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器主輪轂或具有這種離合器主輪轂的雙離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3:09:39 2
專利名稱:離合器主輪轂或具有這種離合器主輪轂的雙離合器的製作方法
離合器主輪轂或具有這種離合器主輪轂的雙離合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特別是用於汽車離合器的、優選用於自動的或自 動化的雙離合器變速器的雙離合器的離合器主輪轂
(Kupplungshauptnabe),該離合器主輪轂用於在發動機軸和至少一 個摩擦離合器之間傳遞力線(Kraftfluss),其中設置有輪轂體。本 發明還涉及一種特別是用於汽車變速器的、優選用於自動的或自動化 的雙離合器變速器的雙離合器,該雙離合器具有離合器殼體;第一 和第二摩擦離合器,其中這兩個摩擦離合器一方面可與發動機軸連 接,另一方面可分別與變速器輸入軸連接;在發動機軸和摩擦離合器 之間的力線中設置的帶有輪轂體的離合器主輪轂。
雙離合器、特別是用於雙離合器變速器的雙離合器,對有待傳遞 的轉矩進行分配,即分配到雙離合器變速器的兩個不同的變速器輸入 軸上。優選可與第一輸入軸的第一變速器檔位連接的第一摩擦離合器 通常是熱負荷較高的離合器,因為必須要排除特別是在起動期間所產 生的熱量。力線在發動機軸和優選兩個溼式摩擦離合器之間,例如通 過殼體和與殼體抗扭地連接的離合器主輪轂傳遞。摩擦離合器優選通
過操縱活塞被液壓地閉合或打開,這些操縱活塞能夠在輪轂體上可軸 向移動地導向。作為離合器系統,出現了一種具有一個或多個摩擦片 的溼式摩擦離合器。摩擦片的數量總是根據轉矩和熱負荷的應用情況 來選擇和適配調整。在雙離合器工作中所產生的熱量可以通過冷卻劑 來排除。
已知的離合器主輪轂具有雙組件結構的輪轂體。例如,冷卻劑可 以通過環形間隙導入到離合器殼體中。兩組件結構的輪轂體可以由圓 筒形的外部分和套筒形的、可壓入到外部分中的內部分組成。根據這 種雙組件結構設計,必須對外部分的內圓周和內部分的外圓周進行磨 削,以便能夠角度固定地壓入內部分。為了實現冷卻劑管路和引導壓 力劑,在內部分的外圓周上銑出沿著軸向延伸的槽。這些加工過程很 耗時間。
由DE 100 60 882 Al例如已知一種具有兩組件結構的輪轂體的 離合器主輪轂。輪轂體由外部套筒部分和內部套筒部分構成。內部套筒部分在其外圓周上具有沿著軸向延伸的槽,外部套筒部分具有沿著 徑向延伸的孔。通過這些孔和槽能夠將液壓劑引入到配屬於操縱活塞 的工作區中。這些操縱活塞在工作區被施加壓力時分別作用到摩擦離 合器上,並使得所述摩擦離合器閉合。為了冷卻溼式摩擦離合器,冷 卻油在輪轂體和外部的變速器輸入軸之間在環形間隙中被導入到離 合器殼體中。
由DE 1 0 2004 012 948 Al已知一種伸入到離合器殼體中的離合 器主輪轂,其具有同樣為兩組件結構的輪轂體。輪轂體由外套筒和內 套筒構成,其中內套筒在其外圓周上具有軸向的槽。通過所述槽將冷 卻油導入到離合器殼體中。冷卻油還在由輪轂體和外部的變速器輸入 軸形成的環形間隙中導向。這種設計也要求外套筒和內套筒之間的良 好適配,因此要求已經提到的在這兩種套筒壓緊之前對外套筒的內圓 周和內套筒的外圓周進行的磨削加工。因為外部的變速器輸入軸支撐
在內套筒的內圓周上,所以必須在外套筒與內套筒接合之後在內套筒 的內圓周上對軸承座再次進行機械加工。與此相關的加工成本因此很 高,且相關成本高。 .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對離合器主輪轂或雙離合器進行設計 和改進,從而相關的製造成本大大地降低。
