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壓式液體吸取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6:52:19 4
專利名稱:一種氣壓式液體吸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體吸取器的構造,更詳細的說尤其是涉及一種運用在抽取桶體內液體上,利用高壓氣體注入的增壓以獲致所需液體量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同時亦可適時地利用減壓以消除桶體內殘存的高壓氣體,以達到使用上更加簡單便利的功效。
背景技術:
目前,已知運用於工業領域中抽取液體的技術手段,最普遍且簡單的作法,即是利用一導管的設置銜接,在使用上對該導管吸氣,之後便能由虹吸作用將液體自然地抽出來應用;此方法雖方便簡單,但礙於液體性質可能造成的危害,故無法廣泛地運用於各種場合。
為解決此問題,業界有利用類似抽水幫浦而設計出多種抽取液體裝置,常見的作法便是增設一額外的動力裝置,該動力裝置至少包括有馬達、壓力筒、止回閥、壓力表及其它附屬配備,據此在使用上,通過動力裝置的輔助來將管內空氣快速地抽出,再利用虹吸原理將液體自然流出使用;此設計不僅一改早期所遭遇的問題,更使抽取桶體內液體上達更方便的效益,且無形中安全性亦大幅提升。
但是此方法中所採用的動力裝置,其在結構設計上過於複雜,容易造成實施前的組裝及布設配置作業上等的不方便,尤其在遭遇單純抽取桶體內液體方面,更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擾。
由以上所揭可知,其雖能達到抽取液體的最終目的與功效,但實施上卻也伴隨著相當的麻煩與不便性,此顯系其結構設計、配置上未盡完善所造成的後果,誠有進一步改良的必要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是通過由一可控制調整高壓氣體注入的增、減壓模式的增減氣壓室,達到順利抽取出桶內液體來使用的便利性目的,同時,在達到所需求的液體量時亦能將桶內所殘存的高壓氣體自然洩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是由一吸取管、一增減氣壓室及一聯結固定裝置所構成;其的在吸取管上適位穿設有兩間隔的上、下氣孔,且由一導壓管予以聯接導通,增減氣壓室為密閉狀且套設於吸取管上,其密閉範圍是覆蓋上氣孔,又在增減氣壓室上設具一進氣閥及一排氣閥,聯結固定裝置是由固定蓋及迫緊蓋所組成,均套設於吸取管上的增減氣壓室底面上,其利用相互螺合方式結合成一體,且均配設有止漏環達結合時的完全氣密效果;如此在實施上,將吸取管伸入桶體的開口內,通過固定蓋與迫緊蓋的螺合固定達氣密封合,接著通過氣壓源以管路聯接至進氣閥,以利高壓氣體的順利注入增減氣壓室內,並經由上氣孔、導壓管、下氣孔的管道進入桶體內,增加桶內壓力並壓迫液體,使液體由吸取管下端輸送至上端而排出,以利使用者收集運用;而在取得所需液體量後關閉進氣閥並打開排氣閥,此時殘存於桶內的高壓氣體便能經由同一管道再回到增減氣壓室內,而由排氣閥處自動排出。
以下結合附圖圖式並列舉一較佳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達到上述目的與功效所採用的構造,以便對本實用新型能有更深入且具體的了解。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狀態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增壓時的抽取液體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減壓時的排除氣體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氣壓式液體吸取器1;吸取管10;上氣孔101;下氣孔102;導壓管103;控制閥11;缺槽12;增減氣壓室20;上、下貫通孔201;穿孔202;進氣閥21;排氣閥22;聯結固定裝置30;固定蓋31;內、外螺紋311;止漏環312;迫緊蓋32;外螺紋321;止漏環322;壓花323;桶體4;開口40。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1,如圖1所示,其包括有一吸取管10、一增減氣壓室20及一組聯結固定裝置30;其中吸取管10是一中空管體,於其管體總長約1/4或1/5近上端處適位設有兩間隔的上、下氣孔101、102,且於管壁內設一導壓管103予以聯接導通;又於吸取管10近上方端緣的管壁外適位設有一控制閥11,用以控制管內的通、閉狀態,以適時地調整排出的液體量,而於吸取管10下方端緣的管壁上則形成有若干的缺槽12,以利液體進入管內,另於管內缺槽12上方嵌設一過濾網,用以過濾液體中雜質。
增減氣壓室20為一密閉的中空短圓柱體,其設有一組對應的上、下貫通孔201供吸取管10的穿設且以焊接方式達氣密的結合;以及兩穿孔202(圖面未顯示),以分別裝設一進氣閥21與排氣閥22,該進氣閥21可利用管路外接有一氣壓源。
聯結固定裝置30進一步由一固定蓋31及迫緊蓋32所組成,固定蓋31為具有內、外螺紋311的型式,而迫緊蓋32則為具有外螺紋321的型式,據此利於固定蓋31與迫緊蓋32的相互螺合成一體,又固定蓋31與迫緊蓋32分別配設有止漏環312、322,以加強其結合時的緊密程度並有效地杜絕氣體外洩,另外於固定蓋31與迫緊蓋32周緣表面上分別施設有防滑作用的壓花323處理。
