4的被接觸表面4a和4b相接觸。
圖11a和11b是示出了在前蓋2相對於裝置主體1被打開(接合部3從肘節保持件4完全分離)的狀態下肘節保持件4和肘節杆14的狀態的示意圖。圖11a是示意性橫截面圖,圖11b是正視圖。在肘節保持件4中,用作分別具有被接觸表面4a和4b的板形區域的被抵接區域24a和24b被構造成大體平行於肘節杆14整體的旋轉方向,不過被接觸表面4a和4b的法線方向相對於肘節杆14的旋轉方向略微傾斜。可以採取將被抵接區域24a和24b構造成具有懸臂梁的形狀,其中在被接觸表面4a和4b的對向區域中的入口側端部和後側端部分別是自由端和固定端。因此,被抵接區域24a和24b被構造成能夠因與肘節杆14衝突而沿著被接觸表面4a和4b的法線方向彈性變形,也就是被構造成能夠因與肘節杆14衝突而以在上述的懸臂梁形狀中自由端側相對於固定端側偏移的方式偏轉。由此,通過肘節杆14的壓力,被抵接區域24a和24b變形以使得被接觸表面4a和4b之間的對向間距擴大。然後,當肘節杆14到達被抵接區域24a和24b的上述彈性變形受限的位置(鎖定位置)時,肘節杆14相對於肘節保持件4的運動停止。要注意:為了抑制被抵接區域24a和24b因彈性變形而劣化,可以設置管制區域以在到達上述彈性變形的限界之前管制肘節杆14的旋轉。如上所述,在肘節杆14被鎖定至肘節保持件4並且肘節杆14相對於肘節保持件4停止旋轉的狀態下,肘節杆14的位置是由肘節保持件4限定的旋轉管制位置,該旋轉管制位置表示在前蓋2被打開時肘節杆14的待機位置。
通過用作第二被抵接區域的被抵接區域24a和24b的上述彈性變形,肘節保持件4在肘節杆14衝突時所接受的撞擊被吸收和緩衝。結果,能夠抑制撞擊聲的產生。例如,即使在被接觸表面4a和4b中因老化而出現蠕變變形,肘節杆14的止擋位置(鎖定位置)沿著如圖11a所示的箭頭k的方向略有改變,但是只要滿足上述的關係式l4<l14<l4ab,就不會發生功能性問題。另外,抑制撞擊聲的效果也得以保持。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肘節杆14的沿著擺動方向的動能被轉換為沿著大體垂直於擺動方向的方向的變形能量,由此能夠對接合部3、肘節杆14和肘節保持件4之間的撞擊進行吸收和緩衝。因此,能夠提供一種用於將可旋轉的蓋鎖定至裝置主體的接合系統,所述接合系統能夠抑制通過在背景技術中描述的快速消除接合鬆散度而造成的撞擊聲的產生並且能夠在不影響可用性的前提下解決撞擊聲的問題。在本實施例中,接合部3的被接觸表面9a和9b以及肘節保持件4的被接觸表面4a和4b被構造成能夠彈性變形。然而,即使在肘節杆14的接觸區域14a和14b被構造成彈性變形的情況下,也能夠獲得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用作被接合構件的肘節杆14被構造成由裝置主體1經由肘節保持件4可旋轉地支撐並且被構造成經由肘節彈簧13和肘節保持件4聯接至裝置主體1。然而,也可以採用其他的構造。例如,肘節保持件4可以被構造成與裝置主體1的框架本體成一體,並且肘節杆14可以被構造成直接由裝置主體1可旋轉地支撐並且經由肘節彈簧13聯接至裝置主體。
(第二實施例)
將參照圖12至圖17對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鎖定機構進行說明。成像裝置主體1的主要構造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因此,將主要描述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點所在。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事項將不在本文中進行說明。
圖12是示出了卡塞處理蓋22相對於成像裝置主體1被打開的狀態的示意性透視圖。如圖12所示,用作開閉門的卡塞處理蓋22被構造成相對於裝置主體1沿著箭頭a的方向旋轉以向外部開放裝置主體1內部的用於記錄材料的輸送路徑,從而允許使用者對因發生卡塞而停止於輸送路徑中的記錄材料進行操作。箭頭a的方向是平行於一水平表面的方向。肘節保持件44被固定在裝置主體1的卡塞處理蓋22處於其閉合位置時所面對的表面上,所述肘節保持件44具有用以將卡塞處理蓋22鎖定在閉合位置處的肘節機構。另一方面,在卡塞處理蓋22的面對裝置主體1的表面(卡塞處理蓋22的背面)上,與肘節保持件44的肘節機構接合的接合部33被固定在對應於肘節保持件44的位置處。肘節保持件44被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框架本體的開口上方的兩個部位處。由於肘節機構在卡塞處理蓋22開閉時的操作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前蓋2相同,因此在這裡省略其說明。
(第二實施例中的特徵構造)
圖13a和13b是用於描述第二實施例中的肘節杆144的細節的視圖。圖13a是透視圖,圖13b是正視圖。肘節杆144的擺動軸100沿著從垂直於肘節杆144的接觸區域144a和144b的表面的方向離開的方向(圖13b中的箭頭方向)延伸從而以指定的量傾斜。