前面針對離合器主輪轂或雙離合器所述的目的的實現措施如下 離合器主輪轂為一體結構,且一體的輪轂體具有至少一個冷卻劑管 3各,所述冷卻劑管路從至少一個入口延伸到至少一個出口 ,並用於給 離合器、特別是雙離合器供應冷卻劑。由於對離合器主輪轂或輪轂體 進行一體設計,可以省去壓配合、接合和接下來的對輪轂體的機械加 工。而且減少了離合器主輪轂的部件數量。離合器主輪轂的安裝成本 由於冷卻劑管路被內置到輪轂體中而得到減小。開頭部分所述的缺點 因此得以避免,並實現了相應的優點,特別是降低了製造成本和相關 的成本。
於是有很多種方案對本發明的離合器主輪轂或本發明的雙離合 器進行有利的設計和改進。為此首先可以參見在權利要求1和17之 後的那些權利要求。下面對照附圖並藉助相關的
詳細說明本 發明的優選設計。圖中示出
圖1為雙離合器的示意性的側向局部剖視圖,但只示出了一半;圖2為離合器主輪轂的示意性的立體圖; 圖3為圖2的離合器主輪轂的另一個示意性的立體圖; 圖4為平衡活塞的示意性的立體圖;和 圖5為滾動部件(Laufelement )的示意性的立體圖。 圖1中所示的雙離合器1特別是用於汽車變速器,即優選用於自 動的或自動化的但這裡並未詳細示出的雙離合器變速器。
可清楚地看到第一摩擦離合器Kl和第二摩擦離合器K2。第一摩 擦離合器Kl可與未詳細示出的發動機軸連接。在圖1中右下方可看 到離合器輸入軸2,該離合器輸入軸2同樣可與發動機軸相應地連接。 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摩擦離合器Kl和K2可分別與優選雙離合器變 速器的變速器輸入軸連接。圖1中僅部分地示出第一變速器輸入軸3 和第二變速器輸入軸4或相應的連接部件3和4。
摩擦離合器Kl和K2被設計成溼式摩擦離合器Kl和K2,其中摩 擦離合器Kl和K2優選具有未詳細示出的摩擦片組,該摩擦片組由未 詳細示出的外摩擦片和未詳細示出的內摩擦片上下交替地層疊而成。 外摩擦片通過離合器主輪轂5與發動機輸入軸2功能有效地抗扭地連 接,也就是說,力線經由離合器主輪轂5傳遞至摩擦離合器K1和K2。 兩個摩擦離合器K1和K2的內摩擦片分別功能有效地與變速器輸入軸 2和3連才妄。
開頭部分所述缺點的避免措施如下離合器主輪轂5為一體結構, 且一體的輪轂體6具有至少一個用於給雙離合器1供應冷卻劑的冷卻 劑管路IO,所述冷卻劑管路從至少一個入口 7延伸到至少一個出口 8。 如開頭部分所述,對離合器主輪轂5或輪轂體6進行一體設計的優點 是,省去壓配合、接合和接下來的對輪轂體的機械加工。而且減少了 離合器主輪轂5的部件數量。由於冷卻劑管路9被內置到輪轂體6中, 減小了離合器主輪轂5的安裝成本。在對照圖2和3說明離合器主輪 轂5之前,還要對照圖1詳細說明雙離合器1的部件。
輪轂體6具有基本圓柱形的用於兩個未示出的變速器輸入軸的容 納才幾構IO。第一連接部件3設有未詳細示出的內齒,未詳細示出的第 一內部的變速器輸入軸的外齒能夠與所述內齒嚙合。相應地,第二連 接部件4具有未詳細示出的內齒,未詳細示出的特別是構造成空心軸 的外部的變速器輸入軸的相應的外齒能夠與所述內齒嚙合。連接部件3和4 —在安裝狀態下還有變速器輸入軸一與離合器主輪轂5同心地 設置,且在周圍被輪轂體6包圍。輪轂體6在其內圓周上,在用於支 撐未示出的外部的第二變速器輸入軸的容納機構10中,特別是具有 至少一個軸承座,優選具有兩個軸向間隔開的軸^K座(LagersHz) 11和12,軸承13和14插入到或可插入到這些軸承座中。
離合器輸入軸2同樣與離合器主輪轂5的未詳細示出的旋轉軸同 心地設置。離合器輸入軸2通過殼體15與離合器主輪轂5抗扭地連 接。殼體15由第一外摩擦片支架17和託板(Mitnehmerscheibe ) 16 構成,該離合器盤與離合器輸入軸2抗扭地連接,其中輪轂體6具有 環繞的凸緣18,第一外摩擦片支架17固定在、優選焊接在所述凸緣 上。在凸緣18的發動機側,在輪轂體6上固定有與第一外摩擦片支 架17相間隔的第二外摩擦片支架19。在輪轂體6上通常固定有至少 一個摩擦片支架,特別是固定有兩個外摩擦片支架17和19。