如圖2所示,在組裝上是將吸取管10分別穿設增減氣壓室20及聯結固定裝置30,使增減氣壓室20的氣密封閉範圍恰好僅涵蓋管壁所設的上氣孔101並予以焊固達密封狀,再令聯結固定裝置30固設於增減氣壓室20底面下方。
根據上述組成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1構造,當其實際實施上,請配合參閱圖3所示,將該氣壓式液體吸取器1的吸取管10部分伸入裝有液體的桶體4表面開口40內,使吸取管10管壁上的下氣孔102恰好位於桶蓋及其內的液面間,並利用聯結固定裝置30的固定蓋31及止漏環312與開口40相螺合定位,同時亦將迫緊蓋32及其止漏環322與固定蓋31相螺合,如此而達確實氣密封固的結合,接著再將進氣閥21與氣壓源藉管路相聯通即可。
在抽取液體的使用上,如圖4所示,激活氣壓源使高壓氣體經由管路送至進氣閥21,在開啟進氣閥21的同時,高壓氣體會利用吸取管10位於增減氣壓室20內的上氣孔101、導壓管103、下氣孔102注入桶體4內,並使密閉的桶體內壓力升高自然壓迫桶內液體,使液體經吸取管10下方端緣的若干缺槽12進入管體內並由管體上方排出,如此達到抽取桶內液體使用的目的與功效。
當抽取的液體量達所需求的目標而欲暫時停止時,只要關閉進氣閥21使高壓氣體不再進入桶體4內即可,並將吸取管10上的控制閥11關閉,同時為避免桶體4內存有過多且多餘的高壓氣體,可利用開啟排氣閥22的方式,使桶體4內殘存的高壓氣體再次經由下氣孔102回到增減氣壓室20內,並由排氣閥22處自然洩出。
經由上述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在吸取桶體內液體的作法上,乃是利用有一吸取管提供液體的輸出用、一導壓管提供高壓氣體的注入與排出用,以及一可對桶體內壓力進行增壓或減壓作用的增減氣壓室的組合結構,並由配置的進氣閥與排氣閥的搭配使用來達成抽取所需的液體量目的,與排除殘存於桶體內的高壓氣體,因此在構成上較習用簡易且單純許多,且更具使用上的便利性;尤其吸取管的上、下氣孔的巧妙安排設計,一方面提供高壓氣體順利注入桶體內來提高其內部壓力,使液體受壓力作用自吸取管下端送至上端而排出,另一方面又能於獲致所需液體量時將桶體內的多餘高壓氣體順利排出,以達減壓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已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與功效,且較習用技術有顯著功效上的增進。然而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申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申請所請求保護的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特徵在於其是由一吸取管、一增減氣壓室及一聯結固定裝置所構成;其中所述的吸取管,是一中空管體,在其管體總長約1/4或1/5近上端處適位設有兩間隔的上、下氣孔,且於管壁內設一導壓管予以聯接導通;所述的增減氣壓室,為一封閉的中空短圓柱體,其本體上設有一組對應的上、下貫通孔,供吸取管的穿設且以焊接方式達氣密的結合;以及兩穿孔分別裝設有一進氣閥與排氣閥;所述的聯結固定裝置,其是由一固定蓋及迫緊蓋所組成,固定蓋為具有內、外螺紋,而迫緊蓋為具有外螺紋,使其相互螺合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特徵在於吸取管近上方端緣的管壁外適位設有一個用以控制管內的通、閉狀態,以適時控制調整排出的液體量的控制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特徵在於吸取管下方端緣管壁上形成有若干的缺槽,以利液體進入吸取管內,並於缺槽上方的管內適位處嵌設有一過濾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特徵在於增減氣壓室於組合套設於吸取管上,其封閉範圍是以覆蓋其上的氣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特徵在於進氣閥是外接有一氣壓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特徵在於固定蓋與迫緊蓋分別配設有止漏環。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特徵在於固定蓋與迫緊蓋周緣表面另施設有防滑的壓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氣壓式液體吸取器,其主要由一吸取管、一增減氣壓室及一聯結固定裝置所組成;特別是在吸取管上適位穿設有兩間隔的上、下氣孔,並以一導壓管予以聯接導通,增減氣壓室為密閉狀且套設於吸取管上,其密閉範圍是覆蓋上氣孔,又於增減氣壓室上設具一進氣閥及一排氣閥,聯結固定裝置由固定蓋及迫緊蓋所組成,均套設於吸取管上的增減氣壓室底面上,其利用相互螺合方式結合成一體,且均配設有止漏環達結合時的完全氣密效果;據此在使用上,以達到順利抽取出桶內液體來使用的便利性目的,同時,在達到所需求的液體量時亦能將桶內所殘存的高壓氣體自然洩出。
文檔編號B67C9/00GK2743323SQ20042008494
公開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28日
發明者陳永全 申請人:陳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