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握持使用的筷子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7:10:3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筷子,尤指一種具有橢圓截面的握持部的一體式筷子或複合式筷子。
背景技術:
隨著製作筷子的工藝技術的進步,筷子的材質有了更多的選擇,包含以同一材料如塑料形成的一體式筷子或以兩種材料如塑料及不鏽鋼形成的複合式筷子;現有的複合式筷子能通過不同材質製作且緊密結合成一體,以形成不易斷裂、鬆脫又具有抗菌效果的筷子。
然,現有的筷子在實際使用上仍存有改善空間,在此以一雙筷子結構的功能而言,其中供人手挾持的筷子的上部,在此定義為握持部,其中供夾取物件的筷子的下部,在此定義為夾取部。再以一雙筷子的使用狀態而言,一般可分為動筷及定筷,請參考圖11、12所示,其中該動筷(A)系夾握在人手的姆指末指節及食指、中指的第三指節(末指節)之間,並利用姆指末指節的按壓點為轉軸支點,而以食指及中指屈伸以操作張開或閉合(如圖11、12中箭頭C所示),故稱為動筷;該定筷(B)系夾設並支撐在人手的虎口及無名指末指節之間,並在操作使用中保持不動,故稱為靜筷。但現有筷子在實際操作時,動筷仍有不易操作張開或閉合的缺點,且靜筷也有不易保持穩定不動的缺點,本實用新型乃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筷子,包含以同一材料形成的一體式筷子或以兩種材料形成的複合式筷子,其系使該筷子的握持部設具橢圓截面,以有效解決現有筷子在人手使用時動筷不易操作張開或閉合而靜筷不易保持穩定不動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易握持使用的筷子,其特徵在於,其包含:
一握持部,供由人手夾持使用,其位於該筷子的上部,由該筷子的上頭端向下延伸近至該筷子的中間部的一分界端,其中該上頭端具有橢圓截面並向下漸縮延伸至具有圓截面的該分界端;及
一夾取部,供用以夾取物件,其位於該筷子的下部,由該筷子的該分界端向下延伸至該筷子的下末端,從該分界端的圓截面漸縮至具有較小圓截面的該下末端;
其中,該握持部及該夾取部是一以塑料壓製成型工藝製成的一體成型體。
其中:該握持部及該夾取部是利用對稱性聚苯乙烯塑料製成。
其中:該握持部與該夾取部的長度比例為5:4。
其中:該筷子的總長度為243mm;該握持部的長度為137mm;該夾取部的長度為106mm;該上頭端的橢圓截面長軸為9.01mm,短軸長為5.80mm;該握持部的中段的橢圓截面長軸為6.94mm,短軸長為5.80mm;該分界端的圓截面直徑為5.80mm;該下末端的圓截面直徑為2.62mm。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易握持使用的筷子,其特徵在於,其包含:
一握持部,其是以塑料製成的杆體,供由人手夾持使用,其位於該筷子的上部,由該筷子的一上頭端向下延伸近該筷子的中間部的一分界端,該上頭端具有橢圓截面並向下漸縮延伸至具有圓截面的該分界端;
一夾取部,其是以金屬材製成的杆體,供用以夾取物件,其位於該筷子的下部,由該筷子的該分界端向下延伸至該筷子的下末端,並從該分界端的圓截面向下漸縮至具有較小圓截面的該下末端,其中該夾取部是一中空杆體,其在該分界端的一端形成一開口,該夾取部在該下末端形成封口,使該夾取部內形成一室腔;及
一套管,其是以金屬製成的套管,供套設於該夾取部的開口的內側,並與該夾取部的室腔的上段形成緊密結合,且該套管上具有至少一透孔;
其中,該握持部的塑料由該夾取部的開口進入該夾取部的室腔以與該夾取部結合成一體;
其中,該握持部的塑料進入該套管並通過該至少一透孔以緊密結合於該夾取部內部。
其中:該握持部是以對稱性聚苯乙烯塑料製成;該夾取部是以不鏽鋼金屬材料製成;該套管是以不鏽鋼金屬材料製成。
其中:該握持部與該夾取部的長度比例為5:4。
其中:該筷子的總長度為243mm;該握持部的長度為137mm;該夾取部的長度為106mm;該上頭端的橢圓截面長軸為9.01mm,短軸長為5.80mm;該握持部的中段的橢圓截面長軸為6.94mm,短軸長為5.80mm;該分界端的圓截面直徑為5.80mm;該下末端的圓截面直徑為2.62mm。
憑藉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易握持使用的筷子具有以下優點:
(1)該握持部設有橢圓截面,可增加人手夾持及操作使用時的穩定度及使用效率。
(2)當本實用新型為一複合式筷子時,該握持部及該夾取部能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使本實用新型不易彎折、斷裂或鬆脫,提升筷子的使用壽命及外觀美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體式筷子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面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筷子的上頭端下視(下視線3)示意圖。
圖4是圖2中的筷子的握持部中段截面下視(剖面線4-4)示意圖。
圖5是圖2中的筷子的分界端下視(剖面線5-5)示意圖。
圖6是圖2中的筷子的下末端上視(上視線6)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筷子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圖7的筷子的夾取部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9是圖7的平面示意圖。
圖10是圖7的側面剖視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筷子中動筷被操作閉合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筷子中動筷被操作張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A-動筷;B-靜筷;1-筷子;2-筷子;3-人手;10-握持部;11-上頭端;12-分界端;20-夾取部;21-下末端;30-握持部;31-上頭端;32-分界端;40-夾取部;41-下末端;42-開口;43-室腔;50-套管;51-透孔。