第一外摩擦片支架17支撐著未詳細示出的配屬於第一摩擦離合 器Kl的外摩擦片,第二外摩擦片支架19支撐著配屬於第二摩擦離合 器K2的未詳細示出的外摩擦片。兩個摩擦離合器Kl和K2的外摩擦 片分別與未詳細示出的配屬於相應的摩擦離合器Kl和K2的內摩擦片 交替地層疊成摩擦片組。未詳細示出的內摩擦片通過第一內摩擦片支 架20或第二內摩擦片支架21分別與未詳細示出的變速器輸入軸或連 接部件3或4同樣功能有效地連接。
為了對雙離合器1、特別是摩擦離合器Kl和K2進行冷卻和冷卻 劑供應,輪轂體6具有至少一個冷卻劑管路9。冷卻劑管路9基本沿 著輪轂體6的軸向延伸。輪轂體6在其變速器側的端面上具有入口 7, 且在電動機側的另一端面上具有出口 8。冷卻劑管路9具有第一區段 24和第二區段25,該第二區段與第一區段24連接。入口 7對應於第 一區段24,該第一區段的橫截面積、特別是直徑在此優選小於第二區 段25。第二區段25通到出口 8。這兩個徑向錯開的區段24和25通 過基本沿著徑向延伸的連接區段26相互連接。連接區段26沿著徑向 從第一區段24延伸至輪轂體6的外圓周。連接區段26在輪轂體6的 外圓周上通過封閉部件、優選封閉環27被密封地封閉。根據本發明 的特別優選的設計,第一區段24和第二區段25被設計成軸向的孔, 而連接區段26被設計成徑向的孔。冷卻劑管路9具有徑向孔的形式,
9因此具有"一個級(Stufe)"。連接區段26至少部分地形成死點容 積(Totvolumen),在離合器主輪轂旋轉時,未示出的冷卻劑由於離 心力作用而儲存在所述死點容積中。當切斷冷卻劑流時,儲存在死點 容積中的冷卻劑保留在冷卻劑管路9中。因而當再次接通冷卻劑流時, 利用所儲存的冷卻劑快速地提供冷卻劑管路9中的冷卻劑流,由此縮 短冷卻劑供應的響應時間。根據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的設計,輪轂體 6被製成旋轉部件。
如前所述,在輪轂體6上,第一操縱活塞22和第二操縱活塞23 沿著軸向可移動地導向。為此,第一操縱活塞22配設有可施加壓力 劑的第一工作區28。第一工作區28設置在第一操縱活塞22的變速器 側。在第一操縱活塞22的另一側、即發動機側設置有第一壓力平衡 區30,其中在第一壓力平衡區30中,未詳細示出的彈簧裝置一方面 支撐在第一操縱活塞22上,另 一方面支撐在第二外摩擦片支架19上。 當第一工作區28被施加以壓力劑時,第一彈簧裝置壓縮,且第一操 縱活塞22使得第一摩擦離合器Kl閉合。當第一工作區28中的操縱 壓力被撤銷時,第一彈簧裝置使得第一操縱活塞22移動回到其零位 (NuUlage),且第 一摩擦離合器Kl再次打開。第一壓力平衡區30 通過第一支路32與冷卻劑管路9連通。第一支路32從輪轂體6的外 圓周延伸至其內圓周,但也可以只延伸至第二區段"。因此,通過第 一支路32,特別是在連接部件3和4的區域中,既給第一壓力平衡區 30供應冷卻劑,又給容納機構IO供應冷卻劑。
第二操縱活塞23相應地配設有可施加壓力劑的第二工作區29。 第二工作區29設置在第二操縱活塞23的變速器側,並在那裡被第二 外摩擦片支架19限定。在第二操縱活塞23的另一側、即第二操縱活 塞23的發動機側設置有第二壓力平衡區31,其中在第二壓力平衡區 31中,未詳細示出的第二彈簧裝置一方面支撐在第二操縱活塞23上, 另一方面支撐在平衡活塞33上,其中該平衡活塞33與輪轂體6抗扭 地連接。當第二工作區29被施加以壓力劑時,第二彈簧裝置壓縮, 且第二操縱活塞23使得第二摩擦離合器K2閉合。當第二工作區29 中的操縱壓力被撤銷時,第二彈簧裝置使得第二操縱活塞23移動回 到其零位,且第二摩擦離合器K2再次打開。第二壓力平衡區31與冷 卻劑管路9連通。為此,輪轂體6的設有出口 8的端面設置有基本沿著徑向延伸的槽34,其中出口 8通到所述槽34中,優選通到槽底, 這在圖2中示出。
由圖2還可看到,輪轂體6在該設計方案中優選具有多個冷卻劑 管路9,且支路32 —直伸到輪轂體6的內圓周。每個入口 7都優選恰 好對應於一個出口 8和一個基本沿著軸向延伸的冷卻劑管路9。冷卻 劑管路9的數量可以根據雙離合器1的類型來選擇。