圖14a和14b是用於描述第二實施例中的肘節保持件44的細節的視圖。圖14a是側視圖,並且圖14b是正視圖。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的肘節保持件4,肘節保持件44具有第二被接觸表面44a和44b,在卡塞處理蓋22被打開時,肘節杆144的接觸區域144a和144b分別與第二被接觸表面44a和44b相接觸。第二被接觸表面44a和44b之間的對向間距l44從第二被接觸表面44a和44b的入口區域朝著肘節杆144的擺動方向逐漸變小。另外,肘節保持件44具有擺動中心孔44c,肘節杆144的擺動軸100插入到該擺動中心孔44c中。擺動中心孔44c是在圖14a和14b所示的豎直方向上比擺動軸100的直徑更長的長孔。
圖15a至15d是肘節機構在卡塞處理蓋22鎖定至裝置主體1的狀態下的示意圖。圖15b是側面透視圖,圖15a是圖15b中的區域a的放大圖,圖15c是沿著圖15a中的箭頭x截取的橫截面圖,圖15d是沿著圖15a中的箭頭y截取的橫截面圖。如圖15a至15d所示,擺動中心孔44c是在垂直於所述水平表面(其代表裝置安裝表面)的方向(豎直方向)上為長形的孔。擺動中心孔44c沿著水平方向貫通並且形成於肘節保持件44的被接觸表面44a和44b所在的部位處。如圖15c所示,擺動中心孔44c沿著水平方向的寬度被設定為與擺動軸100沿著水平方向的寬度相同。另外,如圖15d所示,擺動中心孔44c沿著豎直方向的寬度被設定為比擺動中心孔44c沿著水平方向的寬度大出能夠接納以指定的量傾斜的擺動軸100的程度。如圖15a至15d所示,在卡塞處理蓋22鎖定至裝置主體1的狀態下,在介於擺動軸100和擺動中心孔44c之間的接合區段處不會在肘節杆144中出現任何特別的負荷。
圖16a至16d是肘節機構在肘節杆144從接合部33脫離並且被設定在待機位置處的狀態下的示意圖。圖16b是側面透視圖,圖16a是圖16b中的區域a的放大圖,圖16c是沿著圖16a中的箭頭x截取的橫截面圖,圖16d是沿著圖16a中的箭頭y截取的橫截面圖。當肘節杆144從接合部33脫離並且卡塞處理蓋22相對於裝置主體被打開時,肘節杆144相對於肘節保持件44旋轉,由此改變擺動軸100和擺動中心孔44c之間的接合狀態。如圖16c所示,擺動軸100的傾斜度變成最大傾斜度的相位處於水平方向。然而,擺動中心孔44c在水平方向上僅具有與擺動軸100的寬度大致相當的寬度。因此,當肘節杆144和肘節保持件44在介於擺動軸100和擺動中心孔44c之間的接合區段處的對向表面如圖15c所示保持平行時,擺動軸100與擺動中心孔44c相干涉並且因此如圖16c中的虛線所示不能被接納。因此,通過擺動軸100和擺動中心孔44c之間的幹涉,就有負荷沿著不同於如圖16c和16d中的箭頭所示的肘節杆144的擺動方向的方向作用於肘節杆144上。擺動軸100的傾斜角和傾斜方向被設定成使得擺動軸100通過旋轉從擺動中心孔44c接受的阻力隨著肘節杆144離開中立點朝向待機位置旋轉的旋轉相位而增大。由此,能夠在肘節杆144越過中立點之後減小擺動力。
圖17是用於描述在第二實施例中用以減小肘節機構的撞擊聲的機構的示意圖。如圖17所示,肘節保持件44的被接觸表面44a和44b是傾斜表面,這兩個傾斜表面沿著肘節杆144的旋轉方向(運動方向)以指定的量傾斜,並且被接觸表面44a和44b之間的距離l44從被接觸表面的入口區域開始逐漸變小。也就是說,被接觸表面44a和44b被構造成沿著正交於肘節杆144的旋轉方向(運動方向)的方向彼此面對,並且被構造成使對向間距沿著遠離鎖定位置的旋轉方向從上遊側到下遊側逐漸減小。在接觸區域144a和144b最終受到管制的管制位置(待機位置)處的被接觸表面44a和44b之間的對向間距l44、接觸區域144a和144b之間的距離l144、以及在入口區域處的被接觸表面44a和44b之間的對向間距l44ab之間的關係被設定如下:
l44<l144<l44ab
因此,當肘節杆144朝著待機位置以指定的量旋轉時,接觸區域144a和144b在肘節杆144到達待機位置之前就分別與肘節保持件44的被接觸表面44a和44b相接觸。
肘節杆144的接觸區域144a和144b是沿著肘節杆144的旋轉方向大體平行延伸的一對板形區域並且設有擺動軸100。因此,接觸區域144a和144b在與被接觸表面44a和44b衝突時沿著不同於擺動方向的方向接受來自傾斜的被接觸表面44a和44b的力並且因在擺動軸100與擺動中心孔43c相干涉時所造成的負荷而沿著不同於擺動方向的方向受力。由此,如圖17中的箭頭所示,接觸區域144a和144b彈性變形從而使對向間距變窄。通過彈性變形,促使肘節杆144的接觸區域144a和144b在與肘節保持件44的被接觸表面44a和44b衝突時吸收撞擊並由此允許抑制撞擊聲的產生。
因此,能夠提供一種用於將可旋轉的蓋鎖定至裝置主體的接合系統,在所述接合系統中,不會產生通過在背景技術中描述的快速消除接合鬆散度而造成的撞擊聲,並且能夠在不影響可用性的前提下消除撞擊聲。
要注意:在第二實施例中,擺動軸100被構造成相對於肘節杆144的旋轉軸線傾斜,並且擺動中心孔43c被構造成沿著平行於肘節杆144的旋轉軸線的方向貫通。然而,也可以採用其他的構造。例如,擺動軸100可以被構造成平行於肘節杆144的旋轉軸線延伸,並且擺動中心孔43c可以被構造成沿著相對於肘節杆144的旋轉軸線傾斜的方向貫通。
儘管已經參照示範性實施例介紹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所公開的示範性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應該與最廣義的解讀相符,由此涵蓋所有這樣的變型以及等同的結構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