具體實施方式
就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組成及所能產生的功效與優點,配合圖式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2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應用於以同一材料形成的一體式的易握持使用的筷子1,其包含:一握持部10及一夾取部20。
該握持部10供由人手3夾持使用(如圖11、12所示),其位於該筷子1的上部,由該筷子1的上頭端11向下延伸近該筷子1的中間部的一分界端12,其中該上頭端11具有橢圓截面(如圖3所示)並向下漸縮(如圖4所示)延伸至具有圓截面(如圖5所示)的該分界端12,使該筷子1的上部具有橢圓截面(如圖3、4所示),以增加人手3夾持及操作使用時的穩定度及使用效率(如圖11、12所示)。
該夾取部20供用以夾取物件(如圖11所示),其位於該筷子1的下部,由該筷子1的該分界端12向下延伸至該筷子1的下末端21,從該分界端12的圓截面(如圖5所示)漸縮至具有較小圓截面(如圖6所示)的該下末端21。
本實用新型的一體式的易握持使用的筷子1是利用對稱性聚苯乙烯(SPS,Syndiotactic Polystyrene)塑料以壓製成型工藝製成但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由於塑料的重量較輕,易於被人手3夾持使用,且塑料不易因熱傳導而產生燙觸人手3的情形,故有利於提升該筷子1的使用效率。
如圖7至圖10所示,其系本實用新型應用於以兩種材料形成的複合式的易握持使用的筷子2,其包含:一握持部30、一夾取部40及一套管50。
該握持部30是利用對稱性聚苯乙烯(SPS,Syndiotactic Polystyrene)塑料以壓製成型工藝製成的杆體但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供由人手3夾持使用(如圖11、12所示),該握持部30位於該筷子2的上部,由該筷子2的一上頭端31向下延伸近該筷子2的中間部的一分界端32,該上頭端31具有橢圓截面(如圖3所示)並向下漸縮(如圖4所示)延伸至具有圓截面(如圖5所示)的該分界端32,使該筷子2的上部具有橢圓截面(如圖3、4所示),以增加人手3夾持及操作使用時的穩定度及使用效率。
該夾取部40是以不鏽鋼金屬材料製成的杆體但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用以達成加強耐用度、容易清洗、較耐高溫及不易釋放有害人體的化學物質的使用功能,供用以夾取物件(如圖11、12所示),該夾取部40位於該筷子2的下部,由該筷子2的該分界端32向下延伸至該筷子2的下末端41,並從該分界端32的圓截面(如圖5所示)向下漸縮至具有較小圓截面(如圖6所示)的該下末端41,其中該夾取部40是一中空杆體,其在近該分界端32的一端形成一開口42,其在該下末端41形成封口,使該夾取部40內即形成一室腔43。
該套管50是以不鏽鋼金屬材料製成的套管但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供套設於該夾取部40的開口42的內側,並與該夾取部40的室腔43的上段形成緊密結合,且該套管50上具有至少一透孔51。
參考圖8及圖10,該握持部30的塑料由該夾取部40的開口42進入並充滿該夾取部40的室腔43以與該夾取部40結合成一體,其中該握持部30的塑料進入設在該室腔43前段的該套管50的至少一透孔51且充滿該至少一透孔51以緊密結合於該夾取部40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筷子2的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步驟1,成型一金屬杆體以作為夾取部40,並使該金屬杆體內部形成一室腔,且使該金屬杆體的下末端形成封口,其相反端(上端)形成一開口42;
步驟2,成型一金屬套管以作為該套管50,並使該套管50至少一部分的外徑大於或等於該夾取部40的開口42的內徑,且在該套管50上開設有至少一透孔51;
步驟3,將該套管50通過該夾取部40的開口42套入該室腔43前段部分內且靠近該開口42處,並使該套管50緊密結合在該夾取部40的室腔43的前段部分;
步驟4,選取塑料以壓制工藝成型一塑料杆體來製作該握持部30,並使該塑料杆體在壓模成型時能通過該夾取部40的開口42並注入該室腔43中,同時讓塑料能穿過該夾取部40內的該套管50的至少一透孔51以緊密結合在該夾取部40的內部。
參考圖2至圖6及圖9,本實用新型的易握持使用的筷子1(2)的總長度系約243mm;該握持部10(30)的長度系約137mm;該夾取部20(40)的長度系約106mm;該上頭端11(31)的橢圓截面長軸系約9.01mm,短軸長系約5.80mm;該握持部10(30)的中段的橢圓截面長軸系約6.94mm,短軸長系約5.80mm;該分界端12(32)的圓截面直徑系約5.80mm;及該下末端21(41)的圓截面直徑系約2.62mm;其中該握持部10(30)及該夾取部20(40)的長度比例系約5:4。
憑藉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易握持使用的筷子1(2)具有以下優點:
(1)該握持部10(30)設有橢圓截面,可增加人手3夾持及操作使用時的穩定度及使用效率。
(2)當本實用新型為一複合式筷子2時,該握持部10(30)及該夾取部20(40)系能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使本實用新型不易彎折、斷裂或鬆脫,提升筷子的使用壽命及外觀美感。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