在圖3中,在輪轂體6的一個端面上,可清楚地看到通過這裡未 示出的、在輪轂體6的內部延伸的冷卻劑管路9與出口 8連通的入口 7,以及可清楚地看到連接區段26。
下面參見圖1和4。在輪轂體6的發動機側的端面上設置有平衡 活塞33,該平衡活塞33—方面用於支撐第二壓力平衡區31中的第二 彈簧裝置,另一方面被設置用於繼續引導冷卻劑。平衡活塞33為此 具有多個連通橋(Durchbr ii che ) 35。這些連通橋35在平衡活塞33 的安裝狀態下,特別是與設置在輪轂體6的端面上的出口 8對齊地設
置,用於引導冷卻劑。
在平衡活塞33的發電機側設置有滾動部件36,該滾動部件在圖 1中示出,並在圖5中詳細示出。間接地設置在輪轂體6的發電機側 的端面上的滾動部件36用於徑向地分布離合器殼體15中的冷卻劑。 滾動部件36設置在第二連接部件4和輪轂體6的發動機側或平衡活 塞33之間。滾動部件36支撐在平衡活塞33上。
根據圖1中所示的發明設計,在離合器主輪轂5和滾動部件36 之間設置有中間部件,即優選為配屬於摩擦離合器K2的平衡活塞33。 當使用中間部件時,該中間部件優選具有沿著軸向延伸的用於引導冷 卻劑的連通橋35。本發明的其它設計未必一定具有中間部件。根椐本 發明的另一種設計,滾動部件36例如緊貼靠在輪轂體36的端面上, 而沒有平衡活塞33的中間位置。
滾動部件36基本為環形,或者被設計成滾動圈。滾動部件36在 其一側具有環形通道37,所述環形通道用於容納在輪轂體6的發動機 側的端面上從出口 8排出的冷卻劑。在滾動部件36的另一側,用於 分布離合器殼體15中的冷卻劑的、邊緣開口的分布通道38優選延伸 至滾動部件36的外圓周,必要時延伸至其內圓周。環形通道37與分 布通道38連通。分布通道38由沿著徑向延伸的分布槽38構成,其中這些分布槽38優選沿著圓周方向特別是均勻地相間隔。通道37設 置在滾動部件36的一側,分布通道38設置在滾動部件36的另一側。 但通道37和分布通道38也可以設置在滾動部件36的同一側。滾動 部件36優選沒有軸向負載,因為輪轂體6的軸向位置通過殼體15固 定在發動機軸2上。優選滾動部件36由塑料製成,這會比製造金屬 的滾動部件36成本低廉。作為冷卻劑,優選使用冷卻油或油類的物 質,這種油類的物質優選冷卻和/或潤滑雙離合器1的部件。
冷卻劑管路9供應第一和第二壓力平衡區30和32以及容納機構、 特別是容納機構10的發動機側的區域,在所述發動機側的區域中設 置有連接部件3和4。冷卻劑被滾動部件36拋擲到第二摩擦離合器 K2。第二內摩擦片支架21和第二外摩擦片支架19優選具有用於冷卻 劑的通路,從而冷卻劑能繼續向外到達第一摩擦離合器Kl,因為相比 於第二摩擦離合器K2,第一摩擦離合器Kl優選設置得徑向向外比較 遠。
下面參見圖1、 2和3。除了冷卻劑管路9外,輪轂體6還具有至 少一個未詳細示出的壓力劑管路,所述壓力劑管路用於液壓地操縱作 用到摩擦離合器Kl和K2上的第一和第二操縱活塞22和23。輪轂體 6具有多個未示出的壓力劑管路,這些壓力劑管路從多個第一供應開 口 40延伸至每兩個第一工作區開口 47,並用於液壓地操縱配屬於第 一摩擦離合器Kl的操縱活塞"。輪轂體6還具有多個未示出的第二 壓力劑管路,這些第二壓力劑管路從多個第二供應開口 42延伸至每 兩個第二工作區開口 48,並用於供應第二工作區29,進而用於液壓 地操縱配屬於第二摩擦離合器K2的操縱活塞23。
因而在輪轂體6中內置有兩種不同設計的壓力劑管路。未詳細示 出的第一壓力劑管路通到第一工作區28中,未詳細示出的第二壓力 劑管路通到第二工作區29中。為了給第一工作區供應壓力劑,輪轂
其中在第一環形槽39中設置有第::壓力劑管路的;第一,供應開口 40。 為了給第二工作區30供應壓力劑,輪轂體6在兩個工作區28和29 的變速器側優選具有外部的第二環形槽41,其中在第二環形槽41中 設置有第二壓力劑管路的至少一個第二供應開口 42。
輪轂體6具有沿著軸向在兩側設置在第一環形槽39附近的密封
12槽43和44,其中密封部件47a、優選密封圈插入到或可插入到所述 密封槽43和44中。輪轂體6相應地具有沿著軸向在兩側設置在第二 環形槽41附近的密封槽45和46,其中密封部件47a、優選密封圏插 入到或可插入到所述密封槽45和46中。作為壓力劑,優選使用液壓 油。壓力劑管路優選基本沿著軸向延伸,且可以設有在輪轂體6的外 圓周上的傾斜地延伸或沿著徑向延伸的供應和排出區段。
附圖標記列表
1 雙離合器
2 離合器輸入軸
3 第一變速器輸入軸
4 . 第二變速器輸入軸
5 離合器主輪轂
6 輪轂體
7 入口
8 出口
9 冷卻劑管路
10 容納機構
11 軸承座
12 軸承座
13 軸承
14 軸承
15 離合器殼體
16 託板
17 第一外摩擦片支架
18 凸緣
19 第二外摩擦片支架
20 第一內摩擦片支架
21 第二內摩擦片支架
22 第一操縱活塞2 3 第二操縱活塞
24 第一軸向的孔
25 第二軸向的孔
26 徑向的連4妾孔
27 封閉環
28 第一工作區
29 第二工作區
30 第一壓力平衡區
31 第二壓力平衡區
32 支路
33 平衡活塞
34 槽
35 連通橋
36 滾動部件
37 環形通道
38 分布通道
39 第一環形槽
40 第一供應開口
41 第二環形槽
42 第二供應開口 4 3 密封槽
44 密封槽
45 密封槽
46 密封槽
47 第一工作區開口 47a 密封部件
48 第二工作區開口
49 密封部件
Kl 第一摩擦離合器
K2 第二摩擦離合器
權利要求
1.一種特別是用於汽車離合器的、優選用於自動的或自動化的雙離合器變速器的雙離合器(1)的離合器主輪轂(5),該離合器主輪轂用於在發動機軸(2)和至少一個摩擦離合器(K1、K2)之間傳遞力線,其中設置有輪轂體(6),其特徵在於,所述離合器主輪轂(5)為一體結構,且一體的輪轂體(6)具有至少一個冷卻劑管路(9),所述冷卻劑管路從至少一個入口(7)延伸到至少一個出口(8),並用於給離合器(1)供應冷卻劑。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所述輪轂 體(6)還具有至少一個壓力劑管路,所述壓力劑管路用於夜壓地操 縱作用到所述摩擦離合器(Kl、 K2)上的操縱活塞(22、 23)。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所述 輪轂體(6 )具有用於至少一個變速器輸入軸(2 、 3 )的容納機構(10)。
4.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穀,其特徵在於, 設置有多個冷卻劑管路(9)。
5.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冷卻劑管路(9)基本沿著所述輪轂體(6)的軸向延伸。
6.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輪轂體(6)具有多個入口 (7)和/或多個出口 (8)。
7.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冷卻劑管路(9)具有第一區段(24)和與該第一區段連接的第 二區段(25),其中優選所述第一區段的橫截面積小於所述第二區段 的橫截面積。
8.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入口 (7)對應於所述第一區段(24),所述出口 ( 8)對應於所 述第二區段(25)。
9.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區段(24 )和所述第二區段(25 )徑向地相互間隔,且基本 沿著軸向延伸,以及通過基本沿著徑向延伸的連接區段(26)相互連 接。
10.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輪轂體(6)被製成旋轉部件,且優選所述第一區段(24)、所述第二區段(25)和/或所述連接區段(26)被設計成孔。
11.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出口 ( 8 )設置在所述輪轂體(6 )的端面之一上。
12.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輪轂體(6)的設有所述出口 (8)的端面設置有沿著徑向延伸的 槽(34),其中優選至少一些所述出口 (8)通到槽底。
13.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入口 (7)設置在所述輪轂體(6)的背離所述出口 (8)的端面 上。
14.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輪轂體(6)具有用於固定外摩擦片支架(")或殼體(l5)的 凸緣(18)。
15.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輪轂體(6)具有至少一個外部的環形槽(39、 41),每個對應 於相應的工作區(28、 29)的具有供應開口 (40、 42)的壓力劑管路 通入到所述環形槽中。
16.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離合器主輪轂,其特徵在於, 所述輪轂體(6)設有沿著軸向在兩側設置在所述環形槽(39、 41) 附近的密封槽(43、 44、 45、 46),其中密封部件(47)插入到或可 插入到所述密封槽中。
17. —種特別是用於汽車變速器的、優選用於自動的或自動化的 雙離合器變速器的雙離合器(1),該雙離合器具有離合器殼體(15); 第一和第二摩擦離合器(Kl、 K2),其中這兩個摩擦離合器Ul、 K2) 一方面可與發動機軸(2 )連接,另一方面可分別與變速器輸入軸(3、 4)連接;在所述發動機軸(2)和所迷摩擦離合器(Kl、 K2)之間的 力線中設置的帶有輪轂體(6)的離合器主輪轂(5),其特徵在於, 所述離合器主輪轂(5)為一體結構,且一體的輪轂體(6)具有至少 一個冷卻劑管路(9),所述冷卻劑管路從至少一個入口 (7)延伸到 至少一個出口 (8),並用於給所述雙離合器(1 )供應冷卻劑。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根據權利要求1 至16中任一項的離合器主輪轂(5 )。
19.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從第二區段(25)分出基本沿著徑向延伸的支路(32),所述支路用於 給對應於操縱活塞(22)的壓力平衡區(30)供應冷卻劑,和/或用 於給容納機構(10)供應冷卻劑。
20.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輪轂體(6)具有至少一個壓力劑管路,所述壓力劑管路從至少一 個供應開口 (40、 42)延伸到至少一個工作區開口 (47、 48),並用 於液壓地操縱配屬於所述摩擦離合器(Kl、 K2 )的操縱活塞(22、 23 )。
21.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輪轂體(6)具有用於給第一工作區(28)供應壓力劑的第一壓力 劑管路和用於給第二工作區(29)供應壓力劑的第二壓力劑管路。
22.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輪轂體(6)的朝向離合器殼體(15)的端面設有用於冷卻劑的出 口 (8),這些出口中的每個出口都分別對應於一個冷卻劑管路(9)。
23.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直 接或間接地在發動機側的設有所述出口 (8)的端面上設置有滾動部 件(36),所述滾動部件用於將冷卻劑徑向地分布到所述離合器殼體(5)中。
24.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滾動部件(36 )被設計成環形。
25.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滾動部件(36)具有環形的通道(37),所述環形的通道用於容納 在所述輪轂體(6)的端面上從所述出口 (8)排出的冷卻劑。
26.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滾動部件(36)具有基本沿著徑向延伸的分布通道(38),所述分 布通道用於分布所述離合器殼體(15)中的冷卻劑。
27.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環形的通道(37 )與所述分布通道(38 )連通。
28.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分布通道(38)由沿著徑向延伸的分布槽構成,其中這些分布槽優 選沿著圓周方向特別是均勻地相間隔。
29.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滾動部件由塑料製成。
30.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在 所述離合器主輪轂(5)和所述滾動部件(36)之間設有中間部件, 所述中間部件優選為配屬於所述摩擦離合器(K2)之一的平衡活塞(33),其中所述中間部件具有沿著軸向延伸的用於引導冷卻劑的連 通橋。
31.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在 所述輪轂體(6)上固定有摩擦片支架。
32.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操縱活塞(22、 23)可軸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輪轂體(6)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特別是用於汽車離合器的、優選用於自動的或自動化的雙離合器變速器的雙離合器(1)的離合器主輪轂(5),該離合器主輪轂用於在發動機軸(2)和至少一個摩擦離合器(K1、K2)之間傳遞力線,其中設置有輪轂體(6)。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特別是用於汽車變速器的、優選用於自動的或自動化的雙離合器變速器的雙離合器(1),該雙離合器具有離合器殼體(15);第一和第二摩擦離合器(K1、K2),其中這兩個摩擦離合器(K1、K2)一方面可與發動機軸(2)連接,另一方面可分別與變速器輸入軸(3、4)連接;在所述發動機軸(2)和所述摩擦離合器(K1、K2)之間的力線中設置的帶有輪轂體(6)的離合器主輪轂(5)。降低所述離合器主輪轂(5)的製造成本的措施為所述離合器主輪轂(5)為一體結構,且一體的輪轂體(6)具有至少一個冷卻劑管路(9),所述冷卻劑管路從至少一個入口(7)延伸到至少一個出口(8),並用於給離合器(1)供應冷卻劑。
文檔編號F16D13/64GK101668959SQ200880013998
公開日2010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3日
發明者A·施米特, E·艾布雷克特, F·科爾澤, J·普洛格曼 申請人:大眾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